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9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晓冰 《现代医院》2009,9(4):48-49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9月69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邻近脏器损伤。剔除浆膜下肌瘤36例,肌壁间肌瘤33例。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0±0.5)d,术后体温超过38.0℃8例,均无感染迹象。术后1个月复查阴道切口愈合佳,经随访术前有的月经过多及尿频、尿急症状均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肌瘤。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手术副作用轻,患者损伤小,康复快。该手术无需昂贵的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资料:女,36岁,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5月10日,预产期2007年2月17日。停经30+天,查尿hCG(+),无明显早孕反应。孕17周B超发现多发子宫肌瘤,最大12cm×7cm×11cm,位于右侧宫壁,无喘憋、气促,无腹痛、腰酸,无尿急、尿频。考虑虽为浆膜下肌瘤,但是肌瘤体积大,基底宽,孕期手术会造成子宫体较大瘢痕,且腹壁切口大才能取出肌瘤,故决定保守治疗。为预防流产及早产发生,予达芙通10mg口服,每天2次。孕期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正常,肌瘤逐渐变大,孕妇无发烧、腹痛等症状,无血压升高及双下肢水肿。因妊娠35周,偶有宫缩,于2007年1月10入院待产。入院查…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好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为多见,属于中医癥瘕的范畴。肌壁间肌瘤约占总数的60%~70%;浆膜下肌瘤约占总数的20%~25%;粘膜下肌瘤约占总数的10%~15%。西医主要以激素疗法或手术疗法为主,笔者近年来以疏肝理气,化瘀软坚为主要治则,自拟疏肝消瘕汤辨证加味治疗子宫肌瘤,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寄生性子宫肌瘤于1953年首次报道命名,迄今文献报道不足50例。寄生性子宫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罕见生长方式,因其特殊的生长位置和多变的生长方式,临床诊断困难。因为病例少见,目前缺乏系统的论述。我院曾诊治1例该病患者,探讨出一些诊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收治的13例患者,年龄22-46岁。肌瘤直径3~10cm;单发者10例,多发者3例(2-4个);误诊为卵巢肿瘤及浆膜下肌瘤4例;患者均无合并内科疾病;无腹部手术史。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除粘膜下肌瘤脱出至阴道内可经阴道切除外,其余多采用经腹部手术。近几年由于妇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大了经阴道手术的范围。我院于2005年3月~8月开展了65例肌壁间及浆膜下子宫肌瘤经阴道剜除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3月~8月在我院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凡要求保留子宫的已婚患者并符合以下标准者可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①无妇科恶性肿瘤可疑者;②子宫肌壁间和/或浆膜下肌瘤;③B超示单个肌瘤结节直径≤10cm;④无严重盆腔粘连。符合上述标准的65例(阴式组),年龄为…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下腹肿物半个月"于2003-09-22入院。病史采集:G2P1,平素月经规则,无意触及下腹肿物,质硬,活动可,如儿头大小,无不适,阴道无异常流血,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下腹一儿头大小肿物,平脐,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体中位,大小如孕5个月,质硬,无压痛。超声检查结果示:子宫肌瘤(160 mm×175 mm×179 mm),向外突起,双附件无异常。完善各项生化检查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宫底一浆膜下肌瘤,直径为20 cm,肌瘤上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和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早孕时行流产,10例阴道分娩,29例行剖宫产术。取同期40例正常剖宫产术作对照,与28例剖宫产同时作肌瘤剔除术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经统计学软件SPSSl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153±80.3)mL对(174±81.5)ML,手术时间(50±12.5)m in对(58±18.0)m in,P>0.05]。结论(1)妊娠早期,如果肌瘤较大,估计对日后的继续妊娠影响较大,可先行流产再行肌瘤剔除。妊娠中晚期的子宫肌瘤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较小的子宫肌瘤不阻碍产道者,可经阴道分娩。对较大肌瘤的处理,如果肌瘤不阻碍产道可以考虑阴道分娩。只要选择好病例,术中术后作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剖宫产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9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14例经阴道分娩,84例行剖宫产术,81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结论B超是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患者36岁,农民,因"停经33周,腹渐隆,持续性右下腹疼伴恶心呕吐3天",于2005 年12月31日入院.入院诊断:①腹痛原因待查;急性兰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②晚孕(孕33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中14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式肌瘤剔除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更段,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中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11例(占7.8%),对照组中有24例(占17.1)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显著(X2=17.2644;P<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的手术方法较多,采用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来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患者的痛苦,患者在后期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进行推广的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4.
孙绍敏 《中国保健》2007,15(8):83-8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剖宫产时肌瘤的处理问题.方法对7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肌瘤挖出组与正常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血HB差值无显著性差异,挖除直径≤5cm、直径>5cm的肌瘤,术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术后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伤口愈合无差异.结论剖宫产同时应尽量行子宫肌瘤挖出术,以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但时于直径>5cm、位于子宫下段极易损伤临近器官的宫颈肌瘤,由于手术困难,风险较大,不主张剖宫产同时挖除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5.
冯敏 《健康必读》2008,7(12):42-42
2006年~2008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4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36~52岁,平均42岁。肌壁间肌瘤22例,黏膜下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2例,混合肌瘤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并伴有轻、中度贫血或痛经,术前均经B超及病理组织检查,排除恶性肿瘤,术中根据情况给予输血者8例,术后诊断符合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3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并将其与同期行单纯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肌瘤挖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必要的,但对于较大(直径≥6cm)的肌瘤和多发性子宫肌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并将其与同期行单纯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肌瘤挖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必要的,但对于较大(直径≥6cm)的肌瘤和多发性子宫肌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7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结果:17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5~145min,平均(66.3±19.1)min;术中出血量30~1000ml,平均(179.1±143.6)ml,有4例术中或术后施行了输血。结论:目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还不能取代开腹手术。但随着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更新改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马文琴  赵丹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62-4863
[目的]观察和探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钠水平,术后随访所有患者1年,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本组45例患者,44例手术均较成功,1例(2.22%)患者发生子宫穿孔;术后回访1年,42例(93.33%)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异常情况,3例(6.67%)发生子宫异常出血,其中2例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1例肌瘤复发患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1d血红蛋白为(91.5±13.6) g/L,术后d7血红蛋白为(105.3±6.9) 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血清钠为(141.2±6.6) mmoL/L;术后d3血清钠为(139.3±5.4) 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疗效显著,可行性高,是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妇女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子宫粘膜下肌瘤约占子宫肌瘤10%(5%-16.8%),其中脱入子宫颈管和阴道内者约占2.5%。蒂性粘膜下子宫肌瘤-瘤蒂连于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瘤体己脱入子宫颈管或阴道内。其形成是最初发生与偏粘膜层子宫肌层内,当子宫肌瘤继续生长时逐渐向粘膜层和子宫腔内突出而形成粘膜下子宫肌瘤,肌瘤继续增大时,由于重力因素而下垂,其根部形成瘤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