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非创伤性临床指标与出血的相关性.拟建立一个预测是否出血的非创伤性多因素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能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一个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多因素评分系统.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病程、诱因、病前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腹水、血小板计数、尿素氮、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与出血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腹水、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预测危险因素.以该6项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总分157.717分为判断患者出血的临界值.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预测因素是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腹水、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非创伤性临床指标与出血的相关性。拟建立一个预测是否出血的非创伤性多因素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能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一个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多因素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病程、诱因、病前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腹水、血小板计数、尿素氮、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与出血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腹水、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预测危险因素。以该6项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总分157.717分为判断患者出血的临界值。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预测因素是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腹水、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86例定为观察组,其余64例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府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压力、门脾静脉内径均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方法 肝硬化患者45例,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重度静脉曲张组)30例,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无静脉曲张组)15例.记录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最长径、门静脉宽度及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按Child-Pugh评分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分,并对各观察指标与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脾脏最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26),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值及门静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138、0.923、0.084、0.086和0.120).结论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脾脏最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科学的干预措施。通过收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未出血肝硬化者7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出的结论是:导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胃溃疡、门静脉内径增粗、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等。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方法 肝硬化患者45例,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重度静脉曲张组)30例,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无静脉曲张组)15例。记录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最长径、门静脉宽度及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按Child-Pugh评分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分,并对各观察指标与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脾脏最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26),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tgll值及门静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138、0.923、0.084、0.086和0.120)。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脾脏最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内镜下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250例进行彩色超声检测分析,为彩色超声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 根据内镜结果将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250例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检测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及胃左静脉宽度,研究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门静脉系统的主要分支扩张的检测值及门静脉侧支循环的检测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区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不同原因,观察其临床及实验室等方面差异,探讨更为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82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38例为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4例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用不同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再出血率。并比较两组在出血方式、Child肝功能分级、超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差异。结果: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止血效果及再出血率方面明显好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比,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而凶险,出血量大,多以呕血为主,常伴有周围循环衰竭,其预后凶险,死亡率高,肝功能状态较差,Child分级多在B级以上,脾功能亢进明显,血小板常低于5万以下。门静脉压力较高其内径常大于1.5cm。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明显曲张常有红色症。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尽可能作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既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同时并存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对应护理干预策略情况。方法:对2018年04月--2019年11月本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实施回顾性指标研究,予以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化病程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大于等于16秒、腹水、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不良饮食习惯均是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同时并存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同时并存上消化道出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需实施对应护理干预策略,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杨生华  马素霞  徐俊明 《中国保健》2008,16(11):494-495
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系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大,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观察善宁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我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2月选择82例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善宁与垂体后叶素进行疗效对照,为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实验室指标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44例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治疗的患者术后有2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非感染组(P<0.05),白蛋白(Alb)低于非感染组(P<0.05); TBIL、PT及Alb联合预测术后感染的AUC为0.881。2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3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株,占64.71%,革兰阳性菌11株,占32.35%,真菌1株,占2.94%。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糖尿病、消化道出血可增加术后感染发生风险,TBIL、PT及Alb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术后感染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45例患晚期血吸虫病且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为病例组,60例患该病但未发生出血者为对照,均选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附属湘岳医院住院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腹水、血小板、APTT、血氨、血钠、肝功能分级、总蛋白、脾脏厚度、食管静脉曲张度、胃底静脉曲张与并发出血有关(P〈0.05);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水、血小板、总蛋白、肝功能分级、食道静脉曲张度和脾脏厚度的偏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脏厚度的偏回归系数为负(B=-0.15),OR值以总蛋白最大(OR=14.50)。结论血小板、腹水、总蛋白、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度为晚期血吸虫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以总蛋白的影响最大;脾脏厚度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49-65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7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氨(AM)、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照组(P<0.05),而血钠(N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3.16%,低于对照组的83.13%(P<0.05)。结论针对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预防肝性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苏树祯 《工企医刊》1997,10(1):74-76
长时间的门静脉高压势必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种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不积极处理,死亡率可达60%。自1984年Banei描述第1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面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工作。笔者在复习大量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就近年来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止血处理概况作一综述。 1 全身用药确诊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应施行降压止血。刘氏应用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检查所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腹部超声测量所得脾静脉内径(SV)、门静脉内径(PV)、腹水、脾脏长度和厚度,计算脾脏指数(SI),以及P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等.结果 9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其中42例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SI和Pt两项指标与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和Pt是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因素,当SI≥66.9 cm2,Pt≤89.0×109/L时,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和96.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4%和59.8%;而SI是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因素,当SI≥82.6 cm2时,其阳性预测值为89.2%,阴性预测值为75.4%.结论 SI和Pt可以较好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SI是预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指标,两者具有无创、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晚期最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发病急,死亡率高。随着近年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内镜诊治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和发病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发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来源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相似文献   

17.
易昌维 《现代保健》2012,(5):133-13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提高其临床防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年龄最多的为中老年组,中老年组较青年组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男性患者数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费用昂贵并且有高达10%的患者多次入院。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应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并重点在于预防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郑美玉 《中国保健》2009,(18):757-758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晚期最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发病急,死亡率高。随着近年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内镜诊治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和发病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发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来源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因此治疗手段也出现多样化。现将我院在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明确病因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流模式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方法 纳入86例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定血流方向的类型是向肝型还是非向肝型(离肝型、紊乱型或双向型).将食管静脉曲张组患者再进一步分为近期有出血组(66例)和近期无出血组(20例).结果 与对照组和近期无出血组比较,近期有出血组多数患者门静脉血流方向为非向肝型(P<0.01).在86例肝硬化患者中,Claild-Pugh分级为c级患者存在非向肝型门静脉血流者为94.4%(17/18),显著高于Child-Pugh分级为A级(40.6%,13/32)和B级(58.3%,21/36)者(P<0.05).并且在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患者中,近期有出血组发生非向肝型门静脉血流者显著高于近期无出血组(P<0.01).结论 门静脉血流的模式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出现非向肝型门静脉血流,尤其对于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的肝硬化患者,提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肝硬化PVT患者37例作为血栓组,选择同期肝硬化非PVT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PVT的相关因素纳入研究并进行分析.结果 D-二聚体(D-dimer)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872、3.916和2.851).研究未能提示性别、血小板和白蛋白等指标与PVT相关.结论 D-dimer 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PHG是PVT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应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预防和发现P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