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岛市餐饮业控烟状况及工作人员对控烟的认知与态度,为加强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吸烟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青岛市随机抽取16家酒店餐馆作为干预组进行控烟相关干预,20家作为对照组,对487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酒店餐馆进行现场观察。结果现场观察发现干预组禁烟标志多于对照组(P<0.05),餐饮单位内吸烟率和监督员劝阻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吸烟场所:干预组中有39.6%的人在吸烟区吸烟,高于对照组(1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业人员控烟态度方面:在遵守吸烟规定方面干预组(26.7%)高于对照组(14.2%);过去7个工作日单位内被动吸烟没有、1~2天、3~4天和5~7天干预组分别为33.8%、13.0%、5.4%和15.7%,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方面,除被动吸烟可导致心脏病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综合性控烟策略后餐饮业公共场所控烟状况得到改善,需要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餐饮业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式餐馆控烟措施及烟草烟雾暴露情况,为评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餐馆控烟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以顾客身份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5家餐馆的控烟环境、吸烟现象进行暗访观察;使用国际上通用的Side Pak 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对各监测点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进行监测。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构成比、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 75家餐馆中,全面禁烟餐馆15家(20.0%);部分禁烟餐馆2家(2.7%);未禁烟餐馆58家(77.3%)。12家(16.0%)在入口处设置了禁烟标识/提示,43家(57.3%)在餐厅大堂设置了禁烟标识/提示。45家餐馆大堂或卫生间出现吸烟现象,占观察总数的60.0%。全面禁烟餐馆的禁烟标识张贴情况好于未禁烟餐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家餐馆PM2.5值异常,占46.7%;全面禁烟餐馆室内PM2.5值异常的比例低于未禁烟餐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北京市中式餐馆中已经有一定比例的餐馆主动实行禁烟措施,但禁烟标识张贴不充足,禁烟环境营造不够。餐馆室内吸烟现象比例仍较高,但实行全面禁烟餐馆的控烟效果好于无禁烟规定的餐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合川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控烟知信行改变效果,通过糸列干预措施,达到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合川区机关亊业单位职工控烟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调查的30个单位,1 569人有效问卷,控烟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33.46%、20.6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9,P0.01),干预后吸烟下降率为38.29%。其中男性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为48.41%和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1,P0.01)控烟干预后吸烟下降率为36.92%;女性干预前后吸咽率分别为4.50%和1.5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1),控烟干预后吸烟下降率为66.67%。吸烟者有戒烟计划的占现在吸烟人数的63.58%,无计划戒烟者占36.42%。吸烟干预后认知态度下降率为78.27%,吸烟与疾病相关知晓者分别占:中风51.24%、心脏病发作55.26%、肺部疾病86.81%;干预后控烟知晓《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情况占96.75%。控烟规定执行效果满意者占82.79%。结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烟是减少二手烟危害的有效途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控烟的关键,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党政机关亊业单位工作人员率先垂范是控烟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式餐馆室内控烟管理规定遵守情况,为评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餐馆控烟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2014年11—12月该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320家中式餐馆,调查员以顾客身份对其中314家餐馆的控烟环境、吸烟现象、服务员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暗访观察和询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构成比、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 314家餐馆中,83家(26.4%)餐馆执行控烟管理规定在室内划定了吸烟区或者规定室内全面禁烟;占观察总数的26.4%;全面禁烟餐馆69家(22.0%);部分禁烟餐馆14家(4.4%);未禁烟餐馆231家(73.6%)。35家(11.1%)在入口处设置了禁烟标识/提示,128家(40.8%)在餐厅大堂设置了禁烟标识/提示。152家餐馆大堂或卫生间出现吸烟现象,占观察总数的48.4%。全面禁烟餐馆在禁烟标识张贴、大堂吸烟现象发生率、服务员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好于未禁烟餐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北京市中式餐馆执行控烟管理规定的比例较低,禁烟标识张贴不充足,禁烟环境营造不够。餐馆室内吸烟现象比例较高,实行全面禁烟餐馆的控烟效果好于无禁烟规定的餐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各类公共场所控烟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政府部门制定控烟政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卫生健康机构、餐饮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13类公共场所进行现况调查,观察并记录场所内各项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吸烟情况。结果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公共场所有控烟宣传资料、全面禁烟海报、警示性图片、控烟举报电话和禁烟标志的比例分别为68.2%、62.6%、69.2%、96.3%和98.1%,4家(3.7%)场所发现有人吸烟并有人进行劝阻;2150名场所人员中,吸烟率为14.4%(309人),其中男性为28.1%(274人)、女性为3.0%(35人);96.0%(2065人)的调查对象认为每个人都有享受无烟环境的权利;93.7%(2015人)的调查对象知道《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知道《控烟条例》的调查对象中,99.3%(2001人)的调查对象支持室内全面禁烟。结论黄浦区公共场所的控烟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知晓率和支持度较高,但部分场所的控烟工作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镇江市医疗卫生系统"无烟单位"创建过程中实施控烟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确定在7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调查,在控烟干预前后,通过无烟环境观察、医务人员调查以及就诊者拦截调查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有控烟宣传资料发放的单位比例从85.7%上升到了100.0%,重点区域内都张贴禁烟标识的比例达到100.0%,室外吸烟区设置率达从85.7%上升到了100.0%。就诊者在医院见到禁烟标志、控烟宣传、有人主动宣传禁烟知识以及看到有人劝阻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上升,闻到烟味的比例有所下降。干预后,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戒烟率上升,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的比例有所提高。认为单位禁烟规定执行情况良好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8%上升为干预后的71.0%,支持室内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4.5%上升到干预后的94.5%。结论医院内控烟宣传氛围浓厚,"无烟医院"创建效果明显。然而,室内仍存在吸烟现象,应坚持长效管理,巩固无烟单位创建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一年后上海市嘉定区公共场所控烟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嘉定区公共场所200家单位,运用现场观察法,在200家单位选择人流量较大的时间、地点,以顾客身份进入观察现场,观察30min并做记录。结果法定禁烟场所内的禁烟标志张贴率达到179家(96.2%),举报电话张贴达到166家(89.2%),有控烟宣传资料的127家(68.3%)。上述三个指标法定禁烟场所均高于非法定禁烟单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法定禁烟场所设有烟具的39家、观察点发现烟头的44家、观察点有人吸烟的68家,均主要集中在餐饮场所、互联网场所、娱乐场所和星级宾馆。结论《条例》相关规定在法定禁烟场所得到了有效落实和执行,但餐饮场所、互联网场所、娱乐场所和星级宾馆仍为控烟工作"重灾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城区卫生系统单位的烟草流行和控烟状况,为实施盖茨中国控烟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对24家机关类单位和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在岗员工分别进行全员调查。结果总的吸烟率为16.25%,男、女吸烟率分别为45.08%和0.07%,二手烟暴露率为44.76%;吸烟员工在工作单位、在禁烟区域吸烟的分别占72.35%和58.94%,准备12个月以内(包括1个月内)戒烟的占36.31%;调查对象中认为医院、工作场所和本单位应室内禁烟的分别占98.14%、94.96%和94.14%,知晓本单位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的占66.27%,希望本单位有更严格控烟规章的占87.15%。结论 47家目标单位员工的吸烟率,男、女性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对烟草危害知识及单位室内禁烟规章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前后控烟状况的变化,为在该市推进"无烟城市"的目标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干预前后分别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城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在岗员工进行调查和结果对比。结果实施禁烟干预后,23家目标单位员工的总吸烟率由10.36%降至8.89%,男性吸烟率由39.94%降至34.69%,二手烟暴露率由47.24%降至14.12%,在工作单位吸烟员工的违禁吸烟率由60.87%降至31.09%,35.29%的吸烟员工在干预期间尝试戒烟;认为所在单位不应允许吸烟和知晓单位"室内任何区域都禁止吸烟"规定的由95.95%、69.67%上升至97.68%、79.31%;认可本单位对员工、对病人/来访者的禁烟规定执行彻底的分别为89.25%和78.27%;提供简短戒烟干预的情况有明显改善。结论禁烟干预对降低员工的现在吸烟率、违规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有一定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禁控烟健康教育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青岛市实施奥运城市公共场所控烟项目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为控烟法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类场所和从业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现场观察和问卷基线调查。对干预组实施控烟干预,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相同内容的调查。[结果]干预后各类场所禁烟标志、吸烟区划分和劝阻吸烟的数量明显增加;总体来看从业人员对烟草危害认知水平干预后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共场所室内完全禁烟的支持率干预后(53.3%)也明显高于干预前(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宾馆、餐厅、出租车、医院及办公场所实行室内完全禁烟是可行的,控烟干预尤其是禁烟立法对场所禁烟措施的建立、劝阻吸烟的行为及提高认知和禁烟支持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岛市出租车行业的控烟状况及管理人员、司机对控烟的认知与态度。[方法]2008年11~12月,在青岛市内4区随机抽取4家出租车公司,对管理人员和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出租车内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调查4名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公司均无车内控烟规定,未开展过相关培训,均支持在出租车上控烟。调查出租车司机283人,吸烟对健康影响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8.82%;65.87%在车内有吸烟行为,95.24%在乘客要求下能够停止吸烟;95.41%反映车内有乘客吸烟,仅有48.76%在劝阻时会停止吸烟;50.53%认为司机车内吸烟影响生意,50.88%认为出租车内控烟影响生意,77.94%支持出租车内控烟;车内62.90%有烟迹,53.00%有烟味,42.05%有控烟标识。[结论]出租车内有较多的司机和乘客吸烟,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和司机对出租车内控烟有较高的支持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岛市医院工作人员吸烟状况与控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6~8月,对青岛市5所市级医院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970人中,现在吸烟的占9.34%,原来吸烟已戒烟的占2.84%,从不吸烟的占87.82%。现在吸烟率,男性为27.31%,女性为0.31%(P<0.01);临床人员为8.99%,非临床人员为10.57%(P<0.01);<30岁的为1.60%,30~45岁为8.73%,>45岁为19.25%(P<0.01);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为9.55%,大学、专科学历者为8.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为11.65%(P<0.01)。调查者中,96.35%、79.54%、81.93%、96.19%的人认为吸烟会导致严重疾病、会导致中风、会导致心脏病、会导致肺癌;认为本单位不应允许室内吸烟的占95.93%,95%以上认为医院、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工作场所、大学室内不应该吸烟,84.87%和79.34%认为饭店和咖啡吧、酒吧室内不应该吸烟。[结论]青岛市市属医院工作人员现在吸烟率不高,控烟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无烟医院今后的工作重点,除了做好医务人员的教育外,行政和后勤人员的教育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建梅  张海燕  郑维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86-2087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2009年对被选取的302名医务人员开展控烟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控烟效果的问卷调查,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通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在医院内随意吸烟行为有明显改进,医务人员控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态度有明显改变,干预前后吸烟率略有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医务人员开展的控烟干预是可行的,以医务人员为切入点进行控烟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手段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能力,但其效果要继续巩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中学教师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1月,在大连市城区(非郊区)抽取6所中学,对294名中学教师进行控烟干预研究,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调查并比较干预对象的吸烟相关知识、信念与控烟活动参与情况。[结果]调查对象控烟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时在90%以下者干预后均明显提高(P〈0.01);持有正确吸烟信念者所占比例,多数干预后有所提高;现吸烟率干预前为13.61%,干预后为7.75%(P〈0.01);劝阻过他人吸烟和教授学生拒绝吸烟技巧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分别为82.65%、39.46%,干预后分别为89.43%、63.73%(P〈0.01)。[结论]对中学教师进行控烟干预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信云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22-212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卫生工作者吸烟状况和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并进行干预,以提高其控烟意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家卫生机构的1 031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全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结果总吸烟率为21.4%,男性(45.3%)显著高于女性(0.5%),不同岗位男性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方面:对吸烟、被动吸烟与肺部疾病的关系认知较好,但吸烟易患骨质疏松、男性性功能障碍和牙龈坏死或溃疡的认知低于50%,被动吸烟与婴儿猝死综合征相关的认知仅25.2%。行为方面:听说且使用过戒烟药物的医生仅6人(1.5%)。通过综合干预,男性吸烟率、帮助吸烟者戒烟行为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戒烟药物的医生没有差异(P>0.05)。结论该市卫生工作者中男性吸烟率较高,对烟草危害认识不全面,医生控烟意识淡薄。应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无烟医疗机构活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变吸烟行为、提高控烟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青岛市运动伤害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青岛市运动伤害发生情况,从而为开展预防和干预运动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青岛市乡镇级以上医院初诊运动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合计报告运动伤害病例2 817例,其中男性占77.00%,女性占23.00%;城区占78.06%,农村占21.94%;10~24岁占60.17%,在校学生占58.22%,64.14%为上下肢伤,死亡3例。[结论]青岛市运动伤害多发生在学校与公共场所,男性高于女性,多为在校青少年学生,发生部位多为上下肢及头部。可针对运动伤害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路边店等低层次场所暗娼的性病艾滋病干预方法。[方法]2004年5~11月,对青岛开发区洗头房、路边店等场所部分服务小姐进行了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观察。[结果]性病症状、性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安全套的破裂率干预前后均较高。[结论]综合性干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可在该地区同类场所内展开。  相似文献   

18.
2002~2006年青岛市四方区育龄妇女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准确掌握育龄妇女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青岛市四方区2002~2006年育龄妇女(15~49岁)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育龄妇女累积死亡268例,年均死亡率为32.17/10万。年死亡率(/10万),2002年为34.26,2003年为28.99,2004年为30.68,2005年为35.75,2006年为31.20;15~19岁为7.66,20~24岁为8.18,25~29岁为9.69,30~34岁为20.27,35~39岁为30.28,40~44岁为80.10,45~49岁为84.28(P<0.05)。268例死亡者中,恶性肿瘤120例,意外死亡55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50例,其他疾病死亡43例。[结论]青岛市四方区育龄妇女死亡率较低,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和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急诊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黄岛区6家监测医院2008年接诊的急诊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报告伤害病例7 863例。其中,男性占76.33%,25~44岁的占42.85%,文化程度初中36.36%、高中的占35.97%,本市/县户籍的占64.14%,发生在7~11月的占58.44%;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公路/街道、家中的分别占29.29%、22.49%、14.88%;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钝器伤、跌倒/跌落、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的分别占26.85%、20.97%、18.64%、15.53%;轻度伤害占73.38%。[结论]男性、青壮年是急诊伤害的主要人群,钝器伤、跌倒/跌落是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