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裴依菲  李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9):1127-1130+113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不同阶段患者红细胞内外铁分布失衡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300例,根据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分为免疫耐受组(n=60)、免疫清除组(n=115)、免疫控制组(n=68)、再活动组(n=57)。测定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红细胞内外铁代谢指标[红细胞铁、红细胞外铁(铁蛋白、血清铁)],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纤维结合蛋白(FN)],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红细胞内外铁代谢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ALT水平比较,再活动组>免疫清除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控制组(P<0.05),AST水平比较,免疫清除组>再活动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控制组(P<0.05),GGT水平比较,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再活动组均>免疫控制组(P<0.05);4组患者红细胞铁、铁蛋白、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活动期患者HBV DNA水平与HBeAg状态的分布和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调查337例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MEI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检测肝功能,同时行超声检查.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不同Child-Pugh分级和肝癌患者的比例,以及不同年龄患者中不同HBV DNA水平和HBeAg状态患者的比例.结果 80.4%(271/337)患者HBV DNA阳性,31.5%(106/337)患者HBeAg阳性,68.5%(231/337)患者HBeAg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者中HBeAg阳性者比例越高,HBeAg阴性者比例越低;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V DNA 3~4 lg拷贝/ml患者中肝癌的比例高于HBV DNA<3 lg拷贝/ml患者(P=0.014)和≥7 lg拷贝/ml患者(P=0.009);HBeAg阴性患者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大多数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且2/3患者HBeAg阴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床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临床分期进行研究,并对其治疗费用进行费用基本情况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研究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治疗费用特征及差异性,得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有着切实的经济学意义,对于减少肿瘤疾病负担也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HBV、HCV、HIV间合并感染以及单纯HBV或HCV感染患者血清IL 18、VEGF、TGF β1含量,同时检测合并感染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 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并分析它们与IL 18、VEGF、TGF β1的相关性;另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作对照组进行IL 18、VEGF、TGF β1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 18、VEGF、TGF β1含量变化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比单纯HBV和HCV感染以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IL 18、VEGF、TGF β1值以HBV+HCV+HIV感染模式最高[分别为(312.44±45.24)pg/L、(326.43±51.24)pg/mL、(283.51±49.27)μg/L],其次为HCV+HIV感染模式[分别为(224.32±34.37)pg/L、(257.72±47.72)pg/mL、(204.11±43.28)μg/L],HBV+HCV感染模式最低[分别为(129.44±27.62)pg/L、(147.67±41.22)pg/mL、(120.47±30.23)μg/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 18、VEGF、TGF β1水平与相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GG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652、0.672;0.643、0.618、0.623; 0.712、0.673、0.705)。结论检测血清IL 18、VEGF、TGF β1含量,对 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病情的合理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HBV感染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特点。方法:对HBV感染者按病情不同分组,采用蛋白电泳仪对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同时检测血清蛋白等11种蛋白质。结果:血清蛋白电泳各区带在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ALB、α2-球蛋白、β-球蛋白区带含量及A/G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αl-球蛋白和γ-球蛋白区带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BV感染者随着疾病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特征性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而且与相应特定蛋白质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蛋白电泳技术与特定蛋白检测的联合应用可为HBV感染者提供疾病变化时相应蛋白质变化特点的分析依据,为临床疾病的准确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CRP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细胞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在细胞水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对CR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德灵BNⅡ特种蛋白仪检测HB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CRP血清学水平,分析在不同病情时CRP表达水平的差异;并采用RT-PCR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G2.2.15中CRP mRNA的表达。结果:CRP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水平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8,P<0.01),特别是肝癌患者平均血清水平显著升高(P<0.01)。HepG2.2.15细胞中CRP mRNA的表达水平较HepG2高。结论:CRP血清学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而且HBV在细胞水平能够上调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5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HBV-L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HBV DNA载量,比较分析三者间的阳性率及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36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LP阳性率为84.36%,较HBV-DNA阳性率72.01%与HBeAg阳性率54.44%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与HBV-DNA和HBeAg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8.19%、64.48%,HBV-LP与HBV-DNA和HBeAg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43%、94.86%;HBV-LP表达与HBV-DNA和HBeAg之间均显著关联(χ2=101.67,χ2=6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LP是反映HBV感染者体内复制程度的良好血清免疫学指标,血清中HBV-LP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检测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的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150例卒中患者均采用CPIS进行诊断及预后分析,以最终发生SAP为金标准,计算CPI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预后评价.结果 行CPIS有SAP发生患者39例,未发生SAP患者111例,而最终SAP的发生率为22.0%(33/150).CPIS诊断SAP的灵敏度为84.8%( 28/33),特异度为90.6%( 106/117),阳性预测值为71.8%(28/39),阴性预测值为95.5%( 106/111),诊断符合率为89.3%(134/150).将最终发生SAP患者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28例)和预后不良(5例),SAP后7d预后良好患者CPIS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4.21±2.23)分比(6.05±2.32)分,P< 0.05].结论 CPIS对SAP不仅诊断率比较高,而且能较好地判定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91 037例HBV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OBI患者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分析其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结果 91 037例住院患者中OBI总检出率为0.53%(487/91 0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OBI检出率最高(9.26%,130/1404),肝硬化患者中OBI检出率最低(0.26%,78/29 921)。62例OBI患者组与124例非OBI患者组相比,OBI患者组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59.68% vs. 35.48%;P<0.05);OBI患者组MHR多个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43.55% vs. 22.58%;P<0.05);其中,sT118K、sK122R和sV168A 3种单点突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HBV感染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而且不同肝脏疾病中OBI检出率不同。此外,HBV S基因MHR的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临床实践中OB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变异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组慢性HBV感染者家系共6对母子为研究对象,PCR扩增HBV全长序列,分析其基因变异率并探讨其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结果 6对母子均为B基因型HBV感染,不同患者间HBV核苷酸变异率分别为6.67×10-5、2.83×10-5、2.33×10-5、1.48×10-4、1.83×10-4、1.24×10-4个变异/位点/年,差异可高达7.85倍,其中家系内HBV变异率差异分别为2.36和6.35倍.免疫耐受期HBV基因变异率2.83×10-5和1.24×10-4个变异/位点/年,非免疫耐受期HBV基因变异率2.33×10-5~ 1.83×10-4个变异/位点/年.各编码区变异率亦有所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核苷酸2=2.812,P=0.422;x氨基酸2=2.344,P=0.504).结论 不同患者HBV基因变异率有较大差异,且可能与患者所处HBV感染自然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