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突发灾害性事件抢救过程中医疗设备器材的使用及供应保障。方法:器材科在组织抢救过程中启动紧急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完善急救器材供应系统。结果:通过启动紧急状态下急救供应系统的应急模式,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器材统一调配、有序发放。结论:突发灾害性事件情况紧急、伤员集中、伤情复杂。使用医疗设备、器材集中保障供应的方式,可在短时间内调集临床所需设备、器材,保证现场应急救治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2.
突发灾害性事件抢救中医疗设备的保障与供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突发灾害性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受伤害人数多、伤情复杂的特点,医院在组织抢救过程中,器材科受院抢救指挥部统一领导,建立紧急状态下工作模式,运用急救器材供应系统,对医疗设备器材统一调配,专门发放,集中保障医疗设备、器材的供应;器材科建立应急器材库存与信息系统,保障突发性事故抢救的设备器材供应。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急救过程对设备器材需求保障系统建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就突发事件急救过程设备器材保障系统的建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预案要求、应对措施。并对“9.14”中毒抢救过程中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从事设备器材保障供应部门、人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ICU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院ICU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阐述,指出ICU要健全设备档案、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手册,强化设备使用培训,系统地进行设备维护,重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从而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120”急救中心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的一部分,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它除了要完成好日常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外,还要完成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好政府赋予的使命,除了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救治队伍以外,高质量、高性能的医疗救治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鉴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要想充分使用好,必须认真管理好。1我市急救医疗装备的现状济南市急救医疗指挥部参照国内外急救中心装备状况,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医疗装备(每车)特制定下列暂行规范。(1)基本装备:急救箱(急救药品及软包装大液体种…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具有冲突程度不一、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官兵救治需求不定且时效要求高,加之事件现场施救条件恶劣和参与救治力量多元,对医疗后送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医疗后送救治阶梯是有效救治官兵生命,减少死亡率、伤残率,做好医疗后送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总结以色列等国和我军医疗救治阶梯设置的经验,结合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设置的现状,对医疗后送救治阶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的增强与管理有很大关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进行,同时又有疾控、卫生行政管理等各相关部门参与.因此,医疗机构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与相关的各部门配合,完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监督、控制、预防等环节的工作,故医疗机构不仅承担着救治职能,又肩负着监测、预防、控制等任务.管理的好坏与救治质量、快速反应的时间、监测质量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产业》2009,(3):76-76
行情分析: 除颤监护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在心脏患者突发事件的抢救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急诊科、心内科、CCU、ICU的必备设备。近年来,基于医疗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房、血液透析中心等也陆续配备了这种设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认真分析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的实施过程,总结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为开展类似的紧急救援提供借鉴。方法系统回顾紧急医疗救援的概况并开展质量讲评,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和体会。结果针对事故实情应做到:(1)迅速启动实发事件应急预案;(2)迅速完成人员、物质、设备资源配置;(3)急救物资的供应及精湛的医疗技术,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开展;(4)维护抢救现场秩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5)狠抓灾后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针对存在的救治环境忙乱,处理化学毒物药品、物资数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制订详细的《突发事件抢救工作流程》,每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习,对战备物资建立"三专"管理制度,制订《应急医疗急救药品、器材保障预案》等改进措施。结论紧急医疗救援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对保障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完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现代医疗设备器材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医院的诊断治疗水平,随着医院医疗设备器材的广泛引进.对医疗设备器材进行科学管理就成为医院设备管理部门不可回避的课题。方法:从医疗设备器材的定义、基本属性和管理技术入手,详细论述了医疗设备器材科学管理所应注意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从原则上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结果:科学的管理可以正确引导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投入和引进,以最小规模的投入产生较大的效益.提高医院抗风险能力。结论:医疗设备技术将配合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出医院医疗设备投入和引进策略,为医院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设备租赁中心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我院"设备租赁中心"的管理范围、工作流程、收费制度等。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疗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其设计中大量应用了自动校正电路。智能化医疗设备控制复杂.从电路分析的角度看,可以将其工作模式简化成为四端(或双端)网络。CT、MRI、DR、PET/CT等容易发生一些“软”故障.这类疑难故障往往和零点自动校正相关。在实际应用中,抓住这个要点进行检测维修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地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研究和分析,明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对卫生费用的定量关系,为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医疗机构的医学装备数量快速上升,为医疗服务提供的全面支持和安全保障已凸现。该文借鉴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由社区的"全科医生"来充当整个健康服务体系的分诊和成本控制的"守门人"角色的机制,提出了在由医院临床工程师、厂家工程师和第三方工程技术力量共同组成的医学装备保障管理体系中,也应由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工程师来担当医学装备维修管理的"守门人"的职责,进行装备保障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把关。临床工程师应当担当"全科工程师"的角色,更多关注在役医学装备的安全与健康。该文对全科工程师的职责和转型发展进行了探讨,呼吁加强"全科工程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野战医疗装备建设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阐述了各卫生装备之间怎样保证通用、哪些进行组合、如何形成系列,以及信息化加在不同装备上的作用效果与整体效能的关系问题.应用系统论的方法,提出了如何解决卫生装备的科学分类、"三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和信息化改造与附加等3个方面的思考和观点,为制定卫生装备发展战略、创新信息条件下军队野战卫生装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型医疗设备巡查对提高设备使用的效率。方法对我院大型医疗设备巡查进行技术分析,重点以CT和PET-CT等放射诊断设备的球管、MRI超导磁体中的液氦为案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更换球管基本实现"零停机",并确保了MRI的液氦量在安全范围内,降低了MRI发生"失超"的风险。结论大型医疗设备重要部件关键数据收集和记录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提供数据支持,为医疗设备的量化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在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民群“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各省、市、区相应编制了本地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加强对CT等严格管理的形势下,想购买和更新CT的医院如何进行CT的选购、使用与维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临床医用气体故障报修平均处理时间。方法成立“GAS圈”,按照“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确认”“讨论与改进”等步骤进行品管圈活动,缩短临床医用气体故障报修平均处理时间。结果供氧吸引中心平均故障处理时间由43.41 min降至21.83 min,有效保障了临床科室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方法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法,可以在提升医院后勤各项品质管理方法中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谈谈医疗仪器设备废弃处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仪器设备报废后的处置问题涉及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市场秩序以及医疗安全等诸多领域,从规范和促进医疗设备废弃处置工作的角度出发,本文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主张生产(销售)商应对废弃医疗设备进行回收,在招标采购时应增加“医疗设备废弃处置准备金”合同条款。  相似文献   

20.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疗设备的管理是现代医院发展的硬件保证,根据系统的观念,探讨了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及其注意原则,以求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能,为新时期医院的改革创造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