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2003年6月因头晕不适1周入院.患者自诉2000年4月体检发现红细胞增多,后经骨髓穿刺等检查而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000年5月曾住外院治疗,当时查血糖正常.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糖尿病、肝病、肿瘤等病史.此次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2.8~18.7×109/L,红细胞7.8~8.3×1012/L,血红蛋白230~237g/L,血小板198~216×109/L,红细胞压积0.706~0.735;常规查空腹血糖0.8~1.96mmol/L(干燥试管采血放置3h后用氧化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血糖含量,确定标本无溶血),餐后血糖均正常,餐后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测定FT3、FT4、TSH正常;CT:肝胆胰腺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7天,于2001年3月17日入院.入院前1周发热,咳嗽,咳痰.当时查血常规:Hb 106g/L,RBC 3.08×1012/L,WBC 9.0×109/L,N 0.86,L 0.10,PLT 118×109/L.3月15日自服百服宁1000mg(2片),体温降正常.2天后又发热,痰不易咳出.该患者既往有系统性硬化病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年,曾服用环磷酰胺,秋水仙碱3个月.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期间曾查血常规正常.入院体检:T 39.2℃,R 25次/min,BP 140/90mmHg,热病容,中度贫血貌,口唇深度紫绀,全身皮肤变硬,呈蜡样光泽,未及肿大浅表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湿性口罗音,心率86次/min,闻及早搏,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 者, 女 性,21岁, 未 婚, 身 高172cm, 体 重53kg,BMI:17.88,因"取卵术后2天,下腹胀1天"为主诉于2016年5月14日收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患者取卵术后出现下腹胀,稀水样腹泻6次,色淡黄,伴头晕、乏力,恶心,无呕吐,夜休差及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急入我院查腹部B超示:腹腔积液;左、右下腹部混合型包块(分别为7.8×13.9×14.9cm、9.3×10.4×11.6cm),血常规:白细胞:17.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4.89×109/L、红细胞压积:43.80%;总蛋白:61.1g/L、白蛋白:34.4g/L,纤维蛋白原:6.13g/L,D-二聚体:1.86mg/L,考虑卵巢异常变化,遂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重度)"收入院.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患者,男,49岁,胸部不适1月余,症状加重,前来就诊。查体:一般状况尚可,前胸部疼痛,近来逐渐加重。血常规:WBC6.5×109/L,淋巴细胞1.4×109/L,粒细胞4.3×109/L,RBC5.24×109/L,肝功能正常,HbsAg(-)。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X线平片所见为左侧  相似文献   

5.
宋越 《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54-154
目的研究利福平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方法对本院一例患者在使用利福平治疗3d后,前后血常规急剧变化,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用利福平抗结核药物治疗3d后,白细胞由4.1×109/L下降至1.9×109/L,红细胞由2.84×1012/L下降至2.05×1012/L,血红蛋白由86g/L下降至61g/L,血小板由150×109/L下降至75×109/L。经综合治疗血常规恢复正常后,未再用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患者未再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现象。结论 :利福平可引起急性全血细胞减少,故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对肾上腺素试验、泼尼松试验反应及其血象变化特征。方法以43例骨髓象正常的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苯中毒组,根据其性别、年龄匹配对照组。分别采集苯中毒组与对照组血样进行肾上腺素试验、泼尼松试验前后的血常规检查,并采用C2检验、t检验分析其试验阳性率、试验前后差值及增加率。结果肾上腺素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苯中毒组肾上腺素试验阳性率(9.3%vs.80%,P0.001)及试验前后白细胞(1.18×109/L vs.2.39×109/L,P0.001)、中性粒细胞(0.43×109/L vs.1.25×109/L,P0.001)、淋巴细胞(0.34×109/L vs.1.02×109/L,P0.001)差值均低;而两组均有淋巴细胞增高现象。泼尼松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苯中毒组泼尼松试验阳性率较低(47.05%vs.86.36%,P0.05),试验前后白细胞(2.04×109/L vs.3.22×109/L,P0.05)、中性粒细胞(2.80×109/L vs.3.66×109/L,P0.05)及淋巴细胞(-0.19×109/L vs.-0.42×109/L,P0.05)差值绝对值低;而两组细胞增加比率相似(57.2%vs.53.9%,P0.05),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淋巴细胞呈现负增长。结论苯中毒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可能与骨髓造血减少有关,而非白细胞分布异常及贮存池中成熟粒细胞释放障碍。  相似文献   

7.
1.男性,20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首次治疗,每日用泼尼松60 mg,3周后尿蛋白仍为( ),此时应A.改为地塞米松B.将泼尼松加量到80 mg/日C.改用环磷酰胺D.用原量继续观察E.减少泼尼松量到40 mg/日,加用免疫抑制剂2.男性,38岁,1月来乏力、食欲差,左上腹胀痛。查体:肝肋下3 cm,脾肋下10 cm,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60×109/L,血小板21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首选治疗A.羟基尿B.三代头孢C.脾切除D.DA方案E.保肝治疗3.男性,16岁,3天来左膝关节肿胀。自幼于外伤后易出血不止。查体:皮肤粘…  相似文献   

8.
<正>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组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91岁,以"发热2 h余"为主诉于2014年2月7日入院。发病当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全身酸痛、乏力,体温37.8℃,脉搏74/min,呼吸19/min,血压110/58 mm Hg,消瘦体型,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局限细湿性啰音,心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白细胞1.90×109/L、红细胞3.13×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96×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2003年6月因头晕不适1周入院。患者自诉2000年4月体检发现红细胞增多,后经骨髓穿刺等检查而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000年5月曾住外院治疗,当时查血糖正常。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糖尿病、肝病、肿瘤等病史。此次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2.8~18.7×109/L,红细胞7.8~8.3×1012/L,血红蛋白230~237g/L,血小板198~216×109/L,红细胞压积0.706~0.735;常规查空腹血糖0.8~1.96mmol/L(干燥试管采血放置3h后用氧化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血糖含量,确定标本无溶血),餐后血糖均正常,餐后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男,63岁,家属代诉患者发热(37.8℃)、呕吐、嗜睡、反应迟钝、少语1 d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体温39.4℃,周身及四肢皮肤有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6.5×109/L,Hb 139 g/L,PLT 68×109/L;随机血糖14.8 mmol/L,尿糖++++;头颅CT检查:右底节区腔梗;即按脑梗死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人神经内科住院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血与手指血(稀释法)进行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血常规检测的受检者200例,采集其静脉血和手指血,用希森美康KX-21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的检测,并对两组血常规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血样本血常规检测结果为:W BC(5.7±2.6)×109/L、RBC(5.69±0.56)×1012/L、HGB(121.3±12)g/L、PLT(218±68)×109/L,手指血(稀释法)样本血常规检测结果为:W BC(6.6±3.2)×109/L、RBC(5.38±0.84)×1012/L、HGB(109.9±16)g/L、PLT(201±71)×109/L,故两组血常规检测项目中W BC、RBC、HGB、PLT四个项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采取静脉血样本,其具有检测结果准确性高,对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价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早期和中期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为评估孕妇健康状况和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5月在杭州市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220名正常孕妇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妊娠早期(12~13周)与中期(20~22周)血常规指标的差异。结果孕中期的红细胞计数平均为(3.70±0.42)×1012/L,低于孕早期的(4.13±0.33)×1012/L;孕中期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为(114.35±8.04)g/L,低于孕早期的(124.81±8.32)g/L;孕中期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0.01±2.02)×109/L,高于孕早期的(8.34±1.84)×109/L;孕中期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为(73.09±4.74)%,高于孕早期的(69.40±6.22)%;孕中期的血小板计数平均为(189.58±40.76)×109/L,低于孕早期的(197.64±41.77)×109/L(均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血细胞参数会发生变化,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及时干预,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组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91岁,以"发热2 h余"为主诉于2014年2月7日入院。发病当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全身酸痛、乏力,体温37.8℃,脉搏74/min,呼吸19/min,血压110/58 mm Hg,消瘦体型,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局限细湿性啰音,心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白细胞1.90×109/L、红细胞3.13×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96×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54岁,因畏寒发热4~5d入院.在4d前劳累后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5℃,退热时出汗较多.有全身酸痛、乏力,尤其是下肢痛.发病后第3~4天发现双下肢红色皮疹,余无不适.起病后在院外治疗,血常规:WBC 6.3×109/L,N 0.66,Hb 146g/L,Pt 139×109/L,C-反应蛋白63mg/L.尿常规正常.曾用青霉素、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莲必治)、头孢他啶、洛美沙星均无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20±0.49)×109/L、(3.55±0.57)×109/L、(4.94 ±0.36)×109/L、(5.79±0.44)×109/L,而对照组分别为(1.97±0.26)×109/L、(2.30 ±0.46)×109/L、(3.02 ±0.37)×109/L、(3.68 ±0.25)×109/L;且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减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为4.13d,而对照组为6.04d.结论 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恢复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诊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一例慢性苯中毒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患者职业接触史(总接触工龄4.3年),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2012年11月血小板为228×109/L,2014年9月血小板为259×109/L,2015年9月血小板197×109/L,2016年4月血小板为40×109/L。),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结果(苯2.4 mg/m3,甲苯10.7 mg/m3,二甲苯25.6 mg/m3),诊断过程中连续多次复查血常规检查结果,6个月内15次血常规检查结果,其中10次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而白细胞计数均正常,加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排除ITP,最终诊断为慢性中度苯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结论职业性苯中毒所引起的造血系统损害多种多样,血象变化也复杂多变,导致苯中毒的诊断更加困难,这就要求诊断医师必须紧扣诊断标准,扩大临床知识面,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05年1月—2015年6月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肾病综合征无并发脑梗死猝死的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甘油三酯等,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患者高脂血症(69.23%)、纤维蛋白原增高(76.92%)、血小板增高(46.15%)及脑水肿(61.54%)发生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23.08%、19.23%、11.54%、28.85%),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患者的白蛋白为(21.63±4.69)g/L,低于对照组的(33.59±5.9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8±1.58)g/L、(268.51±62.85)×109、(10.89±2.77)g/L、(3.52±1.09)、(7.63±1.25)mmol/L、(2.10±1.69)g/L、(215.66±57.26)×109、(1.29±0.25)g/L、(2.48±1.20)、(6.95±1.29)mmol/L],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血小板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与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其危险因素。结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的发生与蛋白代谢紊乱、高凝状态、脂类代谢有密切的相关性,低蛋白血症、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血小板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是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患者,女,38岁。2005年3月,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住院治疗行CAPD插管术。20 d前出现腹痛、发热、腹透液混浊,当地自行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10 d,腹透液变清,停药2 d后,再次混浊,改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8 d仍有腹痛。入院时患者慢性肾病面容,左下腹见CAPD插管,腹水征( ),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T38℃,P100次/min,R18次/min,BP 21/12kPa;血常规WBC 3.0×109/L,L 0.24、N 0.66、Hb 61g/L,RBC1.95×1012/L;腹水淡黄混浊,pH7.0,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数0.09×109/L,多核0.9,单核0.1;C 730μmo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中白细胞9.42×109/L,中性粒细胞8.13×109/L,血小板32×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4.36 g/L,D-二聚体定量4559.0 ng/ml;治疗后白细胞8.46×109/L,中性粒细胞6.49×109/L,血小板225×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及D-二聚体定量正常.结论 DIC的治疗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充分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抗栓药物,近年来活化蛋白C和凝血调节蛋白也逐渐成为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发现多起生活性铅中毒病例,大多由于饮用锡壶装酒引起.锡壶中所含的铅能溶于有机溶液,因此易导致铅中毒.但饮了锡壶泡的茶导致铅中毒在我市尚属首例,报道如下: 2002年6月28日,南平市职业病防治院接诊一病例,患者诉脐周反复剧痛2年,曾在县、乡镇医院多次诊治无效,转诊本院.询问生活史了解到患者有长年饮用锡壶泡茶的习惯.实验室查白细胞:7.8×109/L;红细胞:3.1×1012 /L;血红蛋白:85 g/L;尿铅:0.825 μmol/L(正常:0.386 μmol/L),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