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分别设立监测点 ,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6个监测点共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176 7份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7170株 ,总带菌率为 9.6 2 %。其中 ,以牛、羊带菌率较高 ,分别为 19.0 5 %和 12 .0 1%。对 85株菌进行SLT1、SLT2、eaeA和hly 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 ,5 6 .4 7%的菌株毒力基因阳性 ,且以同时带有SLT2、eaeA和hly 3种毒力基因最为常见 ,占带毒菌株的 79.17%。结论 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当地疾病流行强度有关 ,即有确诊病人的地区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仅有零星病例的地区 ,而无相关病例的地区最低。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大肠埃希菌O15 7∶H7监测 ,对疫情的分析和疫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7年浙江省衢州地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动物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PFGE分型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方法:按全国O157:H7监测方案于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在衢州地区采集各种动物粪便/肛拭,用免疫磁珠富集后进行O157:H7分离培养、鉴定,可疑菌株以PCR法检测O、H抗原及志贺样毒素(SLT1和SLT2)、粘附抹平因子(eaeA)及溶血素(hly)4种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选择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所得菌株的耐药状况。结果:共监测动物粪便标本300份,分离得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16株,分离率为5.33%。16株O157:H7菌株,毒力基因Hly、eaeA、SLT2均阳性,SLT1均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16株O157:H7菌株可分2个PFGE基因型,型间差异较小。耐药性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对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对其他受试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地区动物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率较高,所分离菌株主要携带SLT2基因,因此推测该地区存在发生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需增加对动物源性O157:H7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人的感染、食品污染以及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在流行季节采集腹泻患者、动物粪便以及各类食品、苍蝇等样本,MEC肉汤增菌后,用特异性免疫磁珠集菌,以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000-2009年,共检测样本12 292份,检出EHEC O157∶H7 19株,总检出率为0.15%。其中4种宿主动物粪便样本中检出18株,检出率分别为羊2.14%、牛1.29%、猪0.45%、鸭0.19%;食品中从生猪肉中检出1株,检出率0.17%;腹泻患者和苍蝇样本中均未检出。经毒力基因检测,其中16株stx2+hly+eaeA阳性,1株hly+eaeA阳性,其余2株不带毒力基因,带毒率89.47%。结论浙江省衢州市部分动物中产毒的EHEC O157∶H7带菌率较高,表明该地区存在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综合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东阳市家畜、家禽中O157:H7的携带状况,并进一步了解分离到的1株STEC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随机采集全市各乡镇的家畜、家禽粪便及其生鲜肉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应用O157和H7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选用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VITEK 2-COMPACT进行常规生化及药敏试验;使用PCR检测O、H抗原编码基因和SLTl、SLT2、hly、eaeA 4种毒力基因。结果:在109份样品中,分离出1株经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为O157:H7的菌株;使用PCR检测到O157:H7的O、H抗原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SLT2、hly、eaeA,但未检测到毒力基因SLTl。结论:从东阳市的一头农村耕牛粪便中分离到1株STEC O157:H7,提示疾控中心要加强主动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疫情,通过有效干预,防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患者和宿主动物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2009年河南省监测点所送可疑菌株进行血清学和PCR复核,对确认菌株进行stx1、stx2、eaeA、hlyA毒力基因测定。结果河南省2005-2009年共监测各类标本10 732份,检出O157∶H7菌株255株,检出率为2.38%;其中动物粪便标本的检出率为6.31%,检出率最高的为羊粪(8.04%),其次为牛粪(7.20%);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产毒株主要来自于羊、牛、鸡粪便及蝇类和生肉标本;毒株类型主要为stx2、eaeA、hlyA组合型。结论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存在,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羊和牛;部分食品在加工环节有可能被污染,存在引起暴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O157∶H7毒力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江苏省6个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中分离的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志贺样毒素(SLT2和SLT1)基因、"粘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和溶血素(hly)基因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江苏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56.5%,不同地区的分离株携带率有所不同,个别地区高达90%以上,有的地区则未检测到带毒力基因的菌株,这一结果与不同地区发病率的高低有平行的关系.疾病高发地区,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达85.7%(36/42),低发或散发地区为52.6%(10/19),非流行地区为8.3%(2/24).不同的宿主动物分离株其毒力基因携带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羊>牛>猪>鸡.仅有的一份兔粪便标本分离株也检出毒力基因.菌株毒力基因图谱以SLT2+eaeA+hly为主,占79.2%,其次为SLT2+SLT1+eaeA+hly和SLT2+hly,分别占16.6%和4.2%;有毒力基因的菌株均有hly和SLT2,绝大多数菌株有eaeA基因,携带SLT1的菌株则较少,这与国外一些报道有所不同.结论 O157∶H7 毒力基因图谱是一个重要的分子流行病学标志,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检测O157∶H7 毒力基因,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根据广覆盖的原则,选择8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O157:H7监测点,监测腹泻病人的带菌情况;其中2家医院的肾病内科监测可疑肾衰病人,选择3家养殖场,采集猪、奶牛、鸡的粪便标本,采集生猪肉、奶制品等,用mEC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用“金卡”作初筛,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8家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858例,肾病内科肾衰病人6例,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或O157:H^-;3个宿主动物监测点共采集奶牛、猪、鸡的粪便标本318份,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 8株,带菌率为252%,其中猪的带菌率最高为5.88%,奶牛为1.96%,鸡未检出;食品类生猪肉中检出1株O157:H^-,检出率为1.00%;对9株菌株进行O抗原PCR和H抗原PCR鉴定,O抗原均为阳性,H抗原为阴性;单克隆血清抗体6株阳性;并进行毒力基因鉴定,均为阴性。结论武汉市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O157:H7病人,猪和奶牛是主要宿主,其带菌率没有明显差异,生猪带菌率有明显的上升,且从生猪肉中检出1株O157:H^-,尚未检出带病毒基因的菌株;而武汉市居民以食用猪肉为主,值得密切关注。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和食品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特别是生猪的监测,结合腹泻病人的监测,对控制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动物宿主中的带菌情况。方法采集浙江省2006-2008年监测点的动物粪便进行病原菌培养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共采集动物粪便3915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20份,带菌率为0.51%,其中以羊和牛的带菌率最高,分别为1.46%和1.43%,散养动物带菌率高于圈养动物(χ2=5.771,P=0.016)。阳性菌株stx2、hly和eaeA3种毒力基因均呈阳性,stxl均呈阴性。对红霉素和利福平耐药,耐药率达90%以上,对其他受试抗生素敏感。结论浙江省动物宿主有一定的带菌率,且菌株具有毒力基因,散养动物的带菌率高于圈养动物,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防止O157∶H7引起人群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控制O157:H7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对安徽省3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粪便标本进行0157:H7的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PCR方法(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采集宿主动物粪便标本5 560份,检出O157:H737株,阳性率为0.7%,其中牛的阳性率最高,为1.1%。106株O157:H7菌株经过毒力基因测定,65.1%的菌株携带SLT、hly基因。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禽家畜的带菌正相关(R=0.87,P=0.01)。结论安徽省宿主动物中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要加强对宿主动物进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O157大肠杆菌人的感染、食品污染以及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1999~2005年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动物粪便以及各类食品、苍蝇、养殖场污水等标本,mEC增菌后用SMAC进行分离,纯化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及特征基因检测等.[结果]共检测2212份标本,检出O157大肠杆菌29株,阳性率为1.31%.其中猪粪为3.42%,牛粪为2.62%,牛肉为2.33%,鸡肉为2.06%,养殖场污水为2.27%.其余标本均未检出目的菌.O157:H718株,O157:NM 6株,O157:H?5株.对12株O157:H7,进行了rfbO157和fliCH7基因的测定,结果rfbO157均为阳性,而fliCH7均为阴性.对18株(O157:H7 14株、O157:NM 3株、O157:H?1株),进行了SIT2、SLT1、eaeA、hly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仅2株O157:H7 eaeA hly阳性,1株O157:H7 hly阳性,其余菌株均为阴性.检出菌株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敏感.检出ESBLs 2株.[结论]我市畜、禽中存在O157大肠杆菌,未检出含有SLT2、SLT1毒素的菌株,未发现O157大肠杆菌病例和食物中毒患者,应加强宿主动物O157大肠杆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状况及菌株的毒力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磁珠富集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530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5株,总检出率为0.9%。其中,以生牛、羊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和4.4%。5株O157:H7菌株中,4株带有SLT2、eae和H ly 3种毒力基因,1株带有SLT1、SLT2、eae和H ly 4种毒力基因。结论:掌握食品中O157:H7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对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O157∶H7毒力基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江苏省6个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中分离的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志贺祥毒素(SLT2和SLT1)基因、“粘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和溶血素(hly)基因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江苏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56.5%,不同地区的分离株携带率有所不同,个别地区高达90%以上,有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从四川省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多重PCR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sit、eaeA、hly毒力基因;对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质粒和PFGE分型;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耐药性和对消毒剂的抗力。结果62.7%的株菌(42/67)携带有毒力基因,毒力图谱类型主要为slt1+slt2+eaeA+hly。67株菌共有6种质粒谱型和7种PFGE谱型。64.2%(43/67)的菌株分别对7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其中有23、35、34株菌分别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SMZ耐药。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抗性谱不同,80.6%(54/67)的菌株对酒精和季铵盐产生了抗性,所有菌株对洗必泰敏感。结论四川省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带毒率相似,但毒力基因谱型不完全相同。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菌株对常用消毒剂有很高的抗性,在消毒灭菌时需要用较大剂量的消毒剂才能将其杀灭。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耐药性、质粒和PFGE谱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菌株可能在人、动物、食品以及外环境之间相互传播并存在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从四川省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H7菌株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多重PCR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slt、eaeA、hly毒力基因;对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质粒和PFGE分型;测定67株大肠杆菌O157∶H7的耐药性和对消毒剂的抗力。结果62.7%的株菌(42/67)携带有毒力基因,毒力图谱类型主要为slt1+slt2+eaeA+hly。67株菌共有6种质粒谱型和7种PFGE谱型。64.2%(43/67)的菌株分别对7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其中有23、35、34株菌分别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SMZ耐药。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抗性谱不同,80.6%(54/67)的菌株对酒精和季铵盐产生了抗性,所有菌株对洗必泰敏感。结论四川省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带毒率相似,但毒力基因谱型不完全相同。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菌株对常用消毒剂有很高的抗性,在消毒灭菌时需要用较大剂量的消毒剂才能将其杀灭。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O157∶H7耐药性、质粒和PFGE谱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菌株可能在人、动物、食品以及外环境之间相互传播并存在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2株疑似O157:H7大肠菌采用PCR法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单一PCR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检测不同来源菌株志贺样毒素(stx1和stx2)、溶血素(hly)、粘附抹平因子(eaeA)、β-葡糖醛酸糖苷酶(u idA)、O157抗原编码(rfbE)、H7鞭毛抗原编码(fliC)基因。结果:4株大肠菌rfbE和fliC基因检测为阳性,确认为EHEC O157:H7,其中1株菌株扩增出全部毒力基因,另3株菌株扩增出除stx1外其它全部毒力基因;2株大肠菌rfbE基因检测阳性,确认为O157:H7-大肠菌;其它均为非O157:H7其它大肠菌。结论:PCR技术的应用能对可疑O157:H7大肠菌进行有效鉴定与分析,应成为今后病原学鉴定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the eaeA gen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rotype and type of verotoxin produced in a collection of 432 v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VTEC) obtained from the faeces of healthy cows and calves in a systematic random survey involving 80 dairy farms in Southwest Ontario. A PCR amplification procedure involving primer pairs which target the conserved central region of the O157:H7 eaeA gene showed that 151 (35.2%) strains were positive for the eaeA gene. All isolates (9-21 for each O group) of O groups 5, 26, 69, 84, 103, 111, 145 and 157 were positive, whereas all isolates (7-34 for each O group) of O groups 113, 132, and 153 and serotype O156:NM (38 isolates) were negative for eaeA. Seventy-three percent of 130 isolates of eaeA-positive serotypes produced VT1 only compared with 20% of 253 isolates of eaeA-negative serotypes. We conclude that there is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certain O groups and the eaeA gene, that serotypes of eaeA-positive and eaeA-negative VTEC implicated in human and cattle disease are present at high frequency in the faeces of healthy cattle, that VT1 is mo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eaeA-positive than with eaeA-negative serogroups, and that the eaeA gene is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VTEC from calves compared with VTEC from adult cat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