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医学》2005,20(1):61-61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孙宇博士在李吉友教授等人指导下,寻找到了胃癌癌变预警标志物,可提前4~5年预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癌变,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其论最近被美国《临床癌症研究》发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在癌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于胃癌病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17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表达,并观察抑癌基因PT...  相似文献   

3.
应用LSAB免疫酶标法,对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变细胞PCNA、P53、EGFR的表达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异型增生阶段,P53、EGFR基因就已不同程度地发生突变或被激活,小区内PCNA的密集表达显示出部分细胞已进入持续增殖阶段,而且上述变化皆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显著。(2)那些在重度异型增生和少数中度异型增生时出现的灶状密集的PCNA阳性表达细胞、P53、EGFR基因的强阳性表达及EGFR分布失去极性的阳性表达细胞不可忽视,它们极有可能正处于早期癌变阶段。如果三种标志物伍用,可以通过检测膜、浆、核三处抗原而更有助于我们判断异型增生细胞的发展趋势,并可作为判断早期癌变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并结肠及小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53、Cdk4和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结肠性化生(其中低度异型增生27例,高度异型增生17例)和51例小肠性化生(其中低度异型增生42例,高度异型增生9例)胃活检组织中p53、Cdk4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p53、Cdk4和Survivin蛋白在胃上皮异型增生并结肠性化生与小肠性化生间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间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Cdk4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53、Cdk4和Survivin基因的改变不仅与肠上皮化生的类型有关,而且与胃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密切相关。p53、Cdk4和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胃异型增生上皮并肠上皮化生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胃癌( gastric cancer ,GC)是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IN)作为GC的癌前病变,是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GC发生的重要阶段。文章就近年来GI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遗传学水平相关基因、蛋白、酶等进行综述,以便于临床医师对GIN患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密切的监测及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1例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Ki -67、P5 3、bcl -2及bax的表达 ,以探讨其增殖活性程度和与癌的关系。方法 复查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 1993年~ 1994年收检的外科手术切除胃癌标本 ,从中检出伴有球样异型增生者 41例 ,包括球样异型增生I级 2 3例 ,II级 11例 ,III级 7例。免疫组化标记Ki -67、P5 3、bcl-2及bax。结果  41例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分别见于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2例见与印戒细胞癌有形态移行 ,3例见与低分化管状腺癌移行。多数球样异型增生细胞显示Ki-67、P5 3、bcl -2及bax阳性。与正常胃黏膜比较 ,球样异型增生细胞Ki -67、P5 3表达增高 ,高级别者与癌接近。球样异型增生细胞bcl-2表达较低 ,bax表达较高 ,但较高级别的球样异型增生细胞bcl -2表达增高 ,bcl-2 /bax比值增高。结论 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细胞增生活跃 ,可能与多种类型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演变规律. 方法 对189例伴有异型增生胃部病变患者用胃镜随访复查,对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变化和转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胃镜观察189例伴异型增生的病灶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窦.随访时间6个月至8.3年,平均(3.41±2.53)年,随访结果异型增生消退134例占70.9%,其中,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消退率分别为85.7%、49.0%、36.8%,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消退时间分别为(1.36±0.62)、(2.54±1.85)、(2.37±1.76)年.189例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患者癌变15例,癌变率为7.9%,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1.7%、9.8%、42.1%,15例胃癌中早期胃癌6例占40.0%. 结论 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具有不容忽视的癌变倾向,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高,用胃镜定期随访复查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在临床工作中应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岁之间,2012-2018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各级别胃黏膜病变、且未患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浸润性胃癌的14 087例研究对象,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期内新发胃癌通过重复性胃镜筛查、肿瘤发病和死因登记系统报告以及主动入户随访联合判定,经查阅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摘抄的临床病历进行确认。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结果 14 087例研究对象中,胃黏膜正常者仅有8例(0.06%),最高诊断为浅表性胃炎(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别为7 608例(54.00%)、2 848例(20.22%)、3 103例(22.03%)和520例(3.69%)。经过前瞻性随访,共有109例研究对象诊断为HGIN(63例)和浸润性胃癌(46例)。与基线正常或仅有SG的个体相比,患有CAG、IM和LGIN的个体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依次增加为3.85倍(RR=3.85,95%CI:2.04~7.28)、5.18倍(RR=5.18,95%CI:2.79~9.60)和19.08倍(RR=19.08,95%CI:9.97~36.53),其中LGIN组进展为HGIN和浸润性胃癌的风险分别为SG/正常组的22.96倍(RR=22.96,95%CI:9.71~54.27)和14.64倍(RR=14.64,95%CI:5.37~39.93)。各个年龄组患有LGIN者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人群研究显示,绝大多数40~69岁的高发区居民患有不同程度胃黏膜病变。随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呈级联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组织和血清中糖代谢相关产物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对4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糖代谢相关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与配对的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对照,对胃癌组织和血清的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组织中发现5种代谢物,分别为琥珀酸、延胡索酸、L-(+)-乳酸、α-酮戊二酸和D-葡萄糖,其中延胡索酸、L-(+)-乳酸和α-酮戊二酸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332±0.136)%和(0.276±0.095)%、(0.606±0.254)%和(0.408±0.184)%、(0.856±0.583)%和(0.534±0.421)%,3种代谢物在胃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0.033、0.022);琥珀酸和D-葡萄糖在两种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发现6种代谢物参与糖代谢,分别为L-(+)-乳酸、延胡索酸、2-氧-甲磺酰基阿拉伯糖、D-吡喃葡萄糖苷、D-吡喃果糖、D-葡萄糖,其中延胡索酸和2-氧-甲磺酰基阿拉伯糖在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分别为(0.165±0.329)%和(0.307±0.205)%、(0.152±0.172)%和(0.250±0.217)%,胃癌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49);其余4种代谢物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胃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均检测到L-(+)-乳酸、延胡索酸和D-葡萄糖,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血清中L-(+)-乳酸(r=-0.095,P=0.617)、延胡索酸(r=-0.056,P=0.768)和D-葡萄糖(r=-0.088,P=0.725)均无相关性。结论 胃癌组织和血清的糖代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两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磷酸三邻甲苯酯(tri-ortho-cresyl phosphate,TOCP)对母鸡神经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有机磷化合物诱导的迟发性神经毒性(organophosphorus easter-induced delayed neurotoxicity,OPIDN)的机制。方法成年罗曼母鸡16只,随机分为750mg/kg TOCP染毒组(n=12)和对照组(n=4)。TOCP按0.65ml/kg灌胃量一次性染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分别于染毒后第1、5、15、21天观察线粒体结构的改变。另取成年罗曼母鸡96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n=24)。染毒组分别按185、375、750mg/kg经灌胃一次性染毒TOCP,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分别于染毒后第1、5、15、21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坐骨神经和胫神经)中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的改变来间接代表线粒体呼吸链酶活力的改变。结果 TOCP组母鸡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中线粒体结构从染毒第5天开始出现病理改变,并随着OPIDN症状的发展逐渐加重;胫神经在第1天即可观察到线粒体及髓鞘的病理改变,且逐渐加重。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脑中线粒体呼吸链酶活力的改变不明显,高剂量组在第15天和第21天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与周围神经中线粒体呼吸链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中、高剂量组均从第5天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最低峰值较中、高剂量组出现稍晚。各剂量组间及各时间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TOCP能使母鸡神经组织线粒体结构发生改变,并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p53 and Ki-67 expression in relation to high grade dysplasia (HGD) clinical behaviou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mucosal biopsies from the stomach of 38 consecutive cases of HGD (25 males, average age: 57.5). The studied samples are represented by gastric biopsies obtained in course of gastroscopy for dyspepsia (at least 8 biopsies). HGD diagnosis was done by experienced pathologists (MC, DG) according to Goldstein's criteria. There were 12 non-dysplastic controls (7 males, average age: 49.4).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has been l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a p53-antibody. For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the sections were incubated with the MM1 monoclonal antibody. The clinical outcome subdivision of HGD was effected using the criteria of Rugge et al.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ncer (GC): UICC TNM. RESULTS: p53 positivity has been evidenced in 65.5% of cases, while hyperproliferation in 100% of cases. That independently of the clinical behaviour. CONCLUSIONS: p53 positivity has been found only in part of the HGD cases and moreover a number of HGD with low or absent p53 scores has been found associated with high proliferation indices independently of the clinical evolution. This dissociation of cell kinetics and p53 expression suggests that other genetic events contributing to unregulate cell proliferation may occur in these lesions.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心肌肥大心脏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时,心脏毛细血管的变化,揭示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病理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对照组不训练;有氧训练组每天训练75min;过度训练组大鼠尾部负重(体重的5%),每天训练180min。每周5d,共12周。取材后电镜观察。结果有氧训练后,大鼠心脏的毛细血管发生管腔扩大、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线粒啼数目增加、内皮细胞生长活跃等适应性变化。过度训练组大鼠出现心肌毛细血管不规则,壁管皱褶和内壁的指状突起较多;内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结构紊乱;胞质内含的吞饮小泡数目增加、体积较大;细胞核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核膜皱褶明显;基底膜明显增厚且模糊不清等病理性变化。结论运动训练可使心脏的毛细血管发生适应性改变和病理性损害,运动强度适合时以适应性变化为主,强度过大则以病理性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ip30基因过表达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人胃癌AGS细胞中Tip30基因过表达采用腺病毒转染法,使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Tip30过表达的效果,分别采用MTT法、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p5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过表达组AGS细胞Tip30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ip30过表达后,细胞增殖、体外迁移能力均显著减弱(P<0.05);Tip30过表达后AGS细胞凋亡率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大,Tip30过表达促进AGS细胞凋亡与上调p5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Tip30基因过表达可抑制人胃癌AGS细胞增殖活性、体外迁移能力,且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杨小珊  曾令福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45-1446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为材料,观察叶酸的抑癌防癌作用。方法 采用生长曲线法、MTT法观察叶酸对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影响;采用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观察叶酸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在叶酸浓度为375,750和1875nmol/L时对人胃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功能有抑制作用,浓度为375nmol/L时引起的凋亡率可达33.1%。结论 叶酸对人胚肌腱细胞无抑制作用,表明叶酸对正常人体细胞无不良影响而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SFN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方法以SFN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SF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影响,AO/EB双重染色法与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变化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状态下的DNA变化,RT-PCR检测细胞p21基因mRNA表达。结果 50~150μmol/L浓度范围的SFN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O/EB染色结果显示SFN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发生形态学上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经SFN(100μmol/L、150μmol/L)处理24 h后可见"梯形"DNA碎片条带。RT-PCR结果显示50μmol/L SFN能够诱导p21基因mRNA的表达增强。透射电镜观察到SFN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出现核固缩等早期凋亡镜下改变。结论 SFN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在翻译和转录水平上调p21的表达,其分子机理可能与调控p21基因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胃癌血管形成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胃癌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RT -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ECG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 ,以Ⅷ因子为标记 ,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法均显示PD -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组织分型显著相关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 ,PD -ECGF表达阳性者MVD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结论 PD -EC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 ,提示PD -ECGF在胃癌的生长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01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CI<1);DHA能提高MDA和ROS水平,而FU此作用较弱;二者合用时ROS水平较FU、DHA单用时显著升高,并且导致SGC790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P<0.05).结论 FU联合DHA具有协同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联合用药能降低FU的使用量而不削弱其抑癌作用,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DHA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与FU共同提升ROS水平导致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氟尿嘧啶(FU)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联合指数(CI)法判断药物合用效果,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并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低浓度DH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而对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与FU联合对SGC7901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CI〈1);DHA能提高MDA和ROS水平,而FU此作用较弱;二者合用时ROS水平较FU、DHA单用时显著升高,并且导致SGC790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P〈0.05)。结论FU联合DHA具有协同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联合用药能降低FU的使用量而不削弱其抑癌作用,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DHA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与FU共同提升ROS水平导致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liver cell in rats which received in their drinking water an extra dosage of 200 ppm manganese chloride during 10 weeks, are reported. These changes consist of an increased amount of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 proliferated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 the centrolobular area, prominent Golgi apparatuses in the biliary area, polymorphous mitochondria with electron dense matric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ple rough endoplasmic cisternae. They suggest a state of heterostasis of the liver cell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 to increased exposure to manganese chlor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