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姆病是一种多发于林区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此职业与莱姆病的感染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长白山林区的地理环境、媒介蜱源、人群、动物感染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整理,从而对该地区莱姆病流行情况有了框架式的描述。1 自然疫源地的状况 我国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0°以北的东北、内蒙古等地。长白山林区处于东经126°~130°、北纬42°~44°、全年降雨量800 mm,而且70%集中在夏季,海拔500~1800 m。该地区植被茂密草地地表覆盖着较厚的落叶,针叶林和桦树、枫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树丛以榛子、刺五加、茅草为主。深山气温较低,树高茂密,因蒸发较弱,为湿润半湿润区。相对湿度应在80%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沂蒙山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山东省沂蒙山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方法 :1992~ 1999年设点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进行人群莱姆病感染调查 ;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进行蜱中肠带螺旋体率调查 ;取鼠的肾脏、膀胱分离病原。结果 :沂蒙山区人群莱姆病平均感染率为 7.50 % ,林区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林区人群 ;该地区蜱类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 ,该蜱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率为 12 .0 % ,从86组长角血蜱培养物中获得 2株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从病原学上证实沂蒙山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湘南微小牛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螺旋体通过某些硬蜱的吸血活动传播给人和动物 ,1987年张哲夫等〔1〕首次从全沟硬蜱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为了解湘南地区自然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及媒介生物 ,本课题组对湖南省郴州市选点进行人畜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对当地进行了莱姆病螺旋体媒介生物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点选择 选择与广东接壤的莽山林管局所在地宜章县莽山瑶族自治乡的永安、罗家、沙坪 3个自然村落 (海拔在40 0~ 190 2m之间 ) ,位于北纬 2 4°5 3′ ,东经 112°48′ ,属丘陵山区。全年平均气温 17.2℃ ,年平均降水量 160 0~ 2 3 0 0mm ,属…  相似文献   

4.
吉林敦化林区蜱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敦化市属于长白山山脉北部,地处东经127°28′~129°17′,北纬42°42′~44°30′之间,平均海拔756 m.属中温带冷凉气候区,山区气候特点明显.年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雨量631.8 mm.我国东北地区已证实有些蜱种是森林脑炎、北亚蜱斑疹伤寒、莱姆病的媒介.近年,在敦化地区每年均有森林脑炎及莱姆病散发病例发生.为掌握敦化地区蜱类种群动态及探索蜱类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笔者于2004年4~8月间在该地区进行了蜱类调查.  相似文献   

5.
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存在状况。方法于承德林区捕鼠、采蜱;巴伯-斯托纳-凯利培养基(BSK)分离蜱内病原体;PCR扩增蜱、鼠体内目的片段及序列测定;对林区居民及动物牛、羊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从中PCR扩增出目的片段,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提示此感染菌株与欧亚大陆常见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种具有高度同源性。林区居民及动物牛、羊血清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3%,23.3%,30%。结论全沟硬蜱是承德地区的优势蜱种;并发现其感染有致病性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种。林区羊、牛为重要的贮存宿主。林区人群存在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可初步认定承德地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主要生物媒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为研究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蜱的种类、带菌状况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 ,采用布旗法和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 ,进行分类鉴定 ,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 ,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 ,单克隆抗体鉴定菌株。调查蜱叮咬率与人群莱姆病感染率、患病率以及蜱的季节消长与莱姆病慢性游走性红斑 (ECM )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关系。在全国 2 0个省 (市、区 )共采集到170 0 0多只蜱 ,分属为 2科 8属 2 3种 ,蜱类分布的地区差异较大 ,北方林区以全沟硬蜱为优势种 ,南方则以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为优势种。 9种蜱的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 ,其带菌率以全沟硬蜱、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为高 ,分别为 2 0 .0 0 %~ 4 5.0 0 %、16.0 0 %~ 4 0 .0 0 %和 2 4 .0 0 %。从 8种蜱分离出 10 8株莱姆病螺旋体 ,其单克隆抗体反应与美国B31菌株有明显的差异 ,绝大多数中国菌株对H6831呈阴性反应。蜱叮咬率高的人群 ,莱姆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也高。全沟硬蜱的季节消长与ECM发生的季节性相一致。证实多种蜱的中肠内携带莱姆病螺旋体 ;我国北方林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是全沟硬蜱 ,南方林区二棘血蜱和粒形硬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天祝县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白小嘉(解放军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050081)莱姆病是一种人畜共患蜱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甘肃省天祝县炭山岭镇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96年5月,随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进...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莱姆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兴安岭林区莱姆病流行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宿主调查、病原分离。结果:林区人群普遍易感,平均感染率1173%。确诊48例莱姆病患者,临床症状以慢性游走性红斑(3333%)、关节炎(2709%)和神经系统损害(2709%)为主。全沟硬蜱是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属野鼠是重要动物宿主。从神经麻痹和游走性红斑病人、全沟硬蜱、棕背、花鼠分离出6株病原体。结论:首次确证该地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桦甸市莱姆病流行情况,我们于1999年6月与有关单位协作,对桦甸市红石林区媒介蜱源人群叮咬率、全沟硬蜱带菌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结果证实该地区存在莱姆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点调查 对桦甸红石林业局二道沟、三道沟、板庙三个林场居住的职工、家属及学生,共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脑炎、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脑炎、莱姆病的发生、流行及防制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方法按照地理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等流行病学方法,对森林脑炎、莱姆病的发生、流行及防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91年以来,林区森脑病例不断增多,疫区逐年扩大,已扩大到21个局(镇)。发病较重的地区以南线和干线为主,每年6~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之间。同时林区广泛存在莱姆病疫源地和病区,近三年来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导致疫情持续多发和病例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主要有:①蜱的密度增大;②人蜱接触机会增加;③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④接种覆盖面不足;⑤莱姆病尚无疫苗应用。不仅给林区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更给广大林区人民造成了恐慌,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