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Y染色体部分生精基因缺失与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的关系及其分布规律,为评价这部分患者是否可行单精子卵细胞浆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及ICSI成功后是否需要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选取Y染色体上AZFa、AZFb、AZFc区6个STS位点进行多重PCR分子检测。对98例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及1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检测。结果:98例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有缺失者7例,缺失率为7.14%(7/98),其中无精子症中缺失率为9.43%(5/53),少精子症中缺失率为4.44%(2/45)。结论:①Y染色体微缺失与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有关;②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位点分布与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有关;③由于Y染色体微缺失有可能通过垂直遗传给男性后代,因此对原发性少精症和无精症患者,在进行人工授精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防止基因缺失传给下一代、提高优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分布于AZFa、AZFb、AZFc、AZFd区15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标签位点,以4组多重PCR技术对31例无精和165例严重少精患者及30例已婚自然生育男性自愿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 196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14例,缺失率为7.14%(14/196),最常见Y染色体微缺失是AZFc+d。30例对照组没有发现任何缺失。其中AZFa区缺失4例(28.57%)和AZFc+d区缺失5例(35.72%),均表现为严重少精症;AZFb+c+d区缺失者4例(28.57%),1例为无精症,3例为严重少精症;AZFa+b+c+d区均缺失者1例(7.14%),表现为无精症。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其检测为男性不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特发性少精症、严重少精症、无精症患者与 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针对 19例特发性少精症、 10例特发性严重少精症、 6例特发性无精症患者与对照组 30名已正常生育的男性 ,进行 AZFa、AZFb、AZFc、AZFd4个区域共15个序列标签位点 (sequence tag site,STS)的微缺失分析。 结果 少精症 19例中发现 Y染色体微缺失 1例 ,严重少精症 10例中发现 Y染色体微缺失 3例 ,无精症 6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均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形式有 3种 ,分别是 AZFb区的 SY12 7、 S134Y、 AZFd区的 SY15 2。 结论 精子发生障碍性不育与 Y染色体微缺失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男性不育的遗传学依据并对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进行诊断,为开展针对男性不育的辅助生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3例原发性无精子症及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采用多重PCR的方法进行Y染色体AZF区15个STS位点微缺失检测,并以30例正常生育男性为对照。结果:13例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7例为无精子症,占53.8%(7/13),6例为少精子症,占46.2%(6/13),且1例存在AZFb+AZFc的微缺失。在70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中8例存在AZF基因的微缺失,2例存在AZFa的微缺失,缺失构成比为25.0%(2/8);1例存在AZFb的微缺失,缺失构成比为12.5%(1/8);2例存在AZFc的微缺失,缺失构成比为25.0%(2/8);1例存在AZFb+AZFc的微缺失,缺失构成比为12.5%(1/8);1例存在AZFb+AZFc+AZFd的微缺失,缺失构成比为12.5%(1/8);1例存在AZFa+AZFb+AZFc的微缺失,缺失构成比为12.5%(1/8)。正常男性对照组染色体核型均正常并且不存在AZF基因的微缺失。实验组与正常男性对照组比较Y染色体AZF区域的微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染色体异常及Y染色体AZF区域的微缺失与男性原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方法1338例男性不育患者按照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分为无精症组、严重少精症组、少精症组,选取同期32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AZF区微缺失分析。结果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入组的研究对象中,AZFc位点缺失在男性不育中占比最高,为4.9%。在118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共有2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以47,XXY核型占比最高,为8.5%。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是男性少精症或无精症等的首选临床检测项目,对男性不育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饮酒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结果纳入合并分析的文章共21篇,其中队列研究6篇,随访人数累计122288例,病例3053例;病例对照研究15篇,累计病例8838例,对照21591例。Meta分析饮酒与肺癌合并OR值为1.17(95%CI:0.96~1.42);男、女饮酒合并OR值分别为1.67(95%CI:0.61~4.59)和0.93(95%CI:0.51~1.68);男性饮啤酒合并OR值为1.46(95%CI:1.28~1.67);饮烈酒合并OR值为1.34(95%CI:1.02~1.74);饮酒≥7次/周与肺癌呈正相关(P<0.05)。结论饮用啤酒、烈酒和经常饮酒与肺癌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缺失类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对本院1700例特发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分析。结果:AZF微缺失发生率为6.59%(112/1700),其中AZFc缺失占67.86%(76/112),35例表现为无精子症,31例表现为少精子症;AZFb+c+sY145缺失占17.86%(20/112),AZFa缺失占4.46%(5/112),AZFa+b+c联合缺失占4.46%(5/112),AZFb+c联合缺失占2.68%(3/112),AZFb+c和sY84(AZFa区)缺失占1.79%(2/112),AZFc和sY143(AZFb区)缺失占0.89%(1/112),均表现为无精子症。结论:Y染色体AZFc缺失患者表型多样,AZFa和AZFb缺失均表现为无精症。对特发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筛查很有必要,尤其对于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育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c区不同部分缺失对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间经Y染色体AZF区高通量测序筛查、精子浓度<5×106/mL且行射精精子ICSI助孕的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筛查结果将携带AZFc缺失的患者纳入缺失组(n=108), 无AZFc缺失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45), 同时按照缺失位点类型将AZFc缺失组分为b2/b4缺失(n=19)、b2/b3缺失(n=30)、gr/gr缺失(n=43)3个亚组, 分别比较各组间及亚组间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存在AZFc缺失的患者第3日(day 3, D3)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以及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4%(556/790)比78.5%(2867/3651), P<0.001;24.7%(199/807)比34.3%(1284/3747), P<0.001;51.7%(277/536)比58.0%(1540/2592), P=0.007];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移植周期活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ZFc区域b2/b3缺失亚组D3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2/b4缺失亚组优质胚胎率[23.2%(32/138)]低于对照组(P=0.004), 而D3可利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r/gr缺失亚组D3可利用胚胎率[71.6%(280/391)]、优质胚胎率[20.8%(84/403)]以及囊胚形成率[48.7%(133/273)]均低于对照组(P=0.002、P<0.001、P<0.001), 而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Y染色体AZFc区域b2/b3缺失和b2/b4缺失对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ICSI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影响, gr/gr缺失对胚胎发育不利影响最大, 但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的遗传学因素。方法:应用多重PCR的方法对378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上的15个STS位点(包括AZFa区:SY82、SY84、SY86;AZFb区:SY124、SY127、SY128、SY133、SY134、SY143;AZFc区:SY239、SY242、SY254、SY255;AZFd区:SY145、SY152)进行检测。结果:378例男性不育患者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35例,AZF区段的总缺失率为9.26%(35/378),其中无精子症患者组的AZF缺失率为13.56%(16/118),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组的AZF缺失率为9.63%(13/135),少精子症患者组的AZF缺失率为4.80%(6/125)。结论:在引起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中,Y染色体微缺失是最重要的遗传性因素之一,男性不育症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或辅助生殖前进行AZF检测,可以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治疗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尤其特发无精和严重少精者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及缺失类型。方法:运用PCR技术对294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21例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其中16例为AZF(c+d)联合位点缺失(临床表现13例为严重少弱精、3例为无精症),1例为AZF(b+c+d)联合位点缺失(临床表现为无精症),1例为AZFb位点SY143,SY127,SY124,SY134,SY128,SY133联合缺失(临床表现为无精症)。1例为AZFbSY133缺失,2例为AZFbSY127缺失(临床表现均为少弱精症)。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多表现为多个位点的联合缺失,可造成生精障碍或阻滞,表现为严重少精或无精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 META 分析方法探讨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关联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文献年限均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5月),收集国内外各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结核病人群与HLA-DRB1关联的病例对照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 Stata 16.0 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95%可信区间(CI)和综合优势比(OR)评估HLA-DRB1等位基因与结核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强度,Q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异质性,Egger和Begg检验用于评价发表偏倚。亚组分析基于种族和基因分型方法。结果 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 28篇,包含肺结核组3808例和对照组5 130 例。 病例组和对照组HLA-DRB1*0803、HLA-DRB1*1501和 HLA-DRB1*1602 的合并 OR 值及其95%CI 分别为1.577 (1.215~2.047) 、1.347 (1.001~1.811)、1.240 (1.030~1.492) 。敏感性分析提示结论稳定性好。结论 HLA-DRB1* 0803、HLA-DRB1*1501和 HLA-DRB1*1602 可能为结核病的易患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 检索CNKI、Wanfang、CBM、VIP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利用Stata 11.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3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总样本量796512人,男405479人,女391033人。中国儿童高血压合并患病率为9.1%(95%CI: 7.4%~10.7%)。影响儿童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肥胖(OR=5.78,95%CI: 3.69~9.05)、居住地(OR=1.18,95%CI: 1.06~1.31)、年龄(OR=1.71,95%CI: 1.28~2.27)。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肥胖、居住地、年龄是儿童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激素替代治疗(HRT)与口服避孕药(OCs)对女性肺癌的影响。方法搜索Medline等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收集相关文献。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计算合并OR。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2篇,其中3篇为队列研究,9篇为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HRT与肺癌合并OR值为0.88(95%CI:0.77~1.01)。按是否吸烟进行分层分析,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中HRT的合并OR值分别为0.76(95%CI:0.61~0.95)和0.78(95%CI:0.64~0.95)。口服避孕药与女性肺癌无统计学关联(OR=0.95;95%CI:0.83~1.20)。结论HRT可能降低女性肺癌发生的危险度,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少精子症不育患者血液和精子基因组AZF微缺失情况.方法 选取31例少精子症患者和19例正常生育男性的血液和精子基因组DNA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DNA序列区域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STS)微缺失进行检测,这5个STS分布在AZFa、AZFb和AZFc三个区. 结果在31例患者中发现4例存在AZF微缺失,占被检患者的12.9%,其中2例存在双缺失,另外2例为单个STS位点缺失,正常对照组未见AZF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引起少精子症的遗传学病因之一.血液、精液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AZ基因突变对男性生殖的影响及表型特征。方法:筛选无明显诱因的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及少精患者,首先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进一步在AZFa、AZFb、AZFc和AZFd区域均匀选择缺失高发位点排除缺失,设130例正常男性与10例女性做对照,对DAZ1~4基因进行突变性研究。包括DAZ1~4共缺失性研究和基因内点突变研究。选择同时存在于DAZ1~4基因内部的STS位点sY587,结合其PCR扩增产物中DraI酶切位点的差异判断DAZ1~4共缺失情况;选择DAZ1~4高度同源保守的1~6外显子、接头以及上下游调控区域,采用PCR-SSCP、限制性酶切(RFLP)、PCR产物测序以及特异性基因型nest相结合方法对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设sY14(SRY)基因作为阳性内参照。结果:经筛选得到80例先天非梗阻性无精与20例少精病例,所有患者及男性对照sY14(SRY)检测均为阳性,女性对照均为阴性;共发现16例DAZ共缺失患者,发生频率为20%;无精患者11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1例和10例;少精患者5例,DAZ1~4共缺失及DAZ1/DAZ2共缺失分别为2例和3例;分别在3个不同患者的DAZ1的第2、4内含子发现3个变异位点,DAZ基因的调控序列、外显子及接头处未发现突变,而在130例正常对照中未见缺失及变异发生。结论:DAZ基因缺失是引起男性生殖异常的主要原因;共缺失的部位及长度与表型的严重程度未见相关性;基因组比较确定DAZ1第2内含子第64碱基处发杂合变异G→A为新的变异,是否是新的SNP位点、是否能够造成无精或少精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DAZ基因突变发生情况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老年性耳聋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8月,于哈尔滨市第九医院耳鼻喉科连续收集165例老年性耳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202例听力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听力检测和实验室检查(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代谢综合征组分中,仅甘油三酯的异常比例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在调整前、调整后均与老年性耳聋有关,OR分别为1.69(95%CI 1.09~2.63)和1.96(95%CI 1.08~3.54);其他组分均与老年性耳聋无关联。另外,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所有各种组合中,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组合、甘油三酯与血糖组合、甘油三酯与血压组合,在调整前、调整后均与老年性耳聋有关,调整后的OR分别为5.31(95%CI1.63~17.27)、2.66(95%CI 1.04~6.85)和2.09(95%CI 1.04~4.18)。而代谢综合征与老年性耳聋无统计学关联,调整前及调整后与老年性耳聋的OR分别为1.27(95%CI 0.83~1.94)和0.92(95%CI 0.54~1.57)。而按年龄分层,调整后OR分别为0.89(95%CI 0.44~1.82)和1.49(95%CI 0.67~3.30),仍无统计学关联。结论甘油三酯异常与老年性耳聋有关联,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组合、甘油三酯与血糖的组合、甘油三酯与血压的组合均与老年性耳聋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ASL-844T/C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收集2012年1月以前有关FASL-844T/C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Stata 10.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病例对照研究6项,累计病例2 158例,对照1 471例。在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加性模型中,Meta分析的OR值及95%CI分别为1.13(0.92~1.39)、1.11(0.83~1.50)、1.12(0.91~1.36)。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FASL-844T/C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8.
许小琴  蔡琳 《卫生研究》2013,42(2):211-216
目的探讨饮茶与肺癌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确诊的肺癌新发病例1225例和按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234例。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面访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居住环境、饮食史、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疾病及家族史等资料。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饮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饮茶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结果饮茶可显著降低非吸烟者肺癌的发病风险,调整OR值为0.465(95%CI 0.345~0.625);随着饮茶年数的增加,肺癌发生的危险性降低;红茶、绿茶、乌龙茶、其他类型茶的调整OR值分别为0.333(95%CI 0.154~0.720)、0.522(95%CI 0.356~0.767)、0.735(95%CI 0.424~1.274)和0.267(95%CI 0.143~0.497)。每周饮茶<3次和饮淡茶者与吸烟者肺癌有显著关联(P<0.05),调整OR值分别为0.453(95%CI 0.286~0.717)和0.518(95%CI 0.346~0.778)。结论饮茶是肺癌的保护因素,尤其可明显降低非吸烟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PPAR-γ 2基因rs1801282 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遗传易感性。方法应用PubM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17年3月前发表的rs1801282多态性与T2DN易感性关联研究。应用Stata 12.0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以合并OR值及相应95%置信区间(95%CI)评价rs1801282与T2DN易感性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16篇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9 183例。等位基因比较显示,与rs1801282 C相比,G等位基因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合并效应的OR值及95%CI为0.74(0.62~0.89),P=0.002;以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与高加索人T2DN发病风险降低有关,OR值及95%CI为0.75(0.60~0.94),P=0.012。基因型分析显示,显性遗传模型(CG+GG vs.CC)下,合并效应的OR值及95%CI为0.72(0.59~0.87),P=0.001;亚组分析发现,rs1801282多态位点与高加索人T2DN遗传易感性有关,OR值及95%CI为0.71(0.56~0.91),P=0.006。结论 PPAR-γ 2基因rs1801282位点与T2DN发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机体防止DN发生的保护性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rs187238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根据检索策略,通过Pubmed、Embase、web of SCI及万方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按照既定的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IL-18基因多态性与URSA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计算IL-18rs187238多态性与URSA之间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亚组分析、发表偏移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纳入分析中,包括URSA 1435例及正常对照1377例。分析显示rs187238的CC基因型的合并OR值为1.79(95%CI 1.03~3.10),即突变型CC携带者较野生型GG携带者发生URSA的风险显著增高,隐性遗传模型CC/GG+GC分析显示OR值为1.80(95%CI 1.08~3.01)。结论:IL-18基因rs187238多态性与URSA的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