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树联 《中国保健》2005,13(12):48-48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中,短暂性抽动,慢性抽动和多发性抽动脑电图变化和氟哌啶醇药物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收集19例短暂性抽动患儿,5例慢性抽动患儿和2例多发性抽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中短暂性抽动患儿中异常率为39%(7/19),慢性抽动脑电图异常率60%(3/5),多发性抽动2例脑电图均异常.12例脑电图异常均无特异性.短暂性抽动患儿脑电图异常情况与病程大于1年的慢性抽动、多发性抽动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氟哌啶醇药物治疗,23例患儿0.03-0.05mg/kg/d得以控制;3例0.06mg/kg/d得以控制,其中1例为短暂性抽动患儿.结论抽动障碍患儿病程1年以上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于1年以内的,且有显著差异.氟派啶醇药物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T)临床特征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3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5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11个单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的影响儿童抽动症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和分析影响MT的独立因素。结果本次观察300例MT患儿,运动性抽动以头面部症状眨眼最为多见(271例,占90. 33%);其次为吸鼻203例,占67. 67%;躯干部耸肩症状167例,占55. 67%。发声性抽动临床特征以吭吭声最为多见,213例,占71. 00%;其次为复杂性发声抽动、秽语57例,占19. 00%。对可能影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抽症状的单因素共有6个,对6个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精神异常、家族抽动症史、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蛋白、黄疸史是影响儿童抽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T是小儿时期较为少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慢性多发运动性、发声性抽动等为临床特征,易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风湿性舞蹈病、癫痫等,临床需注意鉴别诊断。对影响MT的独立影响因素孕产妇精神异常、家族抽动症史、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蛋白、黄疸史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可降低儿童的发病概率和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抽动障碍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各类型抽动症在小儿中的分布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廊坊市医院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240例抽动症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描述抽动障碍类型分布、年龄分布及氟哌啶醇对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 抽动障碍发病水平为性别上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其中男184例、女56例.发病类别以短暂性抽动障碍最为多见,为131例,占54%(P=0.039);心理治疗对短暂性抽动障碍及发声抽动障碍有效;氟哌啶醇(haloperidol)对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综合征类型效果明显,有效率94%(P=0.013).结论 短暂性抽动障碍及慢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心理治疗有效,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综合征需药物治疗,该病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4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学龄儿童,多为短暂性抽动症,以眨眼和摇头症状为多见,多数为两个以上部位抽动,临床误诊率很高,为55.6%。对64例短暂性抽动症给予心理治疗,有效率为71.9%;对32例慢性抽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75.00%。结论: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误诊率很高,多数患儿经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肌苷、VtB6、联合耳穴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意义。方法大剂量肌苷(1.2~2.0g/d)、VitB6(30mg/d)、联合中医耳穴治疗儿童抽动障碍128例。结果大剂量肌苷、VitB6、联合耳穴治疗暂时性抽动总有效率达88.75%,对病程≤6个月者达95.92%;对慢性抽动障碍有效率达45.83%;治疗过程8例患儿出现食欲不振外,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肌苷、VitB6、联合耳穴能有效控制暂时性抽动障碍,副作用少,经济,是发病初期儿童抽动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70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采取氟哌啶醇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使用抽动问卷评价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抽动问卷调查各因子(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行为、运动不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抽动问卷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啶醇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儿童抽动症状,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氟哌啶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患儿及父母的心理干预在辅助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50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氟哌啶醇(0.025mg/kg起始剂量,根据症状缓解情况调整至最佳治疗量,最大治疗量2mg/d)联合患儿及父母心理干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单用氟哌啶醇药物治疗(剂量同前),治疗8周后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50例抽动障碍患儿中,男37例,女13例,64%(32/50)为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或(和)耸肩,72%(36/50)出现两个以上部位的抽动.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8%,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6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049,P<0.05).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药物反应.结论 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起效快、疗效好、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患儿及父母的心理干预治疗尤为重要,加强心理知识培训,药物治疗的给与患儿及家属早期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处理,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首诊于眼科的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18例首诊为小儿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最终诊断为TD,其中短暂性抽动98例,慢性抽动50例,多发性抽动20例。112例患者主要病症表现为单纯眨眼,56例同时伴有眼部不适;70例患者眼部没有阳性体征,60例患者出现滤泡、乳头或结膜充血,38例患者出现眼部的其他特征;全部首发都表现为运动抽动,其中20例患者同时伴有发声抽动。头面部是主要的抽动部位,简单抽动是主要的抽动形式。37例患者同时出现精神损害。结论异常眨眼是抽动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小儿抽动障碍在首诊中一般表现为短暂性抽动,而且会引起眼部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之一,是一种根据行为来界定的神经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等,国内报道其患病率为1.5%~10.O%,国外报道在学龄期儿童中患病率为3%~5%,以男孩多见[1].抽动障碍是指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或不自主的发声,可呈短暂的或慢性的病程,有的甚至持续终生,估计约50%的抽动障碍儿童合并ADHD,10%的ADHD儿童合并抽动障碍.文章总结了该院小儿神经科门诊2008年5~11月ADHD患儿共43例,其中患抽动障碍者7例,采用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选取多动指数及运动抽动2个指标,对比其在应用哌甲酯缓释型2个月中的变化,评价缓释型哌甲酯对ADHD合并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年龄为4~31个月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电话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2岁前发病占79.03%,秋冬季节发病占69.35%;83.87%的患儿于急性胃肠道症状2~3天后出现惊厥,67.74%出现2次及以上惊厥发作,82.26%为全面性发作,72.58%发作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对15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所有患儿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随访时间最少1个月,最长为2年,暂未出现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一种年龄相关的发作性疾病,临床以伴随轻度胃肠炎症状,全面性、丛集性发作为特征,辅助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莱阳市城乡(城区、农村)4~16岁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的流行病学特征、家庭环境以及伴发的行为问题,为TD的科学干预创造条件。方法 2010年4—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莱阳市城区和农村68 396名4~16岁儿童中抽取1 752名进行TD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 588份。TD患儿作为TD组,相应条件的无TD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4~16岁儿童TD总患病率1.70%,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disorders,TTD)患病率0.94%、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disorders,CTD)患病率0.57%、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患病率0.19%。男生患病率2.43%,女生患病率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发病年龄为(7.52±2.73)岁。TD组患儿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岁TD组男性患儿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评分以及总分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11岁TD组女性患儿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评分以及总分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D在莱阳市城乡儿童中并不少见,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TD患儿家庭环境较差,且伴有较多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的个性和生活质量特征。 【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伴有ADHD的TD(comorbi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CAT)组60例,不伴ADHD的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EPQ中CAT组和TD组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N组,CAT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CAT组掩饰性得分明显低于TD组和N组(P<0.01)。ISLQ中CAT组和TD组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明显低于N组,CAT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其中CAT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抑郁体验得分均低于TD组(P<0.05),TD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得分均低于N组(P<0.05)。 【结论】 CAT和TD患儿个性及生活质量都明显比正常儿童差,而CAT患儿比TD患儿存在更为明显的个性缺陷和生活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抽动障碍(TD)共病(CAT)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个性、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N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CAT组与ADHD组比较FES-CV、EPQ、PHCSS各因子得分均无明显差异,CAT组儿童在FES-CV中亲密度、知识性与组织性得分低于TD组(P<0.05),道德宗教观、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低于N组(P<0.05),独立性、矛盾性得分高于N组(P<0.05)。CAT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显著高于N组(P<0.01)。CAT组儿童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4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N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FES-CV中的矛盾性与EPQ中的掩饰程度呈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神经质呈负相关;FES-CV中的矛盾性与PHCSS中的行为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AT患儿的家庭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其家庭环境对患儿的个性及自我意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临床血清学研究角度探讨链球菌感染(streptococcal infections)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凝集法、微量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007年3月至6月在成都市儿童医院神经精神专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抽动障碍患儿80例(TD组,n=80)和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n=40)的抗链球菌抗体(anti-streptococcal antibody)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ASO),抗DNA酶B(anti-deoxyribonuclease B,ADNB)及抗基底神经节抗体(anti-basal ganglia antibodies,ABGA),并比较TD组和对照组抗GAs抗体和ABGA的差异。TD组患儿中,将病情呈发作性和抽动出现或加重前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史患儿纳入TD1组(n=48),其余纳入TD2组(n=32),并比较TD2组和TD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TD组抗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pstreptococal,GAs)抗体、抗基底神经节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9.216,P〈0.05;X^2=7.702,P〈0.05);TD1组与TD2组抗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和抗基底神经节抗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7.068,P〈0.05;X^2=13.203,P〈0.05),且TD1组中9例患儿基本符合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PANDAS)的诊断标准。结论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链球菌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为诱发抽动障碍的一种环境因素;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神经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为抽动障碍的一种临床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共患和不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抽动障碍(TD)患儿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病例随机选自2018年6月-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6~12岁符合研究标准的单纯TD患儿及TD共患ADHD(TD+ADHD)患儿共计408例(单纯TD患儿296例,TD+ADHD患儿112例),调查两组患儿抽动障碍病程、亚型分布、抽动障碍始发年龄等发病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分析TD+ADHD组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情分布情况。结果 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分及损害率方面,TD+ADHD组明显高于单纯TD患儿(t=-23.24、-19.17,P<0.001),但其分值高低却不受ADHD亚型的影响;在TD+ADHD患儿组中,注意缺陷子量表分值高于多动/冲动子量表(t=2.96,P<0.05);与TD共患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TD+ADHD-I)患儿相比,TD共患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TD+ADHD-HI)与TD共患混合型ADHD(TD+ADHD-C)的就诊年龄较偏小(F=7.93,P=0.019)。结论 TD+ADHD的患儿抽动障碍病情更为严重,但其严重程度却不受ADHD亚型的影响;TD+ADHD-HI与TD+ADHD-C患儿的早期行为问题更加突出且易被发现,因此更早地选择去医院就诊,但TD+ADHD-I患儿在就诊时其注意缺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抽动障碍儿童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与正常健康儿童的差异,为抽动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词包括抽动障碍、微量元素、血铅、血锌、血铁等,收集检测抽动障碍患儿血清锌、铁、铅、铜、镁、钙等元素数值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RevMan 5.3及Stata15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9篇,时间跨度为15年,纳入抽动障碍患儿共3 762例,对照组健康儿童共4 8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健康儿童,抽动障碍患儿的血铅水平更高(MD=23.75,95%CI:13.57~33.92, P<0.001),血铁(MD=-62.64,95%CI:-84.35~-40.93, P<0.001)、锌(MD=-0.87, 95%CI:-1.19~-0.55, P<0.001)水平偏低,而血镁、血钙与血铜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铅、锌、铁的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病相关。结论 抽动障碍患儿血清铅偏高而血清锌、铁偏低,且血清铅、锌、铁的异常可能与抽动障碍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维生素D(VD)与抽动障碍(TD)症状严重程度、临床分型的关系,为TD综合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20年3—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专科门诊的225例TD患儿(TD组)和228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TD组儿童分为轻度TD组(≤25分)和中重度TD组(>25分),根据DSM-5临床分型标准,将TD儿童分为一过性抽动障碍(PTD)组、慢性抽动障碍(CTD)组和Tourette综合征(TS)组。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T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 TD组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6.29)ng/ml,(26.14±6.48)ng/ml,t=6.60,P<0.001],VD不足或缺乏比例(8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P<0.001)。中重度TD组VD水平低于轻度TD组和对照组(F=23.85,P<0.001)。TD儿童VD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15,P=0.001)。TD的三组临床亚型与对照组V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3,P<0.001),其中,CTD组VD水平最低,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亚型TD儿童血清VD含量不足或缺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5.91,P<0.001)。 结论 VD缺乏在TD患儿中比较普遍。TD儿童VD缺乏程度与TD症状严重程度、临床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可为TD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按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甲酯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注意缺陷评分、多动障碍评分、PSQ评分、T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T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32例T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TD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LOC的某些因素与T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结论:T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方面存在问题,并与T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共患病率达48%,常见的共患病为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焦虑障碍、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等,现就ADHD的常见共患病进行介绍,结合相关指南对ADHD及其共患病的诊治进行讨论,以期为儿少科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了解和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