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氯化镉诱发16HBE细胞系恶性转化过程中TIF3 p36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氯化镉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蛋白翻译起始因子(TIF3)p36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氯化镉的分子致癌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及敏感先进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分析氯化镉诱发16HBE恶性转化不同阶段即转化期间细胞、转化细胞和成瘤细胞的TIF3 p36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相对于非转化对照细胞(16HBE),氯化镉诱发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细胞(转化期间细胞、转化细胞和成瘤细胞)的TIF3 p36 mRNA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其中低剂量组(5 μmol/L)所转化的各阶段细胞的eIF3 p36 mRNA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3.1、5.9和9.9倍,中剂量组(10 μmol/L)的各阶段转化细胞的TIF3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7.1、6.8和14.8倍,高剂量组(15 μmol/L)的各阶段转化细胞的TIF3 p36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3.6、3.0和9.1倍.这些不同剂量组的研究结果提示,eIF3 p36的异常表达量与氯化镉诱发16HBE细胞恶变程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与镉的剂量无关.结论 氯化镉在诱发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蛋白翻译启动因子eIF3 p36异常表达现象,其表达水平与细胞的恶变程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是氯化镉诱发人细胞肿瘤的重要分子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识别结晶型硫化镍(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镍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结晶型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后蛋白质组变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恶性转化相关蛋白。结果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在相对分子质量14400~94000、等电点3~10范围内分离出约700个不同蛋白质点,对差异表达明显的等电点约6,相对分子质量约25000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等电点为5.66,相对分子质量为21890的蛋白/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 2,PDX2),并发现该蛋白在恶性转化细胞中高表达。结论蛋白PDX2可能是参与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重要蛋白分子,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镉相关翻译启动因子TIF3对多种细胞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镉的分子致癌机制。方法应用TIF3基因真核细胞稳定表达系统和Western blot检测技术,用各种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肿瘤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对照细胞,在4株具有高效稳定表达TIF3编码蛋白质的CHO细胞系中均有pan—ras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其编码蛋白(21k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肿瘤相关基因蛋白如c—myc.c-jun,MDM2,ODC,P16,p53,Cyclin D1的表达蛋白在TIF3转基因细胞与对照细胞之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镉相关翻译启动因子TIF3是一种镉应答原癌基因,TIF3的超额表达可导致Ras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这可能是镉应答原癌基因TIF3的分子致癌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苯并(a)芘代谢产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反式-BPDE)及结晶型硫化镍(NiS)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化。探讨线粒体DNA控制区在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及硫化镍致癌作用中是否存在靶分子序列。方法 应用银染PCR-单链构向多态性(SSCP)方法及测序方法分析恶变细胞中线粒体DNA高变区的序列变化。结果 经反式-BPDE和NiS诱导恶变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线粒体高变区均未发现异常改变。结论 线粒体基因控制区可能并非是化学致癌物诱发肺癌的靶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方法,比较结晶型NiS诱发入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后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采用一步法分别提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和结晶型NiS诱发该细胞系的恶性转化细胞N-2细胞的可溶性总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用双向电泳凝胶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2D3.10分析两者之间可溶性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图像分析显示在恶性转化细胞中检测到19个新的蛋白点,同时有47个蛋白点消失,有140个蛋白点在两种细胞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其中89个蛋白点在N-2细胞中表达升高,51个蛋白点在N-2细胞中表达降低。[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分析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后蛋白质组发生了变化,这将为镍致癌相关的蛋白的研究和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BPDE)和结晶型硫化镍(NiS)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16HBE)基因组DNA甲基化状况进行研究,寻找DNA甲基化异常的基因片段,探讨反式-BPDE和NiS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方法采用限制性指纹识别技术(MSRF),对反式-BPDE和NiS分别诱导转化及裸鼠成瘤的4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基因组进行分析;对异常甲基化基因阳性片断采用TA克隆技术构建测序载体,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发现结晶型NiS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组存在高甲基化的DNA片段,其中一基因片段与编码鼻咽癌易感性蛋白ANKRD11基因序列99%同源.另一基因片段与HOXA3基因序列99%同源;未发现反式BPDE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组DNA异常甲基化基因片段.结论结晶型NiS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的高度甲基化可能导致基因表达抑制.可能是结晶型NiS致癌的一种表遗传机制;反式BPDE致癌过程可能与基因组磷酸胞苷酰(CpG)岛甲基化异常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结晶型硫化镍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经结晶型硫化镍在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 (16HBE)的恶变细胞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实验所选用的 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 ,条带数在 1~ 6条之间。 7条引物中第 4条、第 5条和第 7条两条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其余 4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 结晶型硫化镍能诱发 16HBE细胞基因组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对染镍细胞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结晶硫化镍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 HBE)中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和P38的表达,探讨镍致癌的分子机制和中草药对职业性肿瘤的防治作用。方法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法检测16 HBE细胞中P-JNK和P38的表达。结果硫化镍能明显激活P-JNK和P38的表达,硫化镍浓度越高,磷酸化P-JNK和P38的表达值越高,而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染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结晶型硫化镍激活16 HBE细胞中P-JNK和P38的表达,可能是镍致癌的分子机制之一,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对职业性肿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硫化镍诱导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结晶型硫化镍诱导转化及成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基因组DNA甲基化状况进行研究,以寻找DNA甲基化异常的基因片段,并探讨镍的外遗传致癌机制.方法抽提基因组DNA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seI单独酶切或限制性内切酶MseI与BstuI双重酶切后,其酶切产物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指纹识别技术(MSRF)进行分析,显示的异常甲基化基因片断,采用TA克隆技术构建测序载体,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发现结晶型NiS诱导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基因组DNA存在高甲基化的DNA片段.其中一基因片段与位于16q24.3编码鼻咽癌易感性蛋白基因ANKRD11同源(99%),另一基因片段与HOXA3基因序列同源(99%).HOXA3在脊椎动物中编码转录因子,编码调控基因表达,形态发生和变异的DNA结合转录因子.结论结晶型NiS诱导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基因组DNA的高度甲基化可能导致基因表达抑制,这可能是结晶型NiS诱导16HBE细胞转化和成瘤的一种外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0.
硫化镍对16HBE细胞中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结晶型硫化镍(NiS)对K-ras基因和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探查结晶型NiS在诱导16人气管上皮细胞(HBE)恶变过程中的K-ras基因Exonl第12密码子及第12密码子以外的密码子改变情况。采用PCR-SSCP分析方法探查结晶型NiS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P15基因Exon2存在状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来对结晶型NiS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K-ras基因Exonl和P15基因Exon2未发生改变。本实验所选用的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其中P4、P5、P7两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4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 P15基因第2外显子和K-ras基因第1外显子(包括第12、13密码子)可能不是结晶型NiS作用的靶部位。在结晶型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得逐渐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癌基因高表达人上皮细胞转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癌基因高表达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模型并应用于致癌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活性的检测.方法 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中依次导入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癌基因H-RasV12或c-Myc或空白载体,构建细胞株16HBETR、16HBETM和16HBETV.检测所构建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如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染色体畸变等指标.用已知致癌物硫酸镍(NiSO4)和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多次染毒,利用软琼脂试验及荷瘤试验检测化学物诱导细胞转化的活性.结果 经过端粒酶活性测定以及蛋白印迹验证上述转基因16HBE细胞株均构建成功.癌基因H-Ras和c-Myc的表达分别使细胞的增殖加速30.3%和10.4%,但是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没有发生改变.癌基因高表达细胞株只在软琼脂中形成少数背景克隆,但不能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BPDE诱导16HBETR、16HBETM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间期分别为5周、11周,比对照组细胞16HBETV的20周分别提前了15周和9周;而硫酸镍诱导16HBETR、16HBETM细胞转化的间期分别为11周、14周.比对照组细胞的32周分别提前了21周和18周.结论 癌基因高表达的细胞转化模型可大大缩短试验间期,有望应用于环境致癌物的筛查及化学致癌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化镍诱导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恶性转化作用以及扶正解毒汤(FJD)的保护作用,研究硫化镍致癌的分子机制以及扶正解毒汤对防癌治癌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化镍在体外多次处理16HBE细胞,利用刀豆凝集素A(ConA)凝集实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进行转化细胞的恶性鉴定;测定16HBE细胞内镍离子和自由基含量,同时加入扶正解毒含药血清,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硫化镍可诱导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呈交叉重叠生长、转化率呈剂量—效应关系。转化细胞可被低浓度ConA凝集并在软琼脂内生长。硫化镍暴露组细胞内镍离子和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中、高剂量的扶正解毒含药血清可通过细胞内、外途径发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效应。结论硫化镍有较强的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具有致癌性。FJD血清对于硫化镍诱导的16HBE细胞恶性转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氯化镉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氯化镉诱发SV40 LargeT抗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作用。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氯化镉多次处理16HBE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试验鉴定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细胞培养至35代,发现氯化镉可诱导16HBE恶性转化。转化细胞排列紊乱、重叠生长,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氯化镉有较强的诱导16HBE恶性转化能力;该转化模型为镉致癌机制的分子水平提供了理想的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镍化合物转化细胞中是否存在DNA链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等DNA损伤,进一步揭示不同溶解度镍化合物的相对致癌性。[方法]以培养液为溶剂对照,B(a)P为阳性对照,3种镍化合物转化BALB/c-3T3细胞中的DNA链断裂研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DNA-蛋白质交联物的检测则应用125I-后标记技术。[结果]不溶性结晶型硫化镍(NiS)和2种水溶性镍化合物(NiCl2和NiSO4)在中等细胞毒性反应剂量水平上所诱导的BALB/c-3T3转化细胞中,与非转化对照细胞(DNA慧星尾长13.4±1.75 μm)比较,有明显的DNA链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形成,其中以NiS所致的遗传损害最为显著,表明DNA链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这两项遗传终点是有用的生物标志,并与镍的细胞转化及其相对致癌作用相关。[结论]除了不溶性NiS具有强致癌性外,部分水溶性镍化合物如NiCl2也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部分解释了不同种类镍化合物的细胞转化作用及其相对致癌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反义TIF3能否逆转镉转化细胞的致癌性 ,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和G418细胞筛选技术 ,建立CdCl2 转化BALB c 3T3细胞反义TIF3稳定表达系统 ,再用软琼脂检测和裸鼠致瘤试验对这些转基因细胞的致癌性逆转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CdCl2 转化BALB c 3T3细胞中反义TIF3表达可逆转这些细胞的转化表型 ,与非转染细胞和载体转染对照细胞比较 ,转染反义TIF3的镉转化细胞在软琼脂上所形成的锚非依赖性生长集落减少 2 5 %~ 70 %。转染反义TIF3基因的镉转化细胞可延迟裸鼠出现肿瘤的时间 ,而且这些肿瘤的大小显著变小 ,肿瘤重量平均下降 5 0 8%~ 5 5 1%。提示反义TIF3mRNA表达可逆转镉转化细胞的致癌性 ;应用反义TIF3阻断TIF3癌基因表达对镉诱发的肿瘤可能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化学致癌物诱发细胞恶变后tankyrasemRNA的表达。[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细胞和恶性转化细胞tankyrasemRNA的表达。[结果]tankyrasemRNA在转化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细胞。[结论]3种化合物诱发的细胞恶性转化涉及了tankyrase活性改变,提示tankyrasemRNA高表达可能与化学致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