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选择基层或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首诊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距离近”是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首要因素,选择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还关注医疗水平;患者个体特征因素(年龄、学历、职业等)、医疗服务感知因素(取药等候时间、诊疗费用及诊疗结果等)、医联体相关政策认知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就医机构的选择。结论:应完善医联体内部制度建设,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合理引导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情况,从供方角度分析目前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济宁市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880人,分析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的认知。结果参与医联体工作的医务人员占25.5%;73.8%的医务人员认为医联体建设利大于弊;98.5%的认为医联体的建设需要政府支持。不同类型机构医务人员对国家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医联体运行机制和各级医疗单位在医联体中职能定位的认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联体建设的满意度评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认为推行强制性基层首诊前三位制约因素是居民就医理念(77.4%)、基层卫生人力储备(75.4%)、基层综合服务能力(74.2%)。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总体认知程度不高,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于医联体相关政策认知存在差异。医联体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完善医联体配套政策,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江苏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构建医联体背景下的分级诊疗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基层首诊人次数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靶点进行干预,研究对基层首诊人次数产生的影响.结果:所选取的4个干预靶点对分级诊疗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基层首诊人数提升效果由高至低分别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医保差异化水平以及基层医疗服务价格.结论:为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可重点从医联体建设方面入手: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技术水平、完善医联体内部的医疗、医药、医保工作联动机制和完善医联体成员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逐步实现就医格局有序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现状,分析社区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比例从上海市分层随机抽取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便利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开展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2501份问卷,有效回收24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68%。签约居民比非签约居民首诊更倾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0,P<0.001)。居民的户籍、健康自评得分、婚姻状况和医疗机构特点均会影响首诊意愿。结论:上海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签约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高于未签约居民。积极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就诊流程,有利于将患者留在社区,实现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疗需方价格差异化和供方医联体联合运用的效果及优势,为联合设计供需方政策推进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经济学理论,建立首诊选择模型。结果:设计两级医院自付价格之差反映外部性成本可调整首诊人数达到社会最优,但高价格可能限制低收入群体在三甲医院就诊的可及性。医联体建设可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生能力的期望,促进患者基层就诊。两项政策联合使用可以降低价格差别程度,减少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负影响,同时达到社会最优。结论:需方价格差异化和供方医联体联合运用比单一政策更有优势,联合并精确设计两项政策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实现社会最优的首诊分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评价及现存问题的认识,为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调查855名。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基本特征、对医联体的满意度现状及医联体现存问题,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医联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68.3%的基层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高,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0.7±10.2)分。机构类型(β=0.298,P<0.05)、编制(β=0.088,P<0.05)、行政业务管理职务(β=0.150,P<0.05)、每周工作时间(β=-0.091,P<0.05)对满意度有影响。医联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全科医生数量不足(52.3%)、医疗资源下沉困难(51.6%)、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差(50.6%)和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48.1%)。结论 “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中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较高,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建议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推进薪酬和绩效制度改革,完善基层人员晋升与聘用制度,重视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和体系建设,健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医联体的整体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政策的认知、参与医联体工作的现状及其对医联体运行效果评价,探讨促进医联体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以北京市18个医联体的556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描述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政策的认知及参与情况,比较核心医院和合作医院医务人员对医联体运行效果的评价。结果:只有5.40%的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政策完全不了解,38.73%的医生没有开展过双向转诊;核心医院中超过一半被调查的医务人员没有到合作医院出过诊,71.40%的医务人员认为医联体运行效果好,且核心医院与合作医院医务人员评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对运行效果评价较好,但是双向转诊效果不明显,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参与医联体工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出现流感样症状首次就诊情况,探讨影响流感样病例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首诊工作、推进双向转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部分流感样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就诊特点等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中,首先选择前往县区及以下医疗机构者就诊者仅有232例,占比3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意愿(OR=3.900,95%CI=2.319~6.535)、交通方式(OR=4.666 4,95%CI=2.049~10.282)、候诊时间(OR=2.132,95%CI=1.352~3.356)是影响患者选择基层医院作为首诊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结论该区流感样病例首诊选择基层医院的就诊率不高,应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就诊意愿、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等,提高患者基层医院首诊就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服务利用方的角度出发,调查了解患者对医联体的知晓程度、参与意愿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区首诊的评价,以期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总共调查306人,以中老年人为主;患者对医联体的了解程度较低,但78.8%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医联体;多数受访者接受医联体"分层就医、有序医疗"的理念,迫切期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86.9%的受访者表示"看病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首诊已被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逐渐接受。结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改革需要创新服务模式,以服务升级带动观念升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实施惠民政策,吸引老年人群签约医联体;加强基层建设,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省级医联体建设政策,探究省级健康政策的制定实践同居民个体健康需求满足的动态耦合程度,为推进医联体建设及政策优化提出合理性的意见.[方法]检索省级政府建设医联体的政策文件,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编码分类,构建基本政策工具维度、利益相关者维度和政策效力维度的三维分析框架.[结果]最终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儿科医联体建设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中英文数据库、网络、国家及各省(区、市)政府及卫健委网站收集31省(区、市)最早建省级层面儿科医联体的相关文献、政策文件和新闻报道等资料进行主题框架分析。结果31省(区、市)除西藏外至少建立一个省级层面儿科医联体,儿科医联体或专科联盟是主要形式。成员单位方面,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度不够。服务内容开展方面,健康检查结果互认、科研合作和专家号源共享等仍需要加强。结论我国儿科医联体建设迅速,但也存在诸如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参与度不够、服务开展不深入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提升基层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投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联体背景下孵化理论在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护理能力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南通市两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对护理管理者进行管理工具等培训。结果经过孵化培训后,两家基层机构护理管理者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水平均得到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家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护理人员对培训效果满意。结论医联体背景下孵化理论在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护理能力建设中应用能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和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患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提高共享中药房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医共体内196名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信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名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为79.93%,其中116名患者接受过共享中药房服务,其就诊总体满意度为81.90%,共享中药房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8.79%,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代煎服务中药口感和配送及时性对共享中药房服务总体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影响(P <0.05)。结论: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服务患者满意度总体状况较好,共享中药房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服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现状及干预效果。方法以130例60~79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和体检了解跌倒状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卫生服务,观察组予以常规社区卫生服务+家庭访视,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结果女性、年龄、动态平衡和患慢性病是跌倒的危险因素,而防跌行为和防跌倒效能则是保护因素;观察组防跌知识、行为、效能、静态平衡、姿势控制及动态平衡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年人均跌倒次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家庭访视能够改善患者平衡能力,提高防跌知信行水平和防跌倒效能,降低跌倒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联体建设背景下慢病患者就医选择的特征及状况,为了解患者的就医选择、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提供依据,探讨促进医联体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对北京市某医联体慢病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样本量为781名患者,使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病患者的就医选择与人口特征、对医联体的感知、患者满意度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具体来说,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倾向特征,收入、医保情况等使能资源,自感病情,评估健康状况,对医联体的认知和体验等方面均显著地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结论:医联体建设能够有效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对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推进分级诊疗建设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但是,医联体建设在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供给、双向转诊和宣传力度等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重庆市L区、S区、J区243名家庭医生行医体验和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区家庭医生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61±0.81)分,3区家庭医生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0,P=0.004)。3区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性条目得分较高;人力资源配备条目得分最低。S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家庭医生团队解决难题能力、签约人数、每日工作时间、人力资源配备、平均月收入、个人岗位胜任力;L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医共体诊疗支持、性别、每月上门服务人次数;J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性、医共体诊疗支持、个人岗位胜任力、年龄、工作年限。结论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共体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较高。重庆市3区家庭医生人力资源配备有待完善。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家庭医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制定家庭医生个人岗位胜任力和团队能力提升计划。同时,建议在医共体建设中,做好运行机制顶层设计,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