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  相似文献   

2.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监测的3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其中男性(2006-2008年分别为64.63%、64.07%和64.38%)多于女性(分别为35.37%、35.93%和35.62%);病例构成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分别为36.04%、34.82%和34.28%)、15~29岁(分别为30.74%、31.57%和30.13%)、45~64岁(分别为20.28%、20.70%和22.8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分别为98.34%、99.07%和99.07%);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21%、33.74%和35.77%)及下肢(分别为24.08%、24.54%和23.9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分别为56.47%、57.92%和58.89%)及骨折(分别为17.70%、15.84%和15.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63.69%、67.24%和65.68%);伤害结局以病例在医院门(急)诊治疗后返家为主(分别为59.43%、63.76%和62.80%).结论 2006-2008年在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无明显变化,青壮年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钝器伤是一种主要的伤害类型,国内外关于钝器伤流行状况、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较少.为了解中国钝器伤发生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分析全国伤害监测系统钝器伤病例的分布情况. 1.资料与方法:数据来源于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钝器伤监测系统.监测对象、监测点和哨点医院及监测内容和方法参照文献[1].监测资料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统一录入,使用SAS 9.1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伤害门急诊就诊情况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合计占老年伤害的70%以上.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地点集中于家中(46.25%、44.44%、46.23%)、公路/街道(30.95%、28.51%、28.61%)和公共居住场所(8.89%、11.57%、11.25%).3年中老年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2.14%、48.09%、48.59%)、家务/学习(21.15%、18.21%、18.15%)、驾乘交通工具(13.67%、13.80%、13.56%).3年中老年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1.34%、92.84%、93.09%),老年自残/自杀的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中毒和刀/锐器伤.3年中老年伤害的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36.07%、38.18%、38.50%),骨折(25.65%、22.47%、23.77%),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7.19%、18.21%、17.46%);伤害部位集中于头部(26.32%、25.59%、25.90%)、下肢(25.74%、25.70%、25.26%)、上肢(21.01%、21.14%、21.37%);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0.53%、65.09%、63.58%);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64.11%、68.53%、67.99%).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老年伤害病例占总伤害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病例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跌倒/坠落是我国老年人高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伤害类型.  相似文献   

5.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男童是女童的2倍以上(2.22、2.15、2.15),伤害病例以5~14岁年龄组为主(50.74%、49.75%、49.75%).3年中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44.14%、45.68%、47.15%)、道路交通伤害(15.71%、14.46%、13.79%)和钝器伤(13.20%、12.92%、12.40%).各年度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4.96%、36.86%、38.84%)、学校与公共场所(24.72%、19.80%、21.19%)、公路/街道(21.21%、19.63%、19.33%).各年度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34.88%、35.84%、37.07%)、上肢(28.00%、28.21%、27.81%)、下肢(21.86%、21.49%、21.31%);以非故意伤害(93.01%、92.66%、90.58%)、轻度伤害(78.50%、81.20%、81.52%)、接受治疗后回家为主(82.37%、85.19%、84.84%).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分布差异较大.结论 中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就诊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且与儿童伤害死亡谱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7-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岛市伤害监测系统资料,对首次在青岛市二级以上(或镇卫生院)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2007-2010共收集有效例340031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3位依此为;跌倒/坠落(26.5%)、道路交通伤害(23.5%)、钝器伤(19.4%);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0.0%)、家中(23.2%)、工业和建筑场所(16.8%);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6.7%)、有偿工作(23.8%)、驾乘交通工具(17.4%)。结论2007-2010年青岛市伤害监测病例监测数据逐年上升趋势,但病例特征的分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邓晓  汪媛  蒋炜  段蕾蕾 《中国健康教育》2012,(4):252-254,258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开展农村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农村地区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道路交通伤害是农村地区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2位伤害发生原因。2006—2009年,农村地区共收集有效道路交通伤害病例164 036例,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05∶1,2.06∶1,2.11∶1和2.01∶1;病例构成居前3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组(分别为36.95%,35.17%,34.75%和33.21%),15~29岁组(分别为27.73%,27.34%,26.79%和27.45%)和45~64岁组(分别为22.68%,24.52%,25.59%和26.04%)。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分别为49.24%,50.38%,51.20%和56.76%)和骨折(分别为21.28%,21.20%,20.15%和18.99%),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45%,35.26%,36.80%和36.56%)和下肢(分别为23.32%,23.84%,23.47%和23.65%),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58.69%,57.38%,57.29%和61.82%),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51.17%,51.33%,50.85%和54.24%)。结论 2006—2009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情况无明显变化。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人群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老年人口比例达7%[1],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是伤害高发群体,诸如跌倒等老年多发伤害将呈现增长趋势[2]。本研究分析2007-2010年收集的青岛市老年伤害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惠安县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惠安县所辖医院中门诊量最大的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作为监测哨点医院;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到3家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结果 2013年监测伤害病例14 732例,年龄中位数为35.0岁,男性占60.51%,女性占39.49%,职业分布前3位依次为家务(18.7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3.16%)、商业服务业人员(13.06%);一天中伤害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8:00~10:00(32.88%)和15:00~17:00(22.59%);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公路/街道(38.79%)、家中(25.41%)、工业和建筑场所(12.67%),伤害主要发生在驾乘交通工具(34.57%)、休闲活动(23.34%)、有偿工作时(18.00%)。结论 2013年惠安县伤害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以早上班和近下午下班时间多发,道路和家中是伤害主要发生地点。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2011年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1年安徽省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6家医院作为伤害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1年共报告22 545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7.83%)、交通伤(26.86%)和钝器伤(19.6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3.24%)、家中(22.17%);伤害发生时的行为主要为休闲活动(33.87%)、驾乘交通工具(23.48%);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9.00%)、轻度伤害(71.31%)为主。结论 2011年安徽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伤害监测病例各分布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为制订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总体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09-2013年NISS中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每年均占45%以上, 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分别为46.21%、47.32%、48.14%、52.00%、53.65%)。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 15~29岁组居多, 高发于夏秋季节, 首位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5年分别为33.07%、34.16%、32.98%、34.57%、36.22%), 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5年分别为41.19%、41.64%、44.70%、47.41%、47.96%), 首位伤害性质为挫伤/擦伤(5年分别为43.49%、44.56%、45.14%、45.02%、45.62%), 重度伤害病例的前三位伤害性质依次为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 首位伤害部位为头部(5年分别为31.30%、32.48%、31.89%、30.88%、29.44%), 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居多, 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回家。结论 我国运动与休闲活动伤害问题日趋严重, 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优先和重点干预人群, 以预防运动中的跌倒/坠落、采取有效的头部保护措施为重点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产品伤害的特点,探索在我国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模式,为今后开展产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两个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监测点作为试点,在试点地区6所监测医院由护士或医生填写统一制定的《产品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伤害就诊患者的伤害及相关产品信息。结果共上报有效伤害病例数39 573例,其中与产品相关的伤害25 102例(63.43%)。涉及人次数居前三位的产品依次为道路交通工具(25.52%)、公共场所设施(23.45%)和家庭用品(21.82%)。产品相关伤害中,男性占67.05%,主要发生在25~44岁(42.86%)、20~24岁(16.51%)和45~64岁(11.95%)。主要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31.36%)、道路交通伤害(28.12%)和钝器伤(20.08%);主要伤害部位为上肢(33.34%)、头部(24.16%)和下肢(23.59%);主要伤害性质是挫伤/擦伤(41.94%)、锐器伤/咬伤/开放伤(41.13%)和扭伤/拉伤(10.48%);以非故意伤害(94.15%)、轻度伤害(84.04%)和接受治疗后回家(87.00%)为主。结论男性和25~44岁青壮年是产品相关伤害的主要影响人群,道路交通工具、公共场所设施和家庭用品是伤害涉及的主要产品类型,应针对上述特点进一步挖掘信息,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制定产品伤害管理政策、策略提供基础信息。以医院为基础的产品伤害监测模式收集产品伤害基础信息在我国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跌倒/坠落伤害病例的构成变化趋势和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08-2013年因跌倒/坠落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病例.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跌倒/坠落病例1 223 90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数的32.94%,男女性别比为1.57,跌倒/坠落病例数量和占全部伤害病例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271 502例,其中15 ~ 64岁(劳动力人口)占66.63%,0~4、5~ 14和≥65岁年龄组占各自年龄组全部伤害病例的55.53%、52.93%和56.59%;病例性别比为1.54,且男性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是10:00--10:59(占全天病例的10.04%)和14:00-20:59(占全天病例的43.56%).跌倒/坠落发生地点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家中(33.03%)、公共居住场所(22.79%)、公路/街道(15.49%).跌倒/坠落发生时伤者状态的构成前三位分别是休闲活动(65.38%)、有偿工作(13.01%)、家务/学习(7.52%).受伤部位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头部(30.41%)、下肢(27.43%)、上肢(21.93%).跌倒/坠落以挫伤/擦伤为主(54.60%),其次是扭伤/拉伤(16.87%)、骨折(15.48%).跌倒/坠落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7.76%),随年龄增加,中、重度伤害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我国主要伤害类型,其在全部伤害中的构成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预防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全国伤害监测暴力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2006-2013年监测数据,分析暴力病例占伤害病例构成趋势、人口社会学特征、暴力事件基本情况及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 2006-2013年暴力病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暴力病例50 333人,男性36 049人,女性14 284人,暴力病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者分别占41.2%和27.3%; 24.0%的暴力发生时间是在22:00至次日02:59;0 ~4岁组及≥65岁组暴力发生在家中的比例分别为30.2%和28.5%,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暴力的干预应同时关注针对女性和男性的暴力,重视家庭暴力中虐待儿童和老年人的问题,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鼓励居民在22:00前入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头外伤病例总体分布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3年NISS共收集头外伤病例195 189例, 男性病例是女性的2倍以上, 30~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19%)。伤害原因前三位的是跌倒/坠落(42.17%)、钝器伤(27.46%)、道路交通伤害(23.33%)。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41%)、家中(25.02%)和公共居住场所(17.17%)。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54.22%), 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19.73%), 有偿工作(12.95%)。2013年的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6.79%)、挫伤/擦伤(65.18%)、轻度伤害(78.87%)、治疗后回家(82.02%)为主。结论 2013年NISS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劳动力人口是头外伤发生的重点人群, 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