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LBB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结果 CLBBB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19例(82.6),病因不明确4例(17.4),器质性心脏病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3例、心肌病3例、糖尿病1例;合并有心电图其他波段异常17例,占73.9,共有27项,其中1项异常9例、2项异常6例、3项异常2例。心电图异常项目包括原发性ST-T异常9例、P-R间期延长4例、房性早搏3例、左心室增大3例、心房颤动2例、室性早搏2例、交界性早搏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肢导联低电压1例、左心房增大1例。结论 CLBBB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伴有心电图其他波段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LownⅠ级及Ⅱ级比例低于对照组,Ⅲ级、Ⅳ-A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A型、 D型、 F型比例高于对照组,B型、 C型、 E型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缺血性ST段改变发生率为4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P <0.05)。结论运动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诊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有阵发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形态、临床表现,为减少患者发生危险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阵发性房颤5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平均心率、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房颤频发时间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早搏引起的房颤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房性早搏引发的情况较多,主要的器质性病变是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临床中要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病情监测,减少患者发生危险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89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46例和对照组4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两组患者均实施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记录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Ⅰ、Ⅱ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Ⅲ、Ⅳ-A、Ⅳ-B、Ⅴ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观察组A型、D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心电图结果显示,观察组E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型、缺血性ST段变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均能反应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最大时限(Pmax)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电生理机制中的作用,评价Pd、Pmax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48例PAF患者(PAF组),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PAF1组)20例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组(PAF2组)28例,另选择同期非心房颤动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窦性心律心电图,计算并对比分析相应的Pd、Pmax及其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PAF组Pd及Pmax显著高于对照组[(41.11±4.97)ms比(27.77±4.72)ms,(111.43±8.01)ms比(95.57±9.01)ms](P<0.05).PAF2组较PAF1组Pmax明显延长(P<0.05),但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d≥40 ms联合Pmax≥110 ms作为预测PAF发生的指标,其特异度为95.65%,灵敏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5.12%.结论 Pd、Pmax在PAF患者中均较非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增加,Pd≥40 ms、Pmax≥110 ms可作为预测PAF发生的有效指标,以Pd≥40ms联合Pmax≥110ms对PAF发生的预测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所有门诊及住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根据QRS波形态分为正常组、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真性组)及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假性组),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共入选28985例患者,<50岁者,真性CLBBB1例,占1.3%,假性CLBBB2例,占2.6%,51-70岁,真性17例,占22.4%,假性10例,占13.2%。>70岁,真性29例,占38.2%,假性17例,占22.4%。随年龄增长,真性CLBBB者更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发生率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不同性别患者真性假性完全性左束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将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区分为真性和假性,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伴发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脑卒中伴发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31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0例伴发心脏病,分析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统计7d内患者病死率.结果 31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159例,伴发心脏病34例,发病率为21.4%;蛛网膜下隙出血97例,伴发心脏病11例,发病率为11.3%;脑梗死55例,伴发心脏病5例,发病率为9.1%.脑出血患者伴发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及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脑出血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三者心电图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急性脑卒中伴发心脏病患者7d内病死率为48.0%(24/50),高于无伴发心脏病患者的9.6%(2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可能是急性脑卒中后伴发心脏病的最关键因素,其发病机制与急性脑卒中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应用在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为今后临床监测提供可靠的借鉴。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记录分析,观察患者的检测阳性率,对心脏彩超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心脏彩超诊断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左室肥厚患者35例(35%),左室增大22例(22%),左房增大59例(59%),主动脉弹性减退56例(56%)。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左室肥厚22例(22%),左室增大15例(15%),左房增大27例(27%),心律失常21例(21%),ST段改变51例(51%)。心脏彩超左室肥厚以及左房增大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结论:心脏彩超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非常有效,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心电图,有更高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记分法鉴别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价值.方法用记分法、Lown分级和Schamaroth分类法,比较149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131例正常人室性早搏的一些相关参数.结果 Lown分级法和Schamaroth分类法特异性很高(分别为96.9%和98.5%),但敏感性却相当低(分别为16.8%和30.2%),记分法则有较高敏感性(84.5%)、特异性(94.6%)和诊断准确性(89.3%).结论记分法对室性早搏性质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大宗病例追踪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2013年间心电图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受检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及临床疾病进行1:4配对为对照组。通过(4.0±1.5)年的随访观察,根据临床资料和终点事件来评价双支阻滞的预后情况。终点事件定义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心绞痛症状加重、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安装起搏器、再血管化治疗以及死亡。结果 两组比较,IRBBB+LAFB组患者预后与器质性心脏病LAFB组患者在多个终点事件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动脉疾病是IRBBB+LAFB最常见的原因,占52.6%,此类双分支阻滞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他器质性疾病。结论 IRBBB+LAFB患者病死率和病情进展程度与原发的基础疾病有关,临床预后情况也和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细菌培养等临床特点.结果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占100.0%),其次为寒战、心功能不全和贫血;有心脏杂音者占100.0%,心率>100次/min者占85.7%;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3例,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二尖瓣(9例),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2例);瓣膜脱垂8例(二尖瓣5例,主动脉瓣3例),脓肿3例,穿孔1例(均发生在二尖瓣前叶),左室内径增大3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细菌培养阳性8例(占57.1%),最常见的仍是草绿色链球菌,共7例(占50.0%),肺炎链球菌1例(占7.1%).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见于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人群,其临床特点与有基础心脏病和/或有感染诱因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的状况. 方法选择1998年至今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65岁,有心房颤动史159例,观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病因复杂,多数伴有基础疾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71例(44.65%),高血压病37例(23.27%),老年性瓣膜病13例(8.18%).病因不明38例(23.89%).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73.58%).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1.06%.结论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有些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不愿长期服药及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顽固性频发室早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50例室早的射频导管消融效果,以评价其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象与方法1对象来自2004-200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男19例,女31例,年龄平均(40.8±15.5)岁,室早的病程为1月~30年,50例室早患者中临床症状有胸闷、心悸、气急、头晕、黑目蒙目蒙、胸痛,曾予心理治疗或加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长期药物治疗,要求根治性治疗;患者入院前心电图均示频繁室早发作,呈二、三联律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常规血液生化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除1例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余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胸骨后痛为唯一症状的患者入院后先行冠脉造影未见冠脉狭窄等异常。50例患者中有48例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Ⅱ、Ⅲ、aVF导联为R波,临床考虑右心室流出道起源性室早;2例患者体表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31Ⅰ配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53例,一次性口服不同治疗剂量的131Ⅰ,3、6、12个月后复诊,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3个月FT3、FT4下降(P<0.01),S-TSH无变化(P>0.05),但6个月和12个月S-TSH升高(P<0.01).131Ⅰ治疗后12个月,临床治愈39例,缓解10例,无效4例,总有效92.45%.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发生率7.55%.年龄和病程影响疗效.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简便、安全、经济和治愈率高,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一种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它常见于有临床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发生于无临床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1922年Gallavardin首次报道了临床上无心脏病证据的VT。此后随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此类病例的发现逐渐增多。为对此病有一全面的认识,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无临床器质性心脏病VT的定义由于诊断水平的不同,不同作者所规定的定义亦有所不同;目前较多采用的是1985年Slama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约有6%~ 15%的心房颤动患者缺乏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称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1] ,多数呈阵发性 ,以男性居多 ,往往有家族史。本文通过研究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 (Pmax)两项指标 ,探讨其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取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颤动组 )3 0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年龄 18~ 60 ( 4 7 1± 9 6)岁。本组心房颤动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 ,持续 4 8小时内并自行终止。…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成倍增加,尤其是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总结20例应用胺碘硐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阵发性房颤治疗结果,观察胺碘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3 00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3 009例患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87例,发病率为6. 2%,其中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66例(88. 8%),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8例(9. 6%),无分流型3例(1. 6%)误诊2例(1. 1%),符合上报危急值标准1例(0. 5%)。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3种类型分别为室间隔缺损51例(30. 7%)、房间隔缺损35例(21. 1%)、动脉导管未闭29例(17. 5%);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为法洛氏四联症11例(61. 1%)。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为肺动脉狭窄2例(66. 7%)。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便、快捷、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抽取奇数的患者纳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抽取偶数的患者纳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观察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例数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观察组患者37/45例(82%)优于对照组30/45例(67%),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中,观察组患者36/45例(80%)高于对照组28/45例(62%),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检查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有效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分析大学生心电图异常体检结果,及早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减少或避免被检者心脏意外的发生.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T12导联同步心电机,对某高校4000名本科新生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结果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3.78%(1 751/4 000),其中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异常;检出病理性异常122例(3.05%).男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生,超重和肥胖学生病理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电图体检异常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心电图体检筛查力度,及早发现大学生潜在心脏意外的风险,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