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结合医疗收费全过程管理工作特点,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医疗收费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针对医疗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品管圈原理和实施步骤,广泛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现医疗收费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收费员素质也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促进医疗收费部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持续提高医疗收费水平的管理方式。方法将品管圈概念引入医疗收费管理中,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流程设计,并列举典型案例,证明品管圈在医疗收费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论在医疗收费的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模式,能切实解决收费中存在问题,提升收费人员个人综合能力,提高医疗收费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品管圈是寻求医疗质量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工具。从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3方面搭建了品管圈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品管圈活动,为其他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与推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品管圈(QCC)作为管理工具,有助于将医院传统、粗放的管理转化成科学、精细化管理,推动医疗创新。然而,医疗类品管圈开展常常较难。作者分析了相关原因,并提出病友-医院-学生/社会志愿者(PHS)共赢理念。PHS共赢理念可整合医院内的各方资源,实现互利共赢,更利于医疗类品管圈的开展和医疗创新。本文从全国医院品管圈比赛一等奖的案例出发,探讨联合品管圈手法和PHS共赢理念,从管理、技能及制度创新方面,提升医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实践经验。方法针对医疗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品管圈工具采用计划、调研、目标设计、分析、对策拟定、实践和探讨、效果分析、改进等流程,展开品管圈管理活动。结果通过改进耗材供应方式,提高医疗耗材管理效率;缩短取物距离,物品供给满意度由41.74%提高至94.45%;保障手术耗材供应的配合质量,为护理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耗材供应环境。结论应用品管圈理念有效提高了医疗耗材供给满意度,并改善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医疗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品管圈纳入质量管理活动,成为一线员工落实标准的“抓手”。共开展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营养、政工、医保、后勤、影视等专业品管圈400余个,覆盖员工2 400余名,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品管圈活动成果被纳入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病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运用品管圈PDCA-SDCA方法,选定持续提高病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历书写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和整改措施,实施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病历甲级率由品管圈活动前94%提高到品管圈活动后98.3%,消灭了丙级病历。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病历书写,提高了病历质量,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品管圈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工具。本文剖析了品管圈在提高总务科服务满意度中的运用过程并对成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部分医疗设备(医护推车24台,供气终端18个,电动吸引器15个,病床64张,磁共振设备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4—10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医疗设备当日维修率低的原因,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对设备维修的满意度及医疗设备故障时间和维修时间。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医疗设备当日维修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报修流程问题、缺少零配件、维修工程师专业问题、维修设备落后及临床科室不重视;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故障时间及维修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设备维修满意度评分为(90.56±2.78)分,高于实施前的(82.13±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可有效缩短设备故障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管理》2016,(1):87-89
品管圈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模式,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品管圈管理应用的过程是理性解决问题的延伸,也是持续从事各种问题改善的管理工具,通过品管圈在医疗结算科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员工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品管圈成员对医疗结算环节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内部控制,达到降低医疗结算环节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生命圈”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门诊预约诊疗选择率由37%上升至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段,对提升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效果明显,有助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探索降低点眼药水漏点率.方法:由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回顾分析发生的漏点眼药水事件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眼药水的漏点率活动后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保证了用药安全,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后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品管圈活动,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品管圈活动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优化了手术科室工作流程,提高了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各科成本,节约能源,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发放问卷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妇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本病区10位护士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品管圈是提升医院服务品质的重要抓手。阐述了品管圈在医院质量建设中的作用,指出要从“点”入手强化品管圈认知,从“面”展开促进品管圈落实,从“体”聚焦形成品管圈机制。并从认知形态、品管生态、工作常态3个方面对以品管圈促进医院质量建设的策略展开了思考,为品管圈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透析管维护质量、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品管圈理论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导管堵塞,移位,管周渗漏,相关感染等发生率均下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以提高透析管维护质量,降低透析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透析管维护管理制度、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院行政总值班,提升医院行政总值班效能的作用。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发现医院行政总值班管理中的问题,解析原因,拟定对策,改善总值班管理效能。结果通过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总值班的值班人员对总值班管理工作的总体评分,由7.45分提高到8.56分,进步率14.90%,目标达成率75.00%,未达到目标值,但改善效果显著;圈员的发现问题能力、品管圈手法运用、自信心、成就感、创造性思维、团队凝聚力等方面均有提升;对有效的改善措施进行标准化。结论品管圈管理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医院行政总值班效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质量管理组织设置现状,结合JCI、六西格玛、ISO9000、卓越绩效模式、QC小组等质量管理组织建设经验,根据医院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同特性,提出了基于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组织设计模型。指出:控制型质量活动依托常规的三级质控体系,从高层领导、质量专职部门、科室层面的质量管理3方面,强化了原有质量组织的职能与作用;创造型质量活动则借助跨职能团队的运作,到达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