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调查辽宁省城乡20周岁以上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个城市及农村和两个大型国有企业部分职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WHO诊断标准,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比例计算超重和肥胖调整现患率.结果共调查37 070人,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为24.77%和2.8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为17.24%和1.9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超重现患率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商业与交通运输业人员肥胖现患率最高,待业人员及农民最低;女性中家庭妇女和农民超重现患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女性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而男性则呈现相反趋势.本次调查所发现的年轻及知识女性超重与肥胖现患率较低是否与调查方式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辽宁省超重及肥胖调整现患率男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间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和人群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1年武侯区社区诊断调查数据资料,对武侯区12个街道18~108岁居民共16 826人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结果 武侯区超重率26.4%,肥胖率6.5%,男性超重率(28.4%)高于女性(24.1%)(x2=38.997,P<0.01);男女性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69,P=0.549);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x2超重=435.99,P<0.01,x2肥胖=87.852,P<0.01).结论 武侯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大预防与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特点研究: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112,自引:2,他引:112  
目的:阐明中国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国家卫生决策和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诊断标准,对中国11省(市)居住5年及5年以上者的社区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研究对象包括20-74岁居民共42751人。结果11省(市)总的超重现患率为21.51%,肥胖现患率为2.92%,经1990年全国人口标标化,11省(市)超重的现患率为18.28%,肥胖的现患率为2.48%;经1992年世界人口标化,超重现患率为18.61%,肥胖现患率为2.49%;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21.71%和3.73%)显著高于男性(21.25%和2.11%);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11省(市)中,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男性是北京最高,女性是山东最高;肥胖的现患率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流行特点。结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和肥胖患者病开始低龄化,男性肥胖患病的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女性。因此,中国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城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波市城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1年“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研讨会”制订的肥胖标准,分析1009名宁波市城区成年人肥胖流行特点。结果:总超重现患率为28.20%,男性高于女性:总肥胖现患率为5.40%,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男性肥胖现患率45岁以后趋于稳定。女性以55-岁组为最高,超重及肥胖相关因素众多:如:不良婚姻(OR=0.41),慢性病(OR=2.30),饮食因素,吸烟(OR=1.41),饮酒(OR=2.25),饮茶,女性月经不规律(OR=1.94)等。结论:重视中老年人的肥胖问题,普及全民营养及健康知识,开展肥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北京市社区人群超重及肥胖的现状 ,我们在本市 18个区 (县 )的社区人群中开展了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对象与方法 :①采用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每个区 (县 )抽取 10 0 0户社区居民 ,使用统一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②抽中的户中调查 1人 ,年龄 15~ 6 9岁 ,以最靠近每月 1日出生的家庭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③判断标准 :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体重指数 (BMI) =Kg m2 作为超重及肥胖的诊断标准。本调查使用WHO推荐的 18.5≤BMI<2 5为正常 ,BMI≥ 2 5为超重 ,BMI≥ 30为肥胖。④统计学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盐城市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 ,为本地区卫生决策和心脑血管疾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 2 0 0 0年盐城市慢性病基线调查资料 ,采用WHO诊断标准 ,对 35岁以上、居住盐城市农村满 5年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 ,分析盐城市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结果 :盐城市农村居民超重率为 2 5 .75 % ,肥胖率为 3.19% ,标化率分别为 2 3.4 8%、2 .87%。男性超重率为 2 2 .75 % ,女性为 2 8.83%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男性肥胖率为 2 .35 % ,女性为4 .0 4 % ,同样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农村居民肥胖危害等知识的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合理膳食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居民体重监测,掌握成都市新都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新都区社区诊断调查数据资料,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新都区10个街道/镇的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分析。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居民共11366人。结果本次调查人群超重率22.87%,肥胖率6.31%,经2012年新都区人口标化后,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9.33%和5.96%。男性超重率(25.61%)高于女性超重率(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P<0.01);男性肥胖率(5.69%)低于女性肥胖率(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6,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5,P<0.01;χ2=99.28,P<0.01)。结论新都区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估计结果接近全区人口的1/4;且超重和肥胖的趋势明显随着人群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居民超重及肥胖现状,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点,对调查点中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身高、体重和腰围的测量及问卷调查,共完成居民调查1 879人。结果总体体质指数(BMI)均值为22.91±3.3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8.79%、5.64%和28.10%。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率均存在年龄差异,40岁组超重肥胖率最低。每周运动情况调查表明,每周运动5次以上人群的超重肥胖率最高,为38.90%。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分别为42.96%、12.06%和12.52%,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超重及肥胖在居民中呈流行态势,男性群体的超重及肥胖率较为突出,同时60岁及以上年龄段,相对其他年龄段超重和肥胖率较高。根据超重及肥胖的不同原因,不同程度和不同危害,应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同时,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及努力,方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河南省4 093名15~24岁青年人群的身高、体重及腰围进行测量并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2012年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10%、4.62%和16.69%。男性肥胖患病率(6.04%)高于女性(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1)。城市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低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比其他职业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随着每周锻炼次数的增加,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降低趋势(P0.01);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随经济收入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以中心性肥胖流行为主,青年时期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升高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做好对青年人群的干预,对整个人群肥胖的预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温州城区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3个城区9个街道4106名≥35岁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人群标化超重率为35.13%,标化肥胖率为8.36%。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趋势。家务及离退休人员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较高,服务行业及干部职员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低。结论温州市超重、肥胖患病率处于全国大城市水平,其患病率受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职业人群1617名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乔志  杜冰  苏小军  蔡培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14-2116
目的了解某石化企业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该企业肥胖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9年该企业职业人群体检资料,对1617名22~62岁的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结果该企业职业人群超重率为34.0%,肥胖率为6.6%。超重、肥胖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性现患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吸烟、饮酒习惯对肥胖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0.05),肥胖与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P〈0.01)。结论该企业职业人群有40%以上的人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目的 分析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规律。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全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用2000年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7岁以下儿童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Z评分标准,7~17岁人群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 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二者之和为23.2%。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至四类农村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25.0%、21.6%、17.4%、15.1%、19.2%和12.8%,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0.6%、7.2%、6.4%、4.3%、6.0%和2.7%。按照年龄段统计,0~6岁组的超重率为3.4%,肥胖率为2.0%;7~17岁组的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18岁及以上组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和城乡之间有很大不同。结论 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肥胖将成倍增加,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3 360名15~69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广西城乡居民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30.63%、1.38%、22.43%,标化率分别为27.44%、1.13%、18.13%,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1),发生率无男女性别差异(P>0.05);肥胖发生与年龄无关,超重在55岁以前呈明显上升趋势,之后逐步下降,45~54年龄组发生率最高(39.89%),向心性肥胖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汉族人群明显高于少数民族(P<0.01),随着文化程度水平的提高超重和向心性肥胖发生率出现明显增长;饮酒人群超重发生率高于非饮酒人群(P<0.05).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超重和向心性肥胖处于国内较高流行水平,维持广西居民的健康体重,降低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防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体重控制相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8 — 9月对湖北省武汉市4个行政区3 237名15~69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  结果  武汉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8.61 % 和5.10 %。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3.08 % 和5.49 %,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24.86 % 和4.77 %;男性的超重肥胖总率为38.58 %,高于女性的29.63 %(P < 0.01);不同年龄组中老年组(60~69岁)人群超重肥胖率最高,为39.70 %;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人群超重肥胖率越低;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其他(P < 0.01),为43.06 %;患慢病人群超重肥胖率为44.26 %,高于未患慢病人群的29.71 %(P < 0.01);“以前吸烟,现在不吸”、“从不锻炼”人群的超重肥胖率较高,分别为43.50 %、49.32 %(P < 0.01)。  结论  武汉市居民超重肥胖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患慢病、吸烟情况、每周锻炼次数是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熟市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本市5个自然村35岁以上的4001人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超重与肥胖总现患率为22.3%,其中男性为17.8%,女性为25.8%,女性高于男性;超重与肥胖在45岁年龄组最高;超重与肥胖与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超重与肥胖人群中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的现患率均要高于正常人群。结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低人群的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福建省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现状,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以2000年人口构成标准计算标化率。[结果]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率23.9%(标化率20.1%);男21.4%(标化率19.4%),女25.7%(标化率20.7%);肥胖率6.1%(标化率5.1%);男5.1%(标化率5.1%),女6.9%(标化率5.1%)。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男性人群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类似。[结论]福建省人群超重和肥胖现况严重,必须采取干预措施,遏制其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现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 了解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对扬州市 3县 (市 ) 7个农村社区 30 0 78名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  1 5~ 74岁居民体重指数 (BMI)均值为 2 2 .89;肥胖超重患病率为 2 9.95% ,标化率为 2 4.6 0 % ;肥胖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患病率最高峰值在 45~ 54年龄段 ;不同职业中干部患病率最高 ,为 44.35% ;肥胖超重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肥胖家族史、生活满意度、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收入等 1 4个因素为危险因素 ,体育锻炼是保护因子。 [结论 ] 肥胖超重由多因素引起 ,应当采取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控制肥胖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成都、合肥和哈尔滨等三个城市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基本情况和体重特征分布。方法:采用志愿者样本的方法,现场问卷调查成都,合肥和哈尔滨市共计5930名超重和肥胖者,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超重和肥胖人群文化程度较高,且女性略多(56.5%),肥胖与遗传之间的联系没有统计学意义(x2=0.970,P=0.325),哈尔滨市调查人群的BMI指数值较高(F=20.662,P=0.000)。结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BMI指数大小的分布受地域的影响略有不同,合理营养,减少饮酒和经常的体育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安阳市社区人群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肥胖超重以高流行率、高并发症并难以治疗 ,而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环境、行为、体质等因素影响 ,已经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和医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于 1998年 10月~ 1999年12月对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的流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在安阳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安钢 )社区内 ,对 15~ 6 9岁、户口在当地的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居民 ,随机抽查 2 0 0 0人。1.2 抽样程序 安钢 5个生活区 191栋楼 (合并前共 2 6 1栋 ,每栋楼少于 40户的作相邻合并 )共 12 35 0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