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比较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心脏介入术的8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及老年组并比较各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54.8%、25.5%,P<0.01),其中排尿困难、迷走反射、心律失常、术后出血、造影剂肾病及心源性休克为主要并发症,老年组排尿困难、迷走反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较非老年患者高,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策略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丁栗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36-137
目的研究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相关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2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98例非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同样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置人成功率上,两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老年组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16%,非老年组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置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常在介入治疗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或拔鞘后发生,发生率为3%~5%.及早发现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症状,及时观察和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老年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及内镜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方法 对112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8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患者l临床表现和中青年组患者相似,老年组患者吞咽困难、心脏症状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合并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胃镜检查提示老年组并发食管癌、食管狭窄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老年组患者误诊率及手术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且多见严重并发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张淼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62-216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ontrast nephropathy,CN)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住院患者使用造影剂后CN的发生率,分析比较CN组和无CN组临床资料。结果153例老年人接受造影剂检查,9.80%发生CN。肾功能正常者CN的发生率为1.85%,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的发生率高达28.89%(P〈O.05)。结论CN是老年人造影剂检查严重并发症之一,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老年人发生CN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处理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手术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抑郁焦虑及术后血管迷走反射(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126例次住院老年NHL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51例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0.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的12.6%(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3.7%;革兰阳性菌占34.4%;真菌占21.9%。外周血白细胞、化疗疗程、住院天数都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NH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9.
闫吉霞 《现代保健》2010,(22):131-13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4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发生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低、心率慢等迷走反射发生比率、原因及应对措施、处理方法.结果 45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多数为经股动脉途径,多发生在拔鞘管过程中,且为初学介入操作者.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约占6.9%,是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瓣膜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43例(老年组),与同期年龄<65岁的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85例(非老年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和差异.结果 老年组病死率11.6%(5/43)高于非老年组的2.4%(2/85)(P<0.05).同时老年组术后ICU监护时间[(73.8±15.9)h]、带气管插管时间[(40.4±10.1)h]、住院时间[(23.7±6.3)d]和并发症发生率[23.3%(10/43)]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43.1±8.6)h、(28.5±5.8)h、(15.6±3.8)d、5.9%(5/85)](P<0.05或<0.01).结论 对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以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水化疗法联合应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水化疗法,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尿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白介素18(IL-18),并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术后A、B、C三组中出现对比剂肾病(CIN)的例数分别为7(17.5%)、4(10.0%)、1(2.5%),B、C两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又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BUN、Scr、mALB以及IL-18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C两组升高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Ccr、GFR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较C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水化疗法联合应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尿微量白蛋白(MAU)和胱抑素C(CysC)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2科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05例心绞痛患者,按照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所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3 d监测MAU、CysC和肌酐(Scr)。比较两组PCI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U、CysC与CIN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患者中共有17例住院期间发生CIN(8.29%)。CIN组的MAU及CysC在24 h内出现变化,48 h开始下降,术后各时间段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非CIN组相应时间的水平(P〈0.05);CIN组Scr水平的变化出现在48 h,48 h和72 h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非CIN组同一时间的水平(P〉0.05);非CIN组的PCI术前/后MAU、CysC和Scr数值无明显变化(P&gt;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贫血、对比剂用量与糖尿病病史,可知PCI术前MAU、CysC水平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对比剂使用量与CIN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MAU、CysC的变化能够早期预测CIN发生,MAU、CysC可能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重构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 112例MHD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72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结构特点及其与透析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h)、甘油( )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因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因醇(LDL-C)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TC、左房扩大、舒张功能减退及二尖瓣钙化患病率较高(P<0.05).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MHD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临床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及术后,DIVER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间符合PCI治疗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归为两组:32例(A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28例患者(B组)给予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血管(TIMI)血流变化、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A组(25.0%vs3.6%,P〈0.05),两组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中应用DIVER TM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推注后静脉滴注维持)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STE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PCI术前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血流情况、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和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可安全用于STEMI的急诊介入治疗中,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积极提高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前壁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T段回落良好组31例,sT段回落不良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用药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糖尿病比例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0/11比7/31),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回落良好组[(48.2±10.1)%比(54.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ST段回落不良组冠状动脉内明显血栓、术前TIMI血流0~1级、术后TIMI血流≤2级、MACE比例均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起病至球囊开通时间长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测MACE发生率,能识别PCI后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曲美他嗪组(44例),随访1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