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编者导读     
<正>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创新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复杂化,因此需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合作与转化。转化医学为此应运而生。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是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她使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转化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再将基础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2.
转化医学是国际医学研究的一个新模式,也是一种研究思维,强调基础和临床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之间的桥梁,目的是将基础研究成果尽快转向临床应用.研究型医院的基本理念和转化医学一致,主要从转化医学和研究型医院的内涵联系、以转化医学思维为指导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策略出发,提出设想,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生是转化医学发展中的关键角色,是临床问题的发现者、科学问题的凝炼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合作者,及研究成果的实践者,发挥临床医生在转化医学发展中的角色作用,有利于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医学创新研究越深入越复杂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亦越来越大。为顺应新形势下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促进基础和临床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转化医学应运而生。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建立起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际问题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转化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再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以提高总体医疗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猛,中国的转化医学研究目前尚属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医院通过构建三联体临床医学研究平台、转化医学中心、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等转化医学平台,以及着眼转化医学源头、树立转化医学思维、促进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等途径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努力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和健康策略.  相似文献   

6.
转化医学与肿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基础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同时根据临床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在后基因组时代,如何在转化医学引领下,将实验室发现的有意义的结果、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运用到临床,使肿瘤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转化医学在肿瘤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如生物标记物在肿瘤诊疗中的运用、药物研发模式的转变及肿瘤诊疗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赵桂芬 《卫生软科学》2012,26(7):613-615
转化医学已成为国际上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它有效地弥补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之间的裂隙,促进了实验室成果向临床新技术的转化。转化医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医学人才。文章通过对转化医学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复合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医学本科教育主要是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是其主要的弊端.转化医学教育是解决传统教育弊端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基础与临床相互转化促进.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转化医学教育是现阶段推行转化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转化医学是一个理念及研究战略,不是一句口号和一个标签,人民的公共卫生需求是转化医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当前中国生殖医学的研究重点领域包括:避孕节育,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缺陷与出生质量,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环境对生殖健康的影响.转化医学的关键在于转化,包括从临床需求转化为基础研究课题,也包括将基础研究的结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新途径.当前辅助生殖技术的转化医学研究中有3个重点:①如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②如何减少辅助生殖技术对母体和子代可能带来的风险.③如何建立辅助生殖研究与应用中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转化医学发展现状及实施策略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学科合作为特征倡导以病患为中心的转化医学是当前医学领域的新方向,实施转化医学,必须通过推行系统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打破基础与临床的固有屏障,还要更新和转变医学科研理念,建设公共研究资源库及交流平台,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医学科教新任务——促进转化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发展迅速,耗费不断增高,但是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能够形成转化的却很少,对临床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的就更少,因此,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形成了一条严重制约医学科技进步和阻碍人民大众健康水平提高的“鸿沟”。为了消除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鸿沟”,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它作为新生的学科,正在被各国学者认识和应用。本文在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有关转化医学研究的一些特点和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和医院科教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新思路,以缓解政府、社会、民众对医学科学发展“错配”局面的不满,开创和谐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从机构建设和科学研究两个角度分析国内医院转化医学发展现状.机构建设方面,美国转化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多为大学,组织架构较完善;国内的依托单位多为医院或临床中心,较为分散,多为自发成立,缺乏国家层面的规划部署,难以形成比较高效的转化医学研究体系.但机构建设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转化研究成果的增多.国内转化医学研究多为从基础医学的角度探索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干预措施,如将实验室技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应用生物技术等和临床问题的整合,特别是肿瘤、心血管病、内分泌与代谢病、消化系与腹部疾病等临床领域的转化研究受到了国内较多的关注.最后提出国内医院转化医学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转化医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总体医疗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其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模式。尽管全球的转化医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是转化医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阻碍转化医学发展的障碍。因此,需要改变传统医学研究模式,建立转化医学中心,促进转化医学运行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14.
新军事变革引领了卫勤保障模式的变革,促成了预备役医院的建设。转化医学以其“从基础到临床、从创新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的独特作用,切合了预备役医院“立足市场、面向战场”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要素到体系的方方面面和时空的全维需求。技术创新是转化医学的核心,也是满足Et益增长的战时卫勤保障需求的根本途径。因此,大力加强转化医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仅为预备役医院平时建设指明新方向、注入新活力,更是实现平战快速转换、高效发挥医学救援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在总结转化医学兴起的背景基础上,分析当前医学院校科技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关于医学院校科技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转化医学实验平台是突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平台建设壁垒、将实际问题得以科学解决或转化为技术的依托。根据上海及国内其他地区转化医学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大部分医院转化医学实验平台建设尚无统一模式、多学科交叉力度不大、资源分配不均等现状,探讨从战略定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才队伍4个维度进行转化医学平台建设布局。基于提高科研设备使用效益、提高实验效率、保障安全性等共享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科研共享平台服务策略,从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数据共享、特殊危险试剂共享等方面突出共享机制。实现院内医学转化多课题、多学科,甚至是跨院区、院内外、国际性合作平台的扩展。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协同创新、样本库信息共享、托举人才培养、提高设备使用率、提升科研实际转化奠定基础。有利于基础科学研究转化成临床疗效的平台构建设置,有利于临床疗效转化成临床效果的平台实力展现,有利于临床效果转化成医疗保健措施的平台成果绽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医院转化医学楼物流系统选型,探讨医院多元智慧物流传输系统选型配置思路。方法:对比分析4种常见的医院自动化区间物流传输系统技术指标,结合医院经济条件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临床需求和利弊分析等,设计可满足转化医学楼内相关科室的医学标本、药品、医用物资及文书档案等主要传输物品的传输任务。结果:依据转化医学楼的空间布局、工程造价和物流传输系统的优劣性,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确定为核心,在局部科室间辅以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使得血液制品、病理标本及文书档案等医疗物资可以高效、快速、安全地进行传输。结论:高品质的物流传输系统既能节约人力成本,又能节省运输空间,可解决医院内部科室间的物资高效流转,实现主院区与转化医学楼以及转化医学楼内部空间物资的高效化流转,为医疗和科研间的成果转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疾病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真正能够应用于临床,为临床解决问题并不多。因此,要在疾病研究中大力提倡"转化医学",即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研究。要做好这一点必须重视研究工作的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和与企业界的良好合作。由于我国资源有限,我们应在加强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转化工作,提高我国疾病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Aim The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mode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which service user and other stakeholder involvement are central to each phase. Background ‘Translational’ is the current medical buzzwor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has been termed ‘bench to bedside’ research and promises to fast‐track biomedical advances in the service of patient benefit. Models usually conceive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s a ‘pipeline’ that is divided into phases: the early phase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province of basic scientists and laboratory‐based clinical researchers; the later phases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dissemination and diffusion of health applications. If service user involvement is mentioned, it is usually restricted to these later phases. Methods The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medicine. The authors develop a theoretical argument that addresses why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s required on scientific, ethical and pragmatic grounds. Results The authors reconceptualize the mode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s an interlocking loop rather than as a pipeline, one in which service user and other stakeholder involvement feed into each of its elements.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for the ‘interlocking loop’ mode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to be materialized in practice will require changes in how health research is structured and organized. Conclusion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e scientific, ethical and pragmatic benefits of involving service users in every phase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The authors’ reconceptualized mode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oretical and policy debates regarding both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service user invol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