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诊注射室护士在工作中容易发生针刺伤和割伤,因此加强注射室工作人员职业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 职业危害 1.1 手的针刺伤和割伤在采血、配制液体、输液过程中被病毒细菌污染的针头和玻璃碎片刺伤或碰伤皮肤后易发生感染,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等,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罗红  朱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4-2415
<正>随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的颁布,职业病危害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医疗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1]。自1981年McCc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有关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2]。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导管室医务人员及介入手术医师(包括进修医师10人)共64人,进行针刺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4人存在不同程度针刺伤,发生率为68.8%,其中9人曾发生3次针刺伤;不同职业针刺伤的发生率医师、护士、护工、技师分别为54.6%、90.0%、86.7%、66.7%,仅医师分别与护士和护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工龄间不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伤的发生时间在不同职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发生主要与不良操作习惯如针头复帽等关系密切(P0.01)。结论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需增强职业安全意识,护工和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发人群,规范术中针头的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周玙娇 《现代保健》2011,(19):100-101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5.
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了解感染科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及针刺伤发生的时机,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感染科8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80名护士中,75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3.8%,其中针刺伤2次的5人占6.7%,≥3次的40人占53%3%,针刺伤发生多见于处置针头时、注射或轴血后套回针帽时、处理医疗废物时等,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与护士防范意识淡薄,护士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关.因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大力提倡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广泛应用新技术,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三甲儿童医院医护人员针刺伤情况,为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某儿童医院医护人员针刺伤资料,对针刺伤暴露医务人员、发生地点、操作环节、锐器种类、受伤部位和暴露后处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17年该院医护人员主动上报针刺伤425例次,其中护士378例次,占88.94%;医生47例次,占11.06%。工作年限1~5年医务人员针刺伤暴露223例次,占52.47%。针刺伤主要发生在与患儿接触操作时,有259例次,占60.94%。护士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有281例次,占74.33%;医生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手术室,有28例次,占59.57%。引起针刺伤的锐器主要为头皮针,有228例次,占53.65%。针刺伤损伤部位以手部最多,有411例次,占96.71%。针刺伤发生后,暴露医务人员均立即按照正确流程进行初步处理,未出现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结论该儿童医院低年资医护人员是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群体,多发生在与患儿接触操作过程中,头皮针是儿科针刺伤最常见的锐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现状,分析针刺伤与注射工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6-10-01-2016-11-30选取重庆市14家医院共计2 2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情况和胰岛素注射工具临床使用情况三个方面。结果 718名(32.3%)护士发生过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回套针帽是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在过去1年中总计发生339次,63次(18.6%)由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导致,276次(81.4%)由胰岛素笔导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科室胰岛素注射工具中胰岛素笔的使用构成比(OR=1.273,95%CI为1.089~1.488,P=0.002)和每周使用频次(OR=1.190,95%CI为1.072~1.321,P=0.001)是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发生率高,主要集中在注射后环节;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发生主要与胰岛素笔的临床使用情况有关,规范使用胰岛素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针刺伤的发生,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24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源、暴露物品、暴露原因、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243名职业暴露者以护士和医师为主,分别占58.4%和26.7%;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50.2%,其中发生针刺伤199人,占81.9%;接触暴露27人,占11.1%;暴露原因为注射过程针刺伤73人,占30.0%,丢弃锐器或清理锐器盒时针刺伤57人,占23.5%,手术过程针刺伤46人,占18.9%,体液喷射或污染27人,占11.1%,注射后回套针头或分离针头时针刺伤20人,占8.2%;所有职业暴露者均及时进行妥当处理,随访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仍较淡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刺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最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儿科护士更是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群体。本研究分析荆州市9所妇幼保健院儿科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现状,探讨针对性防护对策。方法 2019-03采用问卷调查对2018-01-01—2018-12-31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荆州区妇幼保健院、沙市区妇幼保健院、公安县妇幼保健院、石首市妇幼保健院、江陵县妇幼保健院、松滋市妇幼保健院、监利县妇幼保健院和洪湖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年的207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荆州市辖区内9所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59.4%,人均0.9次;工龄≤2年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达到96.4%,人均高达2.2次;工龄越短,针刺伤发生率越高(χ~2=89.76,P<0.001),发生频次明显增多(χ~2=2 430.24,P<0.001)。针刺伤发生操作环节前3位依次是抽吸药液(24.6%)、回套针帽(19%)及处理用后的锐器物(16.9%),累计占比60.5%。护士工龄越短,发生针刺伤人数越多,χ~2=89.76,P<0.001;参加过针刺伤防护培训比未参加培训的护士发生针刺伤人数明显减少,χ~2=42.30,P<0.001;技术操作规范护士比不规范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人数明显减少,χ~2=78.76,P<0.001;儿科住院部针刺伤发生概率高于儿科门诊,χ~2=11.02,P=0.003。在195例针刺伤中,未戴手套防护的占67.7%,伤口只作简单处理的占58.5%,针刺伤发生后未上报的占71.3%。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低年资、操作不规范和未参加防护培训护士,应强化针对性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样系统评价的方法,以"针刺伤"、"医务人员"、"风险因素"、"影响因素"等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所有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综合分析针刺伤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19篇文献符合研究要求,其中英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7篇。11篇文献研究对象为护士或护生,7篇文献为医务人员,1篇为临床医师;临床多个环节和因素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主要包括职业因素、职业防护因素、教育培训和其他等几大因素。结论医务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器具、没有接受教育培训等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