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构建了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方案嵌入急诊护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颜色分级提醒功能,实现了分级预警闭环管理。实施后,急诊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频次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认为基于信息化的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提高了急救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需在医护协作、护理人力分配、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在妇产科中实施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妇产科患者3.83万例(实施前),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产科患者3.9万例(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妇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住院高危患者预警体系,提高护士对高危患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与信息工程师共同研发住院高危预警控制体系,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40分、跌倒危险因素评分≥8分、压疮风险因素评分≤18分的患者,列入高危预警控制体系,在每位患者的床位图右上角显示高危图标。结果临床护士分管高危病人知晓率、高危病人ADL评分、跌倒评分和压疮评分均有提高;预防压疮、跌倒/坠床的风险防控意识增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数较实施前下降了23.8%。结论建立住院患者高危预警控制体系,能提高护士对高危患者的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意识,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分析安全预警护理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安全预警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其护理方法分别为安全预警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护理满意率为9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过程中应用安全预警护理的不仅降低多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科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观察实施效果。方法:本院内科于2014年7月起实施人性化护理,分别选择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内科收治的患者各120例,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妨碍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安全构建预警机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09年7-10月对我院160名护士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年资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基础知识了解较少、担心受处罚或失去工作、担心引起诉讼、担心影响同事之间关系、缺乏报告的积极性、没有必要报告是影响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现行的管理模式需要改进,报告制度有待完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提升医疗质量。方法:在医院现有电子病历质控程序基础上,嵌入不良事件管理模块,以不良事件结构式选项或简要文字描述为报告内容,重点关注不良事件关键词筛查出的和高危特殊患者等病例,预警疑似不良事件,提高报告率。结果:系统试运行期间效果显著,报告例数与上年度同比增加139.68%,医务人员报告积极性增强,报告效率和报告准确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结论: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控医疗环节,预警医疗风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出现的100例各种不良护理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定期对其开展检查及评价,有效确保护理的安全性。结果:对比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后护理安全质量各项指标状况,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后护理安全质量各项指标状况显著优于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进,并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实现零投诉护理区,减少或者是避免护理事故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二级护理质量控制组对47个病区通过质量监控、建立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系统、建立护理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开展分层次理论技能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等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结果实施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从实施前2005年至实施后2012年的7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均在97.0%以上,且实施后2012年与实施前200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5.O%的标准,内科各病区达标率从实施前2005年的81.3%提高到实施后2012年的98.6%;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在95.0%以上,最高为99.5%。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高。实施后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从2010年的17例上升至2012年的112例并制定了42项系统整改制度。实施后从2006年至今.共协助科室完成183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61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减少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方面取得的效果。方法利用CQI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落实患者安全的有效管控措施。结果 CQI能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CQI,2012年我院(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比2011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了26.6%。结论 CQI加强了对护理服务环节的质量控制,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医院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年1—12月,统一、规范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护理警示标识,各科室执行护理警示标识操作规范。比较2009和2010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差错率。结果实施护理警示标识后,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认可度和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159.27±10.76、29.13±2.59、99.62±0.67,显著高于实施前的130.56±10.43、26.97±2.51、95.85±0.7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率是0.26%,显著低于实施前的0.51%,。结论护理警示标识可明显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刘水娣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2):130-130
近年来我院非惩罚性护理缺陷管理日益加强,采用了非惩罚性护理缺陷报告和分析制度,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分析评估责任,公布和反馈预警信息,从而达到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预警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实施护理预警管理制度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实施护理预警制度前护理风险发生率4.14%,实施后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预警制度的建立,对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健全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度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 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3 d、 7 d后,观察组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营养状态,减少不良事件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暴发型流脑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方法:早期观察休克、脑水肿、DIC等各种征象,对25例暴发型流脑患者进行皮肤、用药、安全、心理等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早期细致、全面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及早发现重型肝病的病情变化,改善老年重型肝病的预后。方法通过对我市传染病专科医院1995~2000年间的58例老年住院病例回顾分析及护理体会,实施对症治疗及包括心理、饮食在内的细致护理,给予人工肝替代疗法、吸附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6例,好转17例,死亡35例。结论老年重型肝炎的特点是病情重、进展快、早期临床表现与老年神经与精神疾患相似,容易误诊,死亡率仍很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病情,从中获得诊断依据,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是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水娣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130-130
近年来我院非惩罚性护理缺陷管理日益加强,采用了非惩罚性护理缺陷报告和分析制度,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分析评估责任,公布和反馈预警信息,从而达到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81%。手术创伤、侵入性治疗、留置胃肠减压器是腹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口腔及皮肤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是严防肺部感染的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腹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81%。手术创伤、侵入性治疗、留置胃肠减压器是腹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口腔及皮肤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是严防肺部感染的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