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二甲双胍具有不同排卵反应的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巢形态学变化。方法年轻、体重指数正常的PCOS患者接受6个月二甲双胍治疗中,选取20例治疗后仍无排卵者为无排卵组,20例有排卵但是未能成功妊娠者为排卵组。另选取20例年龄和体重指数与无排卵组、排卵组匹配的PCOS患者(未做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动态平衡模型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空腹血糖-胰岛素比值(G IR),B超观察卵巢形态、体积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无排卵组有3例(15%)、排卵组有17例(85%)出现卵巢形态学改变,对照组无一例出现卵巢形态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排卵组治疗6个月后卵巢体积无明显变化[(12.2±1.2)cm3],而排卵组则明显下降[(11.5±1.6)cm3]。结论 PCOS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可出现与排卵反应密切相关的卵巢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ERK1/2信号通道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人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TLR4阻断剂(终浓度分别为5μg/mL,20μg/mL,30μg/mL)孵育30min后,以终浓度10ng/mlLPS刺激,8h后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上清液IL-6浓度。分空白组:不加LPS及TLR4阻断剂;对照组:只加终浓度10ng/ml的LPS及RPMI1640;试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μg/mL,20μg/mL,30μg/mL的TLR4阻断剂。孵育30min后再加入终浓度10ng/ml的LPS刺激,20min后Western Blot检测ERK1/2的活化。结果LPS导致单核细胞ERK1/2的活化,TLR4受体阻断剂可阻断LPS这一效应。LPS刺激单核细胞引起上清液IL-6水平增加,TLR4受体阻断剂可显著降低IL-6水平。结论LPS可通过单核细胞膜TLR4受体激活胞内ERK1/2信号通道。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影响6.8%的育龄女性.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PCO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并且是与2型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相关的高风险因素.根据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其能够提高成年PCOS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还能控制或调节PCOS的其他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作用有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月经紊乱和治疗不孕.针对青春期PCOS女性,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减少腹部及内脏脂肪.对于PCOS妊娠患者来说,使用二甲双胍能够减少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及先兆子痫的风险,改善新生儿的结局,并且尚无证据表明其对新生儿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之,现有的数据支持PCOS妇女使用二甲双胍可改善代谢风险及生殖结局.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2周,采取自身对照,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雄烯二酮(A2)、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继发闭经13例中,7例恢复有排卵月经;月经稀发17例,10例恢复有排卵月经,不孕症16例,用药期间妊娠4例。用药后两组空腹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均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血中雄激素水平并恢复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病理状态。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二甲双胍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该文回顾总结近年来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病理状态。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该文回顾总结近年来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是胰岛素作用的两条主要信号途径,主要完成胰岛素调节代谢、调控细胞生存与凋亡的重要生理学功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两通路状态呈现出其特异性,即胰岛素信号通路缺陷并可表现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学说众多,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的通路选择性、组织特异性、内在性和(或)获得性、循环胰岛素抵抗和局部胰岛素敏感等不同学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组织器官PI3K/AKT和MAPK/ERK通路状态各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与腹腔镜卵巢穿刺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常规促排卵治疗不理想的PCOS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二甲双胍25例,B组为腹腔镜卵巢穿刺术2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个月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雌二醇(E2)的变化,观察单用两种方法1个月后及加用克罗米芬1个月后的排卵率.结果A组用二甲双胍前、后比较,FSH、LH、T明显下降,P<0.05,E2下降不明显.B组腹腔镜卵巢穿刺术前、后比较,LH、T、E2有明显下降,P<0.05,而FSH下降不明显.排卵率A组分别为40.00%、88.00%、,B组79.20%、95.80%.结论二甲双胍及腹腔镜卵巢穿刺法对PCOS患者性激素紊乱可起调节作用,腹腔镜卵巢穿刺法排卵作用较二甲双胍明显.二甲双胍对提高促排卵药物敏感性较腹腔镜明显.  相似文献   

9.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是胰岛素作用的两条主要信号途径,主要完成胰岛素调节代谢、调控细胞生存与凋亡的重要生理学功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两通路状态呈现出其特异性,即胰岛素信号通路缺陷并可表现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学说众多,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的通路选择性、组织特异性、内在性和(或)获得性、循环胰岛素抵抗和局部胰岛素敏感等不同学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组织器官PI3K/AKT和MAPK/ERK通路状态各异。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也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以及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无排卵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引起育龄期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由于内分泌的紊乱,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PCOS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难以预测,控制性促排卵(COS)过程中极易出现卵巢反应不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现象。目前,PCOS患者IVF促排卵过程中常用的方案有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改良超长方案、超长方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VM)等,其中长方案是多数生殖中心目前最常用的方案,微刺激方案和拮抗剂方案作为新的非降调节治疗策略,近年越来越受重视。改良超长方案及超长方案作为对传统方案的探索改进,在临床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IVM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简化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了OHSS的发生。对PCOS不孕患者进行辅助生殖过程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得优质卵子和胚胎,并避免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 mRNA的表达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08例IVF-ET患者在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呈OHSS高风险的患者42例,其中发生OHSS 19例为A组,未发生OHSS 23例为B组;同期在COH中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62例为C组,排除COH过程中卵巢低反应者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hCG日)及取卵日(OPU日)外周血淋巴细胞LHCGR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A组、B组、C组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结果:基础卵泡刺激素(FSH)A组低于C组(P=0.028)。hCG日及OPU日血清雌二醇(E2)A组、B组均高于C组(均P=0.000)。获卵数A组、B组均高于C组(均P=0.000)。A组与B、C组相比,hCG日和OPU日淋巴细胞LHCGR mRNA表达均增高(均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LHCGR mRNA的表达与卵巢反应相关,并在OHSS患者中表达升高,其在预测OHSS发生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异质性的妇科内分泌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或)无排卵为其三大特征。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是PCOS的重要发病机制,多数患者表现出高胰岛素血症。了解IR的机制对于掌握PCOS的病理机制和预后是有帮助的,同时也有助于预防PCOS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PCOS-IR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含多个层面,其中包括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及其表达调控、胰岛素的信号通路和一些受体后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基因的多态性、线粒体转运RNA(mt-tRNA)、微小RNA(miRNA)、INSR和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和2(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ERK1/2蛋白表达与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建立PC12细胞鱼藤酮染毒模型,光镜下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的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C12细胞ERK1/2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 鱼藤酮处理24 h后PC12细胞形态明显改变且凋亡率增加,20 μmol/L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1 h与单纯鱼藤酮染毒比较凋亡率没有显著性改变;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量随着鱼藤酮剂量的加大而增高,且活化的ERK1/2蛋白主要集中在胞浆内表达.结论 鱼藤酮体外作用可以诱导PC12细胞凋亡以及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早期胎盘绒毛和胚胎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8例IVF-ET患者胚胎移植后30~45 d行减胎术的胎盘绒毛组织和胚胎组织作为IVF-ET组,10例自然妊娠行人工流产患者的早期胎盘绒毛组织和胚胎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结果:PTEN蛋白表达于胎盘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广泛表达于胚胎各个胚层。IVF-ET组胎盘绒毛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P=0.027);PTEN蛋白在2组患者胚胎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PTEN mRNA在IVF-ET组胎盘绒毛组织中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17),在2组患者胚胎组织中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IVF-ET技术的体外操作可能影响胎盘组织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但未显著影响早期胚胎组织的PTEN表达,其潜在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共286例,其中新鲜周期移植患者114例,根据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不足组(10~30 ng/mL)和充足组(≥30 ng/mL),比较3组IVF/ICSI妊娠结局。新鲜周期移植患者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排除共线性,并校正年龄、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睾酮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新鲜周期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睾酮、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卵泡刺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促排卵治疗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BMI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3组间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临床妊娠组患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及基础睾酮水平低于未妊娠组(P<0.05);临床妊娠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受精率均高于未妊娠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组相比,不足组及充足组IVF/ICSI-ET临床妊娠率均升高(不足组:aOR=5.559,95%CI:1.463~21.124,P=0.012;充足组:aOR=11.192,95%CI:1.674~74.822,P=0.013)。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10 ng/mL是PCOS不孕女性IVF/ICSI-ET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章汉旺  卜志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83-5385
目的:探讨IVF/ICSI过程中,超重/肥胖和PCOS对促排卵参数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于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用标准长方案进行IVF/ICSI的152名PCOS和152名非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和基础FSH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PCOS这一变量后,超重/肥胖对获卵数、MⅡ数和可利用胚胎数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超重/肥胖和PCOS对妊娠、生化妊娠、流产无明显影响。结论:超重/肥胖对IVF/ICSI过程中某些参数具有影响,但是依赖于PCOS。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促排卵过程中血清孕酮提前升高(premature progesterone rise,PPR)的发生率为4.2%~36.0%,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并且PPR影响妊娠结局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另一方面,如何预防促排卵过程中出现的PPR是临床医生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明确上述问题,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线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IVF促排卵过程中晚卵泡期PPR可能主要与肾上腺的作用、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 CG)日血清雌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使用剂量等有关,PPR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子宫内膜而对新鲜周期ET的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对卵子或胚胎质量无不利影响,亦不影响冻融周期ET的妊娠结局。采用温和刺激、减少FSH剂量、适当控制获卵数、提前注射h CG等方法也许可以预防PPR;一旦发生PPR,建议全胚冷冻。虽然其中的某些方法可以改善IVF-ET妊娠结局,但是仍需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自然受孕新生儿畸形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与自然受孕新生儿畸形情况,为今关键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 vitro主题词和后的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congenital malformations"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先天畸形等,检索1999年至2007年ISI Web of Knowledge、Medline、CNKI等医学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追查参考文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篇文献,无异质性(Q=3.57,P=0.8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者新生儿总畸形率高于自然受孕者,合并RR值为1.34(95%CI:1.26~1.43,Z=8.67,P=0.00).累积Meta分析提示,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估计值越精确.Egger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21).对新生儿畸形进行分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者新生儿心脏畸形率高于自然受孕者,合并RR值为1.48(95%CI:1.25~1.76,Z=4.53,P=0.00).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者新生儿总畸形率高于自然受孕者,新生儿心脏畸形率也高于自然受孕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