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4年1—8月份,我县从2523名饮食服务业人员粪便中分离出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各8株。菌型复杂,包括福氏(B群)志贺氏菌16和6型各1株;检出鲍氏(C群)志贺氏菌2型3株,14型1株和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株巴尔多沙门氏菌(在本县属首次报道),1株德比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2.
某区人群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131-132
目的 :了解本地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分布。方法 :对本地区 1978年至 2 0 0 2年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肠道门诊及肠道检测点患者检出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沙门氏菌 977株 ,B群占 5 7.2 2 % ;D1 群占 13.72 % ;E1 群占 11.88%。志贺氏菌 2 5 2 2株 ,B群占 80 .5 3% ;D群占 15 .82 % ;B群中以 F2 a、1 a、1 b为主。结论 :该区两菌分布情况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1989~1991年痢疾菌型,耐药性及质粒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1989~1991年从广东省各地上送的88株痢疾杆菌鉴定与分型结果:优势菌型仍为福氏志贺氏菌(B群),占77.27%,其次为宋内氏志贺氏菌(D群),占20.46%,痢疾志贺氏菌亚型(A群)占2.27%,未检出鲍氏志贺氏菌(C群)。在B群中,F2a占67.65%,Flb占22.06%,Fla占5.88%,FⅢ占4.41%。抽取其中40株痢疾杆菌对18种抗生素做药物敏感试验发现100%菌株出现多重耐药性,能耐5~16种药物,而对萘啶酸最敏感,敏感率达97.83%,其次磺胺药+TMP为52.17%。抽取其中37株痢疾杆菌检测质粒结果有83.78%的菌株含有一条以上的染色体外的DNA——质粒区带呈现不均一的质粒图谱。  相似文献   

4.
1997年.我们从642份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培养出志贺氏菌213株.并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642份标本均来自门诊及住院腹泻病人.用无菌棉拭子取粪便标本,接种于S·S、麦康克、硷性平板,常规方法培养和血清分型.药敢试验用K—B法.2 结果与分析从642份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志贺氏菌213株,检出率为33.2%.其中福氏志贺菌205株,占96.2%,宋内志贺氏菌8株占3.8%.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所检205株福氏志贺氏菌中2al96株占95.6%,3a8株.其它型1株.结果表明福氏2a是我市的流行菌株,且全年都有流行,尤以7~9月份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1999-2006年北京市延庆县流行的志贺氏菌主要血清型分布、变迁及菌株的耐药性,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同时积累流行病学资料,追踪传染源,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2006年分离出的71株志贺氏菌,菌株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在71株志贺氏菌中痢疾志贺氏菌2株,占全部的2.8%;福氏志贺氏菌62株,占87.3%;鲍氏志贺氏菌5株,占7.0%;宋内氏志贺氏菌2株,占2.8%。在62株福氏志贺氏菌中,F2型37株,占59.7%。这71株菌大部分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多年来,延庆县志贺氏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以福氏志贺氏菌为主,其中又以F2群占优势,近年来鲍氏志贺氏菌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群分布、菌型变迁,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按K-B法测定。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规则及标准进行判别。结果:从31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患儿粪便中共检出病原菌4种99株,总检出率为31.63%。以志贺氏菌属阳性检出率最高,共35株,占35.35%。其次为沙门氏菌属,34例,占34.34%。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低,共2株,占2.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28例,占28.29%。霍乱弧菌未检出。志贺氏菌属以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检出率最高,占60.00%,共21株。B群共检出12株,其中福氏志贺氏菌4株,福氏2 a(F2 a)5株,福氏志贺氏Ⅰ型1株、Ⅱ型1株、Ⅳ型1株,分别占11.43%、14.28%、2.86%、2.86%和2.86%。检出A群志贺氏痢疾杆菌2株,占5.71%。沙门氏菌属中检出沙门O9群22株,占64.71%,其中以都伯林沙门菌最多,共20株,占58.82%。O4群11株,占32.35%,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7株,占20.59%。阿贡纳沙门氏菌1株,德比沙门氏菌1株,各占2.94%。沙门O7群1株,占2.94%。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WBC≥15/HP,RBC≥1/HP)合并轮状病毒感染,其中2例做了细菌培养,1例为宋内氏志贺氏菌,1例为都伯林沙门氏菌。耐药分析:志贺氏菌对过去常用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的耐药率分别为91.43%和85.71%,对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5.71%和17.14%。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的耐药率为50.00%和12.50%,明显好于志贺氏菌,对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分别为12.12%和8.82%,对氯霉素耐药率18.75%。结论: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菌群分布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其特点。多元耐药以志贺氏菌明显。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肠炎增多。部分患儿合并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995.6.1~1996.5.30对深圳市龙岗区(1993年建区)龙岗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幼教保育工作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新移民进行了伤寒、副伤寒和痢疾带菌实验室检验。共采集肛拭标本3315人份,结果分离出志贺氏菌属4株,阳性率1.2‰(4/3315)。菌型分别是B群(福氏菌)2株,C群(鲍氏菌)1株,D群(宋内氏菌)1株,未分离出伤寒副伤寒杆菌。  相似文献   

8.
北京丰台区1978~1991年共检出志贺氏菌386株,均经生化、血清学鉴定,对其中108株作了药敏试验。菌型分布于4个群、20个血清型(亚型),其中福氏志贺氏菌始终占优势(72.80%),以F2a、F3a为主,宋内氏志贺氏菌为第二位(17.10%),B:D比值为4.3。此外,对菌型变迁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志贺氏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志贺氏菌血清型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景春  季亚勇  肖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57-1357,1360
[目的]为掌握无锡市志贺氏菌血清型分布的情况,为我市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何晓青主编的卫生防疫细菌检验相关章节和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2005年无锡市腹泻病门诊分离的66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66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主要以B群为主43株。占总数65.15%;D群20株,占总数30.30%;A群2株,占总数3.03%;C群1株,占总数1.52%。在最多在B群中分型,4型23株,占B群54.49%,2型12株,占B群27.91%,1型8株,占B群18.60%。[结论]我市痢疾病人中优势流行菌型有所改变,主要以福氏志贺氏菌4型和D群,而且有变异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既往认为,仅痢疾志贺氏菌1型能产生不同于内毒素的神经毒素。本文证实了近年来 Keusch 等的新发现:福氏志贺氏菌2a 型也可产生此类毒素。作者将痢疾志贺氏菌1型60R 株(粗糙型变种)和福氏志贺氏菌2a 型 M4243株(毒力株)培养在改良的 Syncase 肉汤中,收集菌细胞经加热灭活后用硷提取。结果发现在痢疾志贺氏菌1型的菌细胞的硷提取物、无菌肉汤培养滤液以及声波击碎菌细胞的无菌滤液中均有毒素。而福氏志贺氏菌的硷提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分析志贺氏细菌基因型,追踪传染源,为科学控制志贺氏细菌类重点肠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志贺氏菌基因,用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检测8株为宋内志贺氏菌,检测8株宋内志贺氏菌DNA基因有3个基因型,2地区宋内志贺氏DNA基因型相近;检测29株福氏志贺氏菌来源鄂西南、鄂西北、江汉平原部分志贺氏菌DNA基因型相近,基因型分布相对复杂.武汉市的福氏志贺氏菌DNA基因分属于2个基因型和F1a和F4c血清型;宜昌市的福氏志贺氏菌DNA基因分属于1个基因型;十堰市福氏志贺氏菌DNA基因分属于3个基因型和F1a、F2a和F4c血清型;襄阳市福氏志贺氏菌DNA基因分属于2个基因型和F1a和F4c血清型;黄冈市福氏志贺氏菌DNA基因分属于2个基因型和2个血清型.结论 志贺氏菌基因型分布复杂,基因型结果与血清型存在差异,应该把志贺氏菌DNA基因型的检测工作纳入重点监测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2.
对1981年在郑州郊区检出的83株痢疾杆菌作了菌型分布与耐药性调查,志贺氏Ⅰ型66株,占79.5%;福氏志贺氏菌14株,占16.9%,宋内氏志贺氏菌2株,占2.4%;鲍氏志贺氏菌1株,占1.2%。认为志贺氏I型为当地优势菌种,与当地近年来菌群菌型分布明显不同。其中67株痢疾菌作了药敏感试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和痢特灵较敏感。但对常用抗菌药物金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耐药高达92.5~100%。由于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渐增强多种耐药菌株广泛存在,给菌痢防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耐药性的动态变化应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闽东农村腹泻病原的现状,了解感染性腹泻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方法:收集临床门诊急性腹泻患者909例的粪便标本,进行ETEC,EPEC,EIEC,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非O1群弧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的常规分离鉴定,LT,ST应用平板免疫溶血实验和乳鼠灌胃实验检测。结果:检出致泻菌416株,检出阳性率45.76%,其中ETEC133株(14.63%)占病原谱之首,志贺氏菌118株(12.98%)次之,其他依次为EPEC,EIEC,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亲水性气单胞菌,非O1群弧菌,耶氏菌,发现混合感染患者52例。结论:闽东农村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谱广泛,菌群型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14.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痢疾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无牙胞、无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之不同,本菌可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包含痢疾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4种类型,为及时掌握十堰市志贺氏菌血清型分布状况,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分离出34株血清型为志贺氏菌、法国梅里埃ID32E生化鉴定为其它肠道杆菌。  相似文献   

15.
我站于1988年3月对一批进口美国肉骨粉检验沙门氏菌。用直接增菌法和前增菌法,37℃及43℃两种温度EMB,SS,HE 3种平板分离。抽检肉骨粉12件,结果8件检出沙门氏菌共26株,分属5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B群:雷丁沙门氏菌1株;C_1群:利文斯敦沙门氏菌2株,蒙得维多沙门氏菌5株,婴儿沙门氏菌1株,田纳西沙门氏菌2株;C_2群:纽波特沙门氏  相似文献   

16.
1981年7~8月,新疆呼图璧县地区曾发生菌痢流行,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从各年龄组回、汉、维、哈等民族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出171株痢疾杆菌,经按常规桂鉴定为:志贺氏I型137株占80.15%,福氏26株(1a、1b、2a、2b各为4、17、3、2)占15.2%;宋内氏7株占4.07%;鲍氏一株占0.5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餐饮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携带和菌型分布情况,为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探讨PCR技术在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法和荧光PCR法对2016年餐饮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检测样品71694份,检出沙门氏菌118株,检出率为0.16%。男性和女性肠道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0.19%和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P0.05);全年中检出阳性菌株数量较多的在三、四季度,以夏秋季节为主;118株沙门阳性菌株共分布为6个血清群(亚群)。其中C2群所占比例最高为29株(24.58%),其余依次为B群25株(21.19%)、C1群21株(17.80%)、E4群20株(16.95%)、D群13株(11.02%)、E1群10株(8.47%);荧光PCR法和传统法结果一致。结论:江宁区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菌型复杂,人群带菌率与季节密切相关。荧光PCR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可以在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检测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国际公布了3个新的鲍氏志贺氏血清型,其中鲍氏16型国内已有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报道,但健康带菌尚未发现。作者于1989年6月自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粪便中分离到2株(编号3462、3468),经17Kb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和豚鼠角膜毒力试验,证明是2株侵袭型毒力株,现将其分离与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对一种新的细胞膨胀致死毒素(CytolethalDistending Toxin)实验研究结果。实验证明,CLOT 能使敏感细胞 CHO,Vero,HeLa 产生扩展、膨胀为形态学特征的病变,对 Y—1细胞不产生病变,因而能与巳知大肠杆菌肠毒素 LT、VT 等相鉴别。应用组织培养细胞检测肠杆菌的 CLOT 毒素,在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及弯曲菌属均可检出。大肠杆菌检出5株(5/257),血清型为 O_(50):NM 和 O_(86):H_(34);志贺氏菌属14株(14/14),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 A_2型和鲍氏7型;弯曲菌属13株(13/20),包括空肠弯曲菌、胎儿弯曲菌及 CNW 三个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近年国内最早分离到的大同,北京,淮北地区13株鲍氏志贺氏菌18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这些菌株在生化与抗原特性上没有差异。在药物敏感谱上显示区域倾向,淮北株与国际株对某些抗生素呈敏感型,大同,北京来源菌株呈抗性。其中1株对氯霉素耐药。质粒分析发现几乎所有菌株均具有一个120~140Md大质粒,3株具有另外的大质粒带,其中1个质粒带可能与耐氯霉素有关。淮北株与国际株,大同株之间在质粒数目,分子量大小及排列上基本各不相同,说明鲍氏18型菌株并非系新近从同外传入。大同地区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分离出较多(18.8%)菌株,由于各菌株间分子生物学特性各异,因此也不是暴发流行,而仍属散发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