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窄气中的半挥发和不挥发污染物绝大多数吸附在颗粒物上,其中细颗粒物载带污染物的能力最强,且极容易进入呼吸系统并沉积在肺泡,对人体呼吸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造成极大危害。空气细颗粒物是由不同来源组成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复合型污染物,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及过渡金属成分。单一质量浓度已不能说明健康影响问题。我国城市细颗粒物污染严重,本研究以具有复合体系的整体细颗粒物为出发点,选择北京、太原两个不同污染特征的城市,分析了两城市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生物效应。结果如下:以美国EPA大气环境质量PM2.5标准,我国环保局PM10、TSP大气质量标准为判断依据,北京、太原的冬季和春季PM2.5、PM10、TSP几乎均超标。相同采样日期PM2.5日均值太原高于北京。太原冬季、北京冬季、北京春季、北京沙尘期间空气中B(a)P浓度分别为5.86,1.09,0.38,0.184(μg/100m^3)。太原冬季、北京冬季超过我国居住区大气B(a)P日均最高允许浓度。空气颗粒物上Pb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居住区大气Pb标准。北京、太原细颗粒物对肺泡上皮细胞A549具有细胞毒性,500μg/mL基本接近半数致死毒性剂量,200μg/mL可作为体外染毒的最高剂量:细颗粒物5.200μg/mL染毒12,24小时均可引起DNA损伤,并呈现剂量反应及时间效应关系:在早期(2h)可使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 RNA表达增加,TNF-α、IL-6蛋白表达随染毒时间2h,12h,24h延长而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细颗粒物使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增加,呈剂量反应关系:细颗粒物未能刺激A549细胞呼吸爆发。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物是由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组成.颗粒污染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固体与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国际上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为3类,即粗颗粒物: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10 μm;细颗粒物: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1~2.5μm;极细颗粒物或超细颗粒物(PM0.1):其空气动力学直径<0.1μm.而我们常说的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包括上述的细颗粒物和极细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其中主要是SO2、NO2、CO及O3等.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大气污染物与许多健康效应直接或间接相关.可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危害,尤其是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空气污染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臭氧(O_3)、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_x)等,可对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组织器官产生毒性效应。大气细颗粒物(PM_(2.5))和O_3作为最典型的两种空气污染物,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该文综述了这两种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呼吸系统遗传毒性研究进展,分别从基因水平、DNA水平及染色体水平的遗传毒性进行探讨,为阐明PM_(2.5)和O_3所致呼吸系统毒性效应及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011639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魏复盛…//中国环境科学.一2000,20(3).一220~224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空气污染物监测的基础上,研究讨论了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与空气污染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空气中细颗粒物(PM。.。)和可吸人颗粒物(PM。。)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影响比S0:、N0。更密切。哮喘明显受颗粒物、S02、NO。的综合作用的影响。未感冒咳嗽发生率明显受细颗粒物和N0。污染综合作用的影响。图7表3参7011640西安市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病学分析/张治英…//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一2000,21(6)..682~684…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其细颗粒物(PM2.5)粒径小、表面积大,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滞留,富集有毒重金属、酸性物质、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并易避开气管纤毛等过滤机制进入下呼吸道,沉积在肺泡,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神经、免疫系统的变化。因此,沙尘暴PM2.5是目前颗粒物研究的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均是基于短期非连续采样,  相似文献   

6.
细颗粒物已成为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长期接触细颗粒物可使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损害。利用体内外多种试验方法检测到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主要发生在细胞染色体、DNA、基因等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本文综述了空气中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 ,初步探讨了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细颗粒物已成为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长期接触细颗粒物可使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损害.利用体内外多种试验方法检测到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主要发生在细胞染色体、DNA、基因等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本文综述了空气中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细颗粒物(PM2.5)是由空气中的一次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反应而来,可吸附水溶性无机盐离子、含碳组分、金属元素、微生物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证明,PM2.5可突破鼻腔—呼吸道的黏膜-纤毛的第一道防线进入肺部并在肺泡内沉积,沉积在肺泡的PM2.5也可吸收入血,并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从而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的损害.该文就PM2.5的化学组成及进入肺泡后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娟 《生活与健康》2012,(12):19-20
PM2.5是空气中悬浮的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的徽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粒径≤2.5微米,可进入呼吸系统深部,细支气管、肺泡甚至血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许多学逐渐认识到PM2.5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更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细颗粒物的浓度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下降,低体重出生,宫内窘迫等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