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密切接触者中传播的可能性。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定义和办法,发现和确定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3年南昌市发生的禽流感病例,在发病前无外出史,且无病、死禽的接触史,共发现14名密切接触者及另1例可能相关联确诊病例,包括其家人、医护人员及同房病友。经过7 d的医学观察,未发现密切接触者曾被感染。结论南昌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间,经空气、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的直接接触尚未造成人间传播,提示目前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人间传播的能力不强,但不排除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访谈;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禽流感病毒H5核酸、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H5抗体.[结果]患者发病前1个月来离开过广州,发病前两周多次到过肉菜市场活动,并在活禽销售场所附近有过较长时间的逗留,无病、死禽的接触史;病情变化凶险,迅速进展为全肺炎和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d 8、9气管吸取物检出禽流感病毒H5核酸;56名密切接触者经过医学观察未发现被感染.[结论]该病例为本地感染,感染来源可能与其市场活动有关,但感染途径、感染方式尚不祥;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期间经密切接触未造成人与人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于2013年4月26日确诊,5月10日出院,为重症病例,有基础性疾病史,发病前7d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37例密切接触者经过7d的医学观察无发热等症状,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结论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属于散发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现象,感染途径可能是禽到人或禽环境到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开展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流行病调查与实验室分析,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病例发病可能的经过、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亚型鉴定。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例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经定点医院9天的治疗已痊愈出院,12名密切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加1天的医学观察,未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者。通过2周强化监测流感样病例120例,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结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因素,暂无人际间传播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未发现人群隐形感染和轻症病例;病毒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流行特征尚未完全明了,仍需要加强研究,以完善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监测情况,为探讨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对2008年3月13日广州市荔湾区农贸市场发生的一起H5NI亚型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医学观察;对监测医院上报的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病例进行追踪和排查,在疫点周围开展入户搜索。结果对19名密切接触者和160名一般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未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1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H5N1核酸及血标本禽流感病毒H5抗体均为阴性,其中有4份血标本H9抗体呈阳性,3份来自市场鸡档人员,1份来自卫生处理厂工人。6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门诊流感样病例3971例,未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及疑似人禽流感病例。结论此次广州市荔湾区农贸市场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未造成人群感染。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在处理疫点的同时立即开展应急监测,是及时发现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感染来源和途径、暴露的危险因素等,对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开展外环境监测和强化监测等工作。采用Real-time 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分型鉴定。结果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天津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确定密切接触者90人,经过为期1周的医学观察,无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测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强化监测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70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35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采集病家周边外环境标本65份、附近活禽市场标本5份,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结论本例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不明。H7N9禽流感目前尚无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各部门的联防联控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调查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HT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扩大监测流感病例160例和职业人群858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当地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标本检出2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鸡来源于外省。[结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暂无证据人传人,未发现人群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仍需开展扩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完善对感染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15日深圳市从外地到深圳务工人员江××被确认为人禽流感病例。2006年6月3日至2006年6月12日与患者江××共同生活、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江某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共92人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并进行密切观察及严格管理。6月12至15日医学观察的全部密切接触者临床表现均正常。严格执行卫生部《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的规定,及时对可能接触禽流感感染的病例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可以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的风险,探讨禽流感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及应急监测方法 ,对病、死禽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方法 ,检测全部密切接触者的血清抗体,采集4个疫点环境标本检测禽流感H5核酸.结果 检测4个疫点环境标本22份,H5核酸阳性1份,序列分析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株A/China/GD01/2006(H5N1)的同源性为95.9%;检测疫区及周边2个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环境标本62份,H5核酸均阴性;采集密切接触者的血样68份、咽拭子68份,禽流感H9抗体阳性6份,H5抗体、H5核酸均阴性,医学观察7 d,未发现禽流感感染者;应急监测区报告流感样患者337例,经排查未发现可疑禽流感患者.结论 此起水禽H5N1暴发未造成扩散,也未出现人感染病例,表明此次疫情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人的传播能力尚不强,引起人群感染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邵阳市禽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防止禽流感在人间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对密切接触者连续医学观察7d,每天测体温一次,了解其健康状况,抽血测定H5N1型禽流感血清抗体,对其生活环境、空气、饮用水进行消毒,对疫区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结果 46名密切接触者体温正常,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未出现任何流感样体征。抽查26名密切接触者H5N1型禽流感血清抗体,结果全为阴性。结论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是人禽流感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患者暴露的农贸市场和周边活禽销售、批发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市场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进行疑似病例排查和流感样病例强化监测。结果患者有禽类接触史,下呼吸道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4%、29.4%。结论黄山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非人传人的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处理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观察,采用RT—PCR法对核酸进行亚型的鉴定。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病前曾到过居住地附近的一家兼营活禽的菜市场买菜,吃过1次冻鸡肉,余无可疑接触史;对患者的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例呈现起病急、进展快和多脏器严重损害等特征,经积极救治无效,患者发病第7天死亡。疫情处理以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专业为技术支撑,政府重视,多部门协作;报告及时,反应迅速;多次流调,不断充实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病毒株为禽类性特征,未见人间传播,但病毒感染来源和传播因素不明;现场流行病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程慧健  袁辉  宗俊  王健  潘欢弘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73-3074
[目的]了解江西省H5N1禽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方法]调查2004~2005年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疫情的密切接触者204人的暴露方式,采集静脉血5ml,进行马血球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禽流感H5N1抗体水平。[结果]被调查的密切接触者农民占66.2%,学生占13.2%,医护人员占1.9%。73%的人接触过疫点内活禽,54.4%的人接触过病死禽,12.7%的人有禽流感患者接触史,接触过程中,最多只有16.2%的人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且防护不规范。经检测,所有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禽流感H5N1抗体阴性。[结论]该省2004~2005年间禽流感和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H5N1。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首次出现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分析,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4月采用流行病学、临床检查、血清学监测和Real-time 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 2例确诊病例均无明显的病、死禽接触史,呈现出家庭聚集性,其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结论 2例人感染H7N9病例的感染来源不明确,需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进一步研究有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德坚  邱星元  郑磊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8-1749
目的明确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探讨感染来源,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宝安区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该例病例无明确的家禽接触及进食史,病人发病前经常在有大量各类野生候鸟活动的栖息地附近晨练。实验室检测发现该例病毒与香港2011年禽流感死亡的野鸟病毒基因接近,与家禽较远。结论该病例是2011年中全国唯一的1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感染途径很可能与野生候鸟有关,建议在冬春季节提醒群众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候鸟及其排泄物。  相似文献   

16.
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开展不明肺炎病例主动搜索、查阅病人临床资料,了解当地禽间禽流感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发热(体温38℃),胸片示肺炎征像,白细胞2.15×109/L,淋巴0.47~4.80,经正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气管痰液A/H5N1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有禽类接触史,当地有成批病死禽现象。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经救治无效死亡。[结论]这是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南宁市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模式。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82名密切接触者, 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 并分析基因序列和进化树同源性。结果 病例A在最后一次暴露于广东中山市活禽市场后4 d于当地发病, 并在发病后第2天返回广西南宁市横县家中。病例B(病例A之子, 5岁)无明确禽类接触史, 但与病例A同居一室密切接触, 4 d后发病。从2例中均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 2株病毒基因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具有高度同源性, 且关系最近。指示病例(病例A)的其他81名密切接触者未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症状。结论 二代病例(病例B)可能在无防护情况下密切接触指示病例而感染, 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通过人-人传播, 但其传染力有限且非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主动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为现阶段疫情高发国家入境人员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新冠肺炎病例主动筛查资料,分析不同筛查方案的筛查效果和成本效果。结果 截至2020年3月8日,广州市通过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医疗机构筛查、密切接触者管理、交通工具排查发现194例病例,占全部病例的55.91%;5种方案的筛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密切接触者管理筛查率最高,为250.90/万。与疫情下降期和疫情稳定期相比,病例主动筛查方案在疫情增长期具有最优的成本效果。与集中和居家医学观察相比,医疗机构筛查、密切接触者管理、交通工具排查具有相对较优的成本效果。结论 不同的主动筛查方案具有不同的筛查效果和成本效果。目前全球出现疫情暴发,在入境人员有一定感染比例的背景下,应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主动筛查。定期进行疫情风险评估,及时调整策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