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541份老年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分析,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纸片扩散法测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总检出率19.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达100%。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临床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发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细菌对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ESBLs菌株引起医院感染的播散也时有报道,产ESBLs细菌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和产ESBLs菌株的筛选,对临床合理选择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ESBLs菌株的扩散,防止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对体外试验敏感的产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鼠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鼻内滴入肺炎克雷伯菌菌悬液,制备大鼠肺炎模型;接种细菌后24 h,各组分别给予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和生理盐水,在各时间点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结果治疗72 h后头孢他啶组的各项指标分别与头孢噻肟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对体外敏感的产CTX-M-14型ESBL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ATB细菌鉴定仪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实验室药敏结果更符合临床实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及药敏专家系统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检测,并用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比较.结果1 692株革兰阴性杆菌有162株产ESBLs,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ESBLs阳性菌对大多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对三代头孢、氨曲南等抗菌药物表观耐药率并不高.结论应用药敏专家系统能及时有效的检测ESBLs,并对ESBLs阳性菌的药敏结果及时修正,有效控制ESBLs阳性菌株在医院内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21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我院临床分离PAE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阴沟肠杆菌基因型及其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AMS鉴定细菌;采用三维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的ESBLs与AmpC酶表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检测采用PCR扩增技术;耐药基因水平传播采用质粒接合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南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6株阴沟肠杆菌中ESBLs携带率为48.8%;CTX-M型为主要类型,其中CTX-M-3亚型为27.9%,CTX-M-9亚型为16.3%,CTX-M-14亚型为3.4%;SHV-12型为18.6%;11株同时产ESBLs与AmpC酶,占12.8%,31株单独产ESBLs(36.0%),8株单独产高产AmpC酶(9.3%);亚胺培南对ESBLs菌株的敏感率为100.0%;8株产ESBLs菌株接合试验成功。结论CTX-M型与SHV-12型是阴沟肠杆菌ESBLs的主要基因型。ESBLs可以通过质粒接合试验进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变形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鉴定菌株,进行ESBLs检测,PCR扩增blaTEM和blaSHV基因、等电聚焦测定β-内酰胺酶等电点和染色体DNA的PFGE分析。结果:分离的45株变形杆菌中有7株产ESBLs,blaTEM和blaSHV基因扩增和等电聚集结果显示7株产ESBLs变形杆菌全部为TEM型β-内酰胺酶;PEGE结果时间上和空间上未见有相关菌株的存在或明显的集中趋势。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对患有产ELBLs变形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临床分离的19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本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检出率、细菌类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别是探讨提高头孢曲松对该细菌抗菌活性的可行办法. 方法对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57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产ESBLs菌株检测、药敏实验,并对191株产ESBLs细菌进行耐头孢曲松加不同比例的酶抑制剂的敏感实验. 结果在574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共检出ESBLs细菌191株,检出率为33.28%,其中以不动杆菌属的检出率最高,为43.2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产ESBLs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细菌;头孢曲松/克拉维酸2∶1复合制剂抗菌效果最佳. 结论各地区ESBLs产生率最高的菌种虽有差异,但均为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致病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酶抑制剂对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把对ESBLs的检测作为实验室常规工作亦很必要.  相似文献   

9.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氨曲南)抗生素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自1983年德国首次从臭鼻克雷伯菌分离出SHV-2型ESBLs以来,全世界许多地区不断有新的ESBLs检出,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发病率在逐渐升高,在某些医院甚至出现暴发流  相似文献   

10.
呼吸系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呼吸系统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株,监测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使用APi半自动细菌监测系统,药敏试验按NCCLs最新规则操作。结果 医院感染产ESBLs为20.7%,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菌也有产菌株,对头孢类、氨基糖昔类、磺胺类有广泛耐药,对喹诺酮类有较高耐药,对亚胺培南均敏感,重症病房和老年患者是高发区和高危人群。结论 检测ESBLs菌株,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ESBLs病原菌暴发和流行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死亡病例调查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用药.方法调查2002年3月我院内科病区相继发生的伴有ESBLs细菌感染的死亡病例,分析我院2001年3月~2002年8月产ESBLs菌的细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 3例死亡病例检出的产ESBLs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2001年3月~2002年8月所检出的产ESBLs菌共有4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占50%,大肠埃希菌9株占22.5%,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各4株分别占10%;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100%.结论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非常严重,易侵袭老年患者,应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对该种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要防治并重;加强病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监控,防止感染的暴发。方法 分析了我院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院内感染因素。结果 2000~2001年间由产ESBLs细菌引起医院感染共35株,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48.57%,大肠埃希菌9株占25.71%,阴沟肠杆菌8株占22.86%,粘质沙雷菌1株,占2.86%,研究发现,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长期住院与此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产ESBLs细菌发生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多见于长期住院、入住ICU病房,先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广泛开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测定,隔离ESBLs感染思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医院ICU 2006年8月~2009年6月ESBLs细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63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126例ESBLs阴性菌医院感染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使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入住ICU时间≥15 d、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酸剂及使用激素与ESBLs菌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U住院≥15 d(OR=1.981,95%CI1.009~3.891)、侵入性操作(OR=4.474,95%CI1.863~10.742)、使用三代头孢(OR=2.443,95%CI1.187~5.028)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2.448,95%CI1.056~5.677)是独立危险因素;ESBLs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25.0%,其余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8.0%。结论产ESBLs菌耐药率高,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ICU患者ESBLs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一起医院感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对医院感染事件所在科室的相关人员、环境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分析事件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结果 该次医院感染事件系脓融病毒(Norovirus)感染引起的小范围暴发流行,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涉及人员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共7人.结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事件,需要医、患、辅助等各方人士的努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洗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儿童各类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儿童各类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控制产ESBLs菌株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各类标本中ESBLs阳性和阴性病例各100份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1岁、有既往病史、内科、肺炎、医院感染、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均是ESBLs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白细胞数偏高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ESBLs的保护因素;ESBLs与手术、输血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的相关性未见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有既往病史、医院感染、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内科是产ESBLs的危险因素,有肛管是保护因素.结论 提高对具有相关危险因素患儿的细菌学送检率,对预防与控制ESBLs细菌的传播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和二重感染情况。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11月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的46例医院ESBLs阳性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并发院内ESBLs阳性细菌感染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发生肺部感染最多,占67.4%,其次是败血症,占30.4%;主要危险因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化疗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粒细胞缺乏;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发生率为41.3%,二重感染发生率为13.0%;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100.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35.7%。结论 恶性血液病并发院内ESBLs阳性细菌感染患者预后差;选择合适的化疗强度、及时监测粒细胞水平、控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强支持治疗是预防恶性血液病并发ESBLs阳性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目的调查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年来5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情况. 结果 52例肝移植中11例并发细菌感染(23.4%),真菌感染3例(6.4%),死亡4例(8.5%),其中死于真菌感染2例,肿瘤复发1例,移植肝无功能1例. 结论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发病率较高,但真菌感染是更危险的因素,由于真菌感染早期无快速特异性诊断方法,因此难以及时发现,预后较差,易感因素主要为机体抵抗力差,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明确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 方法对 15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肾移植预后情况. 结果 150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33例),以肺部为主要感染部位,混合细菌、巨细胞病毒、真菌的感染已成为威胁肾移植存活的重要因素. 结论树立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是减少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保证肾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耐药柠檬酸杆菌属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52株柠檬酸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31株柠檬酸杆菌ESBLs、AmpC、MBL的产酶情况,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31株柠檬酸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三维试验检出24株菌产ESBLs,3株菌产AmpC酶,2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未检出MBL;PCR检出20株菌携带blaTEM基因,1株菌携带blaSHV基因,8株菌携带blaCTX-M-1基因,15株菌携带blaCTX-M-13基因,5株菌携带blaCIT基因。结论31株多重耐药的柠檬酸杆菌同时产〉1种的ESBLs及高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