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基于量化视角挖掘试点政策内容,探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扩散特征及扩散规律。方法:基于政策工具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将两批试点地区分为均衡型、高需求型、高供给型、高环境型并分析其政策扩散特征。结论:长期护理保险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偏好明显,需求型政策工具最少;两批试点政策由高供给型向均衡型和高环境型转变;政策扩散呈现空间邻近与社会邻近交互的邻近扩散效应、垂直扩散与水平扩散交织的层级扩散效应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吸收—辐射”互动效应。建议:应注重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政策扩散的多重效应的紧密联系,完善政策工具结构;中央鼓励、支持、引导地方自主政策创新,学习邻近经验与本土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国家级试点城市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中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揭示现有政策工具在应用中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工具和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96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本、359条政策工具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工具占25.90%、需求型政策工具占17.00%、环境型政策工具占57.1%;利益相关者不协调,政府占41.23%、定点护理机构占19.22%、商业保险公司占19.78%、参保人占12.53%、社会组织占7.24%。结论:试点城市现有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政策工具应用上以环境型为主,应结合发展趋势优化三种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在利益相关者维度,政策工具使用时应均衡各方利益,引导和鼓励各方参与到长期护理保险中。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自2017年试点运行长期护理保险以来,在参保人群范畴、筹资与待遇、失能认定与护理服务等级划分、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定点机构以及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长护险制度逐步优化、服务主体产业化、社区居家模式逐步成熟、服务及管理水平提升等成效。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尚存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长护险定点机构区域发展失衡、部分定点机构服务监管质量欠佳、服务实践覆盖面有待提升等问题。结合国家保险制度政策及信息化发展,提出了优化提升长护险服务主体空间布局、扩大长护险服务保障项目范围、灵活长护险给付制度、监管制度闭环体系和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工具-福利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对两批共28个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维度呈现出使用频次差异大且内部结构不均衡的特点;福利要素维度呈现出要素完整且内部结构较为均衡的特点;各政策工具与福利要素耦合度有待提高;两批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差异较小,发展阶段具有相似性。对此,提出合理调整三大类政策工具,优化次级政策工具结构;科学配置政策福利要素,完善要素内容;增强政策工具和福利要素耦合度,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空巢家庭、家庭规模缩小等情况的出现,理论界纷纷呼吁长期护理保险应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偏差、收入水平较低、信息不对称、供需矛盾、统计资料缺乏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不够理想。对此,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梳理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政策、筹资政策、服务供给政策和待遇给付政策,深入分析试点成效及经验,并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明确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定位与发展方向、优化筹资政策与待遇给付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贡献"重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共同富裕角度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致力于探究政策现存问题和优化路径,为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政策文本量化方法,运用PMC指数模型构建政策综合评价体系,对2016—2022年中央和省级政府出台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资金筹集对医保基金依赖程度较高,个人缴费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制度覆盖面仍不足,农村面临专业护理机构和人员不足等困境。建议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发挥激励型政策工具作用,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繁荣发展,实现基金多元化筹资,建立完善基金监管机制,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扩大参保对象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出台部门、失能评估标准、筹资机制、护理服务方式和待遇支付5个方面,选取全国28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对其政策进行比较.建议我国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国家医保局在长期护理保险推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完善失能评估标准.各试点应逐步拓宽长期护理参保覆盖面,强调单位和个人的筹资责任,因地...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梳理15个试点城市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方案,分别从政策概况、筹资概况、保险待遇概况、服务提供概况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探讨各试点地区长期照护保险政策的实践经验,并通过梳理试点城市的长期照护保险政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通过对第一批四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各城市保险的筹资性质、筹资来源、筹资水平、筹资公平性,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来源较单一、缺乏激励措施、筹资总体水平不高、筹资公平性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制度设计,本文提出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完善筹资来源,应逐步形成合理稳定的筹资来源,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水平;改善筹资公平性,从完善参保制度、加强宣传等方面提高筹资公平性;理顺保险筹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自2016年开始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各试点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有3种发展模式:政府管理、民营机构参与经办模式,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模式,商业保险模式。本文选取了3种模式的代表性地区青岛市、上海市和北京市海淀区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旨在探索出适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系统评价的有效性,制定有效的老龄化策略,创建三维政策分析框架,讨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趋势和演进逻辑,为相关政策优化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证依据。方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通过把政策工具、政策过程、政策主体有机结合,从三维立体角度建立研究框架,分析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和政策作用。结果:目前我国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政策推进阶段所发布的政策占比最高;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工具以供给型和环境型为主;政府机构中的保险经办、民政、医保、财政等部门以及非政府机构中的定点协议服务、评估、商业保险等机构是政策关注的重点。结论:(1)关注需求型政策工具,加强机构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探索;(2)加强对长期护理需求人群的关注和政策保障;(3)加强政策学习,结合财政、医疗等相关政策共同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石景山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制度安排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具有覆盖全员、多元筹资、保障基本、待遇分级、鼓励居家、适合市情等特点。在总结石景山试点过程中的瓶颈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的政策建议: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预测长护险基金结余变化趋势,为我国构建基金可持续的长护险筹资机制提供优化方案与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等方法明确我国长护险基金收支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方法,建立长护险基金收支SD模型。结果:基于基金可持续原则,本研究共产生45种筹资组合方案,最终筛选出5种优化筹资方案。结论:为保障长护险制度的稳步推进和基金可持续运行,应尽快建立“独立型”长护险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加强老年人的失能干预,制定科学客观的失能评定标准,进而为我国各试点城市探索适宜的长护险筹资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99年4月开始,日本实施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对象主要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年人。这一保险的实施旨在缓解人口迅速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机构和医疗保险的压力,缓解由家庭护理卧床病人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文就长期护理保险的发起和具体操作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长期护理保险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政策制定和服务经办流程复杂且矛盾突出。对此,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以成都市为例,从部门合作、公私整合、社会参与三方面剖析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机制,提出改进策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主体的行动整合,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长期照护服务的良性互动,发挥保险的需求拉动效应,持续优化照护服务促进政策,提升照护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在覆盖范围、资金筹集、失能评估、待遇给付、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成效与困境,引入预期管理视角,创新长期护理保险治理.遵循"目标—手段"分析路径,构建长期护理保险高质量发展框架,以公平的方式实现"疏解当期困境"和"促成稳定预期"的目标.最后提出统筹公平性、平等性和适当性原则,通过优化筹资机制、调整制度结构、精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首批9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政策分析,探索上海等9个城市的政策特色,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PMC指数模型对9个试点城市的政策进行评价,结合气泡图分析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9个城市的PMC得分均值为6.922分,政策制定总体尚可,但政策时效及激励约束方面略显不足;政策制定与千人床位数、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构成比成正相关。结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规划有待完善,可从政策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医护资源配置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现有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存在筹资模式和待遇给付困难、护理资源供需不平衡、现有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结合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和给付形式、建立多元支付激励机制和科学的护理评估标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设立有效的政府干预机制等建议,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第一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的财务机制在全国推广后出现财务赤字的风险(2020—2040年)。方法:基于227篇政策相关文件综述各试点的财务机制,选择机制明确、数据可得性高的安庆、承德、重庆、广州、齐齐哈尔、石河子、南通7个试点方案进行预测分析。利用CHARLS2015和2018年数据,以微观仿真方法模拟100万个体在2020—2040年的健康转移轨迹,加权后估计全国推广后的财务收支状况。结果: 2020—204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规模、失能时长、长护需求均呈现上升态势,长护险财务压力不断增加。本研究推导了7个试点方案不出现财务赤字的约束条件,即长护险筹资水平和待遇水平的年均增长率需要满足的条件。结论:本研究有利于我国选择财务赤字风险低的试点方案进行推广。未来应注重长护险财务收支的双维联动,并加强对长护险财务可持续性的预测评估。同时,在择优推广时,方案对长护需求的满足程度、养老文化和长护险产业发展情况等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