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开展公共卫生援助的优先合作领域以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方法:根据SWOT分析框架,以中国对外开展公共卫生援助的优先合作领域、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对105名来自国家级和省市级疾控中心的专家与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才培养”、“疾病监测与检测”是选择人次最多的优先合作领域。“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我国在某些疾病防控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被认为是排在优势选项的前两项。劣势中排在前两项的分别是“援助协调机制与平台有待完善”和“全球卫生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外部机遇分析中“全球卫生治理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以及“开展对外公共卫生援助是展现我国大国形象的重要领域”排在机遇选项的前列。威胁分析中,“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成为了最受被调查者关注的选项。结论:现阶段我国开展对外公共卫生援助应当优先考虑人才培养和疾病监测与检测,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疾病防控经验的优势,在全球卫生发展的浪潮中积极参与对外公共卫生援助,展现大国形象,但同时应注重卫生援助协调机制与平台的完善,加强中国全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储备。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防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寄生虫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西部地区成为国家对外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入性寄生虫病给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带来更大挑战。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输入性寄生虫病在国内传播流行,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探讨“一带一路”工作推进中可能发生的寄生虫病传播风险,本文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及其潜在威胁简要作一综述,以期为我国高效应对输入性寄生虫病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卫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卫生合作已形成中央与地方、援助与合作相结合的援助格局,呈现出以卫生发展援助为主、卫生应急合作逐步加强和传染病防控合作逐渐深化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合作机制不完善、参与主体单一、领域待拓展,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形势复杂影响合作等问题与挑战。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应继续推动建立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卫生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在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应急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为南太平洋国家卫生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健康防护,加强国际合作项目中的职业卫生管理,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总结部分沿线国家的职业卫生现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企业遇到的职业卫生挑战,并从管理重点、人才培养、国际标准和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来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全球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在卫生计生领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对全球卫生治理带来深刻变化,极大提升卫生合作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在多个多边框架下与沿线国家建立了卫生合作机制,有些已经形成了较高层次的合作机制。然而,我们还没有形成"整体战略思维",还没有制定在这些多边框架下开展卫生合作的整体战略目标、统一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正"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首次提出的重大全球经济发展构想。"一带一路"对健康中国建设,对我国医疗卫生发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的2016年中国卫生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卫生计生委代表做了精彩的演讲。海南: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隋枝叶: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海南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战略支点。海南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博鳌  相似文献   

7.
蒋育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47-2749
全球卫生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其定义显示出其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特点;该学科研究范畴包括健康决定因素与卫生公平、全球卫生治理格局、卫生合作模式等热点问题。了解全球卫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我国医学与卫生界,特别是教育和研究机构应对全球卫生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医学与卫生合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洲感染性疾病监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勇  韩黎  刘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1):1530-1534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与暴发是危害非洲人民健康和全球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感染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立以及持续、规范、系统地开展监测工作,对于感染性疾病防控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中非之间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积极了解和参与非洲感染性疾病监测与防控工作,有助于保障全球卫生安全和促进中非经贸合作。本文主要从整个非洲、非洲不同区域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等3个层面介绍与分析非洲感染性疾病的监测现状,为我国开展输入性感染性疾病防控和卫生援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口比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且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人口老龄化也必然带来某些社会问题,老年人的精神卫生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的一场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TO)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故发出“各国携起手来,促进精神卫生发展”的全球性倡议,并将每年的10月10日订为“精神卫生日”。我国卫生部于199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与会并发表了讲话。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会促进老年精神卫生的研究和发展,对躯体和精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健康亚太2020”倡议在8月12~15日于北京召开的APEC卫生与经济高级别会议和卫生工作组会议上,中方主导提出“健康亚太2020”倡议,旨在为APEC卫生合作设定战略合作方向,得到各成员经济体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该倡议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致力于以下重点领域的工作:继续完成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领域未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风险社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和国家、国民生存与发展的利益。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人员、商品等要素流动日益频繁,中国公共卫生风险防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带一路"产生背景与框架思路、公共卫生风险与传染病疫情风险,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风险防范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风险的应对建议,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及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 截至2021年12月9日, 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这些国家分布范围遍及六大洲,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差异, 其传染病流行及其跨境传播风险不同。本期重点号简述HIV/AIDS、耐多药结核病、登革热及疟疾4种传染病的全球流行现状及防控难点, 重点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4种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 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的卫生合作意向及需求、优势和障碍,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卫生合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上受邀参会的中外嘉宾共217名,了解其所在国家或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卫生合作的情况,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为96. 3%,问卷采用SPSS22.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受访人员中,外方有"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意愿的占外方调查人数的91. 7%,中方为73. 2%;中外双方卫生合作需求主要为健康产业、医疗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防控领域;中外双方认为合作便利性和长期的伙伴关系是国家间卫生合作的优势,但优惠政策方面存在分歧;最大的障碍为文化差异,还存在交流平台缺乏、法律法规压力和政策不稳定等障碍。结论:中外双方的卫生合作意愿较高,合作空间广阔,中外未来的卫生合作重点将集中在合作需求均较高的健康产业、医疗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防控领域。卫生合作中应利用已有伙伴关系和合作便利性的优势因素,克服文化差异和交流平台缺乏等阻碍因素,促成卫生合作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前往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工作、旅游、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目前约有10万华人在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是疟疾、艾滋病、结核病、黄热病、拉沙热等多种传染病高度流行的国家,在尼日利亚华人罹患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风险较高,还易导致传染病输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华人在尼日利亚疫情风险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医药迎来了发展和传播的大好时机。文章利用拉斯韦尔5W模式的相关内容对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引用文化圈理论对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一直是中国与非洲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中非的全方位合作也将进入"共融"时代,中非之间的健康交流、健康援助正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来看,中非"健康"经历了由"援助"、"合作"到"共融"三个阶段的变迁。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在国际社会普遍"恐埃"的情况下,中国的反应所折射的内在逻辑既有中非健康援助的历史传承性,也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中非经济"共融"因素的考量。目前中非健康合作已经形成具有官方和非官方层面的双轮驱动机制,也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理念的变迁。因此,在分析和思考抗击埃博拉疫情中的"中国反应"应该既立足于道义、大国义务与责任的视角,也要看到疫区防控系统脆弱、中非经济逐步"共融"的原因,体现了国际博弈下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合作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卫生领域的务实合作提供思路。方法:检索2013—2017年在中外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卫生合作研究的现状。结果:通过对116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7个方面:中医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传染病防控需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制建设;卫生服务和体制的建设要求国际经验的相互借鉴;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卫生应急合作面临协调机制不足与语言障碍;对卫生发展援助的研究更加深入;关注人才培养方式。结论:现有研究主题覆盖面广,对中医药关注度最高,人才培养关注较少;强调卫生各领域的合作应加强国际经验借鉴以及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但与卫生相关的合作机制、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不同国家的卫生合作需求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伤害在20世纪后期就已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死因顺位排名一直靠前。尽管中国政府已将伤害防控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国家健康发展规划,但与中国总体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国内伤害防控工作发展速度滞后于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目前,我国伤害防控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1)伤害预防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待加强;(2)缺乏牵头部门协调全国伤害防控工作;(3)缺乏专业队伍落实日常伤害预防工作;(4)伤害预防研究缺乏必要的支持。针对这些挑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