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照组,各53例,随访8~36个月,比较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骨折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明显优于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Fixion PF(A组,22例)、PFN(B组,20例)及DHS(C组,25例)内固定手术治疗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B、C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xion PF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十分适宜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术(小切口DHS组)和PFN内固定术(PFN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8例患者,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DHS组与PFN组比较,可见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在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上小切口DHS组略有优势(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除Ⅳ型外)应首选小切口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mt,AF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AFR)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2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三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PFN组出血量少于DHS、AF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地时间AFR组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HS、PFN、AF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而AFR可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部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2002--2009年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6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照分析。按照手术方法将164例患者分为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组(DHS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组)。结果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低于DH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4.4%,PFN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5%,差异有显著性(x2=9.127。P〈0.05)。DHS组有15例(15.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髋关节功能障碍,PFN组仅1例(1.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2.25,P〈0.05)。结论DHS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效果;采用PFN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HS组52例,PFN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2例,比较5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FN组明显少于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5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Evans分型,58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记录各组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划分四个阶段对髋关节的功能评价并比较。结果(1)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1);A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多于B组(P〈0.01)。(3)A组手术切VI长于B组(P〈0.01)。(4)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B组(P〈0.01)。术后随访X线片A组钢板断裂2例,主钉穿出股骨头1例,主钉退出1例;B组防旋钉退出1例,拉力螺钉穿出股骨颈1例,股骨干骨折1例。(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髋关节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稳定型骨折,选择DHS和PFN均可,但对于老年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PFN比DHS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吴太安  常青 《现代保健》2012,(28):125-126
目的:比较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3月本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过治疗,PFNA组的优良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DHS,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术(小切口DHS组)和PFN内固定术(PFN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8例患者,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DHS组与PFN组比较,可见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上小切口DHS组略有优势(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除Ⅳ型外)应首选小切口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李小鹏 《现代保健》2010,(31):11-13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8例,男48例,女60例,年龄70~90岁,平均76.8岁.其中行DCS治疗16例,DHS 36例,Gamma钉12例,PFN 24例,髋关节置换20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结果 术后疗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DCS优良率为81.3%,DHS优良率为91.7%,Gamma钉为 83.3% ,PFN优良率为95.8 % ,髋关节置换为100% .结论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内固定组少,关节优良率高,疗效好,尤其是对于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疗效比内固定组好.各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但需掌握其适应症.PFN手术固定术中出血量比其他组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各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将7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滑动式鹅头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组2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nail,PFN,包括proximal femoral nail anfirotafion,PFNA)内固定组38例,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组11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68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人工关节组、PFN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明显优于DHS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则PFN组与DHS组、人工关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FN组有优势.术后髋关节功能以人工关节组最早得到恢复,术后6~12个月,3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以PFN或PFNA内固定最有优势,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3~2005年收治的75岁以上手术并获得随访病例3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术后半年、1年和3年疗效进行评定。结果71.9%病例恢复至受伤前髋关节功能,可以生活自理。大小股骨转子愈合率92.5%,愈合时间(4.2±0.7)个月。术后2年Harris评分(83.3±6.8)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尤其是存在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粉碎难以内固定者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HS与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股骨转子同骨折,其中43例行DHS内固定术,35例行PFN内固定术,就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8例患者随访13~36个月,平均24.7个月,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48h血红蛋白差值之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无差异,术后并发症DHS组多于PFN组(P>0.05).按Harris评分系统评估2组优良率分别是83.7%(DHS组).88.6%(PFN组)(P>0.05).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转子间骨折类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材料,早期手术,控削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希亮 《现代保健》2013,(22):125-12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与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THA组100例与PFNA组100例。TH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MedliD’Aubigne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PFN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FN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PFN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10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HS组(37例)、Gamma钉组(32例)、PFN组(36例),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DHS组、Gamma钉组、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9.19%(33/37)、90.62%(29/32)、91.67%(33/36),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Gamma钉、PFN三种方法均适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和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DHS)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9月来本院救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4例和DHS组36例,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技术与加压滑动鹅头钉技术的治疗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P〈0.01);术后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3例并发症,PFNA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PFN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来本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死亡率为20.97%,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死亡率为52.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取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 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和要求,分为DHS组(85例)和PFN组(8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过程中的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DHS组与PFN组优良率分别为75.3%(64/85)、83.8%(67/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组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54.3±l1.7)d比( 92.6±10.5)d、(63.8±12.2)d比(71.3±10.6)d、(453.3±50.7) ml比(627.5±46.8) ml、(77.9±25.2) min比(115.7±32.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PFN组13例(16.2%),DHS组11例(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PFN组1例(1.2%),DHS组4例(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相比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快的特点,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较为合理、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