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肥胖儿童心理状况及健康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儿童进行心理指标检测,并对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a的健康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能训练指导、及时心理指导等。结果重度肥胖女孩智力水平低于对照组。人格测定肥胖儿童P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测定女生肥胖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多动、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女生违纪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裂样,强迫性因子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除人格测定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导致儿童少年的行为、人格改变,形成了内向、多疑、易激惹、攻击性强等特征,重度肥胖儿童更为明显。干预前后各项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肥胖儿童生理状况及健康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生理功能的危害,为建立有效而又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并对这些肥胖儿童中90人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结果肥胖组血压、皮褶厚度、50 m跑时间高于对照组,肺活量指数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尿酸值高于对照组;脂肪及总能量摄入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干预体重、收缩压、三酰甘油、血尿酸等多项指标降低,饮食行为中总能量及脂肪摄入减少,且运动形式转变,运动量增加.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身体的损害累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但通过采用科学的健康干预手段,各项指标值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肥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82名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并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1学年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果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方法,为及早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扬州市2所学校。在1个学年期内,建立可操作性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预防”、“知-信-行”3个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实施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措施。结果干预后,儿童、家长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都有明显提高(P〈0.01);肥胖儿童BMI和血压都降低(P<0.01),饮食行为有所改普,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价均高于干预前(P<0.01),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通过对肥胖儿童生活环境控制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学校环境对肥胖儿童进行集体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学校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12周连续膳食与运动干预法”,根据在校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实施有利于控制肥胖的学校健康促进策略,于2001年10~12月对肥胖儿童开展集体干预活动。同时,对肥胖儿童饮食和运动行为给予个体指导。【结果】参与干预活动的90名肥胖儿童中有86.67%的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肥胖儿童身高、臀围、腹围、肺活量、总胆固醇等生理、生化指标也发生了明显改善。【结论】利用学校环境采用连续的饮食运动的集体干预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控制儿童肥胖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吧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结果干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除了亲子关系、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3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外,在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均有差异(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差异显著(P〈0.01),肥胖儿童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显著(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比较,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学校运动俱乐部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效应,为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上海二联小学7~9岁儿童,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标准为评价标准,共筛出超重和肥胖儿童85名。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6名)和对照组(19名)。对干预组儿童进行学校运动俱乐部群体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1.5 a后对2组儿童躯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肥胖和超重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下降25.8和1.5个百分点;干预组男童身高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女童体重平均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肥胖超重儿童在运动俱乐部活动中运动步数基本稳定在每天4 000步,达到运动干预规定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稳定在140次/min的最佳运动心率水平上。结论采用计步器和心率表对运动干预过程实施监控,建立肥胖儿童个人运动管理档案,合理调节运动处方,是科学管理干预运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肥胖儿童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霞  吴静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80-882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健康现状及综合干预效果,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小学随机选取7~15岁肥胖儿童26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在此期间给予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测查其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重度肥胖25人,占96%;中度肥胖1人,占4%。干预前后肥胖程度无变化。干预前后本组人员体格测查项目中体重指数、体重、腹围、臂围明显下降,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体重平均减轻2.1公斤/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体能测验成绩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广泛开展综合干预及健康指导,利用各种渠道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对控制儿童肥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体质及健康的影响,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细则要求,并参照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比较分析10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体质及健康现状。结果 1)肥胖组儿童的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胸围、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生理机能指标中,肺活量体质指数肥胖组低于对照组;3)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实心球、坐位体前屈及握力指数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 25 m×2往返跑所用时间肥胖组大于对照组;4)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肥胖组低于对照组;5)体质健康指标综合评价肥胖组优良率为11.7%,达标率为67.0%,对照组优良率为59.8%,达标率为91.2%。结论 单纯性肥胖明显影响儿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对儿童健康成长构成危害,应当引起医学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的181名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基线调查,并分别对儿童、家长及教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并对教师和领导进行座谈。结果家长部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部分健康知识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不吃零食、油炸食物等行为持有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儿童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洋快餐等行为持有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个体特点,采用儿童、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探索减少肥胖流行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上海市某区2所幼儿园,并随机将儿童分为干预组(177名)和对照组(162名),于2004年9月~2005年6月对干预组超重和肥胖儿童实施干预。干预方法:采取家园联合管理模式,实施饮食管理、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定期监测2组儿童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干预组中正常体重男女儿童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5和2.4kg,对照组增加1.7kg和2.9kg;超重和肥胖亚组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及1.5kg和1.7kg,对照组增加1.8和1.9kg。干预组及对照组所有儿童在干预结束时平均身高均比干预前增长5 cm左右。干预组中儿童体质指数(BM I)的Z分值在干预结束时均有所下降。对照组BM I的z分值男童有所增加,女童略有下降。干预结束时,干预组超重检出率不变,为14.3%。肥胖检出率从5.1%轻微上升为6.3%,而对照组超重从19.5%降为16.9%,肥胖从9.8%上升至14.9%。[结论]采用家园联动管理模式,以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加强体锻为手段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该所幼儿园儿童肥胖流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及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进行健康教育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营养过剩的发生率。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目的社区各幼托机构儿童及其家长(各360 名)以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40 名)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儿童的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为期9 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家长及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knowledge,K)、态度(attitude,A)、行为(practice,P)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前,目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86±1.55,超重儿童34 人,占所有儿童样本的9.4%,肥胖儿童21 人,占所有儿童样本的5.8%;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84.96 分。健康教育后,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平均BMI 为15.26±1.50,超重儿童24 人,占所有样本的6.8%;肥胖儿童12 人,占所有样本的3.4%;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KAP平均得分为92.27 分。 [结论] 通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了目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状况(P 〈 0.01),提高了家长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认知水平(P 〈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宏观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2010—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结果我国男童的肥胖比例高于女童,以5-6岁儿童肥胖者居多,其中饮食习惯、遗传、运动、出生体重、父母文化程度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影响肥胖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进食速度快、食欲好进食量多、爱吃甜食、油炸食品,蔬菜水果摄入少等。结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是饮食、遗传、行为、家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利用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煤工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测评煤工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将本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及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煤工尘肺患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除因子6(敌对症状)外,煤工尘肺患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煤工尘肺患者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及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选择与1996年基本相同的城区和幼园所,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先初筛后,测量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值,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诊断及分度,共调查7037名儿童。【结果】1996~2006年3~6岁儿童肥胖增长率为41.6%,以4~5、6~7岁增加明显,分别增长94.3%和112.3%,肥胖度的构成2006年比1996年轻度肥胖增多,中度肥胖减少,肥胖-超重比为2.04。男童增长率明显高于女童。【结论】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形势严峻,其防治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加强肥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肥胖症的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家庭、初级保健部门、托儿所(幼儿园)等为行为干预单位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以家访、个性化咨询服务、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增强父母养育技巧,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且这些干预在控制儿童身体质量指数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家访为基础的早期家庭干预将有望成为预防儿童肥胖的一种干预形式而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怀富 《职业与健康》2009,25(4):409-410
目的了解莱芜市高中教师心理状况,为提出心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乡高中教师426名,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4.55%的高中教师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抑郁、敌对和偏执。结论高中女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5、2005年山东省中小学生肥胖流行趋势,对肥胖儿童的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检,参照《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对肥胖儿童体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95-2005年的10年间,山东省7~18岁城市男生肥胖率由5.28%上升到14.48%,城市女生由3.22%上升到6.81%,乡村男生由0.56%上升到7.09%,乡村女生由0.22%上升到4.72%。肥胖学生的体质较差,肥胖男生体质在中等以上者仅占4.51%,中等以下者占64.98%;肥胖女生体质在中等以上者仅占7.29%,中等以下者占47.57%。[结论]山东省儿童少年肥胖率快速增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儿童体质较差,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科学的饮食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对肥胖儿童体重及其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40例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0天的营养干预,内容包括营养处方、健康行为处方、心理辅导等手段。结果通过综合干预,40例肥胖儿童中37例体重下降了0.5-5.0kg不等,1例体重无变化,2例增加0.5-1.0kg。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显著改善(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辅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是减轻肥胖儿童的体重及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