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中药配合保妇康治疗临床效果,以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130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保妇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性,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及HPV转阴率,对照组分别为80.00%及63.08%,观察组分别为92.31%及9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配合保妇康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生物蛋白敷料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300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伴高危HP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上药,治疗组采取抗HPV生物蛋白敷料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交替阴道上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V的转阴率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患者痊愈为75例,有效27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68.00%,而治疗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痊愈为85例,有效为4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7,P0.01)。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HPV转阴率为53.33%,治疗组HPV转阴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宫颈高危HPV感染疗效要优于单纯采用干扰素的治疗,可短期内有效清除宫颈高危型HPV感染,降低HPV DNA病毒载量,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保妇康栓联合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CIN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行LEE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评价两组术后3个月时CIN残存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率。结果研究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阴道排液量、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时CIN残存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00%、6.25%,均低于对照组的18.75%、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与保妇康栓联合应用于CIN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效果满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妇科门诊确诊的15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75例。研究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内服早晚各1次,外洗每天1~2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早晚各1次。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3个疗程内及随访6个月内的临床复发情况。整个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用药后至随访前禁止性生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74.7%,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4.7%,研究组复发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厦门市思明区已婚育龄期妇女HPV感染情况,HPV感染者宫颈细胞DNA定量异常情况,HPV感染者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情况。方法:由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对1 026例育龄妇女的宫颈细胞进行DNA定量分析及宫颈细胞TCT检查,采用TBS分类报告,采用凯普HPV分型诊断系统进行HPV核酸分析。结果:HPV感染人数119例,感染率11.6%,高危型HPV感染105例,感染率10.2%,低危型HPV感染14例,感染率1.4%,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同时感染两种及以上高、低危HPV型别者19例,感染率1.9%,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1 026例中,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异常者54例,异常率5.3%,119例HPV感染者,25例存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异常,异常率21.0%,均为高危型HPV感染,907例无HPV感染者,29例存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异常,发生率3.2%,明显低于HPV感染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026例中,TCT检查异常26例,异常率2.5%,119例HPV感染中17例存在TCT检查异常,异常率14.3%,而907例无HPV感染者,TCT检查异常9例,异常率1.0%,HPV感染者TCT异常率明显高于无HP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已婚育龄期妇女HPV感染率11.6%,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部分妇女存在两种型别以上HPV混合感染;HPV感染者宫颈细胞DNA定量异常率明显高于无HPV感染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HPV感染者,宫颈细胞染色体DNA定量异常,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无异常。HPV感染者细胞学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无HPV感染者,30岁以上妇女宫颈癌筛查最佳的筛查方法是HPV检查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经生物蛋白敷料、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确定患者HPV高危亚型及各项检查结果后,给予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给予研究组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9个月。记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包括HPV亚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等;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HPV转阴率;比较两组内、组间治疗前及最后一次随访各检查结果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经查HPV主要检出亚型包括16型、52型、58型,经TCT检查,超过90%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经阴道镜检查,多为慢性宫颈炎或宫颈低级病变;经病理学检查,极少部分为CINⅠ级;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治疗结束时,研究组HPV转阴率为16.00%(8/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两组HPV转阴率均较治疗结束时升高,且研究组各时点转阴率分别为30.00%(15/50)、50.00%(25/50)、60.00%(30/50)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组间TCT检查结果和阴道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无异常12.00%(6/50)高于治疗前(P=0.013);研究组6例接受宫颈病理检查,其中包括4例慢性宫颈炎,2例CINⅠ级;对照组8例中检出1例慢性宫颈炎、4例CINⅠ级、1例CINⅡ级、1例CINⅢ级及1例累及腺体。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以16型、52型、58型为主,抗HPV生物蛋白敷料用于疾病的治疗获得的远期转阴率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且使用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将其作为抗高危型HPV感染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分流作用与糜烂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细胞学报告为ASCUS的811例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在811例ASCUS患者中慢性宫颈炎553例,CINⅠ136例,CINⅡ62例,CINⅢ47例,宫颈癌13例。HPV阳性332例,其中高级别及其以上病变(简称高级别病变)共110例,占33.13%;HPV阴性479例,其中高级别病变12例,占2.51%,未发现宫颈癌,与阳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滑组与糜烂组HPV感染率分别为40.41%与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分别为11.25%与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糜烂组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糜烂3段,各段HPV感染率与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糜烂组中HPV阳性患者高级别病变发病率46.55%明显高于光滑组中HPV阳性患者高级别病变发病率的22.79%(P<0.05);HPV阴性患者两组发病率分别为2.44%与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伴有HPV阳性的糜烂组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段,各段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分别为43.64%、50.00%及5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宫颈糜烂ASCUS患者HPV分流作用的准确性优于宫颈过光滑者,并且此分流作用不受糜烂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斑蝥素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90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湿疣/CIN1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宫颈斑蝥素乳膏外用)、手术组30例(宫颈物理治疗+保妇康栓)和对照组30例(定期随访),观察HPV病毒的消退、阴道镜下图像变化及宫颈细胞学、组织学的改善等情况。结果:三组治疗3个月HPV转阴率分别为23.3%、16.7%、3.3%,治疗6个月转阴率分别为50.0%、36.7%、26.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研究组与手术组相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蝥素乳膏对HPV感染、宫颈湿疣及CIN1有一定疗效,有利于病毒的清除,减低病毒量,提高宫颈湿疣及癌前病变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脱落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和HOX转录反义RNA(HOTAI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确诊并治疗的宫颈高危HPV感染患者56例,收集宫颈脱落细胞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基因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持续感染组和转归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标本p16、Ki67阳性表达,qRT-PCR检测LncRNA NEAT1和HOTAIR表达,Spearman分析相关性,ROC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导流杂交法检测56个样本中有14种高危亚型和5种低危亚型;qRT-PCR检测LncRNA NEAT1和HOTAIR相对表达水平持续感染组高于转归组,免疫组化检测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持续感染组高于转归组(均P0.05);LncRNA NEAT1、HOTAIR与p16、Ki67均呈显著正相关(P=0.033,0.027)(P=0.021,0.013);ROC曲线分析,LncRNA NEAT1和HOTAIR诊断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的AUC面积分别为0.838、0.936,特异性为95.7%、84.62%,敏感性为60.0%、90.0%。结论:LncRNA NEAT1和HOTAIR在宫颈HPV持续感染患者脱落细胞中表达异常升高,与p16、Ki67表达呈正相关,有望成为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者诊断及宫颈癌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ws分型对宫颈高度病变的价值与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和就诊的1 126例育龄期妇女,进行了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HPV和TCT检测结果任意一项为阳性和两者均为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检查结果依据高危型HPV ws分型将患者分为A9,A7,A5/A6 3组;对高危型HPV感染合并宫颈高度病变患者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分别统计宫颈高危型病毒感染发生率、治疗结果及随访预后,比较分析高危型HPV不同ws型感染者不同宫颈病变的分布情况及病变结局。结果:1 126例育龄期妇女(体检和就诊)共检测出14种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检出率为8.5%(96/1 126),高危型HPV不同ws型感染者宫颈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经过3个月至半年的治疗,高危型HPV感染者总体HPV转阴率是74.0%(71/96),其中A9组的HPV转阴率为78.9%(30/38),A7组的HPV转阴率为67.7%(21/31),A5/A6组的HPV转阴率为74.1%(20/27),3组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2,P>0.05)。结论:LEEP疗效确切,高危型HPV不同ws型感染者治疗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局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HPV感染阳性者182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78例,低危型HPV感染者104例;高危型HPV感染者中,持续感染者26例,非持续感染者52例;检测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IL-6、IL-4和转化生长因子-b(TGF-b)。结果 HPV阳性者Th17细胞、IL-17、IL-6、IL-4和TGF-b分别为(10.03±3.10)%、(159.82±31.33)ng/L、(46.60±10.61)ng/L、(150.03±31.15)ng/L和(4.40±13.32)ng/L,明显高于HPV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感染者IL-10和IL-4分别为(21.12±3.72)ng/L和(142.21±30.02)ng/L,明显低于低危型HPV感染者(P<0.05);高危型HPV感染和低危型HPV感染者Th17细胞、IL-17、IL-6和TGF-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和非持续感染者Th17细胞、IL-17、IL-10、IL-6、IL-4和TGF-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宫颈HPV感染可明显影响阴道局部Th17细胞免疫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并记录宫颈癌前病变进展情况。其中HPV分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宫颈细胞学采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可疑异常者转诊阴道镜检查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0例高危HPV者中,其中初感染者中比例较高的是16型(100/420,23. 81%)、52型(75/420,17. 86%)、18型(70/420,16. 67%)和58型(64/420,15. 24%);HPV16型、18型和58型在初感染、持续1年感染和持续2年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访2年,420例高危HPV感染中,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分别为40例和380例,两组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初次性行为年龄和性伴侣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年龄、初潮年龄、各阴道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人数、高危HPV持续感染情况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是导致病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其相对风险分别为2. 183倍和1. 687倍。结论高危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尤以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风险最大,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颈炎康栓在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169例Ⅱ、Ⅲ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仅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9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宫颈炎康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高危HPV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Ⅱ度柱状上皮异位治疗有效率90.7%,Ⅲ度柱状上皮异位治疗有效率8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和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度柱状上皮异位转阴率57.4%,Ⅲ度柱状上皮异位转阴率3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和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HPV感染亚型主要为HPV16、HPV18、HPV58和HPV52,分别占25.0%、22.6%、15.3%和9.7%,其转阴率分别为54.8%、75.0%、57.9%和50.0%。结论宫颈炎康栓能有效提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高危HPV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为宫颈糜烂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4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进行检测与统计,比较不同CIN分级患者HPV感染率,并比较不同HPV感染者宫颈糜烂发生率。结果 4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者143例,感染率为31.78%,其中HPV16、HPV18及HPV33为主要HPV亚型,较高CIN分级患者HPV感染率高于较低CIN分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HPV感染亚型患者宫颈糜烂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其亚型主要以HPV16、HPV18及HPV33为主,不同CIN分级者感染率有一定差异,且感染对宫颈糜烂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I I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9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抽取9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方式分组,研究组(n=46)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对照组(n=46)应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是91.3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是93.48%,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是86.96%,术中出血量是(15.14±2.48)ml,平均住院时间是(8.92±1.29)d;对照组患者术后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是56.52%,术中出血量是(26.59±3.72)ml,平均住院时间是(11.17±2.57)d;2组术后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和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宫颈冷刀锥切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有正性影响,其治愈率可媲美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清除患者高危型HPV病毒,且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早期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早期筛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40例宫颈病理变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危型HPV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进行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并分析。结果在240例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例数20例,阳性率8.33%,其中HPV16型占50.00%,HPV18型占30.00%,HPV58型占10.00%,HPV33型占5.00%,HPV31型占5.00%;TBS诊断报告显示,异常涂片19例占7.92%;不典型鳞状细胞(ASC)占4.17%,鳞状细胞癌(SCC)占0.83%,鳞状细胞癌(LISL)占1.2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0.83%,不典型腺细胞(AGC)占0.83%,ASC、AGC与LSIL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与HPV18检测阳性数与宫颈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HPV16与HPV18在炎症轻度宫颈癌前病变(CNⅠ)、中度宫颈癌前病变(CNⅡ)、高度宫颈癌前病变(CNⅢ)与癌中阳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查能提高宫颈癌前筛查的准确率,高危型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率,且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曹霞  高娜  黄立  姚嘉斐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52-4155
目的:探讨外阴湿疣及宫颈炎症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的关系以及SPI与高危型HPV DNA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69例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或术后宫颈病理检查,判定有无SPI感染。通过杂交捕获试验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感染。结果:宫颈SPI的检出率为外阴湿疣组53.1%,宫颈糜烂组为22.7%(P<0.05);97例宫颈糜烂患者中,Ⅰ、Ⅱ、Ⅲ度患者的PSI感染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宫颈糜烂组SPI感染率分别为20.0%、23.4%、22.5%,颗粒型和乳头型糜烂中的SPI感染率略高于单纯型,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HPV DNA的检出率为外阴湿疣组41.7%、宫颈糜烂组为28.7%、正常对照组为8.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危HPV DNA检出率明显提高(P<0.01);宫颈糜烂组与外阴湿疣组比较,高危HPV DNA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在SPI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9.2%和7.8%,SPI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比较,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外阴湿疣、宫颈炎症患者是宫颈SPI的高危人群,且SPI病例中高危HPV DNA的检出率高于非SPI病例,应重点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谢兰芬  张向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53-2055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病因学检测在宫颈病变中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妇科3 128例患者行宫颈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不同级别TCT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高危型HPV感染病毒负荷量,即RLU/CO的相对数值,将RLU/CO数值由低至高行数量进行分级,观察分析TCT结果异常情况。结果:①TCT结果异常为185例,检出率为5.91%,HR-HPV高危阳性患者共962例,阳性检出率为30.75%,TCT结果为NILM、ASC、LSIL、HSIL中,HPV阳性率分别为27.86%、54.35%、79.57%、92.86%;②将HPV负荷量由低至高行数量分级后,TCT异常率分别为1.99%、7.43%、11.79%、15.77%和33.88%。结论:HR-HPV在宫颈筛查中敏感性较TCT高,TCT异常者中,宫颈病变程度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且随着高危型HPV负荷量增高,宫颈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不孕患者宫颈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感染与宫颈组织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其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妇科门诊就诊的不孕患者372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188例,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检测患者高危型HPV及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感染,记录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感染时宫颈组织病变发生的差异。结果 372例不孕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188例,感染率为50.53%,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中支原体属感染106例、衣原体属感染16例,感染率分别为56.38%、8.51%,而高危型HPV感染阴性者中支原体属感染64例、衣原体属感染10例,感染率分别为34.78%、5.43%,支原体属感染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8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发生CIN共48例,发生率25.53%;高危型HPV感染并发支原体属感染患者发生CINⅠ共20例发生率为20.41%、发生CINⅡ+CINⅢ共10例发生率为10.20%。结论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不孕患者并发宫颈支原体属和衣原体属感染,是导致宫颈组织病理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消疣汤联合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宫颈HPV感染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宫颈HPV感染癌前病变及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干扰素a-2b凝胶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自拟消疣汤联合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和RLU/CO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V病毒转阴率为8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复发率(3.0%)与对照组复发率(20.6%)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消疣汤联合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宫颈HPV感染癌前病变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