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探讨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举证某些卫生政策。在卫生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为加深对我国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认识,很有必要对建国以来的卫生政策,加以系统回顾与研究。笔者研究认为,开国迄今,我国实行的是两种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卫生政策,一种是卫生福利政策,一种是卫生公益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专业,或者卫生福利政策比重大些,或者卫生公益政策比重大些,但始终是以卫生福利政策作为主导政策。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这两种卫生政策,不宜简单地持“一刀切”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公益卫生和非典预防工作,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根据市有关部门关于组建"社区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的要求及长劳发[2003]62号,关于组建"社区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的实施意见,全区10个街道(镇)于2003年4月已全部组建了社区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为了了解半年以来运行情况,特于2003年10月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从公益信托制度的缘起、法律特征和原则入手,提出借鉴公益信托制度改革我国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在基金管理人、卫生行政部门角色定位、受益人范围问题、“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障体制、基金监察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床位、医生数和医疗服务利用等变化趋势和差异,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启示。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OECD、美国疾病与控制中心、"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关于床位、医生、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等数据。结果: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已经超过美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低于美国;中美两国门诊人次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入院人次美国逐年下降,我国逐年增长;我国入院人次增长速度高于门诊人次增长速度。结论:病床数减少和门诊量增加是美国医疗资源和服务利用的主要变化趋势;我国医疗资源供给结构失衡致住院服务过度利用。建议我国在医改卫生供给侧改革中,力推"三医联动",将改革思路调整为从"资源量"转向"服务质提"、卫生管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据健康报报道,9月30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视察时对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做出评价,大意一是包括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政策研究在内的"软科技"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成为卫生发展中的"短板"。只有将"软"、"硬"科技相结合,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我国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卫生部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卫生守门人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守门人"是个"即成政策"的老话题了,但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近10年了,守门人的首诊和转诊制度到底在我国的卫生体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守门人的首诊能不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目前我国守门人首诊和转诊路径不畅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新问题。对照澳大利亚情况,就我国是否真正需要守门人制度、我国目前卫生状况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守门人首诊与转诊模式、守门人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实现的途径是什么等几方面来论述我国卫生守门人首诊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卫生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美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加快了我国入世的进程。入世后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五个方面的影响 ,同时也将从医疗市场、医疗保险、药品市场、资源配置、知识产权、卫生监督执法等六个方面对中国卫生体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岁末,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现场会在广东省召开。会议指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方向是"保障要到位,机制要灵活,分配要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会议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广东的经验,推动建立"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环境,走出强基层的有效路径。2017年,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核心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截至2018年10月底,广东省已有19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12日至1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和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美职业卫生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市成功举办,主题为"共享职业卫生创新发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原副局长杨元元、美国工业卫生协会主席史蒂芬·莱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杨元元在致辞时指出,"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中国宪法的明确要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取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以公益性质为根本的社会事业,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因而,总结、探讨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相关政策,了解社区卫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卫生体制微观运行主体的医疗机构,其改革不仅面临自身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也涉及宏观和中观运行环境的相应变革。因此,医疗机构的改革思路应该是:紧紧围绕制度创新,实现三个机制改革,即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使医疗机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The emergence of public health institutes outside government is one of many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promote community health improve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ate of Virginia's current model of government public health and provides a context for Virginia's approach to the Turning Point initiativ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Virginia chose to establish its public health institute outside government and demonstrates how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e is changing community health improvement in the state.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a new initiative to create a national network of public health institutes.  相似文献   

14.
健康服务特性与医疗卫生的两种可推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对身心处于健康的人群给予健康维护和促进、对疾病的发生进行预防以及对身心处于发生疾病的人群给予治疗和护理。作者在分析了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经济行为特征之后提出,卫生服务能被公共服务机制所推动,而不能被交易机制所推动;大病医疗服务能被交易机制所推动,而不能被公共服务机制所推动。社区医疗具有特殊的保障意义,只能在公共服务机制下才能被推动。建议兼顾两者的效率,组合两种机制,构成完整的面向全面健康的复合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医改方案首次提出了向全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之一,面临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良好机遇和重大挑战。本文结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剖析疾控机构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公众健康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以公共资源为基本保障,落实稳定发展;以社会动员为主要方法,注重合作协调的发展策略,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公立医院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对天津市公立医院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探索天津市公立医院改革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分类分级别抽取天津市各级公立医院共计22所,并结合《天津市卫生统计年鉴(2009年版)》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公立医院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差;公立医院资源利用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不足;公立医院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致使公益性弱化。结论:启动新一轮的区域性卫生规划,开展多种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功能;完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卫生补偿机制;建立公立医院管理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基本国情迫切要求加快卫生发展步伐,而卫生发展依赖于其产业属性的明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动。卫生既具有产业性,又具有公益事业性,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实现非基本医疗服务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卫生产业要从基本国情的卫生出发,立足于实现全体人口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需求与市场前景,着力构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实现卫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为人民健康服务,经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间出现了裂痕。临床医学的重点是研究疾病机理,而公共卫生的重点是研究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分离,使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是弥补多年来疾病治疗(临床医学)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之间裂痕的最佳选择和最好办法。同时,应加强对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领导、学生及教师、临床医生、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卫生政策制定者等的公共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20.
President Clinton's American Health Security Act proposes to reform and integrate the medical care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Historically, there have been examples of efforts to integrat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activities. Yet, while many have acknowledged the inherent value of suc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health, the fact is that these efforts have had only limited success. The "new deal" President Clinton has proposed for these health institutions is examined in this context. If the notion of integration is taken seriously--that is to mean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system's diverse activit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fitting together to form an integrated whole--then it will not be easy to achieve. Review of the "visions" of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and of examples of efforts to integrat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in this country suggest five conditions that must be met if successful integration is to be achieved. While the resource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are great, of equal importance is the acceptance of a shared vision of an integrated health care system, and of the respectiv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in that system. The benefits to our nation's health of proceeding in this way, however, are enormous. As we move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services is our nation's best hope for not only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all our citizens, but for closing the "health gap" between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