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06-1309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二甲医院2018年-2021年上报的387例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应用Excel对该医院2018年-2021年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年上报例数最多;该院医疗不良事件主要为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和Ⅲ级事件(非后果事件);外科与内科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场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最多。结论:应通过不断推进基层医疗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定期对典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等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在医疗投诉、纠纷预防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统计该院2017年1月—9月与2018年1月—9月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及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比较我院实行新的上报方式前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2018年前三个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高于2017年,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前介入事件的处理,有效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全面信息化上报,利于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汇总,有助于医疗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不良事件,关口前移,把控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数量、规律、原因等,为预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上报且处理完毕的2862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上报事件中,药事事件占74.98%,医疗事件占5.73%,护理事件占5.17%,三项合计占比是85.88%;材料、人员、管理因素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末端原因中出厂质量问题、物品保管不当、培训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药品不良反应、告知不到位发生频次居多。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动态管理,为预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的结果,医院全面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对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住院患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原因,以期找到管理医疗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上报的住院患者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其平均年龄高于住院患者平均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事件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8:00—11:59和14:00—15:59;不良事件发生率与CMI值呈正相关,r=0.539;药品管理类(40.75%),护理管理类(16.99%),医技管理类(14.48%),医疗管理类(12.66%)发生不良事件占比最高,其中,医嘱错误类、处置治疗类、医技检查类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结论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对医院风险管理有实效,医院应坚持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机制,评估医疗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并采取措施改进,建立交接环节的标准作业程序,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沟通的人文教育,适当调配人员进行高峰时段的工作支持,建立高风险人群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20,(1):31-33
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拟通过对2015-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177例事件从等级、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101例(57. 06%)、手术室科室45例(25. 42%);从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Ⅳ级事件最多,占53. 67%;Ⅲ级事件占43. 50%。医疗不良事件前三位的类型是错误事件、护理相关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管理问题和诊疗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梳理流程、完善制度,提升医疗质量,防范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9,(4):483-485
目的利用FOCUS-PDCA构建员工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上报体系,为持续提升医院质量与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FOCUS-PDCA,找出医院不良事件上报数低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改进,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D阶段前后上报情况的差异,安全文化意识的变化,同时标准化有效措施。结果 D阶段较D阶段前,不良事件季度上报数增长2. 2倍,上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 9,P <0. 05);员工对不良事件管理的认可率及支持率明显提升,排斥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评价办牵头、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优化流程、宣传培训、经济奖励、及时处理,医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体系,助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上报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正常班时间,尤其是上午时间段;主要发生区域为住院病区,手术科室居多,常见于普外科、骨科、妇产科、ICU、儿科等科室;发生对象集中于高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上报人员大多为初级或中级职称人员,医师岗位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最多;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医疗管理类、护理管理类、医技管理类和器械管理类,以Ⅲ、Ⅳ级医疗不良事件为主.结论:制定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办法,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管,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科学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对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01/2017-08期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内容的评审、调查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提示该院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着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不清、制度及流程不够完善、医务人员认知不足和培训及演练不够到位等问题,需通过明确院内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修订制度及完善流程、强化意识及转变态度、加强培训及定期演练、进一步鼓励全员无责上报以及建立明确的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改进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使该体系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方法:应用Excel,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本院2018年~2021年度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2021年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对象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护理类不良事件,以外科居多,常见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最多的为带入压力性损伤的不良事件。结论:在同质化管理模式下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强化院科两级督查,以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为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归因分析、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采集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上报的1 688例报告,对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中,前五名依次为护理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输血安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生理及行为因素、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和员工个人因素。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在系统层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整合不充分;在制度执行层面,未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员工对不良事件辨识能力不足,上报积极性不高。结论:要从制度、软件、个人三个层面改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充分发挥好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作用,使医院的不良事件风险可见且可控;对不良事件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后总结,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