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和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现状 ,在全国 3 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采用组群抽样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四种疫苗的接种率是 :卡介苗 97 2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 3剂全程 ) 92 0 % ,百白破混合制剂 ( 3针全程 ) 92 7% ,麻疹疫苗 93 0 % ;四种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平均为 85 3 % ;计划免疫保偿率为 46 0 %。乙肝疫苗 3针全程接种率全国平均为 70 7% ,12月龄内 3针全程接种率平均为 63 5 % ;全国接种点提供乙肝疫苗免疫服务的占 85 4%。向儿童家长的调查表明 ,影响四种疫苗接种的原因是 :( 1)不知道要接种 ;( 2 )时间不合适 ;( 3 )本地无户口 ;( 4 )计划外生育。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原因是 :( 1)本地不提供服务 ;( 2 )不知道要接种 ;( 3 )收费太贵。本次调查也证实 ,我国计划免疫工作薄弱之处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边远地区和山区 ;人群主要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的儿童。今后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 ,应加强对这些地区和这些特殊人群的宣传教育 ,探讨为当地居民乐于接受的方法和形式来提高居民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要求 ,既有利于减轻计划免疫服务方的工作负担 ,又有利于提高计划免疫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接种无(低)应答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体机体本身的因素,低水平乙肝(HBV)感染,接种部位、途径、接种次数,下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遗传因素,乙肝的S基因变异,疾病因素,疫苗改造等;并就目前提高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免疫应答率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乙肝疫苗再免疫的免疫效果及免疫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借鉴巢式病例对照方法,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以接受健康体检的3~4岁儿童为初步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接受乙肝疫苗再免疫的效果及其免疫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完成全程接种的研究对象962人,其中男529人,女433人,免疫成功807人,免疫失败155人,免疫失败率为16.1%。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OR=9.78)、接种过程中感染性疾病史(OR=5.64)、变态反应疾病史(OR=7.73)、有乙肝家族史(OR=5.26);而月龄、性别、身高、输血史、接种过程中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农民工子女则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体重、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预防家庭内交叉感染可提高乙肝疫苗在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政和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政和县计划免疫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指导今后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结果]调查1160名儿童,各疫苗接种率:卡介苗(BCG)98.1%、口服脊灰疫苗(OPV)98.5%、百白破疫苗(DPT)96.6%、麻疹疫苗(MV)97.6%,4苗全程免疫覆盖率93.8%,乙肝疫苗(HBV)全程免疫率94.5%,首针及时率70.5%。经济收入不同地区对乙肝疫苗接种、百白破加强免疫及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有影响。未接种原因:①不知要接种,②家中无人带孩子,③计划外生育,④接种地点太远,⑤收费太贵。[结论]政和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DPT加强免疫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1992年以来,江苏省将新生儿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徐州市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并一直维持较高的接种水平.乙肝疫苗免疫后,群体观察发现,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原来的10%降至1%~2%[1-3].为了解近4a来徐州市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影响接种率的原因,以便能够确保新生儿童乙肝疫苗的全程及时合格接种,笔者于2002年12月对徐州市1998~2001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首都公共卫生》2013,(5):237-238
一、免疫程序、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共需接种3针,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及第3针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是保证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关键。首针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且越早越好。(二)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2005-2015年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采集,应用ELISA检测HBV血清学5项指标,母亲及儿童的感染状况以随访检测结果为准。检测结果判定以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阻断失败。结果共调查儿童1 372名,母婴阻断失败率2.92%。其中,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2.23%,单用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率6.67%;10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1.77%,5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4.41%。母亲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生育年龄、生育方式等是阻断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儿童性别、喂养方式、孕晚期母亲是否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的次数等与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 HBV母婴阻断效果,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优于未联合免疫,10μg酵母乙肝疫苗优于5μg乙肝疫苗,建议进一步开展大剂量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儿童少年实施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加强免疫 1年后血清学免疫效果。 方法 在完成基础免疫 4年后 ,对 4岁儿童及小学一年级、初二年级学生加强接种一针 5 μg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在该人群中随机抽取 36 9人作为实验组 ,同时随机选择与加强接种对象条件相当而未进行加强接种的 36 0人作为对照组 ,于1年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少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抗体 (抗 -HBs)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结果 实验组抗 -HBs阳性率为 74 .80 % ,对照组为 6 1.6 7% (χ2 =14 .6 0 ,P <0 .0 1) ,实验组抗HBsAg阳性率为 3.2 5 % ,低于对照组的 6 .39% (χ2 =4 .18,P <0 .0 5 )。实验组抗 -HBc阳性率为 13.2 8% ,对照组为 2 3.89%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11.93,P <0 .0 1)。 结论 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实际出来 ,在初免 4年后即开展加强接种 ,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巩固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成果  相似文献   

9.
接种乙肝疫苗后影响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我国用于人群的接种乙肝疫苗均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该疫苗主要分为酵母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两种,虽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按目前WHO推荐的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仍有近10 %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为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10mU/ml)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时低应答或无应答者占15 %~2 0 %。现就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及补救措施进行探讨分析。1 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1 1 疫苗因素1 1 1 抗原含量 人体抗-HBs的阳转率随接种的乙肝疫苗抗原含量的增加而提高。1988~1996年全国肝炎协作组对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和儿童加强免疫效果。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阴性的学龄前儿童及大学生,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4种疫苗,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种不同种类基因乙肝疫苗都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平均抗-HBs阳性率在95.00%以上,平均GMC1336.58 mIU/mL。对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目前HBV感染指标阴性的儿童分别加强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均在96.00%以上,平均GMC为966.50 mIU/mL。结论接种4种不同的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