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乐死并不是新问题,人们对安乐死的争议也没有停止过,本文对安乐死持赞成态度.本文从安乐死定义入手,分析了安乐死的理论基础,安乐死与相关概念,最后对安乐死作一理性的思考,并就我国安乐死立法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校大学生对安乐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对该观念的认知差异以及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有关安乐死的调查问卷》,在学生开班会的时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于2013年10月10日、10月11日和10月12日分别对医学类、法学类和理学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后,有针对性的留下一部分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的重点内容为对安乐死态度的形成原因.结果 仅有10.9%的学生对安乐死非常了解,且赞同安乐死的仅有45.5%.届别、性别和学科都会影响学生对安乐死的认识.对安乐死不赞同的主要原因是安乐死的标准是否可行以及会不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导致患者被安乐死.结论 学生对安乐死的认可度较低,且我国安乐死的立法需要更完善.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立法现状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是医学、哲学等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但目前对安乐死立法的对象、条件、立法理论基础等研究还不够充分,安乐死立法的时机尚不成熟。文章对安乐死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安乐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向我国医学界同仁介绍荷兰的安乐死经验。简要介绍了荷兰安乐儿的历史,详尽阐述了安乐死的定义、类型、法律准则、实践准则,亦对荷兰安乐死的发生率及立法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历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它涉及到哲学、医学、伦理学和法学等领域。本文对我国安乐死的提出及发展历程做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实施安乐死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1)来自传统道德文化文面的阻力;(2)与社会主义医德相悖;(3)与医疗保障水平不相适应;(4)实施安乐死的社会道德水平不具备;(5)限制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故应慎言安乐死。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安乐死”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医学、法律、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不但关注优生,也开始关注“优死”,即安乐死。文章从法理、伦理以及实施安乐死的意义等方面,对我国安乐死立法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与我国现行法律冲突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安乐死的讨论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仍争论不休,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安乐死的公开讨论。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生命的自主选择,它的出现首先对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有关人的生死伦理问题造成强烈的冲击。因此,人们对安乐死的接纳首先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面对安乐死人们争论的焦点起初也自然主要集中在安乐死与传统生死观念与伦理道德的冲突上。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及心理社会评估在实施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人认识安乐死的现状,施行安乐死的临床标准及绝症患提出需要安乐死的能力问题进行了阐述。表明在针对安乐死问题时,美国公众的迫切态度,以期当局尽快完成安乐死的立法。但对于施行安乐死的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的注意都较少。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作为一种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人为方法,在医学、伦理、社会以及法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减少那些生存无望的病人在精神上和躯体上遭受的极端痛苦,减轻病人家属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减轻社会医疗机构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他人作为或者不作为而结束病人生命的方法,如使用不慎则会导致谋杀等许多社会问题。本文对安乐死的定义,主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目前安乐死在世界各国的立法及执行现状进行了较全面地阐述,指出对安乐死进行立法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安乐死立法的讨论,有的人赞同安乐死,有的人反对安乐死。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来说,尚不具备为安乐死立法的社会条件。而对于那些身患绝症、救治无望、极度痛苦的濒临死亡而又惧怕死亡的病人,如何解决他们生理的、心理的、生活的痛苦、焦虑与不安?临终关怀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