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大学生中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大学生接种两种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接种对象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对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按0、1、6方案分别接种10μg、2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检测抗-HBs阳转率,1个月及1年时以RIA法检测抗-HBs滴度.结果:不同剂量疫苗组免疫后免疫效果不同.结论:对青年学生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每次分别接种20μg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对抗-HBs阴性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应答效果,为卫生机构选择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入托前乙肝病毒感染指标阴性儿童加强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4~5周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的滴度。结果128名3~4岁儿童分别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14mIU/mL。不同厂家乙肝疫苗在GM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泰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GMT高于天坛酵母和华北CHO乙肝疫苗。结论3~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有很好的回忆反应。对有高危暴露因素的抗-HBs阴性儿童,使用与初免相同或不同厂家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同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危害公众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现今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人群中疫苗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和加强免疫的必要性,解决该问题对制定和完善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萍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29-129
为探讨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程序的免疫效果 ,现将某校1998、1999级新生中“乙肝易感者”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分别按 0、1、2及 0、1、6两种不同程序免疫注射后的免疫效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某校 1998年入学的新生 10 48人及 1999年入学的新生 913人分别于入学后全部抽取静脉血 2ml ,用酶联法(ELISA)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表面抗体 (抗 -HBs)及核心抗体 (抗 -HBc)做定性检测。试剂为深圳月亮湾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按说明进行操作。 3项指标均阴性的乙肝易感者中分别随机抽取 1998级学生 2 6 9人 ,…  相似文献   

5.
6.
1978年卫生部将卡介苗列入计划免疫 ,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的 2 4小时内在产房接种 ,以此来提高单苗的接种率。该方法通过 2 0多年的实施 ,已被广大群众所熟悉 ,我省卡介苗的接种率已超过 90 %。但对于早产儿、未成熟儿、低体重儿及患有疾病的新生儿 ,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种 ,影响了接种率的提高。我们对出生 2 4小时内与 2个月龄新生儿进行卡介苗接种效果的对比观察 ,试图达到将 2月龄婴儿卡介苗接种与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同时进行。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观察对象与接种地点 选择常州市妇产医院为观察点 ,按随机方法分为实验、对照两…  相似文献   

7.
我校自1986年以来,给2000余名教工、学生及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并对其中110名被接种者于全程免疫后进行了免疫效果测定,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后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成人共110人,其中女46人,男61人,年龄3~52岁。1.2方法接种方法为0、l、6法,每次10微克,药品为北京生研所出。于全程免疫后3个月,6个月、3年分别采取110人静脉血,用酶联法检测抗一HBS的滴定度。2结果3次检测抗一*88阳性率分别为44%(4O/110),83%(gi/110)和6.3%(7/11D)。3讨论3.1接种乙肝疫…  相似文献   

8.
周晓梅  艾云妹 《中国校医》2011,25(12):891-891
<正>乙肝病毒感染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报道人群感染率约10%,部分地区高达20%。学生因患乙型肝炎需要医治而导致休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对在校学生的健康和学业都造成很大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一致公认的预防乙肝最简便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探讨我校学生乙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广西钟山县实施乙肝疫苗规划项目效果。方法对广西钟山县2002—2009年统计年鉴、妇幼机构报表、流行病学资料、免疫规划报表、疫情资料、接种率调查、乙肝病毒血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2010年钟山县1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2002-2009年广西钟山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2年的29.62%(2010/6785)上升至2009年的94.60%(6987/7386),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由2002年的66,31%(4499/6785)上升至2009年的99.62%(7358/7386)。接种抽查结果显示2010年钟山县1岁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80%(590/629),3针全程接种率为99.84%(628/629)。从2003年起,钟山县全部疫苗接种点100%使用自毁型注射器和安全盒。2002年钟山县0—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为21.27/10万,2009年则下降至2.00/10万(P〈0.01)。2002年钟山县1~6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3.61%(13/360),2010年下降至0.56%(2/360)(P〈0.01)。结论钟山县实施乙肝疫苗规划项目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均高于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合作项目的规定,且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乙肝疫苗规划项目实施前。  相似文献   

10.
国产乙肝疫苗不同免疫模式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我国北方农村中等经济收入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预防的模式,在山东省部分农村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对1518名孕妇进行了产前筛检,对2104名新生儿按母亲筛检结果分组并按不同模式免疫,于免疫后1年采血监测乙肝免疫学指标(HBsAg,抗-HBs,抗-HBc).结果表明,所有新生儿抗-HBs阳性率均在895%以上;筛检和未筛检孕妇所产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之间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两种免疫方式免疫后1年抗-HBs阳性率之间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因意外冷冻再溶解后的5μg/0.5ml基因乙肝疫苗的抗原性比正常冷藏的基因乙肝疫苗要低,但比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要高得多。用冻溶的基因乙肝疫苗500支接种人群后,三个月内未发现异常反应。乙肝疫苗的保存应严格遵守不要冷冻的要求,但对探讨如何处置冷冻的乙肝疫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4年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4年后观察免疫效果,同时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选择第3针与第1针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接种,全程免疫后4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4年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μg组,差别有显著性,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时,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其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所有接种对象,全程免疫4年后抗-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较低。结论: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1针10μg组全程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第3针与第1针间隔5,6,8个月都是可行的,4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不同浓度的免疫方案.[方法]按照3个浓度(1、2、5)剂型组的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分别免疫1、2、53个剂型组(疫苗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免疫后28d采血,检测抗-HAV、抗-HBsAb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组,抗-HAV90%、抗-HBsAb60%;2组,抗-HAV100%、抗-HBsAb60%;5组,抗-HAV70%、抗-HBsAb50%.[结论]甲乙型肝炎不同浓度的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州市236名不同剂量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第2组,(按种1.5ml)免后阳转率61.19%,显著高于第1组(接种1.0ml组)(38.89%),无免疫史的中青年人群免后阳转率第1组,第2组94.4%均显著高于小学生。加强免疫后两组阳转率均为100%,表明增加甲肝活疫苗接种剂量可提高小学生的免疫效果,成人接种尤其是加强接种,原剂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甲肝减毒活疫苗应用10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推广应用甲肝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对甲肝疫苗接种前后10年的发病情况、甲肝疫苗接种率、人群甲肝抗体水平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2年与1992年相比,人群甲肝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甲肝发病率显著下降,甲肝发病年龄出现后移。结论: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控制甲肝发病,应在全人群推广应用,但应避免无效接种,建议改进免疫程序以提高甲肝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血源加热灭活乙型肝炎(乙肝)疫苗6μgμg和10μg全程免疫3~6岁幼儿,免疫后1个月采血检测,其血清抗-HBs阳转率为9818%,9814%,S/N平均值为10166,11369。而每剂含12μg的三步化学灭活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9881%,S/N平均值为7909,明显低于加热灭活疫苗6μg组(P<005)和10μg组(P<001)。说明加热灭活乙肝疫苗免疫原性更好,且免疫剂量、价格均可降低,这将更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次共观察410名3~6岁儿童,接种两种不同灭活方式的血源乙肝疫苗后,仅个别儿童接种部位稍有疼痛感,未见发热及局部红晕反应,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HBsAg、抗-HBc均阴性,证明两种血源疫苗均安全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徐厚君  武建辉  张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2-4163
[目的]调查焦作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焦作市城乡确定调查对象1906名,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市区乙肝接种率为98.89%高于农村的96.62%,抗-HBs阳性率平均为58.50%,HBsAg阳性率为2.62%,抗体无应答率为9.54%。[结论]乙肝疫苗效果显著,需加强农村地区的接种工作。对于无应答者,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他们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发生垂直传播的同时并未发生夫妻间水平传播的可能原因。方法:以已确定传播HBV给予代的10名女性携带者与8名男性携带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以1:2的原则选配对照,检测病例与对照组的IgG,IgA,IgM,C3,C4与抗-HBs。结论:研究对象未检出抗-HBs。对照组阳性率48.0%。与对照组比较女性携带者配偶IgG,C3,C4偏低,男性携带者配偶C3,C4偏低。结论:携带者配偶未发生HBV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存在免疫耐受,此种免疫耐受可能与本身的免疫素质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区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以下常住人口304人,通过入户调查并采集调查者血清,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HBV感染现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3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3%。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s、抗-HBc及HBV阳性率分别为0.66%(95%CI:0.25%~1.57%)、46.71%(95%CI:41.10%~52.31%)、1.64%(95%CI:0.24%~3.04%)及2.30%(95%CI:0.62%~3.99%)。HBV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了85.96%。[结论]由于新生儿和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15岁以下人群呈现HBV低感染高保护的特点。对7岁组儿童加强HBV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