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 0 2年 10~ 11月我们对柳州市374 9例成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柳州市部分事业单位中的 370 9人进行调查 ,其中男性 2 2 5 3例 ,女性 14 5 6例 ,平均年龄 (6 2 .0± 8.1)岁。1.2 方法 测量血压、腰围。计算体质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2 。抽取空腹血标本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和血脂。血脂异常的诊断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定义为 :1高血压 :SBP≥ 14 0 mm Hg及 (或 )DBP≥ 90 mm Hg或登记有高血压病史 ;2空腹血糖受损 (I…  相似文献   

2.
科技工作者心血管病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科技工作者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尤其是肥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笔者对799例在职及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为脊椎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14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的比数比值(Odds Ratio,OR)。结果 筛选出19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脊椎骨折患病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3-1.07)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服用钙剂(OR=0.62-0.80)和骨密度高(OR=0.00-0.15)为男女共同的保护性因素。脑血管病,喜吃咸食物等危险因素和住房朝阳,常吃面类,常吃鱼类,走路速度快等保护性因素在男性中出现;长期卧床危险因素和年轻时高(cm),服维生素D,服女性激素,右手握力大(公斤)保护性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男女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水平对人群中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方法将1992~1994年和1998年在我国不同地区中年人群中进行的2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合并共30 561人,比较不同BMI和腰围分组的研究对象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率和聚集的相对危险,其中危险因素聚集定义为同一研究对象具有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空腹血糖异常之中的任意2项或2项以上者.结果随着BMI和(或)腰围的增加,人群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按BMI分层各组中,男女两性腰围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均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同样在不同的腰围分组中,BMI均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呈明显的线性趋势.男性和女性年龄调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率在BMI<24 kg/m2、腰围(男/女)<85/80 cm组分别为11.1%和10.4%,BMI<24 kg/m2、腰围(男/女)85~95.9/80~89.9 cm组分别为24.2%和16.9%, BMI 24.0~27.9 kg/m2、腰围(男/女)<85/80 cm组分别为24.0%和17.0%,BMI 24~27.9 kg/m2、腰围(男/女)85~95.9 /80~89.9 cm组分别为34.3%和24.0%. BMI 24.0~27.9 kg/m2、腰围(男/女)≥95/90 cm组分别为40.8%和29.6%,BMI≥28 kg/m2、腰围(男/女)85~95.9/80~89.9 cm组分别为44.2%和29.9%,BMI≥28 kg/m2、腰围(男/女)≥95/90 cm组分别为54.7%和35.4%.结论 BMI和腰围水平均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有独立的正相关性.保持BMI和腰围均在正常范围对心血管健康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体质指数(BMI)、腰围(WC)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方法 ,于2009年3月~6月对某部40~87岁人员进行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获得完整资料456份.对WC、BMI及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6人平均BMI为24.09±3.15,平均WC为82.89±8.89 cm.在同一BMI分层内男、女有腹部肥胖者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均高于无腹部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一BMI分层内,腹部肥胖者心血管病危险度增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后,其特点仍存在.结论 腹型肥胖者心血管病的患病危险性更大,应重视其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酒仙桥地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酒仙桥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 ,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于1996年 6~ 12月对北京酒仙桥地区 9个居委会 2 0 55名 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高血压患病调查。并抽查 2 39例高血压患者和 2 67名非高血压者进行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共发现临界高血压和确诊高血压 874例 ,临界高血压和确诊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 10 .9%和 31.6% ,合计 4 2 .5% ;男性确诊高血压高于女性 (P <0 .0 5)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 7.5%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P <0 .0 5) ;男女单纯高血压患病率无差异 (P >0 .0 5) ;有 2 5.6%的患者否认或不知道有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组伴发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和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 (P <0 .0 1)。结果表明 ,高血压是社区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需加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湖北省某城乡社区(即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城市社区及黄冈市福主农村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知信行现状及其疾病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城乡地区自愿参加健康监测调查的中年人群以横断面现场调查法实施问卷调查,以及疾病相关体检和生化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有效调查问卷675份。城市社区高血压病患病构成比为47.53%,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构成比为39.6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治疗及控制人群构成比分别为72.13%,71.04%,38.25%和26.96%,24.35%,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社区以年龄、超重或(腹型)肥胖、饮酒、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为高血压危险因素;农村以腹型肥胖、家族史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知信行现状较农村社区水平高,应根据两地疾病危害因素不同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采用面对面方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3个社区进行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共调查≥40岁居民19 145(男性6 732,女性12 413)人。采用标准调查问卷,根据已建立的标准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体格检查。对于无糖尿病病史的调查对象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于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行标准馒头餐试验。测定FPG、TG、TC、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负荷后2 h血糖。结果 调查地区男性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4.8%,女性为2.5%,总患病率为3.3%。根据201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9%、2.5%和3.2%。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率为45.2%,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60.4%、52.7%、51.5%和64.6%;在女性分别为2.2%、55.1%、42.2%、45.6%和67.4%。结论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超重/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城市和农村≥45岁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2020年5—6月根据郑州市经济水平将郑州市各区分为好、中、差3个层,每层抽取1个街道和3个村,对抽中街道及村中年龄≥45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心电图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和农村的中老年人群危险因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520名郑州市城市和农村≥45岁居民进行研究,男性783人(51.51%),女性737人(48.49%),年龄分布45~81岁,平均年龄(63.25±7.93)岁。城市734人(48.29%),农村786人(51.71%)。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比例最高为高血压,达44.28%,其次为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锻炼、超重或肥胖,分别为25.00%、23.88%、21.58%。城市的中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缺乏运动锻炼、血脂异常的暴露比例均高于农村中老年居民,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暴露比例低于农村的人群(均P<0.01)。城市和农村的中老年人群超重或肥胖、高血糖、脑卒中家族史、心脏病的暴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市和农村≥45岁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个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45岁居民暴露的危险因素个数以2个所占比例最高,占30.28%,其次为1个,占22.71%,农村≥45岁居民暴露的危险因素个数以1个所占比例最高,占32.34%,其次为2个,占25.65%。结论 郑州地区的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风险,城市和农村中老年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在针对不同地区,尤其城市和农村居民中的干预措施应具有针对性以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勒流社区入选的40~80岁的1976名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216例,总患病率为61.53%。年龄与患病率相关分析r值为0.9878,呈显著正相关。阳性组中老年人吸烟、血压、血糖、体重指数(BMI)和血脂较阴性组高,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饮酒方面两组中老年人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吸烟、BMI、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因素相关。应在社区人群中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知识宣传及危险因素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体重指数分布特点及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参检的1343例60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员,检测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并计算不同性别不同体重指数(BMI)各组的患病率。结果受检1343人中BMI不足、正常、超重和肥胖各组检出率分别为6.18%、51.67%、35.52%和6.63%。但老年人不同性别体重指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6.09%、46.91%和7.45%。男性高血压和高血脂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率伴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升高。与BMI正常组比较,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率伴随BMI升高而升高。结论BMI升高是老年人群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聚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分析北京地区非糖尿病人群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年龄25~64岁的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选取1475人,利用该人群中未患糖尿病的1359人资料对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关联的密切程度进行分析.分析中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获得的HOMA指数作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评价指标.结果 将HOMA指数取自然对数后进行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HOMA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P<0.001).按关联密切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糖、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腰围(W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尿酸、DBP、SBP和总胆固醇(TC).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血糖(r=0.49)、BMI(r=0.44)、TG(r=0.44)、WC(r=0.41)、HDL-C(r=-0.32)、尿酸(r=0.33)、SBP(r=0.20)、DBP(r=0.18)和TC(r=0.16)依然和HOMA指数存在关联(P<0.001).将HOMA指数位于人群上四分之一分位者定义为有胰岛素抵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5)、低HDL-C(OR=1.80)、高尿酸血症(OR=2.11)、高TG(OR=2.14)和腹部肥胖(OR=2.68)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结论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低HDL-C、高TG、腹部肥胖和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衢州地区居民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衢州市1 730名30岁以上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 衢州市3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0.17%(695/1 730),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Z=15.88,P<0.05);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44.77%,高于女性的37.41%(x2=9.15,P<0.05);城区高血压患病率为43.22%,郊区高血压患病率为46.32%,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为3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4,P<0.05).本次调查中,血脂异常率为3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慢性病家族史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其危险因素(OR=1.279、1.849,P均<0.05),而身体锻炼是其保护因素(OR=0.604,P<0.01).糖尿病患病率为4.86%,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生率为8.09%,且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x2=13.65、26.47,P均<0.05).1 730例调查对象中,吸烟率为17.98%,其中男性为47.38%,女性为0.28%,不同性别吸烟率有统计学差异(x2=610.67,P<0.01).这次调查发现,超重率为30.46%,肥胖率为8.61%;城区居民超重率为25.14%,郊区居民超重率为29.35%,农村居民超重率为36.93%,不同区域的超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8,P<0.05);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99、3.56、1.61,P均>0.05).结论 衢州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和IFG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饮食结构不甚合理,因此应加强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的宣传教育,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同时及早做血压、血脂、血糖筛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重或单纯性肥胖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初次就诊即诊断为超重或单纯性肥胖的62例儿童纳入观察组,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6例正常体重儿童纳入对照组。统计学比较两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脂代谢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以及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OGTT GLU2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差异;并对观察组儿童BMI与上述9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脂代谢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组儿童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儿童,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结果①观察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BMI[(31.8±2.3) kg/m2]、腰围[(86.7±12.3) cm]及收缩压[(128.0±11.2) mmHg(1 mmHg=0.133 kPa)]均较对照组[(19.4±0.8) kg/m2、(61.1±8.0) cm、(102.0±12.9) mmHg]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71、-12.770、-2.120,P<0.05)。②观察组儿童脂代谢指标AI(4.0±0.8)及TC、LDL、TG浓度[(4.9±0.6) mmol/L、(3.07±0.23) mmol/L、(1.85±0.13) mmol/L]均较对照组高[(1.0±0.4)、(4.0±0.4) mmol/L、(1.46±0.13) mmol/L、(0.80±0.21) mmol/L],而HDL浓度[(0.89±0.09) mmol/L]则较对照组[(2.14±0.49) mmol/L]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6、-7.66、-51.29、-22.03、36.62,P<0.01)。③观察组儿童糖代谢指标HOMA-IR(12.5±1.3)及OGTT GLU2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7.5±0.9) mmol/L、(5.97±0.22) mmol/L、(47.0±4.2) pmol/L]均较对照组高[(2.8±0.3)、(4.0±0.4) mmol/L、(4.47±0.13) mmol/L、(14.0±1.4) pmol/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4、-25.44、-43.65、-57.31,P<0.01)。④观察组儿童BMI与AI、TC、LDL、TG、HOMA-IR、OGTT GLU2h、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64、0.707、0.960、0.948、0.974、0.969、0.967、0.965,P<0.001);BMI与HDL间呈负相关关系(r=-0.939,P<0.001)。 结论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超重或单纯性肥胖儿童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应加强对超重或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合理饮食指导,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健康体检1084例踝臂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踝臂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4例门诊体检人群,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不同性别、不同ABI分组条件下各组的患病率。结果男性和女性在不同ABI组中的分布不相同(x^2=52.130,P〈0.05)。按ABI分组,心血管各危险因素中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在三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268、24.826、192.950、88.213、7.602、14.802、199.216,P〈0.05)。其中年龄、血压及空腹血糖随着ABI的减低而逐渐增加。随着ABI分级的增加,同时并存多个危险因素的例数逐渐增加。结论ABI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现和监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正常但体脂肪含量(BF%)偏高的正常体质指数性肥胖(NWO)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940名,选取BMI介于18.5~25kg/m^2者407名。利用生物电阻抗(BIA)原理进行BF%测定,按BF%≥25%(男)或BF%≥35%(女)定义为NWO组,BF%〈25%(男)或BF%〈35%(女)者为对照组。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检出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WO组发生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度(OR)。结果男性、女性NWO检出率分别为13.13%、14.91%。随年龄增长NWO检出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6.90,P〈0.05)。NWO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97、2.44、2.54、5.09、2.71和3.9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t=-3.90,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及高尿酸的检出率NWO组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6.76、5.58、14.50、11.97、10.97和8.76,P〈0.05)。NWO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的发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186、2.120、2,088和4.175倍。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因素,NWO组高尿酸的发病风险降低为对照组的3.491倍。结论NWO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是具有高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13841名健康体检人员,询问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检测FPG、血脂、UA等生化指标,应用动脉硬化仪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健康体检男女性人群baPWV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60岁男性baPWV值明显高于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BMI、FPG、UA和TG水平均为baPWV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SBP对baPWV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42。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的baPWV值随性别、年龄呈不同的分布特征。应加强对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的baPWV监测,早期预防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辽宁省朝阳县和凌源市≥40岁的1449名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人群定义采用Adult Treatment PanelⅢ标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23.4%,男性(37.1%)显著高于女性(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趋势χ2=62.06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较大(与40~49岁组比较,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的OR值分别为2.63、7.62、17.29和53.99)、男性(OR=1.87,95%CI:1.26~2.77)、高糖化血红蛋白(OR=1.90,95%CI:1.20~3.02)、高脉压差(OR=1.03,95%CI:1.01~1.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31,95%CI:1.75~3.04)与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相关。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高年龄、男性、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脉压差和升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提示在老年人、男性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轻微增高的人群中,即使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应该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how change in BMI over 8 years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among middle aged men. METHOD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ong 13,230 healthy men (aged 51.6+/-8.7 years) in the Physicians' Health Study. BMI was collected at baseline in 1982 and after 8 years, at which time follow-up began. Subsequent CVD events were collected and confirmed through March 31, 2005.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evaluated BMI at 8 years and risk of CVD, 8-year change in BMI and risk of CVD, and whether change in BMI added prognostic information after the consideration of BMI at 8 years. RESULTS: 1308 major CVD events occurred over 13.5 years. A higher BMI at year 8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VD. Compared to a stable BMI (+/-0.5 kg/m(2)), a 0.5-2.0 kg/m(2) increase had a multivariable-adjusted RR of 1.00 (0.86-1.16). A >/=2.0 kg/m(2) increase had a multivariable-adjusted RR of 1.39 (1.16-1.68), however further adjustment for BMI reduced the RR to 1.00 (0.81-1.23). A decrease in BMI had a multivariable RR of 1.23 (1.07-1.42) which was unaffected by adjustment for BMI at 8 years. CONCLUSION: A higher BMI and a rising BMI were both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VD, however an increasing BMI did not add prognostic information once current BMI was considered. In contrast, a declining BMI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VD independent of current B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