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胃肠道源乳杆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情况,为进一步筛选耐酸耐胆盐优良菌株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MRS液体培养基,模拟人体胃肠道酸性环境(pH=3)和高胆汁酸盐环境(胆汁酸盐=3‰),测定104株人胃肠道源乳杆菌在酸性及高胆盐环境下作用4h后的存活菌数,并与对照相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耐酸实验组活菌下降对数值均数(2·7845±2·9438)小于耐胆盐实验组活菌下降对数值均数(4·3910±2·4814),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0);肠耐胆盐组的活菌下降对数值均数(3·3355±2·2540)小于胃耐胆盐组的活菌下降对数值均数(5·6223±2·1616),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人胃肠道来源乳杆菌对酸的耐受能力高于对胆盐的耐受能力,肠道来源的乳杆菌对胆盐的耐受能力高于胃来源的乳杆菌对胆盐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探成都地区出生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种群构成特征,探索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成都地区41名0~4月龄健康婴儿的粪便样品,分离培养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根据双歧杆菌属及菌种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及16S rRNA测序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属及种水平的分类学鉴定;用20株分离的双歧杆菌与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A.1细胞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 PCR,qPCR)测定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10,12(interleukin-6,10,12, IL-6,10,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IL-6、IL-10、IL-12、TNF-α的含量。结果从41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32株双歧杆菌,包括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57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35株,链状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catenulatum)24株,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14株和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dentium)2株。顺产婴儿肠道优势菌种为B. catenulatum和B. breve,剖腹产婴儿为B. breve和B. longum,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婴儿粪便中均检出3个菌种,人工喂养婴儿检出1个菌种。受试菌株均可活化J774A.1细胞,菌株特异地诱导其产生不同水平的IL-6、IL-10、IL-12和TNF-α,经B. infantis、B. breve和B. longum刺激的J774A.1细胞具有IL-10分泌量高、TNF-α分泌量低的趋势,经B.catenulatum刺激后出现相反的趋势。结论成都地区0-4月龄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优势菌种可能是B.breve、B.longum,双歧杆菌菌种组成受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等影响并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婴儿肠道来源双歧杆菌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并表现出菌种和菌株特异性。[营养学报,2019,41(6):568-575]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正常女性生殖道中分离乳杆菌,为开发复方益生菌制剂提供新型菌株。方法:采用传统方法鉴定出乳杆菌,进一步筛选出产生过氧化氢的优势菌株,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对优势菌进行初步的性能鉴定试验。结果:从18名体检女性阴道分泌物内分离纯化得到11株菌,检出率为61.1%。分别为嗜酸乳杆菌4株,格氏乳杆菌3株,詹氏乳杆菌2株,卷曲、唾液乳杆菌各1株。结论:运用传统的细菌学分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其中一株为产生过氧化氢的卷曲乳杆菌,经过初步测试,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耐高温及体外拮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学龄前儿童肠道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种群结构,探讨其与饮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成都市某幼儿园200名2~6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各半,通过家长填写问卷调查收集饮奶量信息。收集其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双歧杆菌属和8个菌种水平进行定量测定,比较不同饮奶量儿童肠道双歧杆菌种群结构差异。结果受试儿童粪便均检出双歧杆菌,菌量为(9.33±0.54) log_(10 )CFU/g。日均饮奶量≥300 mL组儿童肠道短双歧杆菌(B.breve)检出率高于饮奶量<300 mL组(88.9%vs. 78.4%,χ~2=4.039,P=0.044)。日均饮奶量≥300 mL组儿童短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的菌量高于饮奶量<300 mL组儿童[(7.35±1.25)log_(10 )CFU/g vs.(6.91±1.32)log_(10 )CFU/g,t=-2.096,P=0.038;(7.36±1.35)log_(10 )CFU/g vs.(6.68±1.45)log_(10 )CFU/g,t=-2.412,P=0.018]。结论成都市200名学龄前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属检出率为100%,优势菌种为链状双歧杆菌(B.catenulatum)、长双歧杆菌(B.longum)和短双歧杆菌。饮奶量与短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的定植有关。  相似文献   

5.
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分析影响肠道双歧杆菌水平的可疑因素,为维持婴儿肠道的双歧杆菌优势提供线索.[方法]采集152例进行食物过敏诊断试验的婴儿大便,运用平板活菌计数培养法和PCR鉴定法计数大便双歧杆菌,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单因素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配方奶喂养儿、食物过敏儿或引入其他食物的婴儿的大便双歧杆菌计数分别较母乳喂养儿、非食物过敏儿或未引入其他食物的婴儿的大便双歧杆菌计数显著降低,且婴儿喂养方式、是否食物过敏、有无其他食物的引入对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作用逐级减弱.[结论]母乳喂养、适时引入其它食物将有利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优势的维持和食物过敏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1 双歧杆菌的特性 双歧杆菌是现在正被逐渐开发利用的一种肠道有益菌,是具有各种形态的杆菌。双歧杆菌属有28种,其中常见和常用的菌种有: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双歧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而耐酸,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低、中、高剂量的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混合菌粉灌胃雄性Balb/c小鼠14 d,收集0、7、14 d小鼠粪便,梯度稀释后平板培养计数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以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值)。结果益生菌低剂量组小鼠第7天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基质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第7天肠道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高剂量组小鼠肠道B/E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源乳酸杆菌耐酸耐胆盐能力的测定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模拟正常人体胃内状态,探讨所筛选4株人源乳酸杆菌耐酸耐胆盐的能力,并进行系统生化鉴定。方法:乳酸杆菌在不同pH值(pH 2~4.5)和不同浓度胆盐(0.1%~0.3%)的MRS肉汤中培养4 h后,测定其活菌数及存活率。用API50CHL微量生化反应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株乳酸杆菌能够耐受pH 3的酸度(存活率6.6%~71.8%)和0.3%的胆盐(存活率9.2%~31.8%),其中22号菌和31号菌在pH 4~4.5的环境中能保持生长活性。12号菌和31号菌耐受胆盐的能力较强。经鉴定,其中3株为唾液乳酸菌,1株为植物乳酸菌。结论:株乳酸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其中以12号菌耐受能力最强,有必要进一步评价其体内生存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牛奶中不同浓度抗生素残留对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牛奶中残留的抗生素在经过离体肠道模拟系统作用后,与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标准菌株共同厌氧培养一定时间,观察低浓度氨苄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硫酸链霉素对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浓度在2、100 μg/L时,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菌株的菌落生长数分别是494、285菌落形成单位(cfu)/皿,低于对照组的577、451 cfu/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 =2.52、9.15,P<0.05),表明从这2个剂量开始对这2种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牛奶中硫酸链霉素在20 mg/L时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菌落生长数分别是429、127 cfu/皿,低于对照组的598、174 cfu/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 =5.26、2.68,P<0.05),表明此浓度对这2种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牛奶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浓度在800 μg/L时,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菌落生长数分别是56、79 cfu/皿,低于对照组的80、111 cfu/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2、2.29,P<0.05),表明此浓度对这2种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嗜酸乳杆菌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浓度低于中国农业部颁布的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 10μg/kg水平时生长即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4):479-48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可有效加快肠道菌群的恢复,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乳酮糖奶粉喂养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增殖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漱石  王力群 《卫生研究》1993,22(4):238-239
<正>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是人体肠道正常菌丛之一。该菌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腐败菌、改善便秘与腹泻,促进蛋白质消化、产生多种维生素,控制内毒素血症,提高宿主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及抗癌能力。现已证明乳酮糖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有利因子。为此加入乳酮糖的食品在国外相当盛行,种类也相当繁多,有饮料、糖果、婴儿食品、特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探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的种群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成都地区2014年3~5月间45~74岁的正常健康中老年人的粪便标本60例,根据细菌的16Sr R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及种的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反应对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属及其人体最常见的8个种水平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受试标本的双歧杆菌检出率是100%,平均检出4种以上双歧杆菌,检出3~6种的占70%以上;受试标本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平均值是8.2(以Log10为单位)、青春双歧杆菌(P0.05)和角双歧杆菌(P0.1)随年龄的增高,数量减少,其余6种双歧杆菌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高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的菌量随BMI的增高先增加后减少(P0.05)。角双歧杆菌的数量(P0.01)在不同性别表现不同。结论成都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地偏低,但是其菌种数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和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相比,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菌种构成的多样性可能和中老年人健康有着更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肠粘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联活菌片中的益生菌对大肠埃希菌K1株和肺炎克氏菌在肠上皮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益生菌组、益生菌和致病菌组、致病菌组和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方法 ,对各组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致病菌/大肠埃希菌K1株和肺炎克氏菌进行定量检测,观察益生菌定植及其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对益生菌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DGGE)分析。结果随益生菌服用剂量增加,在肠道定植的益生菌逐渐增加,第7 d时定植达到稳定;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含量(log10N/g)分别为5.33±0.37,3.32±0.49;益生菌+致病菌组分别为5.31±0.36,3.29±0.4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8±0.23,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生菌+致病菌组的大肠埃希菌K1和肺炎克氏菌基因拷贝数(log10N/g)分别为3.85±0.41,3.39±0.32,均低于致病菌组(分别为4.79±0.48,4.28±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GGE电泳图谱分析显示,服用益生菌后小鼠肠道菌群构成一致性增加。结论活菌片中益生菌能粘附于肠粘膜,并能明显抑制致病菌粘附,可提高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igaricus)是准字号药品"金双歧"三联活菌片剂的活菌之一,其作用是为双歧杆菌创造厌氧环境,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生长,还可在机体内产生生物拮抗作用.由于其现行发酵液的活菌数较低,只达到2×108~3×108CFU/ml,为使其活菌数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液体培养基及其发酵条件进行了改进.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及预防婴儿湿疹疗效。方法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婴儿湿疹,0.5 g/片作为辅助治疗。6个月以内婴儿1日3次,1次1片;6个月至1岁幼儿1日3次,1次2片;疗程为3个月。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治疗组复发率为4.35%(2/45)低于对照组的37.50%(15/40),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婴儿湿疹及预防复发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成都地区2~6岁学龄前儿童肠道双歧杆菌结构特点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 从本地区两所幼儿园2014年4月至5月期间接收的健康幼儿中选取194例2~6岁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目标,收集其粪便标本并对其肠道中常见8种双歧杆菌的含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定量分析。 结果 收集的所有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双歧杆菌,其中链双歧杆菌(98.97%)和长双歧杆菌(96.39%)的检出比例最高;随年龄不断增加,婴儿双歧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减变化趋势(P<0.001),其余7种双歧杆菌在不同年龄学龄前儿童中的检出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90%以上的受试者可检出3~6种双歧杆菌,检出4~5种的占50%以上;按照log10为一个计算单位,双歧杆菌在收集的所有粪便标本检验中的菌量平均值为9.34,链双歧杆菌(8.57)、短双歧杆菌(7.20)和婴儿双歧杆菌(7.12)的菌量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07,P=0.005);受试者粪便中检出的8种双歧杆菌的平均菌量在性别分布上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 结论 成都地区2~6岁健康学龄前儿童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水平较高,菌种结构组成较为丰富,随年龄增加婴儿双歧杆菌呈现递减趋势,性别因素不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双歧杆菌菌量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莫匹罗星锂盐改良MRS(MUP-MRS)进行双歧杆菌计数的最佳条件。方法:使用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各4株对不同剂量MUP-MRS进行性能测试;对5份含乳双歧杆菌的市售样品进行乳双歧杆菌计数;并观察双歧杆菌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结果:当莫匹罗星锂盐(L i-MUP)为0.5 mg~1.0 mg/100 m l时,双歧杆菌生长率在0.98~1.19间,两歧双歧杆菌不生长;L i-MUP大于2.0 mg/100 m l时,双歧杆菌均不生长。5份样品中,L i-MUP在0.5 mg~0.75 mg/100 m l时,乳双歧杆菌计数1.0×106~3.9×108CFU/m l,生长良好;非目标乳酸菌完全受抑制(植物乳杆菌除外)。L i-MUP在1.0 mg/100 m l时,乳双歧杆菌不生长。双歧杆菌培养48 h±2 h,菌落细少;培养72 h±2 h,形成易于计数的菌落。结论:用MUP-MRS琼脂进行双歧杆菌计数时,L i-MUP的添加剂量可选0.5 mg~0.75 mg/100 m l,培养时间选择72 h±2 h。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BB-12属于动物双歧杆菌属的第12株双歧杆菌。BB-12常用于婴儿配方乳粉、食品添加剂和酸奶中,是目前文献记录最多的双歧杆菌。本文详细阐述了BB-12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并分别从婴儿、儿童和成人3个年龄段探讨了BB-12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和提高抵抗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和健康人群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分布和特性差异。方法:对60例抗菌药物使用患者和35例健康人群进行肠道双歧杆菌的分离并计数其数量;分别选取10株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有机酸代谢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检出率和活菌数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1),且用药后分离的部分双歧杆菌产酸量有所降低。结论:双歧杆菌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长期抗菌药物作用可导致肠道微生态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NAFLD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于鹤壁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的110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 g口服,3次/d,观察组不给予药物治疗,共治疗6个月。同时,选择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之比(B/E)明显低于对照组,肠杆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B/E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AFLD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稳态模型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ALT、AST、GGT、HOMA-IR、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有助于恢复NAFLD患者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转氨酶,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