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60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倦怠在性别﹑专业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倦怠之间有显著相关(P0.0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倦怠。结论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包括自身管理时间的能力和个体自信心,有助于预防学习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山东省内9所高校选取的84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1.13%(17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t值分别为3.98,3.97,2.02,-4.56,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自我效能感各量表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0.59,-0.42,P值均<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8和-0.15),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4).结论 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心理健康,高校可通过提高个体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来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安徽省某高校29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智力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效能感和客观支持2个预测变量能联合解释情绪智力变异的19%.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278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直接作用显著(r=0.462,P0.05);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又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x~2=127.875,df=72,GFI=0.916,RMSEA=0.062)。结论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又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形成了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465名中职生和246名普高生进行测查。结果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差,在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和全量表分上均显著低于普高生,在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天资感和积极的自我预期方面更缺乏自信,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不良环境感受、无能为力感更强。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目标达成感、天资感、自我怀疑感、基本能力感和全量表得分,男生大于女生。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各因子和总分与学习适应性的各因子和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适应性各因子对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差,学习适应性是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果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为调查工具,运用问卷测量法于2019年4—5月对河南省3所高校2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r=-0.45,P0.01),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自尊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r=-0.49,P0.01)。(2)自尊的中介效应的95%CI为-0.132~-0.052,不包括0,说明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2%。(3)领悟社会支持对自尊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F=4.46,P0.05)。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能直接负向预测学习倦怠,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该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调节了自尊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266名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明显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3.4%,5.4%和4.0%.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对某医学院253名医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并抽取225名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P分、N分均高于非医学类大学生;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医学大学生在人际信任和P分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N分、人际信任呈显著的正相关,与E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N分、人际信任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人际信任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促进医学专业大学生保持适度的自我敬能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调查法对570名免费师范生进行测查,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免费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其学习适应性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及其各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的各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可直接预测和影响学习适应性水平。[结论]免费师范生的总体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教师应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学习适应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347位高校民族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与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各项得分相关(P0.05)。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3项均进入各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学习问题、社会适应、健康情绪、恋爱与性问题变异的42.5%、34.5%、36.2%、30.7%。结论应激中介变量与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及获取较多客观支持利于减少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探索应对方式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贵州和重庆6所农村中小学的1 618名四至九年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23,0.36,P值均<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主观幸福感(β值分别为0.383,0.195,P值均<0.01),负向预测消极应对(β=-0.321,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402,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负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224,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直接并通过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情况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河南省高校1 1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之间,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和专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多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社会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检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为院校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生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53.47±9.82,122.51±14.09,65.37±13.00,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5~0.70,P<0.01)。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检验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13~0.28),中介效应为0.20。结论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提示院校相关部门开展生涯教育辅导时,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品质,提高其自信心水平,帮助其实现更好的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2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试图考察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与安全感及各因子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存在负相关,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存在负相关;(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安全感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运  全小山  林伟民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43-1444,1448
目的 考察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师范类大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学习适应性方面,除学习动机外,其余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均高于女生;师范类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学习态度与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师范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都具有明显的预测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焦虑素质、自我效能感、认知倾向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心理及生物学机制.方法 对天津市某高校9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调查,并利用社交焦虑量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认知倾向问卷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和健康大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908名大学生中,社交恐怖症患者39例,发生率为4.3%,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1.8%;病例组社交焦虑得分、状态焦虑得分、特质焦虑得分(13.2±5.4),(51.4±8.3),(9.3±3.7)明显高于对照组(7.6±4.1),(33.2±5.4),(4.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自我效能感得分(22.3±6.7)明显低于对照组(27.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血浆皮质醇水平(387.4±54.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64.3±48.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社交焦虑程度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悲观因子、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量、乐观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焦虑素质、认知倾向、自我效能感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与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Much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smoking cessation, but considerably less is known as to what health communicators can do to promote or address barriers to self-efficac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ersonal, social, and cultural correlates of smoking self-efficacy. A survey of college smokers was done in South Korea, where the current smoking rate among males is over 56%. At the personal level, the perceived successfulness of the last quit trial positively predicted self-efficacy. At the social leve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friends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lf-efficacy.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lf-efficac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ctors affecting smokers' self-efficacy are operative in multiple domains and levels. Future communication programs should promote positive perceptions about prior quit trials, and segment the audience in terms of their self-construal to effectively enhance self-efficac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对429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①男生心理韧性均分为(91.7±1.17)分,显著低于女生(96.6±1.13)分(t=-4.36,P<0.05),独生子女心理韧性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且在心理韧性积极认知维度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②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r=0.344)、社会支持(r=0.279)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与家庭功能各维度(除了行为控制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女性、情感介入等因素能较好地预测医学生的心理韧性,解释率为23.8%。结论医学生心理韧性普遍较高,而且自我效能高、社会支持好、家庭功能过度情感卷入是影响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obesity threats, social support, and college students' eating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sults showed that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to obesity negatively predicted healthy eating behavior. In addition, the perceived severity of obesity-related health problems positively predicted women's drive for thinness. Social support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xplaining health behaviors. Specifically, appraisal by others indirectly predicted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eating behavior through increased self-efficacy. Among women, informational support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th vulnerability and severity on healthy eating behavior. At low levels of support, vulnerability and severity negatively predicted students' healthy eating behavior. Overall, results suggest that messages designed to increase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and severity may be detrimental when trying to improve people's dietary habits; however, among women certain types of social support may buffer the defensive responses resulting from obesity thre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