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高温热浪)
目的了解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情况、居民对中暑的风险认知及适应性,为开展健康宣教及制定高温热浪灾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0—11月在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中暑情况、中暑风险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中暑脆弱人群和风险认知情况。结果共调查14岁及以上居民2 767人,2014年7—9月经医院诊断为中暑的发生率为6.3%(174/2 767),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为8.9%(247/2 767)。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和7.7%;吸烟人群和饮酒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5%和9.1%。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最高(13.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午睡的居民更倾向于自我诊断中暑,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1.2%。总分为14分的高温热浪风险认知得分中,平均得分为(8.9±3.0)分,认知程度低(≤8分)的人群中暑发生率较高。调查对象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尽量减少外出(87.2%)、户外乘凉(78.0%)和改变出行方式(66.4%)为主。结论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温热浪期间居民行为习惯变化与中暑的关系,为中暑易感人群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随机抽取的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共抽中8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120户开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7—9月高温热浪期间行为习惯变化及中暑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行为习惯变化与中暑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51±16.37)岁,其中男性1 356人,女性1 409人,发生中暑173人,中暑发病率为6.26%。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20的5个变量(饮食、口味、睡眠变化及改变出行交通工具、空调降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发现口味变重(OR=3.37,95%CI:1.54~7.38)是中暑的危险因素,改变出行交通工具(OR=0.64,95%CI:0.46~0.90)是中暑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温热浪期间,大部分居民行为习惯发生变化,且部分行为改变与中暑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东省高温热浪期间发生中暑的脆弱人群,为采取措施保护该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9—11月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5个市,每市抽取1个县及区,每个县区抽取6个片区,每片区抽取50户,对每户随机选出1名15~69岁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热浪相关知识和适应行为。采用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广东省居民发生中暑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183人,平均年龄为(39.31±14.16)岁,其中男性占53.37%(1 165/2 183),城市居民占48.74%(1 064/2 183)。总体中暑发生率为6.8%(149/2 183)。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职业、地区和收入)人群中暑发生率不同(P﹤0.05),农林牧渔业(11.4%,58/507)、农村(10.1%,113/1 119)、月收入<1 000元(11.2%,75/671)居民中暑发生率最高。所有调查对象对健康风险认知平均得分为(4.21±1.47)分(得分范围1~7),对热浪的知晓率为38.11%(832/2 183),对热浪的平均适应得分为(4.80±2.39)分(得分范围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农林牧渔业和离退休人员发生中暑的风险分别高于其他职业(OR=2.40、2.32),农村居民发生中暑的风险高于城市居民(OR=2.62),人均月收入<1 000元的居民发生中暑的风险高于收入≥10 000元人群(OR=2.48)。结论高温热浪期间广东省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农村及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的人群是中暑的脆弱人群,需要重点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东省居民高温热浪期间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于2010年9--11月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 183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热浪的风险认知、高温热浪期间的自发性适应行为和过去1年是否发生过中暑.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联,并控制混杂因素.结果显示,2 183名研究对象平均(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城市居民1 064人,从事农林牧渔业者507人,过去1年有中暑经历者149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低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的中暑发生率较高(P<0.05);热浪期间98.03%的调查对象至少采取1项适应行为防止中暑;中暑发生的保护因素在总样本和<50岁者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和穿浅色衣服;在男性中为少出门、使用空调、穿浅色衣服和减少活动;在女性中为穿浅色衣服;在农林牧渔业者中为减少活动、穿浅色衣服和使用防护品或太阳伞;在城市居民中为多饮水和穿浅色衣服;在农村居民中为减少活动和穿浅色衣服;发生中暑的风险随着居民采用适应行为数量增加而降低(P<0.05).提示绝大多数居民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了自发性适应行为,不同特征人群适应行为不同,并且采用的适应行为越多发生中暑的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2014年居民热浪期间适应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共卫生》2017,(居民热浪)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高温热浪期间所采取的适应行为现状,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之间的关系。方法2014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623名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热浪的认知、热浪期间的自发性适应行为及过去1年是否发生过中暑。采用χ~2检验对各组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适应行为与中暑关系。结果深圳市居民对热浪知晓率为69.5%,居民风险评估平均得分为(3.53±1.05)分;热浪期间,有621人采取至少1项适应行为,其中"多喝水"这一行为使用率最高(9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浪期间"外出乘坐空调车"、"多喝水"、"穿浅色衣服"和"减少户外活动"为居民发生中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居民对热浪知晓率较高,且绝大多数居民在热浪期间采取了适应行为,部分适应行为对防止发生中暑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高温中暑与高温热浪的关系,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年间共监测中暑病例101例,集中分布于6—8月,男性多于女性,其中51.5%(52/101)为重症中暑,40~59岁、≥60岁人群重症中暑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40岁人群。重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轻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P0.05)。识别出的15个热浪期间共报告病例86人,占当年病例总数均50%,对于2个可识别风险的热浪段,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增加。【结论】上海市夏季高温形势严峻,男性、老年人群是高温中暑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集中于7—8月,高温日、尤其是热浪期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除须关注日最高气温对中暑的影响,日最低气温对重症中暑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宁波市居民中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中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宁波市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以户为单位,于2014年9~11月开展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文化水平、月收入水平、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体质指数和消化系统疾病史等7个变量进入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人农民[OR=2.19,95%CI(1.37~3.51)]、离退休者[OR=2.00,95%CI(1.13~3.54)]、饮酒[OR=1.83,95%CI(1.30~2.57)]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史[OR=2.06,95%CI(1.08~3.91)]是中暑的危险因素。有消化系统疾病史并且饮酒的人群中暑危险性明显高于不饮酒无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群[OR=3.96,95%CI(1.58~9.94)]。结论宁波市居民中工人农民、离退休者、饮酒以及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等人群是中暑的易感人群,在预防中暑时,应该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高温热浪导致的健康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综合分析近年来济南市高温月(5—8月)期间气温特征和高温中暑病例分布特征,评估高温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为病例监测和预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济南市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病例个案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定义热浪研究期为1次高温热浪前后出现间隔≤3 d的高温日或高温热浪时间段;选择与研究期季节就近、天数相同、星期匹配、以及期间无高温日的时间段作为参考期。通过计算研究期相对参考期高温中暑病例的相对危险度(RR)评估高温热浪导致的发病风险。结果 2011—2014年间济南市高温月同期日均温、日最高温5月和8月逐年升高显著。4年间205例中暑病例以2013年报告最多(55.1%),病例主要集中于7月。病例以重症报告为主(71.2%),男性病例年龄组分布以60~79岁年龄组(36.0%)和40~59岁年龄组(34.4%)为主,年轻于女性。识别出的5个热浪期间报告病例129例,占本年度病例总数比例均在50%以上,除2个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无法估计外,另3个热浪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性增加。结论济南市高温月期间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中暑病例以重症为主,男性病例年轻于女性。热浪期间病例的发生风险可出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理念形成情况,为制订相关的干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宁波市抽取2个居委会和2个行政村,在抽中居委会/行政村中各随机抽取100户家庭,对被抽中家庭中的880名15~69周岁城乡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城市与农村居民各440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比例是31.34%,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43.48%、16.63%和52.91%.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0.43%)高于农村(22.55%),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健康素养水平(60.38%)高于非医疗卫生工作人员(29.52%),年龄越大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结论: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对健康素养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不一,应大力开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知识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对热浪的适应行为现状,并进一步了解适应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于2010年9—11月抽取了5个城市中10个县区街道/乡镇的家庭为调查样本户,对每个住户采用KISH表法确定1名15~69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热浪相关知识、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对热浪的适应行为和个人世界观。采用协方差分析对热浪的适应水平的相关因素及热浪相关知识与世界观之间对适应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共调查2 183名居民,平均年龄为(39.31±14.16)岁,其中男性1 165人(53.37%),城市居民1 064人(48.74%)。居民对热浪的知晓率为38.62%(843/2 183),居民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平均得分为4.22分(满分7分)。高温热浪期间,98.05%(2 140/2 183)的居民采取了至少1项适应行为,最常采用的适应行为是多喝水(占87.04%,1 900/2 183),最少用的适应行为是去有空调的公共场所(30.40%,663/2 183),平均适应行为得分为(4.80±2.39)(满分10分),该得分在中年者、文化水平较高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服务人员以及世界观为平等主义者中较高(P<0.01或P<0.05)。另外,热浪相关知识与适应水平呈正相关(P<0.01),热浪相关知识与世界观之间对适应水平具有交互作用(P<0.01)。结论广东省居民对热浪适应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业、世界观和热浪相关知识,并且热浪相关知识与适应水平之间的关联程度受个人世界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4年青岛市 ≥ 15岁成人吸烟、二手烟暴露状况及对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 采用2014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问卷,抽取青岛市4 349名 ≥ 15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对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烟草危害认知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岛市 ≥ 15岁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1.31%,现在每日吸烟率为18.18%;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三类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42.39%、26.62%、40.53%;暴露率在性别、教育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引起中风、心肌梗塞、肺癌和阴茎勃起障碍四种疾病的总体知晓率仅为21.72%,被动吸烟引起的成人心脏病、成人肺癌和儿童肺部疾病三种疾病的总体知晓率为45.19%。结论 青岛市 ≥ 15岁成人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均低于2010年和2015年全国水平,但流行现状仍较严重,对烟草烟雾危害知识认识不足,烟草控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黄石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MCI的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黄石市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黄石市社区1 000名老人中,MCI的患病率为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状态、经济收入、慢性疾病、脑卒中、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兴趣爱好及邻居来往对老年人MCI的患病率均有影响(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茶及体育锻炼为MCI的保护因素,低文化程度、脑卒中及吸烟为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黄石市MCI患病率较高。低文化程度、脑卒中、吸烟可能会增加患MCI的风险,低文化程度、脑卒中人群可能是MCI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应加强控烟宣传,引导老年人适量饮茶,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acute heat illness present primarily to emergency departments (EDs), yet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se visits.Objective: We aimed to describe acute heat illness visits to U.S. EDs from 2006 through 2010 and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admission or with death in the ED.Methods: We extracted ED case-level data from the Nationwide Emergency Department Sample (NEDS) for 2006–2010, defining cases as ED visits from May through September with any heat illness diagnosis (ICD-9-CM 992.0–992.9). We correlated visit rates and temperature anomalies, analyzed demographics and ED disposition, identified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outcomes, and examined ED case fatality rates (CFR).Results: There were 326,497 (95% CI: 308,372, 344,658) cases, with 287,875 (88.2%) treated and released, 38,392 (11.8%) admitted, and 230 (0.07%) died in the ED. Heat illness diagnoses were first-listed in 68%. 74.7% had heat exhaustion, 5.4% heat stroke. Visit rat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nnu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882, p = 0.005). Treat-and-release rates were highest for younger adults (26.2/100,000/year), whereas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in-the-ED rates were highest for older adults (6.7 and 0.03/100,000/year, respectively); all rates were highest in rural areas. Heat stroke had an ED CFR of 99.4/10,000 (95% CI: 78.7, 120.1) visits and was diagnosed in 77.0% of deaths. Adjusted odds of hospital admission or death in the ED were higher among elders, males, urban and low-income residents, and thos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Conclusions: Heat illness presented to the ED frequently, with highest rates in rural areas. Case definitions should include all diagnoses. Visit rat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omalies. Heat stroke had a high ED CFR. Males, elders, and the chronically ill were at greatest risk of admission or death in the ED. Chronic disease burden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this risk.Citation: Hess JJ, Saha S, Luber G. 2014. Summertime acute heat illnes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from 2006 through 2010: analysis of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2:1209–1215; http://dx.doi.org/10.1289/ehp.130679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腹泻相关危险行为.方法 2010年12月至次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从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昌平、怀柔、通州6个区抽取13287名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口学特征、过去1年是否出现腹泻症状和腹泻相关行为等.结果 北京市居民过去1年腹泻症状报告率为17.6%,城区和郊区分别为16.8%、18.2%.城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问腹泻症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食海产品或淡水产品”、“使用砧板或刀具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不经常锻炼身体”等行为是城区居民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26(1.07~1.48)、1.37(1.16~1.63)、1.38( 1.20~1.59).郊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问腹泻症状报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饭前便后不洗手”、“生食海产品或淡水产品”、“使用砧板或刀具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不经常锻炼身体”等行为是郊区居民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5(1.51 ~2.25)、1.39(1.17~1.67)、1.44(1.24~1.67)、1.46(1.27~1.67).结论 北京市郊区居民腹泻报告率高于城区,腹泻的发生与不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未进行适度体育锻炼等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辖区内分别抽取1个区、县级市和县,每个区(县)分别各抽取1个社区(村),抽中社区(村)的全体成年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知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唐山市社区居民有效问卷1 342份,男性685人,女性657人,年龄18~84岁,平均(42.51±19.14)岁。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量表评分的总分为(27.69±5.13)分,总体得分率为38.89%。脑卒中基础知识得分为(18.25±4.25)分、脑卒中诱发因素(4.86±1.00)分、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4.77±0.96)分、脑卒中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1.98±0.65)分,得分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脑卒中诱发因素、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和脑卒中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分别为45.45%、42.86%、38.46%、33.33%。年龄较大(β'=0.137)、受教育程度较高(β'=0.119)、职业为工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β'=0.201)、脑卒中病史/脑卒中家族史阳性(β'=0.261、0.143)、相关慢性病史阳性(β'=0.267)、接受过脑卒中相关知识健康教育(β'=0.328)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高。结论 唐山市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有待提高,积极地提升社区健康教育是有效提升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德喜  陈磊  朱晓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0-1183
目的 了解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特异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9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金山区某社区35岁以上户籍居民2 102人,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疾病既往史、疾病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率、危险因素暴露率等指标。 结果 检出高危人群669人,检出率31.83%,其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或者卒中史者90人(检出率4.28%),脑卒中危险因素≥3 项者579人(检出率27.55%)。男性检出率(38.27%)高于女性(27.32%)(χ2=28.09,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增高(χ2趋势=41.46,P<0.001)。在579名危险因素≥3的高危人群中,同时有3种和4种危险因素共计502例,所占比例达到86.70%。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是高血压(90.33%)、血脂异常(64.59%)、超重(48.53%)、缺乏运动(39.38%)、糖尿病(39.03%)、吸烟(34.72%)、卒中家族史(25.04%)以及房颤(13.82%),其中男性的吸烟率(65.42%)高于女性(2.82%)(χ2=250.25,P<0.001),女性的血脂异常率(69.01%)、房颤率(17.25%)高于男性(血脂异常60.34%、房颤10.85%)(血脂χ2=4.76,P=0.029;房颤χ2=4.94,P=0.026)。高血压(χ2=0.17,P=0.680)、超重(χ2=0.74,P=0.390)、缺乏运动(χ2=0.10,P=0.755)、糖尿病(χ2=1.93,P=0.165)、卒中家族史(χ2=3.59,P=0.058)的暴露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超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连市脑卒中筛查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及其分布特征,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要求,2013年10月—2015年9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40岁以上常住人口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结果 2013年10月—2015年9月累计完成筛查任务12 041人,脑卒中高危人群1 948人,检出率16.18%,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者1 531人(检出率12.71%)。筛查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是缺乏运动(35.57%)、高血压(22.43%)、超重或肥胖(19.56%)、血脂异常(17.64%)、吸烟史(11.46%)、糖尿病(7.91%)、脑卒中家族史(6.38%)、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5.73%)和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病史(3.46%)。其中城市的缺乏运动、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2.92%、24.12%和20.63%)高于乡镇(分别为24.34%、19.85%、13.07%);而乡镇的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的暴露率(分别是22.41%、9.95%)高于城市(分别是17.69%、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948例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是既往脑卒中或TIA病史(15.55%)、高血压(7.70%)、血脂异常(6.93%)、缺乏运动(6.16%)、脑卒中家族史(4.77%)、超重或肥胖(4.16%)、糖尿病(3.64%)、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3.44%)、吸烟史(2.67%)。乡镇高危人群中既往脑卒中或TIA病史、卒中家族史(分别为18.38%、7.06%)的暴露率高于城市(分别为13.78%和3.34%),城市高危人群中缺乏运动(7.02%)的暴露率高于乡镇(4.79%),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大连地区筛查人群和高危人群中暴露率较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水平,进一步提高脑卒中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区在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后居民人感染H7N9禽流感暴露风险,为制定H7N9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被调查者过去一年的活禽购买数量、购买行为、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就诊习惯等信息。结果 完成调查问卷624份,其中30.77%(192/624)的被调查者过去一年购买过活禽,平均购买数量为1.1只,13.78%(86/624)的调查者在购买活禽时有直接触摸活禽或禽笼等行为,西安市城区居民人均暴露频次为0.15次。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38%(2 635/3 744),其中"发病早期表现"知晓率最低,为60.90%(380/624)。12.02%(75/624)的被调查者过去一年出现过流感样症状,29.33%(22/75)的病例选择了主动就诊。结论 虽然西安市城区取缔了活禽交易,但仍存在暴露风险,需进一步加强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居民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最新调查数据,共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7 138人,对不同特征的老年居民抑郁症状进行单因素分析,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老年居民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0.7%。多水平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数据在高水平单位存在聚集性,其层次结构不能忽略。农村户口(OR=1.32,95%CI:1.02~1.70)、女性(OR=1.48,95%CI:1.29~1.69)、未婚(OR=2.69,95%CI:1.44~5.04)、离婚及丧偶(OR=1.99,95%CI:1.70~2.33)、文化程度越低、人均年收入越低的老年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P<0.05);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更低(OR=0.25,95%CI:0.22~0.29);幸福感得分越高的老年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76,95%CI=0.74~0.78)。结论 中国老年居民抑郁情况目前仍十分严峻,抑郁的疾病负担在不断增加,应该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改善抑郁症状在老年居民中的流行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Heat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exposures to high air temperatures that usually occur in the summer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 in Tokyo, Japan. Also during July and August, residents of Tokyo are often exposed simultaneously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ir pollutants.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these combined exposures, daily numbers of heat stroke emergency transport cases/million residents for Tokyo were stratified by gender and three groups: 0-14, 15-64; and > 65 years of age, for the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 in 1980-1995. A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Tmax) and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NO2 and O3 as model covariates. Classification indices were added to make it possible to compare the expected number of heat stroke cases by age and gender. Lag times of 1-4 days in Tmax and air quality covariates and terms to account for interactions between pairs of model covariates were also included as additional risk factors.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GLMs), assuming a Poisson error structure for heat stroke emergency transport cas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which covariates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heat stroke for the three age groups of males and females. Same-day Tmax and concentrations of NO2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heat stroke in all age groups of males and females. The number of heat stroke emergency transport cases/million residents was greater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in the same age groups. The smallest number of heat stroke emergency transport cases/million residents occurred for females 0-14 years of age an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heat stroke emergency transport cases/million residents occurred for males > 65 years of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