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首诊制是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石。为进一步完善社区首诊制,作者针对社区首诊制的定义和发展做出阐述,通过政策研究、数据分析、人物访谈等方式对无锡市社区首诊制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社区首诊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究我国社区首诊制实施困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首诊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在我国,现阶段社区首诊制的推行举步维艰。文章在分析社区首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推行社区首诊的有效路径,以期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病人和医生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病人常就诊机构的分布,病人和医生对社区首诊制的看法及潜在的可分流病人数量。结果表明:社区机构病人的常就诊机构为社区机构,医院病人常就诊机构为医院;目前尚有近50.0%的病人不同意社区首诊制,主要是医院病人;医院医生多认为社区首诊不必要和不可行,而社区医生则认为必要和可行;在二级和三级医院,有30.2%至55.8%的病人可分流至社区机构。这说明社区首诊制的实施目前尚面临多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区首诊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东莞市建立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实行门诊统筹和社区首诊.社区首诊制是巩固东莞市新建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利用SWOT分析方法来考察东莞市社区首诊制政策,进而提出完善社区首诊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利益相关集团理论分析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为我国社区首诊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系统搜集深圳市社区首诊制相关政策、工作报告等文件,结合各利益相关集团的访谈,对劳务工社区首诊制进行研究。结果:自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实施以来,参保人数稳定增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量显著增加,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各利益相关集团均可获益。结论: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符合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赢得各方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就诊患者对社区首诊制必要性及接受性的认识。方法 :对上海市闸北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二级医院选择600名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总的来看,患者对社区首诊有一定接受性,65.5%的居民认为社区首诊制有必要,62.33%的居民能够接受社区首诊制,但不同人群间有一定差异,不愿意接受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认为社区技术不好及药品不足,分别占67.26%和52.74%。结论 :建议加强居民观念引导,提高对社区首诊制的认识;结合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开展社区首诊的实践;从特定人群起步,逐步扩大首诊的范围;加强医保及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取发展较为成熟的六所城市:深圳、北京、青岛、上海、武汉、重庆为例,描述和评价社区首诊制开展情况,为其他开展或准备开展首诊制的城市或地区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搜索研究城市社区首诊制度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提取、总结。结果:社区首诊制实施后可及性、满意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但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制对于促进卫生资源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之间的合理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首诊制的实践和研究中都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阐述社区首诊制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明确建立和发展社区首诊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SWOT进行策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效地开展社区首诊服务,促进社区首诊制的完善和发展,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优质、价廉、便捷、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医生真正成为"健康守门人"。  相似文献   

9.
社区首诊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卫生政策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有利于社区首诊制顺利推行的政策建议,让社区首诊成为居民的主动选择,而不是政策的强制。  相似文献   

10.
东莞实行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社区首诊制,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与医疗卫生服务捆绑运作,以降低医疗卫生费用,保持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性。本文探讨东莞社区首诊制的运行机制、特点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社区首诊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病种的界定和方法。方法通过社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中东西部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医疗病种。结果测算出调查地区社区疾病就诊率占80%的前25位的病种,认为这些病种是属于社区基本医疗。结果还发现基本医疗病种因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同存在差异。结论建议应加快社区计算机网络化的进程,对基本医疗病种进行有效统计与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2.
国外社区首诊制度简介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介绍了国外社区首诊制度的一般模式。从社区就诊政策、全科医生和费用偿付机制这3个方面对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社区首诊制度分别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对我国社区首诊制度的建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病人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及意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病人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分析影响病人双向转诊意愿的因素,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影响病人双向转诊知晓率的因素有:病人对社区首诊的态度;病人居住地附近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影响病人双向转诊意愿的因素有:病人对双向转诊可行性的态度;若社区与医院合作,病人对康复回社区的态度;若社区给予优惠,病人是否选择社区就医.结论 应加强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尽量给病人提供更多优惠,同时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合作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患者社区首诊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社区首诊动力的结构分析和历史数据与文献资料,搭建医联体合作动力架构,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完成模型修正和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模型仿真发现,患者对价格敏感程度较高,提高社区医院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社区就诊费用可以有效吸引患者到社区首诊;加强社区首诊宣传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扩充社区药品种类措施有效,但作用有限;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收效甚微。结论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可更加全面地对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关键参数预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不同政策的模拟结果更加直观。相关部门应提高社区就诊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社区就诊费用,加强社区首诊宣传,合理扩充社区药品种类。  相似文献   

15.
社区卫生服务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总结分析镇江市医保与社区卫生服务融合互动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改革方面所需要关注的政策风险应对、社区首诊制推行、基本服务功能发挥、社区平台利用、向健康保险过渡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entres are providing a boost to community hospitals through improved technology and specialist skills. The first primary care DTC was opened by North Hampshire PCT last year. Plans in Bristol include a community DTC alongside an independent sector treatment centre and local authority leisure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7.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矛盾。双向转诊是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方略。对双向转诊模式进行实践和研究,以期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节约和人民群众的就医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庆阳市某主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7名卫技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卫技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学习情况等;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基本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尚未完全达标。3家服务中心均未设急诊科,一些常规急救设备尚未充分配备。针对卫技人员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96.06%。122名卫技人员中以护理人员为主(占59.1%),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占61.5%),初级职称人数最多(占63.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急救专业知识培训的卫技人员占95.0%;所参与的各类培训中,含有急救知识的比率介于86.7%~96.6%。卫技人员对不同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自评结果不同(P < 0.05):对生命体征检测、心肺复苏技术和伤口处理表示“完全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57.4%、40.2%和34.4%;针对骨折固定技术、急性中毒处理、急救设备运用,表示“未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27.0%、20.5%和17.2%。对培训需求较高的3项知识技能为急救设备运用(占89.3%)、伤口处理技术(占88.5%)和急性中毒处理(占87.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院前急救、参加过急救专题培训可能是“非常胜任院前急救工作”的促进因素(OR=7.576、25.179,P < 0.05)。
  结论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设施配备不足,卫技人员急救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政府需加强主导作用,加强各种形式的急救能力培训,科学规划全市急救医疗资源,稳定基层急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社区首诊制作为分级诊疗的核心要素,对我国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实施,在分流患者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各利益方能够接受该强制性制度。与深圳市相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已基本具备社区首诊的能力,在实施社区首诊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其强制性,以保证制度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