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脉管癌栓对Ⅱ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70例Ⅱ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阳性组(216例)和脉管癌栓阴性组(15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1、3年生存率,分析Ⅱ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脉管癌栓阴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0%(203/216)和60.6%(131/216),脉管癌栓阳性组分别为86.4%(133/154)和48.7%(75/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肿瘤部位、N分期、TNM分期、清扫阴性淋巴结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TNM分期和清扫阴性淋巴结数是Ⅱ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脉管癌栓是Ⅱ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聂道鸿 《职业与健康》2010,26(6):704-705
目的分析弥漫浸润型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弥漫浸润型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症状以上腹隐痛、纳差、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肿瘤浸润胃体四壁最多,表面形态以黏膜粗大、糜烂为主;胃腔形态缩窄,胃动力明显障碍。胃镜下常规活检,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漏、误诊率为28.26%。结论弥漫浸润型胃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内镜下反复取活检,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筛选危险因素,用比例危险度回归模型(Cox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25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90.6%。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生存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细胞学有关(P<0.05)。各手术分期患者中,行淋巴结剔除者和未行淋巴结剔除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和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手术病理分期晚和组织学分级差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子宫内膜癌总体预后良好,手术分期晚、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差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肌层浸润深度、腹腔冲洗液等与其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段智  陈辉  汪砥  许奇美  韦妹艳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486-148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蛋白激酶(AKT)表达情况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153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AKT的表达程度,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及不同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患者中,胃癌组织EGFR、AKT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水平与TNM分期有关(x2=5.43,P<0.05);AK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分期,TNM分期有关(x2=4.73、4.95、5.32,P<0.05或P<0.01);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AKT(x2 =4.83、4.75,P<0.05)、EGFR(x2=4.67,4.58,P<0.05)表达水平分别较无转移者高.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EGFR、AKT的表达对于胃癌的诊断、疾病的分期和转移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术后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丝裂霉素和呋喃尿嘧啶(MF)治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NF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苦参碱注射液.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与胃癌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于4cm及TMN分期有关(均P<0.05).术后14周时检测血清VEGF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接近正常组水平,对照组仅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和25个月.观察组的术后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MF方案联合苦参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VEGF含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改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74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EUS检查.EUS术前分期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以及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对比术后病理结果,EUS术前对T分期总准确率为82.4%(61/74),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100.%、72.7%、85.0%和78.9%.EUS术前对N分期总准确率为74.3%(55/74),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59.1%.胃癌EUS术前T分期和N分期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EUS能够有效地在术前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但仍有分期过度和不足的倾向及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待提高.EUS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其分子病理学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发生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胃癌术后淋巴瘘与手术方式、清扫范围、肿瘤分期、代谢支持、生物蛋白胶应用、生长抑素应用之间的关系及治疗.结果 Ⅰ期肿瘤无淋巴瘘的发生,Ⅱ、Ⅲ期肿瘤淋巴瘘的发生率为6.78%(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近端手术组淋巴瘘的发生率为8.82% (6/68),而远端手术组的发生率仅为3.33% (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2手术淋巴瘘的发生率为3.64% (2/55),D2+手术的发生率为8.22%(6/73),后者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PN支持患者淋巴瘘的发生率4.08%(2/49),明显低于EN患者的7.59% (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局部喷洒生物蛋白胶1~2支,可显著降低淋巴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无淋巴瘘的发生,未应用患者的发生率为7.14% (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淋巴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清扫范围、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代谢支持、生物蛋白胶、术后生长抑素的应用及通畅引流可有效防治淋巴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E-cad)水平变化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8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展期胃癌组)根治术前、术后1个月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E-cad水平;术后随访3年,胃癌复发患者(28例)及未复发患者(57例)复查血清sE-cad水平.分析影响术前血清sE-ad水平升高的因素,探讨其变化与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3±14.8) μg/L比(9.4±3.8) μg/L,P<0.01],术后1个月血清sE-cad水平显著降低[(12.5±6.4) μg/L比(24.3± 14.8) μg/L,P<0.01].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sE-cad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未复发患者[(20.7±9.8)μg/L比(12.5±6.4)、(14.8±6.2) μg/L,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E-cad水平升高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术前高血清sE-cad水平负面影响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3年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2.068,P=0.013).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血清sE-cad水平升高与多种重要肿瘤病理特征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检测血清sE-cad水平有助于预后评价与术后复发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428例进展期胃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法统计患者术后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复发率为35.90%( 154/428),5年生存率为45.4%.经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范围和分化程度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 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范围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pTN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范围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永根  尹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23-152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8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50.87%和42.91%;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的根治度、化疗疗程对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7个因素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胃癌的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40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PAK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率为10.0%,在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33.3%和33.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5.0%.大肠癌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及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P<0.01),且高于伴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1)及伴中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低分化大肠癌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患者(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PAKI蛋向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Dukes分期中的C期和D期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A期患者(P<0.05).结论 PAK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胃泌素和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5例胃癌组织中胃泌素和5-羟色胺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泌素表达水平在胃癌I~II期组与III~IV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胃癌的进展,胃泌素的表达呈递增趋势。5-羟色胺表达水平亦随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呈递减趋势(P<0.05)。结论胃泌素及5-羟色胺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存在相关差异,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7例晚期胃癌患者中,肿瘤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46例(A组),姑息性非切除手术21例(B组)。收集两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术后半年、1年、2年生存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1);术后近期A组较B组生存质量提高(P0.05)。结论: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管切除联合间置空肠代食管吻合术,4例行贲门癌残胃全切除联合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术。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状态下的患者,早期或局部晚期的食管癌与贲门癌亦可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前需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环氧酶2(COX-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胃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诊治的80例胃癌患者手术样本进行分析,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OX-2、mTOR及HER2/neu蛋白的表达差异。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以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描述和推断COX-2、mTOR及HER2/neu蛋白与胃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80份胃癌癌体组织样本中COX-2、mTOR、HER2/neu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46份)、36.3%(29份)和63.8%(51份),明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胃组织(u=5.643、3.528和4.642, P 均<0.01);COX-2和HER2/neu 蛋白表达水平和胃癌分期之间均呈正相关(rs=0.257、u=2.284, P<0.05; rs=0.382、u=3.395,P<0.01);COX-2和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和无复发生存情况明显劣于阴性表达患者(P均<0.05);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是胃癌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1.643,95%CI:1.085~2.489,P<0.05)。结论 COX-2、mTOR 和 HER2/neu 蛋白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或发展;COX-2和HER2/neu蛋白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和总体生存时间相关;COX-2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20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12例(包括吻合口和残胃),腹腔、盆腔种植复发3例,肝脏转移2例,卵巢转移2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16例;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非根治性切除和非手术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11个月和6个月。结论残胃癌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积极再手术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KAI1、E-cadherin 和αvβ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KAI1、E-cadherin 和αvβ3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E-cadherin 和αvβ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并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显著(P<0.05)。αvβ3蛋白表达还与病理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KAI1蛋白与E-cad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9),与αvβ3蛋白呈负相关(r=-0.301);而E-cad蛋白与αvβ3蛋白无相关性(r=-0.213,P>0.05)。结论 KAI1 和E-cad基因低表达而αvβ3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是胃癌恶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20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12例(包括吻合口和残胃),腹腔、盆腔种植复发3例,肝脏转移2例,卵巢转移2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16例;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非根治性切除和非手术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11个月和6个月。结论残胃癌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积极再手术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