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肺癌化疗前后p5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细胞凋亡、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实验组 14例肺癌病人化疗前后标本和对照组术前未作化疗肺癌标本 2 8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表达 ,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作化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化疗前后p5 3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化疗后凋亡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化疗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 ,但对p5 3蛋白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 -糖蛋白 (P -gp)、p5 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 4 0例化疗组和 4 4例非化疗组的肺癌中P -gp、p5 3的表达水平 ,比较P -gp、p5 3的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P -gp的阳性表达率为 4 0 .5 % ,p5 3的阳性表达率为 70 .2 % ;P -gp及p5 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 .6 73,R =- 0 .0 4 7) ;二者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化疗组中P -gp、p5 3表达阳性者化疗后其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P -gp和p5 3可作为临床判断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及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变异型p53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手术前阿霉素化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抗性及乳腺癌手术前阿霉素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 9例乳腺癌组织中变异型p5 3蛋白含量 ;同时应用琼脂培养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观察阿霉素化疗对乳腺癌手术前疗效。结果 ⑴ 9例人乳腺癌组织 7例变异型p5 3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77% )。⑵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量 (阳性面积相对比 )与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抗药指数 (IC5 0值与 1/10血浆峰值浓度的比值 )呈正相关 (r=0 795 6 ,P <0 0 1)。⑶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阿霉素化疗疗效积分呈负相关 (r=- 0 86 37,P <0 0 1)。结论 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抗性及临床化疗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 (AFP-L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纳入104例HBV相关HCC患者,均行TACE,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中AFP、AFP-L3的表达量,CT扫描了解患者术后病灶碘油沉积百分比,分析AFP、AFP-L3二者TACE前后表达量变化及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TACE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AFP、AFP-L3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104例HCC患者TACE治疗后1个月时AFP总体数据中位数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并且术后1个月时AFP、AFP-L3水平均与碘油沉积比例呈负相关。根据TACE治疗效果将104例患者分为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CR+PR)的有效组及包括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SD+PD)的无效组,治疗有效组患者AFP和AFP-L3术后中位数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Z值分别为4.263、5.007,P <0.05);治疗无效组AFP-L3术后中位数水平显著高于术前(Z=3.582,P <0.05)。结论术后AFP-L3升高的患者要警惕肝癌的复发,AFP与AFP-L3联合检测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酸性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π)和p5 3蛋白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 60例肺癌组织GST -π和p5 3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肺癌中GST -π和p5 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 6 67%和 3 1 67%。GST -π和p5 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高中分化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及未分化者 (P <0 0 5 )。GST -π与p5 3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 3 75 ,P <0 0 5 ) ,p5 3蛋白阳性者中GST -π阳性率高于p5 3蛋白阴性者。结论 GST -π和p5 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GST -π表达对预测肺癌多药耐药、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b表达对术前 5 -氟尿嘧啶大肠癌灌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大肠癌 34例标本 ,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定其Rb蛋白表达量 ;用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大肠癌的凋亡率 ;应用琼脂培养MTT法测定人大肠癌对抗癌药的药物敏感性 ;同时观察用 5 -Fu灌注大肠癌病人手术前化疗疗效。结果 ⑴大肠癌细胞对 5 -Fu抗药指数 (IC5 0值与 1/ 10血浆峰浓度比值 )与凋亡率呈负相关 (γ =- 0 5 3,P <0 0 1) ,5 -Fu抗药指数以 1.0为界 ,把大肠癌病人分为耐药组 (>1 0 )和敏感组 (<1 0 ) ,两组间凋亡率有显著差异 (t =3 90 ,P <0 0 1)。⑵大肠癌细胞对 5 -Fu抗药指数与Rb蛋白表达量 (阳 /框面积比×总颗粒数 )呈负相关 (γ =- 0 84 ,P <0 0 1) ,耐药组与敏感组Rb蛋白表达量有非常显著差异 (t =6 91,P <0 0 1)。⑶Rb蛋白表达量与 5 -Fu对大肠癌术前化疗疗效积分呈正相关 (γ =0 5 3,P <0 0 1)。⑷大肠癌细胞对 5 -Fu的抗药指数与术前化疗疗效积分呈负相关 (γ =- 0 72 ,P <0 0 5 ) ,耐药组与敏感组 5 -Fu对大肠癌术前化疗疗效积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 =8 32 ,P <0 0 1)。⑸大肠癌细胞Rb蛋白表达量与凋亡率呈正相关 (γ =0 74 ,P <0 0 1)。结论 Rb可能通过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氟对L 0 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p5 3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p5 3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L 0 2细胞分别接触 0、4 0、80、1 6 0 μg ml氟化钠 (对照组、A、B、C组 ) 2 4h后 ,检测L 0 2细胞DNA损伤率、细胞凋亡百分率和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染氟各组细胞DNA损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B组和C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 (P <0 0 5 )。B组和C组细胞p5 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氟可导致L 0 2细胞DNA损伤率上升 ,诱导细胞凋亡和p5 3表达 ,并且随着氟浓度的升高 ,细胞凋亡率和p5 3蛋白的表达量均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抗病毒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血清HBeAg阳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46例肝细胞性肝癌的病人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B组(23例):抗病毒 TACE。A组:4周~6周应用MEF(丝裂霉素 表阿霉素 氟尿嘧啶) 超液化碘油栓塞方案行TACE术。此后,肝动脉化疗栓塞,约每月一次,共3次~6次。B组:对23例病人同样应用TACE方法,并于第一次化疗后第一天起给予普通IFN-α、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A组:术后1年、2年血清HBeAg阴转率均分别为:0%。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0.4%;56.5%。累积生存率:78.3%;52.2%。B组:术后1年、2年血清HBeAg阴转率分别为:34.8%(8/23);65.2%(15/23)。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7%;26.1%。累积生存率:95.7%;82.6%。Log-ranktest分析A、B两组间累积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对HBeAg阳性肝细胞癌术后的患者,可抑制HBV病毒复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探讨 p5 3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6 0例PHC石蜡标本中p5 3进行检测。结果 p5 3蛋白在PH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5 1 6 7% (31/ 6 0 ) ,但是 p5 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在PHC的不同分级及分型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PHC的发生有关 ,但与PHC的分级及分型均无关 ,故不可单独作为PHC恶性度及分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接受术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在二期切除肝癌复发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1例术前TACE和50例未行TACE肝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组VEGF的表达的差异及术前TACE后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于肝细胞浆中,术前TACE组和未行TACE组VEGF的表达(6.9±4.7VS5.1±4.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TACE后根治性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82.2%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9%、28.1%、22.5%,VEGF阴性组分别为88.5%、68.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存在播散结节及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TACE后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EGF在TACE残癌组织中表达增强,VEGF的表达与TACE后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接受术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nabolization.TACE)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在二期切除肝癌复发顸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1例术前TACE和50例未行TACE肝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组VEGF的表达的差异及术前TACE后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VEGF表达于肝细胞浆中,术前TACE组和未行TACE组VEGF的表达(6.9±4.7VS5.1±4.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TACE后根治性二期切除患音,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822%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9%、28.1%、225%,VEGF阴性组分别为88.5%、68.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存在播散结节及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TACE后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EGF在TACE残癌组织中表达增强,VEGF的表达与TACE后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VEGF和nm2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肝细胞癌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VEGF和nm2 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肝细胞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6例HCC中VEGF、nm2 3和CD3 4蛋白的表达。结果  5 6例HCC中 ,有转移病例的VE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而nm2 3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1) ;VEGF与nm2 3蛋白的表达强度呈明显负相关 (r =-0 64 98)。在HCC组织中MV密度随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 ,并呈正相关 (r =0 63 2 4) ;有转移的HCC患者其癌组织中MV密度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结论 提示VEGF的过表达和nm2 3的低表达或无表达均可能促进HCC转移的发生 ,检测VEGF和nm2 3蛋白表达及MV密度值有望作为判断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抑癌基因p53(p53)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制备组织芯片,进行ERCC1,p53和bcl-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ERCC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RECIST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因素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81%和25.58%(P<0.01);bcl-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8%和25%(P<0.05);p53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29.79%(P<0.05)。以ERCC1阴性,同时bcl-2阴性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人数为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RCC1阴性表达同时bcl-2阳性表达和p53阴性表达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最高,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C1,bcl-2和p53基因均为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最差,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及P53蛋白的表达在葡萄胎发生、发展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测定42例葡萄胎(其中12例恶变)和18例正常绒毛组织中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葡萄胎恶变组中的表达均高于葡萄胎未恶变组(P<0.05)。结论:Survivin及p53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程度有关,检测葡萄胎组织中P53及Survivin的蛋白表达,可预测葡萄胎恶变,为临床预防性化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碘油(LP)和化疗药物剂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行TAE或TACE治疗,A组(n=12)单纯行TAE治疗,LP用量(ml)约等于肿瘤直径(cm);B组(n=12)应用LP和小计量化疗药物,LP用量同前,吡柔比星(THP)10mg,丝裂霉素(MMC)4mg;C组(n=12),LP用量同前,化疗药物为常规用量(THP50mg,DDP60mg,MMC10mg),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结果治疗前各组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CD3+、CD4+、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8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大剂量化疗药物应用可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小剂量化疗药物联合应用适量LP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动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全子宫切除术宫颈标本存档蜡块150例,分为宫颈鳞癌组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和正常宫颈组织组24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N-cad、N-cadherin、HIF-1α、p53、p63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鳞癌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N-cad表达的差异。结果宫颈鳞癌组患者的N-cad、N-cadherin、HIF-1α、p5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宫颈组织组,p63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的N-cad、N-cadherin、HIF-1α、p5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组,p63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N-ca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组织学分级G2-G3级患者的N-ca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G1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cad表达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钙黏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升高,能够将一种新的潜在靶分子提供给宫颈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抗凋亡基因P53、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化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儿童AL骨髓穿刺标本,分别应用PCNA、P53、Bcl-2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选择15例正常骨髓穿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PCNA、Bcl-2、P53在AL初治病例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未缓解组与缓解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表达复发难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化疗敏感性有关,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6周内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年以上无病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P53、Bcl-2表达复发难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表达者,化疗耐药,缓解率低,二者共同阳性者,不易缓解,提示预后不良。结论PCNA阳性表达者缓解率高,与长期预后无关。Bcl-2、P53阳性表达者缓解率低,与长期预后有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化疗效应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CNA、P53、Bcl-2基因以不同的途径参与儿童AL的发生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判断预后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甘露 《现代医院》2006,6(9):82-84
目的了解血清p53蛋白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分析并探讨血清p53蛋白在HCC发生、发展及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1例HCC病人术前、术后7天及随访3个月血清p53蛋白的浓度;以30名健康献血者及21名肝炎后肝硬化(HL)病人为对照;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全部标本石蜡切片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病人术前血清p53蛋白浓度高于健康献血者及HL病人,差异有显著性;根治性切除术前血清p53蛋白浓度与非根治性手术间无差异;根治性切除术前、术后7天,随访3个月血清p53蛋白的浓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根治性切除随访3个月复发组较无复发组在术前、术后7天,随访个3月同期之间比较,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血清p53蛋白浓度升高与免疫组化p53蛋白过度表达密切相关。结论血清p53蛋白浓度升高反映p53基因的突变,为HCC形成的早期事件,且与其转移、复发密切相关;p53蛋白可作为HCC一种潜在性血清肿瘤学标志物,评估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