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 ,至少 1/ 2的发热存在明确的或潜在性的感染 ,至少 1/ 5的中性粒细胞<10 0 /mm3的病人存在菌血症。引起菌血症的细菌很多。真菌可以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二重感染的病原体 ,也可以造成原发感染。主要的感染部位有消化道 ,癌症化疗损害消化道粘膜 ,允许机会致病的病原体侵入。或者侵入性操作造成皮肤完整性破坏 ,如置入血管内装置 ,为病原体侵入提供侵入门户。指南内容很多 ,现编译其主要部分 ,以飨读者。1 发热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定义1.1 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癌症病人的发热是指单次口温≥ 38.3℃ (需排除环境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各期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中性粒细胞,并作CD4^+T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百分率,同时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10水平。结果:HIV/AIDS患者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和CD4^+TC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HIV/AIDS病人随病程进展中性粒细胞功能明显受抑。检测HIV-1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对AIDS患者发生重复感染、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婷婷  印永祥  马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83-1387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对乳腺癌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自发乳腺癌小鼠KEP小鼠分析中性粒细胞表达情况;敲除中性粒细胞后,分析乳腺癌转移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KEP小鼠中CD8T细胞的比例与细胞因子分泌情况;Elisa检测KEP小鼠中炎症性因子IL1β,IL6,IL12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与Elisa分析KEP小鼠中IL17表达情况;敲除γδT细胞后,分析乳腺癌转移模型小鼠中性粒细胞表达情况及乳腺癌转移情况。 结果 在KEP小鼠中,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敲除中性粒细胞后,乳腺癌转移情况显著下降;中性粒细胞通过抑制CD8T细胞功能来促进乳腺癌的转移;乳腺癌环境中IL1β,IL6,IL12炎症因子高表达;IL1β促进γδT细胞分泌IL17;敲除分泌IL17的γδT细胞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抑制乳腺癌的转移。 结论 肿瘤环境中产生的IL1β促进γδT细胞分泌IL17,产生IL17的γδT细胞加强了了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从而促进了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IN)在婴儿的发病率为1/100000,高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由循环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多所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调节造血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化,提高先天性、周期性及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数.研究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和增殖试验检测G-CSF水平,以评估其在婴儿AIN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IN)在婴儿的发病率为1/ 10 0 0 0 0 ,高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由循环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多所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可调节造血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化 ,提高先天性、周期性及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数。研究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 (EL ISA)和增殖试验检测 G—CSF水平 ,以评估其在婴儿 AIN的作用。方法 :对 5 7例 AIN患儿采集血样 ,AIN诊断经免疫荧光和 /或凝集试验检测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及对静脉用免疫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中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的38例既往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AML患者,再次化疗后应用伏立康唑片进行二级预防,按照开始预防时间分为中性粒细胞>1×109/L和中性粒细胞<1×109/L两组,总结分析预防用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伏立康唑片进行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整体预防失败的比例为10.5%,中性粒细胞>1×109/L开始预防的患者无预防失败发生,中性粒细胞<1×109/L开始预防的患者,预防失败者占18.2%。结论应用伏立康唑片进行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有可能降低真菌感染的复发,在中性粒细胞>1×109/L开始二级预防,可以提高二级预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例1,刘某,女,55岁,因化脓性阑尾炎于2009年4月12日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6.8×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1,给予青霉素1280万U/d,丁胺卡那霉素0.6g/d分别静滴,连用5日,发生全身瘙痒、皮疹,白细胞数3.0×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即停药.24h复查,白细胞数5.6×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48h后白细胞数6.9×109,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以后连续查多次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艾滋病严重疾病期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HAART)前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已经确诊为艾滋病严重疾病期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均已得到控制而进入机会性感染的二级预防及HAART阶段。患者按HAART前基线的血常规检测,分为中性粒细胞绝对数≤2×109/L组77例(低下组)和中性粒细胞绝对数>2×109/L组61例(正常组)。接受HAART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再感染率及平均抗生素使用天数,分析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再感染次数的相关性。 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观察,低下组患者的再感染率为59.7%,正常组患者的再感染率为3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2,P<0.05)。患者的基线中性粒细胞数值与患者再感染次数存在负相关(rs=-0.31,P<0.05),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存在负相关(rs=-0.299,P<0.05)。 结论 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使艾滋病严重疾病期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早期出现再感染的危险性增加,监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再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3年10月~2004年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正常妊娠孕妇各20例,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体外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Mcl-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16.51%±3.84%)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30.62%±6.27%),子痫前期组中性粒细胞Mcl-1 mRNA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活化降低。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存在凋亡延迟,Mcl-1表达上调和caspase-3活化抑制可能是凋亡延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多种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人体时可引起血液学的变化 ,这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血液系统的异常最为常见 ,现就其特征逐一叙述。1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及分类异常1 1 白细胞增多伴中性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增多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最为多见 ,外周血以中性分叶核细胞增多为主 ,有时可出现一些中性杆状核细胞 ,偶尔可见少量中性晚幼粒细胞。(1)细菌感染 :多种细菌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严重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也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的细菌感染 ,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核固缩、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