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改善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流程。方法:把急诊抢救室2018年6月—12月950例转科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1—6月1 066例转科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凭经验转运的方法,观察组通过FMEA分析找出转运流程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通过计算风险指数判断优先改善的环节,实施优化方案。比较两组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35%,低于对照组的2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19.68±4.20分钟,低于对照组33.43±6.81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接受科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P < 0.01)。结论:基于FMEA的转科流程改善,能降低降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提高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遂华 《智慧健康》2022,(29):207-210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8月实施常规转运方式的62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8月实施基于FMEA转运方案的62例危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和家属、接收科室转运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的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和接收科室满意度分别为(87.33±3.52)分、(90.21±3.67)分,高于对照组的(81.54±4.67)分、(83.74±4.24)分(P<0.05)。患者转运耗时具体体现在确认转运信息、患者及家属准备、物品准备、转运人员准备、转送途中,观察组各项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在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运用效果良好,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家属和接收科室转运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用药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评估用药管理流程潜在风险因子,并结合用药流程探讨错误因素,提出改善用药安全的可行性方案,并持续追踪改善成效。  相似文献   

4.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降低手术流程的风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手术错误是手术室最大的风险之一,其发生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后果严重,对病人和当事的医务人员均造成严重的伤害.也对医疗机构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故研究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手术流程进行分析.前瞻性地了解手术错误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再运用不同的质量改进方法制定对策,对于降低手术流程的风险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减少晚夜间病人急救中错失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提高病人安全。方法:成立FMEA小组,用FMEA方法对晚夜间病人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对危害指数(RPN)进行评估,通过决策树分析,确定需要优先改善的流程,开展针对性的改善行动并评估改善后的效果。结果:采取改善行动后各项RPN值均<8,效果显著。结论:FMEA方法应用于晚夜间病人急救流程中,能在风险发生前提前预测评估,并针对性拟定应对方案,可有效减少晚夜间急救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改造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向华  李铮  陈海燕 《现代医院》2010,10(6):121-122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对住院病人输液流程进行改造,以减少输液过程缺陷的发生。方法根据FMEA方法 ,成立流程改进小组;列出输液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提出优先解决的问题及流程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及更换输液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改造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发现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使护理管理者能"因病施治"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蔽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医院保洁的质量。方法: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根据之前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完善医院保洁流程,应用FMEA方法评估并分析保洁流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且制定改进措施,同时予以评估。结果:医院保洁流程中有未做手卫生(危机值=420)、清洁消毒步骤紊乱(危机值=450)、毛巾不能一床一换(危机值=450)、消毒剂的不正确使用(危机值=175)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FMEA方法分析后采取了措施改进,上述存在的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危机值均显著下降,保洁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医院保洁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防范手术流程中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效果。方法根据2016年1—12月手术流程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基线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于2017年1—12月采用FMEA管理模式对手术中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干预,筛选风险优先指数(RPN)125分的失效模式进行针对性整改并持续质量改进。比较FMEA干预前后手术流程中失效模式RPN分值以及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经FMEA干预后,手术流程中经过整改的9项失效模式的总体RPN值下降了67.68%,各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下降了50%;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FMEA干预前的48.48%下降为干预后的13.87%(χ~2=65.78,P0.01),每个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发操作环节上的暴露发生率和暴露人均次数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手术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的暴露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5.86%、55.00%和70.00%,降为干预后的14.52%、14.29%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FMEA可有效降低手术流程中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腹腔镜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高效便捷的腹腔镜清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从手术室使用后回收的30件腹腔镜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0月—2022年6月从手术室使用后回收的30件腹腔镜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FMEA模式,比较两组器械风险系数(RPN)、清洗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非正常损耗、清洗质量不佳、器械遗失、交接不清、周转困难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目测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ATP生物荧光检测阳性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应用于腹腔镜器械清洗工作中,能有效降低各失效模式RPN值,提高清洗质量,在腹腔镜清洗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康珍  张瑞 《中国校医》2022,36(2):133-136
目的 探讨基于FMEA理论的干预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人院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施常规人院模式期间急诊收治的176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FMEA理论指导下入院干预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3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实施急救服务技能培训 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救服务技能培训在提高急诊病人满意度中的实用价值。采用了统一问卷调查表,在实施急救服务技能培训前原形,同期调查急诊科所有就诊患者,对培训前后病人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实施急救服务技能培养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医生护士的技术等级。可见,实施急救服务技能培训可提高医院和急诊科的行业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急诊科的特点是患者多、病情复杂、起病突然、变化快.急诊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急诊分诊工作要做到忙而不乱,快而准.分诊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分诊工作能将患者准确地送到相应的科室,减小因各种会诊、检查而耽误治疗时间,避免出现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了急诊科设备的基本配备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希望能为同行用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就诊及付费行为模式。方法 定义内急诊就诊流程,计算急诊挂号人次数分布情况等。结果 医院急诊量大,患者缴费次数多。结论 预交金付费模式是改变传统就诊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患者排队拥堵现象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5例于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出院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记录并发症、意外事件发生情况锻炼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指标:技术水平、护理态度、护理投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7、12.7616、4.1408 P<0.05);护理质量指标: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合格、护理无差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6、9.2593、4.4766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及锻炼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17、6.2420、6.2043 P<0.05)。结论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基于线性规划的快速卫勤保障伤员后送的指挥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接收和运送伤员的接收量和运送量、后送路径的长度和实施后送的后送工具的运载能力,建立一个以后送总时间为最小的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求解线性规划以及查找影响后送总时间的瓶颈,最终制订一个符合要求的战时卫勤保障伤员总运载力以及耗费时间为最小的后送指挥控制方案.一个典型的机械化作战师战时卫勤保障伤员后送的指挥控制方案分析表明:消除时间瓶颈可将伤员后送总时间减少47.06%,该指挥控制方法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条简单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加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端控制。方法成立医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梳理疫情防控关键环节,运用FMEA筛选出关键环节中的高风险因素,制定集束化管理方案。结果2020年1月21日-3月3日共计接诊门急诊患者89 349人次,筛查发热患者5 099人次,其中有流行病学史1 171人次;筛查住院患者7 265人次,筛出流行病学史4人次。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及院内传染。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可有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危机干预及疫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9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3例,运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的畅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饮食和心理护理,进行及时抢救。结果8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在10分钟内得到救护者76例,占91.6%,在10~15分钟内得到救治者7例,占8.4%。共抢救脱险72例,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为86.7%。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过程中,有条不紊地采取各项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采用急诊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干预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