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因病致贫的现象,我国健康扶贫的地方创新政策不断涌现。目前健康扶贫的经济扶助政策主要围绕大病住院费用的筹资解决,而少见对大病之后居家康复所维持健康的必要成本,如药品费用予以帮扶。从卫生经济学而言,预防和康复比治疗是对于穷人更有效的卫生投资,也能节省卫生资源开支。围绕大病贫困患者的康复精准帮扶,重庆某贫困县创新"居家康复治疗救助"政策以降低贫困人口医药费用负担。针对执行存在监控力度不足、医方激励不足、患者满意度不够高的问题,围绕大病贫困患者的需求,提出相应对策,包括拓宽补助的多种方式,提高对医生的激励设计,允许报销的合理弹性,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扶贫政策目标与因病致贫情境的匹配情况。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对贵州省赤水市(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县)42例因病致贫案例进行深度访谈,描绘因病致贫逻辑情境图,确认政策目标与情境的匹配情况。结果:通过大病和慢病的致贫逻辑情境图,呈现出了农户从健康冲击—应对策略—应对失败的"贫困—疾病—贫困"情境。结论:健康扶贫政策目标符合贫困情境;但目前仍存在政策情境例外的情况,如大病导致劳动力丧失、健康冲击后再面临应激事件等。例外情况体现健康扶贫的长期性和协同性,它需要持续开展,且将重点转移至疾病预防;同时,协同其他扶贫举措,能更好地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家庭和个人是精准扶贫的难点,但这是精准医疗扶贫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地区的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精准医疗扶贫的做法和不足,提出从预防为主的角度,进行"健康精准扶贫",阐明解决已经存在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即精准医疗扶贫)和预防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的产生(即精准健康扶贫),应是相辅相成、共进并举的精准扶贫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国家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农村医疗扶贫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本文以国贫村K村为切入点,描述农村贫困现状,找到农村因病致贫的内因与外因,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下解决因病致贫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长阳县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长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文件精神,把着力缓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加大对贫困对象的倾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扶贫,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因病致贫返贫"仍是农村贫困群体的主因。根据全国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全国42.1%的贫困农户因病致贫,中部地区因病致贫贫困户比例为51.6%。~([1])因病致贫的产生与农村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是促进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作用,提升整体性贫困治理效果的关键。需要通过重建主动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才能使治理体系从消极转为积极,从低效转为高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鄂州市精准扶贫对象中因病致贫人员疾病构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家庭贫困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通过收集2016年度该市“全国健康扶贫数据信息系统”中填报的所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疾病信息,对《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中纳入的45个重点疾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6年该市登记在册的精准扶贫户共20 961户,51 155人。身体健康者25 728人,占50.29%,因病致贫者16 470人,占32.20%,因残致贫者8 957人,占17.51%;以家庭为单位,13 313户因病致贫,占63.51%;因病致贫者中,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重性精神疾病、脑血管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髋、膝)及糖尿病,分别为12.29%、9.17%、3.28%、2.56%及2.38%。结论 重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现阶段导致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及脑血管病占21.46%,是致贫的主要疾病,急需出台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家庭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的主战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有623万人,全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达73.8万人,占贫困总人口的11.8%。如何有效遏制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贵州省推动精准扶贫急需解决的难题。锁定帮扶人群医疗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通过这个"法宝"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难问题,最  相似文献   

9.
正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城南12公里处,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当地聚居着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户与户之间居住分散。调研发现,村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比例分别达到45.7%、11%。疾病和贫困成为白果树村难以逾越的两座"大山",健康知识和理念的匮乏则成为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一大挑战。健康素养影响扶贫计划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占总贫困人数的42%,健康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健康扶贫的关键问题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健康状况低下又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各类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依然较低、医疗救助制度尚不完善、县域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低、县域外转诊率高、贫困地区公共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健康扶贫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多元健康扶贫主体,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中老年贫困人口各部分医疗费用导致的因病支出型贫困状况进行分析,模拟医疗保障政策对门诊和住院的减贫效果,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因病支出型贫困风险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FGT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补偿前后的因病因病支出型贫困进行测算,模拟医疗保障在不同补偿比例下的减贫效果;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状况相结合的方式筛选东中西部地区代表性省份,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各地区趋同化贫困人口倾斜性医保政策水平与地区差异性贫困特征不匹配;各地区自我治疗费用导致的支出型贫困不容忽视;各地区门诊支出型贫困更为严峻,但医保减贫效果较好;医保缓贫效果大于减贫效果。结论:医疗保障政策对改善贫困状况产生了积极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应结合地区经济情况与贫困状况,完善医保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医保角度分析精准健康扶贫主要案例,通过比较不同的扶贫政策的优劣以及带来的效果,提出应加强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提高医疗救助的筹资水平,健康扶贫优先按病种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控制患者个人的自负医疗费用负担,从而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筹带来的健康绩效和防贫绩效。方法:采用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选用自评健康状况和贫困脆弱性指标衡量个体健康水平和贫困风险抵御能力,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分析城乡医保制度统筹的促健防贫效用。结果:基准回归结果和稳健性分析都表明,城乡医保制度统筹能够显著提升个人的健康水平和贫困风险抵御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医保制度统筹对流动人口并无显著有效的促健防贫效用。结论:城乡医保制度统筹工作的推进应促进区域间和人群间的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健康平等;施行健康防贫政策;以健康为导向,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健康贫困问题,以及在健康扶贫脱贫实践中的难点,为残疾人健康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一对一调查,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进行相关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93.40%),医保缴费以个人承担为主(70.13%);医保满意度较低(43.12%),且84.64%的残疾人认为医疗费用偏高;医院就诊的残疾人家庭45.22%达到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普遍衡量标准。相对于山东省,湖北省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略低,医保满意度较高,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比例更大。数据表明残疾等级越低、少年儿童和壮年、家庭成员较少或较多、非低保的残疾人往往对医保较不满意。结论两地基本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残疾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残疾人家庭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应提高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其疾病经济负担,提高医保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农村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在脱贫攻坚阶段完善健康扶贫政策,预防脱贫人口因病返贫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收集华东地区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应用可解脱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农村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一般人口学、住院费用水平及明细、医保报销数据等资料,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贫困人口较非贫困人口自付费用均值降低35,926.94元,报销比例为96.20%,较非贫困人口组高26.77个百分点,其中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民政救助支付比例,较非贫困人口组分别高12.05个百分点、8.34个百分点。[结论]该省健康扶贫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医疗费用负担对于非贫困农村居民属灾难性医疗支出,贫困人口消耗了更多的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农民参合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村合作医疗几经起伏,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当前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经济承受能力不强以及缺乏互助共济的意识和怕吃亏的心理等影响了参合率。因此,政府首先要确保资金到位,监管得力,取信于民;并把医疗救助和经济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强宣传,关键是让农民得到实惠。只有巩固和提高了参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健康扶贫政策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积累的宝贵政策财富,健康扶贫政策的适时变迁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以历史制度主义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健康扶贫政策的变迁历经了健康扶贫思想与政策萌芽、健康扶贫政策形成与发展和政策体系完善三个阶段,其变迁的动力机制表现为:宏观层面的政策环境、中观层面的路径依赖以及微观层面的行为主体互动。进入相对贫困时期后,新的时代任务将赋予健康扶贫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健康扶贫政策将朝着适应政策环境转变、强化正向路径依赖和加强行为主体互动的方向进一步演进。  相似文献   

18.
居民医保强制参保背景下,贫困人群面临着较重的参保缴费负担,而现行医疗救助政策对贫困人群的参保补贴范围较窄,补贴水平也不充分。本研究综合多源微观数据库,对政府代贫困人群缴费财政负担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以2018年为例,假定政府对个人缴费补贴比例为80%~100%,窄口径下将未参保贫困人群纳入补贴将会新增财政负担40.73~84.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0.018%~0.038%),宽口径下政府代所有贫困人群缴费的总负担为414.26~787.5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0.188%~0.357%),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卫生支出少,对贫困人群的参保补贴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本文提出:第一,完善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明确参保补贴范围与标准;第二,逐步拓宽参保补贴范围,渐进式提高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博白县立足于高水平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以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加强医疗机构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抓手,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和创新服务体系三个创新,为全县脱贫攻坚夯实了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也为卫生事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实现业务工作和扶贫工作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