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P)常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它除了肺部症状外还可伴有广泛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对于MP的致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直接侵入学说和免疫学发病机制.文章系统综述了目前MP致病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RNA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MP-SAT)与肺炎支原体DNA实时荧光定量PCR(MP-DNA)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MP-SAT和MP-DNA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与实际诊断的符合情况以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8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54例,阴性患儿26例;MP-DNA检测出阳性者41例,阴性39例,其中误诊、漏诊37例,与实际诊断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36);MP-SAT检测阳性者49例,阴性31例,其中误诊、漏诊9例,与实际诊断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409);MP-SAT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高于MP-DN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388,P=0.000;χ~2=9.774,P=0.002;χ~2=10.780,P=0.001;χ~2=11.999,P=0.001;χ~2=23.921,P=0.000)。通过治疗,MP-DNA及MP-SAT检测阳性率均逐渐下降,但是第14天、第21天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P=0.038;χ~2=12.119,P=0.000),MP-DNA检测阳性率下降缓慢。结论 MP-SAT检测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更好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指人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炎,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和病毒等。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病,且无季节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特征,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尤其以老年人和儿童患者易感,重症者甚至可导致死亡[1 2]。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中3.3%~40%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其中大约25%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合并肺外并发症,引起其他器官的损伤。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临床症状多样,肺部体征一般较轻,有时甚至无任何肺部症状,仅以肺外并发症为首要症状。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史、临床症状、胸片等相关检查,难以将其与一般病毒或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相鉴别,所以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病原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中风、冠心病、多发关节炎,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感染肺炎支原体导致血清阳性率升高有一定的关联[3],因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均可能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原体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因此,早期检测出肺炎支原体对指导治疗非常重要。在头孢类不过敏的人群中,头孢类药物用药安全指数较高,价格较便宜,抗菌效果较好,临床使用经验较多,患者接受性较强,所以临床医生通常首先选择头孢类药物治疗非病毒性感染疾病。因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所以头孢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通常无效,鉴于上述原因支原体感染治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尽快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目前,临床上部分医生一般先给予患者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无效后再换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部分基层医院儿科医生在尚未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即开始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上述做法均不是治疗感染的有效措施,也不能预防抗菌药物耐药。因此,早期、准确检测肺炎支原体,可及时指导临床治疗,进而预防可能发生的流行和并发症,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减轻患者的病痛与负担。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了不少改进,以MP抗原或核酸检测为基础,相继出现了抗原捕获免疫试验(Ag-EIA)、基因探针(GP)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诊断技术。本文对MP感染的新检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医药与保健》2003,11(5):50-51
非典型肺炎并非是一个新名词。早在1930年底,医学界就将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称之为非典型肺炎。上个世纪60年代,曾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随后又发现了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和贝纳“白氏)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占的比例最大。所以,对传统的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与治疗作以了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体,是形态最小,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变形的原核生物。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及气管、支气管炎。有时伴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儿童感染率高,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早期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良好指标。下面就我院2004年9月~12月对我院小儿科门诊患者进行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1563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不仅引起肺部感染,还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我们对1997-1998年1563例呼吸道门诊和住院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7年8月-1998年8月本院呼吸道门诊和住院患儿共1563例,其中男性921例,女性642例。年龄3个月-13岁。 2.方法:MP ELISA-IgM试剂盒,由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用492nm波长、酶标仪、检测肺炎支原体IgM…  相似文献   

8.
肺炎患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小儿肺炎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不断改善 ,肺炎支原体 (MP)、沙眼衣原体 (CT)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 ,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 3886例肺炎住院患儿进行MP、CT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对 1999~ 2 0 0 0年收治的 3886例肺炎患儿进行痰PCR -MP、CT -DNA定量检测。其中男 2 0 15例 ,女 1871例。男女比例为 1 0 8∶1,年龄 :<1岁 2 133例 ,1~ 3岁1133例 ,>3岁 6 2 0例。季节 :春季 (3~ 5月份 ) 10 12例(2 6 % ) ,夏季 (6~ 8月份 ) 734例 (18 9% ) ,秋季 (9~ 11月份 ) 999例 (2 5 7% ) ,冬季 (12~ 2月份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非典型肺炎 (AP)的关系。〔方法〕对 85例疑似AP患者血清用间接凝集试验 (IAT)检测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结果〕 85例患者中抗 -MP -IgM阳性 4 6例 ,阳性率为 5 4 .1% ,而对照组阳性率为 11.6 % ,P <0 .0 1,显示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 2月份上中旬患者与中下旬患者抗 -MP -IgM检出率也不同 ,两者阳性率分别为 70 .5 %和 12 .5 %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典型肺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5,(7):909-910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同时对MP阳性患儿(观察组)行免疫球蛋白(Ig M、Ig A、Ig G)检测,与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儿中MP-Ig M阳性169例(33.8%),且MP-Ig M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相关(P<0.05),而与季节无显著关系(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g M[(1.5±0.6)g/L vs.(1.1±0.5)g/L]、Ig A[(0.9±0.7)g/L vs.(1.3±0.6)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g G[(8.1±2.8)g/L vs.(8.0±3.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4岁儿童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而MP感染无明显季节性;免疫球蛋白可作为辅助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咽试子采集方法,提高荧光定量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率。方法:对2008年-2011年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80例,直接用无菌咽试子留取标本,另一组为实验组170例,取标本前给患儿以α糜蛋白酶4000u加4.3%无菌盐水10 ml气雾咽喉部,5 min~10 min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留取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DNA检验。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72.35%,对照组阳性率为47.22%,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在采集咽拭子标本前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者DNA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肺炎链球菌(S.pn)作为细菌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一直以来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近年来,肺炎链球菌毒力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对公共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PCR和基因测序等基因组领域新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病原学、黏附和侵袭方式、毒力因子以及现有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进行分析,从而为深入理解肺炎链球菌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 结合近代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辩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 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辩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发现区别并为其早期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婴幼儿MPP的80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0例)和1~3岁组(60例)。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Ig M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发热发生率、热峰、热程,喘鸣音发生率,血常规结果,胸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体温、肺外并发症及血清MP-Ig M抗体滴度对住院天数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与幼儿期相比,婴儿期对炎症刺激反应较弱,应针对MPP婴幼儿做到早期迅速诊断,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疾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平喘、止咳等常规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水平、药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除IgA外,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M水平均得到显著的下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药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促进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善,且提高了临床药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该院接诊的2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人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6例(37.1%)肺外感染与200例(69.9%)支原体肺炎,其余受累系统包括神经、心血管、泌尿、血液、消化系统,还有皮肤和淋巴结。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多变,还会损及其余系统。早期诊断与最终确诊分别根据临床症状和MP—IgM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体液免疫变化情况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匹多莫德400 mg,每日2次。检测两组的免疫球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IgG及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有助于调节IgG及IgA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消化系统损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儿并发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对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有145例并发肺外损害,发病率为48.9%,其中有48例为消化系统损害,占33.1%,其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热程、发热程度、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起始时间、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以消化系统最常见;多种因素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应尽早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感染患儿临床干预以减少消化系统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方法培养肺炎支原体,并分析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在150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95例,感染率26.3%;其中急性支气管肺炎234例,急性支气管炎161例。395例均有咳嗽,103例伴有发热,49例伴有喘息。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序贯治疗,可以减少肺炎支原体的反复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20.
闫文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25-592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儿经过3~5天临床治疗后有99例患儿体温明显下降,咳嗽明显减轻。治疗7~9天后有18例患儿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其中有3例患儿合并军团菌感染高热持续11天后体温才恢复正常,临床对于合并其他的细菌感染18例患者给予头孢类或美洛西林治疗,对该组患儿临床经过12天治疗后经过复查X线胸片好转后出院进行随访,经1个月随访,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除呼吸道疾病外,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咽拭子支原体DNA检测阳性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