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实验对30~49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与正常组相比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χ2=444.04,P<0.001)。各年龄组宫颈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一样,无显著性差异(χ2=10.25,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及癌症的发生高度相关(OR=121.1)。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正常人群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状况,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及生殖道疾病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对该地区2003年6月~2004年7月1862例妇女进行普查。结果:高危型HPVDNA感染率为20.6%。宫颈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的检出率为37.59/万。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20~24岁及60~70岁年龄段的妇女HPV感染率分别为39.7%及27.8%。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有显著性(χ2=17.52,P<0.05)。宫颈HPV感染随着孕次的增加有显著性增加(χ2=7.44,P<0.05),与产次的关系则无明显差异(χ2=4.61,P>0.05)。宫颈相关疾病的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宫颈疾病糜烂者(24.2%)和肥大者(25.1%)总的感染率(49.2%)和尖锐湿疣(50.0%)的感染率是正常宫颈的4.6倍。结论:在普查中可选择重点人群(高风险人群)进行HRHPV的筛查,能够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的检出率,适用于早期宫颈癌的筛查,并有效地降低普查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16,18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CINⅡ及Ⅲ级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结果:CINⅡ-Ⅲ级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18的检出率为67.7%。宫颈癌患者HPV16,18的检出率为91.8%。慢性宫颈炎患者的HPV16,18的检出率为28.6%。结论: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HPV16,18DNA的检测对预防宫颈癌及宫颈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运用宫颈巴氏涂片法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检测法分别对47554和12226例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宫颈活检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结果宫颈巴氏涂片法筛查出宫颈病变48例,检出率为10.1/万,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8.2/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9/万。HPV检测法筛查出宫颈病变检出率为53.2/万,其中CIN检出率为47.4/万,宫颈癌检出率为5.7/万。HPV检测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宫颈巴氏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法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91.3%。结论和宫颈巴氏涂片法相比,HPV检测法有利于早期检出CIN以及宫颈癌。细胞学检查对高危型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可增加HPV检测的特异度,提高筛查效能。高通量基因测序HPV检测法操作简单,一次可检测大样本,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14 861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HR-HPV感染3 595例,感染率24.19%;细胞学检查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20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LSIL303例;HSIL92例;病理学证实CINⅠ90例、CINⅡ65例、CINⅢ8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例。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HSIL 92.05%(139/151)、LSIL 52.22%(47/90)和无宫颈上皮病变26.70%(25/939),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的敏感度是91.05%,特异度是81.35%,阴性预测值为99.55%。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92%、95.56%和99.20%。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12%、82.56%和100.0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所提高,其结果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目前已确定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而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100%为阳性,高度病变(CIN2、CIN3)中约97%为阳性、低度CIN(CINI)中约61.4%阳性。HPV感染使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250倍。依据不同型别HPV与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HPV(如HPV6、11、42、43、44等),  相似文献   

7.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对ASC-US病例的分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对261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分级标准。结果:261例ASC-US患者CIN检出率为60.92%(159/261),其中高级别CIN16例,检出率为6.13%。261例ASC-US患者高危型HPV DNA检测呈阳性者141例,阳性率为54.02%,高级别CIN中HPV DNA阳性率高达93.75%,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ASC-US患者宫颈病变为CINⅡ及其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1.35%和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C-US患者中包括部分高级别病变甚至宫颈癌,并存在相当比例的HPV感染,高危型HPV-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分流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方法 以到我院进行体检的2 104名妇女为研究对象,检测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 DNA,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诊断标准.结果 2 104名妇女中,HR-HPV检出率为21.63%,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8.13%和1.14%.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25~29岁及60~64岁年龄段,检出率分别为29.60%及23.53%.结论 HPV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能够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对该人群密切随访及规范化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港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科就诊的5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荧光PCR法检测HPV-DNA(16/18型)的表达水平,阳性者提取宫颈组织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据其病变情况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根据TBS分级系统进行判定,500例患者标本检测结果 TCT阳性253例,阳性率为50.60%,感染HPV16/18型305例,阳性率为61.00%;TCT和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0.60%、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TCT、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4.63%、89.97%,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CT(χ~2=13.27,P<0.05);与正常或炎性改变组相比,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得到明显增高(F=7.82,P<0.05),CINⅢ与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16/18型DNA感染率逐步递增;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后,发生宫颈癌的指数较高(OR=46.34、25.43),发生CINⅢ的指数也较高(OR=15.98、21.17)。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各HPV型别分布,及各型别HPV感染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分析740例女性HPV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在740例HPV感染者中常见的21种亚型均被检出,排在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52;高危型HPV混合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与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和多种高危型HPV混合感染之间,宫颈不同程度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上几种感染类型与低危HPV感染相比,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3.56,P<0.01),58型HPV(OR=1.29,P<0.05)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把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等级(CINⅠ)和高等级(CINⅡ、CINⅢ)病变,以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分析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6型HPV(OR=6.99,P<0.01)、11型HPV(OR=5.92,P<0.01)感染将使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风险大大升高。结论相对于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高危型的16、18型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低危型的6型、11型HPV感染则更易引低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甘肃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5年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0~49岁、有性生活史的农村女性人群进行HPV感染状况调查、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所有女性按年龄分层入组,进行问卷调查、宫颈脱落细胞采集、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结果:2 052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7.89%(168/2 052),其中,宫颈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5.49%(108/1 968),CINⅠ妇女HPV感染率为47.06%(16/34),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78.13%(25/32)。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加,HPV感染率明显上升(χ2=17.996,P<0.001)。HPV感染与丈夫婚外性行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武都区30~49岁妇女中HPV感染率为7.89%;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增加;影响HPV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丈夫婚外性行为、妇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以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诊断标准,用杂交捕获的方法检测HPVDNA,比较高危型HPVDNA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检出率。结果:高危型HPVDNA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9.1%、57.9%、92.5%和98.3%,呈现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DNA检测筛查CINⅢ以上病变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59.3%,阳性预测值为48.0%,阴性预测值为97.5%;在≥30岁的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率(44.8%~90.0%)与CINⅢ及以上病变患病率(23.8%~66.7%)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高危型HPVDNA检测对诊断CINⅢ+病变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HPV筛查宫颈癌在30岁以上的妇女中进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原位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分型,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联。  方法  选取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64例宫颈活检患者。其中有宫颈炎患者242例,CIN患者222例(其中Ⅰ组76例,Ⅱ组71例,Ⅲ组66例,宫颈癌组9例)。采用杂交芯片技术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以组织病理学活检为参照,进行21种HPV的DNA进行分型。  结果  在464例宫颈病变患者中,354例患者感染HPV,其感染率为76.3%。其中232例为单一HPV感染,感染率为65.5%,多重感染122人,感染率为34.5%。宫颈炎患者HPV感染率为64.9%,CIN Ⅰ组中HPV感染率为86.8%,CIN Ⅱ组中HPV感染率为87.3%,CIN Ⅲ组HPV感染率为90.9%,CIN组的HPV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组(P < 0.001)。宫颈癌组中,100%感染HPV。  结论  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会增加CIN和宫颈癌发生的风险;HPV DNA的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癌的筛查、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娱飞  朱光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4-343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 34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结果:筛查并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36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Ⅰ级71例,C INⅡ48例,C INⅢ55例,宫颈浸润癌3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 INⅡ、C INⅢ的敏感度是91.33%,特异度是74.51%,阳性预测值是5.21%,阴性预测值是99.79%。宫颈细胞学筛查C INⅡ、C IN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80%、80.45%、12.30%、99.50%;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90%、73.98%、4.90%、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8.57%(31/35),C INⅢ91.67%(66/72),C INⅡ87.50%(56/64),C INⅠ42.00%(21/5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2006年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无妇科临床症状的已婚妇女1628例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高危型HPV(HR-HPV)DNA,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约登指数比较HPVDNA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筛查效果。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35±10.2)岁,经病理学诊断HPV感染51例(3.2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8例、CINⅡ12例,CINⅢ6例,浸润癌3例,内膜癌1例,湿疣15例;以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HR-HPVDNA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94.44%、特异度96.76%,阳性预测值25.0%,阴性预测值99.93%,约登指数0.91;HR-HPVDNA检测+TCT检测敏感度100.0%,特异度96.82%,阳性预测值26.47%,阴性预测值100.0%,约登指数0.97。HR-HPVDNA在健康妇女和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正常/炎症3.24%(51/1572)、CINⅠ84.21%(16/19)、CINⅡ91.67%(11/12)、CINⅢ100.0%(6/6)、浸润癌100.0%(3/3)、湿疣80%(12/15)、内膜癌1例未检出。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敏感度高、阴性预测值高的特点,TCT与HR-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及陕西友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450例女性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20~29岁年龄组常存在低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20%,χ2=29.98,P<0.0001,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②HPV感染的高危型主要是16、58、18、31,低危型主要是11、43、42、6、44。结论 HPV感染基因型别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有不同表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0名宫颈癌高发地区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细胞学诊断、阴道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发现散在或成群出现的凹空细胞即诊断为HPV感染,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1000例组织活检标本中发现宫颈鳞状上皮癌(SCC)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111例,正常867例。HPV感染603例,总阳性率60.30%(603/1000)。SCC和CINⅢ病例中HPV阳性率为100%(6/6)。S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病例中HPV阳性率为81.95%(109/133),正常者HPV阳性率为56.98%(494/867),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29.02,P<0.001)。结论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率明显增高并且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例中全部感染HPV,证明HPV感染是该地区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患者8 204例,其中4 390例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229例患者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PV感染率为23.2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占58.53%。HPV感染以单一感染(72.88%)为主,HPV52、58、16型最常见,而在多重感染中,62.13%为二重感染,以52型合并其他高危型(58、16、53型)感染最常见。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岁年龄组HPV感染率(61.76%)最高。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高危型HPV感染率在细胞学异常人群中显著高于细胞学正常人群(P=0.025)。高危型HPV感染可存在于各级CIN及宫颈癌病变,而低危型HPV感染只存在于CINⅠ。结论:HP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区域分布特异性,且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研制适合成都地区妇女的特异性HPV疫苗,以及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4~2007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妇科手术的宫颈标本、且术前行高危型HPV-DNA检测的病例110例,包括宫颈癌病例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0例、对照30例。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宫颈EGFR表达。结果:宫颈癌、CIN、对照组的EGFR过表达率分别为76.00%、43.30%、0%,HPV载量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56.64(842.00~11.35)、79.30(303.75~3.10),0.15(0.25~0.06)。EGFR过表达率、HPV载量在各组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及CIN组中,EGFR过表达者的HPV-DNA载量显著高于无过表达者(P<0.05),EGFR过表达与HP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宫颈癌组r=0.782,P=0.008;CIN组r=0.710,P=0.021)。结论:EGFR过表达程度、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EGFR与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且两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