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邵红  唐述文  李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83-458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行为发展现状,探讨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7所幼儿园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其中符合条件的3~6岁儿童共1984名;对每个儿童进行丹佛发展筛查测试(DDST-R),并对其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进行Conners教师问卷(TRS)和家长问卷(PSQ)调查。结果:①行为发展现状:DDST-R、TRS与PSQ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分别为7.61%(151/1984)、7.35%(142/1933)和7.50%(145/1933),检测结果一致(P>0.05);②相关性分析:TRS与PSQ各因子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与儿童行为发展关系密切,其中相关程度最高的因子是多动指数与多动(P<0.01);DDST-R各能区与Conners问卷中各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儿童行为测试表现出的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以及大运动能区的异常与问卷中的多动及多动指数有关(P<0.05)。结论:加强对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监测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妤  王晶  骆艳  吴汉荣 《中国校医》2012,26(7):481-483
目的研究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小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为小学生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武汉市1所小学同年级2个班58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儿童进行3.3.3认知策略训练,对照组儿童则不进行相关训练。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评定训练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得分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的行为得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显示,男生实验组比对照组社会退缩行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实验组各因子得分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儿童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对男生减少社会退缩行为有促进作用,但对儿童行为问题总的改变效果不明显,提示今后对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干预要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3.
男性114例多动症儿童及其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男性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和预后,对114例诊断为多动症的男性儿童通过Conners父母问卷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评定分析,同时对219位家长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分析,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较,提示多动症儿童在心理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其家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及《Conners儿童行为家长问卷》对威海市三所幼儿园55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行为问题儿童与对照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烦型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多种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结论麻烦型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家庭环境因素。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儿童行为特点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因上呼吸道感染至我院门急诊就诊的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对象的家长填写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结果男孩、女孩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研究对象各因子得分与中国城市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得分高于中国城市常模。  相似文献   

6.
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的1临床运用及与气质、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Conners教师问卷(Teacher Rating Scale,TRS)、3~7岁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及子女教育控制源量表(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PLOC)对190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PSQ各分量表得分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RS各分量表男童得分高于女童,年龄小的儿童得分高于年龄大些儿童。PSQ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与TRS相关。麻烦型气质的儿童行为问题比平易型多;各气质维度与多项行为因子相关有显著性。PSQ与PLOC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控制、父母控制相关。【结论】PSQ适于3~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小学生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专家意见.方法 对全国共43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专家对各因素差异的主观判断,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结果 名列前6位高危因素为:家庭氛围(10.485%)、家庭类型(7.112%)、生活周边环境社会风气(6.168%)、教师定期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情况(5.653%)、教师教育理念(5.313%)、教师对儿童身心发育知识了解(5.168%);家庭、教师各具体指标和生活周边环境对小学生行为问题影响较大,母亲各因素危险性均超过父亲相应指标.结论 获得的33个指标权重值客观反映了小学生行为问题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为有针对性防治小学生行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沈阳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表,对沈阳市2 473名小学生进行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0.8%。经χ2检验,各地区间、各年级间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沈阳市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与国内近年报道一致,且以N行为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偏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偏异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问卷》及《Conners儿童行为家长问卷》对长春市7所幼儿园720人学龄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行为偏异组中难养型的比例明显增多且气质特点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这6个气质维度的得分与无行为偏异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在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学习问题这5个因子的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为偏异的儿童的气质类型以难养型居多并有其独特性,应根据其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和行为问题状况及其关联,为儿童忽视防治及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农村6所幼儿园中1 326名3~6岁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用问卷”和“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乌鲁木齐农村儿童总忽视率为51.89%,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37%.有行为问题组的儿童忽视各层面的得分均高于行为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7,4.05,2.95,2.44,3.01,2.71,P值均<0.05).情感层面忽视除与心身问题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8,0.80,0.15,0.14,0.19,P值均<0.05);教育层面忽视除与焦虑、多动指数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06,0.05,0.62,0.08,P值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问题较为突出,行为问题比较多见.有关部门及家长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甘肃省6市县8~16岁的5435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20.4%,女生检出率为19.2%;8~11岁学生检出率为14.9%,12~16岁学生检查率为22.4%。检出率较高的行为是分裂样、交往不良、攻击性、强迫性等。多因素分析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家庭收入、抚养人、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结论西北地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学生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效果,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心理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的干预组109人,阳性检出率为14.8%;对照组113人,阳性检出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BCL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两年的心理干预后,对两组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为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CBCL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率及特征,为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甘肃省6市县8~16岁的5 435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20.4%,女生检出率为19.2%;小学生检出率为14.9%,中学生检查率为22.4%。低出生体重(≤2 500g)、师生及同学关系不良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生期的高危因素对学龄儿童的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其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家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牡丹江市4所小学4~6年级1 35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牡丹江市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3%,男生为20.3%,女生为18.6%;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性行为、思维问题、内向性问题和行为总分分别为(2.50±2.89)、(3.73±3.96)、(2.54±2.81)、(4.31±4.73)、(2.17±3.00)、(8.34±8.15)和(22.03±20.07)分,与国内人群评价结果比较得分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温暖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父亲惩罚、干涉、偏爱、拒绝、过保护和母亲过保护、拒绝、惩罚、偏爱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拒绝(β=0.206)、生活事件数(β=0.195)、与父母关系(β=0.133)、父亲过保护(β=0.124)、独生子女(β=0.083)与小学生行为问题关系密切,能影响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对降低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Human exposure to methylmercury (MeHg), a known neurotoxin, is primarily from fish consumption. As part of a large study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Hg exposure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a population with high fish consumption we examined school-age behavior using the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 The CBCL Total T score was a primary endpoint and was reported earlier to show no adverse association with prenatal or postnatal MeHg exposur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T scores of the CBCL subscales to determine if more discrete aspects of measured behavior were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he Seychelles Child Development Study (SCDS) is a prospective, double blind,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over 700 children. The index of prenatal exposure was maternal hair total mercury (T-Hg) in a segment growing during gestation. Postnatal exposure was T-Hg in the child's hair taken at 66 months of age. The child's primary caregiver completed the CBCL during the 66-month evaluation. No association between prenatal or postnatal MeHg exposure and the CBCL subscales was found. In Seychellois children exposed to MeHg from consumption of ocean fish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either prenatal or postnatal MeHg exposure and behavior as measured by the CBCL subscales.  相似文献   

16.
何珊茹  马佳  静进  李秀红  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69-1671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区青春期女性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及表现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ChildBehaviorChecklist)对深圳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878例10~17岁女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24%,青春早期11.32%,青春中期16.96%,两期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班级学习成绩排名上、中、下女生的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4.92%、12.59%、15.16%。结论:深圳市城区青春期女性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研究结果大致相近,各行为因子检出率及排序在青春期不同时期有所差别,青春期女性行为问题对学绩的影响无明显关系,但以学习成绩排名下和上等级的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湖北省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中国标准化的 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 4 0 1 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小学生为 2 4 .3% ,初中生为 1 8.3% ,男女生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农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 ;2最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小学男生为社交不良 (1 1 .1 % ) ,女生为分裂样强迫性 (1 0 .0 % ) ,初中男生为强迫性 (7.6% ) ,女生为分裂样 (1 2 .8% ) ;3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文化程度 ,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期望 ,孩子的人际关系 ,居住地及学校的社会风气等与学生行为发育明显相关。提示 :湖北省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状况不容乐观 ,家庭环境质量、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状况和儿童创伤经历对中学生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月至5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中学的1337名中学生,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自制的家庭状况问卷和父母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生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确定中学生行为问题的预测因子后,进行重复抽样内部验证评估总预测效应。结果在1337名中学生中,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84%(185人),其中内化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52%(154人),外化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39%(72人)。行为问题预测因子为:中学生性别(女孩)(β=0.61)、学习差(β=1.40)、经常生病(β=0.95)、患有慢性病(β=0.74)、有创伤经历(β=0.38)、父母均饮酒(β=0.82)、亲子关系差(β=1.29)、父母关系差(β=0.87)、家庭月收入超过10000元(β=0.50)、家长曾心灵受伤(β=0.77),均P<0.05;内部验证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5%CI:0.72~0.79),P<0.01。结论家庭状况和儿童创伤经历对广州市中学生行为问题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9.
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具有攻击行为中小学生的人格特征,筛选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人格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湖北省4 010名6~15岁学生进行调查,并对131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学生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3.27%,其中男生为3.72%,女生为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组EPQ问卷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对孩子管教方式不良、居住地社会风气不好、学校风气不好、与同学和邻居的关系不好、高精神质、高神经质。结论有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表现为高精神质、高神经质。攻击行为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艳  王俊  余毅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48-1550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内在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BCL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 010名6~15岁学生进行调查,筛查出131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并对131名有攻击行为学生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3.27%(其中男生为3.72%,女生为2.74%),性别无明显差异;攻击行为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高矛盾性、低亲密度。结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