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对徐州市3所高校3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意义意志、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纳、存在盈实、死亡接纳)处于中等水平(-↑x=140.04);男女大学生的量表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男=138.34,-↑x女=143.02,F=5.039,P〈0.05);文理科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文=144.01,-↑x理=135.72,F=16.554,P〈0.001);本专科学生、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城乡大学生在量表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与专业对量表总分存在交互作用(F=6.910,P〈0.01);性别与城乡来源对量表总分也存在交互作用(F=6.222,P〈0.05)。结论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他们具有追求生命意义的意志、较清楚的生命目的和一定的生命控制能力,对挫折、苦难和死亡也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林晓桂  徐建清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1):1682-1687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在特殊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基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方便抽取的福州市l 297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7%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3次,27.8%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30 min,55.4%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中度,只有16.6%的大学生一直坚持规律性的锻炼.大学生焦虑检出率为2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6.4%,2.3%,1.2%;抑郁检出率为24.7%,其中轻、中、中重及重度检出率分别为18.0%,4.4%,1.2%,1.1%.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次没有开始规律性锻炼的意愿(OR=3.36)、目前不锻炼,但打算在未来2个月内开始规律性锻炼(0R=4.07)或偶尔锻炼的(OR=2.65)易产生轻度焦虑情绪(P值均<0.05);大学生目前不锻炼且在未来2个月内也没有开始规律性锻炼意愿的(OR值分别为5.66,3.86)易产生轻、中度抑郁情绪(P值均<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与抑郁呈高度相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高校、家庭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参加适度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锻炼动机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 1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锻炼行为3个维度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4.68,4.37,P值均<0.01);大学男生摄人调节、无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1.72±1.16) (0.45±0.21),低子女生的(1.96±1.09) (0.30±0.12)(P值均<0.01).大学生内部动机(r=0.21~0.33)、整合调节(r=0.21~0.43)、认同调节(r=0.22~0.42)以及摄入调节(r=0.13~0.26)分别与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大学生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0.21,P<0.05);女大学生锻炼动机外部调节和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0.15,P值均<0.05),无动机维度与每次锻炼时间呈负相关(r=-0.12,P<0.01).整合调节(β男=0.21,β女=0.39,P值均<0.01)和认同调节(β男=0.26,β女=0.19,P值均<0.01)是大学生锻炼频率的预测指标;整合调节是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预测指标(β男=0.16,β女=0.21,P值均<0.01);摄入调节是女大学生锻炼强度预测指标(β=0.1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存在差异;自主性动机能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卢虎 《职业与健康》2014,(15):2138-2140
目的了解宝鸡文理学院教职工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高校教职工健康、快乐的生活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医学检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宝鸡文理学院743名在岗教职工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经常吸烟(47.8%)和饮酒(33.4%)的男性教职工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教职工(x2=13.707,P〈0.0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师(47.8%)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每周锻炼不足2次的其他岗位的教职工(x2=5.541,P〈0.05);结论吸烟、酗酒、睡眠不足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较差,应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对教职工的身体健康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1 132名大学生利用问卷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1 033名(91.25%)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锻炼频次为(3.33±1.99)次,每次锻炼时长为(39.24±13.23)min,锻炼强度主观感觉值为(2.61±0.99)。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频次、时长和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和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性别、居住地大学生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缺乏锻炼兴趣、场地受限、器械不全、家庭运动氛围、学校要求是大学生居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有待改善,应结合大学生锻炼动机和锻炼项目特征,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有效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关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石河子市5个样本社区453名已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半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 453名调查对象中参加体育锻炼者占86.8%,其中自述经科学指导者仅占12.6%;不同活动能力者间体育锻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能力越强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越高(χ2=40.337,P〈0.01);参加老年娱乐活动不同频度者间体育锻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常参加老年娱乐活动者体育锻炼频率较高(χ2=19.336,P〈0.01);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为患者行走能力(OR=0.229,P〈0.01)和参加老年娱乐活动频度(OR=0.180,P〈0.01)。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较高,但在科学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者较少,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体育锻炼指导能力,同时注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及课外辅导3种健康教育模式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效果,为促进大学生参与锻炼的有效性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在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Scopus、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健康教育不同的实施方法干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以(“大学生”或“学生”或“青年”)和(“健康教育”或“教育”或“干预”或“健康课程”)为中文主题词进行布尔逻辑检索; 以("university student" or "student" or "youth" or "college student")AND("Health Education" or "Education" or "Intervention" or "Health Curriculum")为英文主题词进行布尔逻辑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截止到2021年2月1日,同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依次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增加在校大学生的每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参与锻炼的人数(SMD/OR值分别为0.29,0.25,1.33);亚组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增加每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人数(SMD/OR值分别为0.45,0.36;0.22,0.37;1.36,1.26)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课外辅导影响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间接比较结果认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增加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上优于课外辅导(P值均 < 0.05),在每周锻炼时间、频率及参与人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UCRA法结合效应量认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在影响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间、频率及参与锻炼的人数(SUCRA值分别为91.5,94.1,87.1)上可能效果最好。  结论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能够积极影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建议在大学课程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指数和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并探讨大学生体质指数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对4所高校的2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仅有92人(4.8%)非常了解"应用体质指数评价自己健康状况";性别、年级和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对大学生体质指数存在明显的影响(F=231.702,P0.05;F=5.633,P0.05;F=36.376,P0.05)。大学生运动锻炼行为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130,P0.01);大学生生活规律行为(r=-0.161,P0.01)、饮食营养行为(r=-0.069,P0.01)、健康危害行为(r=-0.072,P0.01)、健康责任行为(r=-0.195,P0.01)、人际支持行为(r=-0.204,P0.01)、生命欣赏行为(r=-0.103,P0.01)、外显性行为(r=-0.139,P0.01)、内隐性行为(r=-0.126,P0.01)和健康生活方式水平(r=-0.145,P0.01)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体重过低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水平高于体重正常大学生。结论高校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干预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并及时追踪调查和系统评估。这将有助于大学生减缓体质指数增长的速率,并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9.
于奎龙 《职业与健康》2014,(15):2122-2124
目的了解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4个年级1816名学生(男740名,女107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每天能参加运动和锻炼的时间年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在过去7d内,一年级同学看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时间最少,四年级最多;学生做课外功课的发生率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同学发生率高于男同学(x。=8.566,P〈0.01);参加补习不同时间人数的构成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3,P〈0.01);每天上网一年级学生上网发生率最高为95.5%。结论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静态活动较多,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应加大体育硬件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等系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方式,改变锻炼不足的现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医务人员知觉压力及相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中文版、工作倦怠调查表,对728名放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的放射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压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5,P=0.036;F=3.519,P=0.030);直接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压力总分高于间接接触者(t=3.170,P〈0.001);不同职称之间的工作人员压力总分有统计学意义(F=6.513,P〈0.001)。放射工作人员的知觉压力分值和一般健康量表总分存在正相关(r=0.414,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知觉压力、神经质、情绪耗竭3个变量对健康均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放射医务人员的知觉压力水平可影响其健康状况,应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自我和谐"为指标测查当前某农业高校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危机的基本状况,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一级预防与干预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以横断面研究的方式在吉林省某一般本科农业高校随机抽取52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状况均差于王登峰1994年研究结果,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7.19,10.83,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专业类型(F=5.997,P〈0.05)与高低年级的主效应(F=8.288,P〈0.01)显著,"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专业类型与高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7.163,P〈0.01)。结论:当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低、普遍经历发展性心理危机,低年级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文科生的危机状况较为突出。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初级预防和干预系统建设,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危机给予积极回应和应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对围生期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由一位专职健康教育的护士任教盆底肌锻炼课程,课后对持续指导组采用电话随访,了解持续指导组妇女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情况,对照组未进行盆底肌锻炼的专人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持续指导组孕期、产后整体的盆底肌锻炼频率优于对照组(Z=7.554,P〈0.001;Z=8.090,P〈0.001)。持续指导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101,P=0.040),而第一、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81;t=1.142,P=0.26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446,P=0.076)。两组妇女的孕期母体增重、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患病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指导使孕产妇拥有良好的盆底肌锻炼行为,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但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的患病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了解国内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为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内4所综合性院校2 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标准化得分为65.7分,8个维度标准化得分在50~ 70分之间,其中“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化得分最低,仅为52.1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得分分别为(10.5±3.6),(20.8±4.2),(18.3±3.7)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KAP得分、每次体育锻炼的强度、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全面健康的重要程度、在校期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体育课除外)、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总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得分较低,营养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较好,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不足;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较好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杭州市居民体育锻炼水平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生命质量的测评采用SF-36量表,体育锻炼水平通过简版的国际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并按照国家推荐的标准,把体育锻炼水平分为达到推荐水平、锻炼不足和不锻炼三个组,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不同体育锻炼水平组问的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育活动达到推荐水平组的生理功能分高于不锻炼组(P〈0.05);达到推荐水平组的居民总体健康分高于锻炼不足和不锻炼组(P〈0.05);在活力测评分的比较中,达到推荐水平组的男性居民高于锻炼不足组和不锻炼组,而达到推荐水平组的女性居民仅高于不活动组(P〈0.05);在男女性别中,达到推荐水平组的生理健康总分高于不锻炼组(P〈0.05)。结论: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居民有更好的生命质量,同时也表明,体育锻炼水平不仅适用于生理客观结果的测量,而且适用于生命质量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某些维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高年级小学生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年级小学生体育锻炼、饮食和休闲生活三方面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学生日常生活调查问卷和中文版儿童用心理健康诊断分型量表针对天津市10所小学4~6年级1 5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活激情和应激反应各维度上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和饮食规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在运动指数和饮食状况良好度得分上,不同家庭类型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指数与饮食状况良好度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P〈0.01),2者与生活激情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在独生-非独生子女样本均见到"父母有无一起体育锻炼""喜欢学校体育课与否"等5个变量和饮食行为的4个变量,对运动指数的预测作用。母亲学历和年龄、平均每次看电视的时间等5个变量对饮食状况良好度得分的预测作用。(2)小学生体育锻炼频率高、时间长,饮食规律性良好,睡眠充足,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就高;看电视的频率越高、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的行为发生率越高,其应激反应程度越高。结论体育锻炼、饮食行为和休闲生活是影响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整体的,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待选饱和潜水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饱和潜水员系统、持续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对37名参加海军海上300 m饱和潜水的待选潜水员,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待选潜水员健康等级评定符合潜水作业要求的人数共24名,占64.9%。待选潜水员的健康促进总分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712,P0.01),自我实现评分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r=-0.511,P0.05),潜水员人际关系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与健康等级评定呈显著负相关(r=-0.471,P0.05;r=-0.578,P0.01)。结论潜水员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对于维持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苏州市18~4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体育锻炼频率的现状及健康素养对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和2020年苏州市两次的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选取18~45岁居民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苏州市18~45岁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为57.4%,比2019年的47.0%提升了10.4%(P<0.05),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下降了1.1%。2019年苏州市18~45岁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OR=1.47,95%CI:1.06~2.04)、健康技能(OR=1.58,95%CI:1.14~2.19)、安全与急救(OR=1.65,95%CI:1.07~2.54)和健康信息(OR=1.79,95%CI:1.27~2.54)。2020年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科学健康观(OR=0.74,95%CI:0.58~0.94)。结论 2019—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上升,但体育锻炼频率下降。健康素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是2019年居民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因素,科学健康观是2020年体育锻炼频率的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成都市公交驾驶员的一般心理健康状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公交车乘客困扰、驾驶员应对方式与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使用驾驶员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简版、公交车乘客困扰问卷、一般健康问卷(GHQ - 12)对成都市公交驾驶员进行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乘客困扰、应对方式以及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995名成都市公交驾驶员GHQ - 12平均得分11.00(5.00)分,心理障碍高危人群266名。不同驾龄、婚姻状况、锻炼情况的公交驾驶员GHQ - 12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是驾龄长(OR = 1.250)、受到乘客困扰多(OR = 1.064)、情绪性应对频率高(OR = 1.397);每周1~2次和每周≥3次锻炼(OR = 0.684,0.508)相较从不或偶尔锻炼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市公交驾驶员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相关部门应该从减轻工作困扰,提高应对能力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735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农村居民的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不同年龄群体的躯体化(t=-3.23,P〈0.01)、抑郁(t=-2.51,P〈0.05)、兴奋状态(t=2.7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岁及以上的人口躯体化和抑郁分值较高,40岁以下的人口兴奋状态分值较高;不同身体状况群体的躯体化(t=3.89,P〈0.01)、抑郁(t=2.12,P〈0.05)、焦虑(t=3.72,P〈0.01)、疑心(t=2.83,P〈0.01)、脱离现实(t=2.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者明显高于疾病者。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群体的躯体化(婚姻F=6.46,P〈0.05)(文化F=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婚者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躯体化分值最高;不同家庭收入的脱离现实(F=3.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 000~6 000元者脱离现实分值最高;不同家庭人口的躯体化(F=4.72,P〈0.01)、兴奋状态(F=3.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人以上家庭成员的躯体化分值最高,4人以下家庭成员的兴奋状态分值最高;不同家庭结构的抑郁(F=3.53,P〈0.05)、病态人格(F=3.24,P〈0.05)、兴奋状态(F=7.4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代人口的家庭中抑郁和兴奋状态分值最高、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分值最低,二代人口的家庭中病态人格分值最高、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分值最低。心理卫生水平与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身体状况具有相关性。结论: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身体状况影响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郑博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406-1408
了解环境支持改变对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影响,使其由锻炼意向转化为锻炼行为,为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支持.方法 在长春某高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教学班级,对班级内全体学生进行调查,最终选取70名处于意向期的学生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名)进行研究.干预组进行12周的动机访谈、信息支持、同伴支持等环境支持对策干预,对照组仅进行正常教学和学习,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前身体运动量得分为(19.01±13.97)分,干预后为(32.26±2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5);对照组身体运动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21,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身体运动量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P<0.05).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行为自我释放、社会释放、互助关系、自我管理、意识控制、效果评价因子得分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7,2.071,0.058,0.948,-0.469,-0.253,0.541,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因子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5,8.501,5.343,5.059,3.965,7.246,5.675,P值均<0.01).结论 环境支持对某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意向期向行为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